世界盃大熱之後,帶給體育產業的「變量」升級機會

  隨著決賽日期的一天天臨近,俄羅斯世界盃熱度也漸入高潮,四年一次的世界盃,持續一個多月的熱度,讓全世界足球迷都進入了一次狂歡。但宴席總有散去的一天,在決賽之後,體育領域的關注點將很快從世界盃轉向其他賽事。世界盃的商業邏輯大多建立在觀賽的基礎上,這也是央視和各大媒體平臺爭相搶購世界盃版權 的原因所在,而在世界盃之後,人們在回味比賽之餘,將逐漸把對於世界盃的觀賽熱情遷移到自己的生活中來,從而產生更多的體育需求。因此,世界盃對於的體育 產業的價值遠遠不只在這一個月,世界盃之後“餘熱”,或許將為各體育公司提供意想不到的機遇。

  世界盃能夠帶來體育產業“變量”可以體現在如下三大趨勢上:

第一,足球及相關產業進一步發展

  足球是世界盃的主題,也是中國體育事業、體育產業近年來最重要的主題之一。在中國,或許沒有哪個項目能像足球一樣吸引如此多眼球,讓與體育相關和不相關的多個行業都如此垂青。

  在俄羅斯世界盃上,由於強生、嘉實多等國際足聯長期合作伙伴的退出,國際足聯一度面臨巨大的經濟壓力,但7家中國贊助商的加盟讓國際足聯又挺直了腰桿,在2018年世界盃,除了層出不窮的精彩比賽之外,大量的中文廣告牌也成為了賽事的亮點之一。

  世界盃後總會迎來反思,尤其是在近鄰日本和韓國在世界盃上均有亮眼表現的情況下,中國的 職業聯賽和青訓系統建設,也勢必迎來一次改革的契機。從傳統上看,因為職業足球的羸弱,中國的體育賽事服務、場館運營、球員經紀等產業一直處於一個相對較 低的水平,隨著近年來高層對足球的重視,以及教育部門、體育部門接連*的十餘條政策,中國足球勢必將借世界盃的熱度進行另一輪的軟硬件升級。尤其是在職業 足球、校園足球的各個軟件環節如足球培訓、足球賽事組織、足球媒體等領域,在起點較低的情況下,將會有一定的發展空間。

  在這其中,足球培訓是一個重點。在2017年末,教育部宣佈已在全國創立了校園足球特色 學校20218所、試點縣(區)102個、綜合改革試驗區12個,並建立了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四級校園足球競賽制度。這意味著,原本計劃在2020年 完成的“兩萬所”目標在2017年即提前完成,而在2018年4月,教育部又發佈了一則十分耐人尋味的消息,即8所學校被取消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 資格,這也說明,校園足球的發展將從注重“數量”升級為注重“質量”,在這個過程中,能夠培訓出優秀教練員、優秀運動員的培訓機構,將成為資本青睞的熱 門。

第二,健身與路跑延續火熱

  有句玩笑說足球就是一群需要運動的人看著一群需要休息的人在運動,但回到每個人的現實生活中,看過了一屆精彩的比賽,賽後產生健身熱情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事實上,這種熱情所產生的產業潛能已經在某些方面得到展現。

  近日,互聯網健身平臺keep正式宣佈完成1.27億元的D輪融資,成為沉寂兩年之後完成中國健身領域最大一筆融資,keep的輝煌戰績為2017年遍地哀鴻的體育產業投資領域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世界盃大熱之後,帶給體育產業的“變量”升級機會

  在路跑領域,同樣是各種大動作。7月5日,中國路跑最具規模的企業之一智美體育與北體集 團舉行戰略合作發佈會,宣佈啟動戰略合作,共同投資智美體育場館運營(深圳)有限公司。從2011年開始入局路跑產業的智美,至今已經成功運營了200餘 場大型城市馬拉松。通過這次合作,智美和北體集團意圖對接雙方軟件硬件資源,以體育場館為承載平臺,利用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建設體育 運動健康雲,為場館用戶構建從賽事到日常運動、從培訓到智能裝備、從場館到戶外、從社區到家庭的包括體育消費在內的各類消費場景,打造從投資到建設再到運 營的全產業生態閉環。

  生命不息,運動不止,健身與路跑作為世界盃產業鏈的後續部分,作為普通中國人越來越能接受的體育大消費場景,與智能化科技疊加,將會爆發出讓人意想不到的能量。

第三,體育旅遊產業鏈向更廣範圍延伸

  由於俄羅斯在對華簽證方面的政策十分寬鬆,本屆世界盃吸引了大量的中國球迷前往俄羅斯現場觀戰,據統計,中國球迷買走了多達4萬多張俄羅斯世界盃球票,購票數量排在全球第九。

  一場比賽,就是一條產業鏈,在體育旅遊產業鏈中,門票消費僅僅是其中一環,因為比賽而撬 動的交通、餐飲、住宿、娛樂、文化消費等項目,累計起來十分可觀,據媒體報道的樣本,一對中國夫妻在俄羅斯看球遊玩一週下來的消費大概5萬人民幣。以體育 為載體,旅遊產業鏈大有文章可做。

  世界盃在體育旅遊方面為體育產業從業者們打開了新的思路,在世界盃之後,會不會繼續有“奧運遊”“英超遊”“F1遊”“法網遊”“NBA遊”等等項目催生出來,以及國內由馬拉松熱不斷帶動的城市文化遊,將十分讓人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