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房、長租、搶人……樓市越折騰,買房越心慌?

核心提示

存房、長租、棚改、搶人……樓市新花樣是越來越多,看得人眼花繚亂,撩得人心癢難耐。不管買沒買房,大家都想關心一個問題:這麼折騰,房價到底怎麼走?

有人天天盼著房價暴跌,有人天天盼著房價暴漲。

三十年前大家都在為房子發愁,三十年後大家還是在為房子發愁。

為什麼我們總是逃不出房子這個怪圈?

羈絆每個人一生的,到底只是一間用來住的房子,還是因為房子不僅僅只是房子?

01

存房來了

存房、長租、搶人……樓市越折騰,買房越心慌?

上個月,中國建設銀行廣州住房金融服務中心正式開業。

其實,住房金融服務中心並不少見,無一例外都是辦理住房按揭。建行在廣州的住房金融服務中心,卻不僅僅只是辦理按揭。

建房、買房、賣房、租房、存房、以房養老、房改金融等等,只要是和住房拉上邊的金融業務,都可以辦理。

大部分都是老生常談的業務,但是有一個業務,卻把房子的金融屬性再度提上一個新高度:存房業務。

存錢聽多了,拿著錢去銀行存,掙點利息,存房呢?是不是也可以拿著房子去銀行存,掙點利息嗎?

簡單地說,存房其實就是住房長租權的交易。

辦理存房業務,先由銀行對房子未來幾年租金收益進行評估,如果存房的人覺得價格合適,就和銀行的租賃公司達成住房長租權交易。

由租賃公司一次性或者分期支付長租租金,到期後歸還房產。

在銀行存錢,你收利息,銀行就用你的錢放貸;在銀行存房,你收房租,銀行就用你的房子放租。

一次性可以拿到一筆錢,而且房子還是你的。

對於剛需一套房的人來說,存房沒什麼意義。顯而易見,存房業務是針對多套房或空置房的群體。

以前,房子只能坐等升值,轉手買賣賺差價,或者放租賺租金,封頂的金融屬性也只是可以辦理按揭貸款。

現在金融屬性再上一層樓,存房等於是不動產財富管理。

看上去,存房業務是引導大家改變預期,不要再炒房或者是加槓桿買房,租房服務也可以很好。

問題是:存房是不是就可以套現一大筆錢,然後這些錢會不會又流進樓市呢?

最近媒體報道,北京萬科翡翠書院,地產商自持租賃房,距西二旗8公里,90平米精裝修三居室,只租不售,租金一次付清,10年180萬起。

很多人評論說:有180萬為什麼不去買房呢?真的有點黑色幽默了。

02

剛需越來越多?

存房、長租、搶人……樓市越折騰,買房越心慌?

除了存房長租業務,如今還有市價公房。

最近,廣州市住房保障辦公室發佈新修訂的《關於進一步明確存量公房出售有關問題的通知》。

通知明確了存量公房可以以市場評估價格出售,可以選擇一次性付清房款,也可以選擇抵押貸款購買。

出售公房的收入,繳完稅後全部納入單位住房基金,用於發放住房貨幣補貼和公房設施設備維修。

作為保障性住房,原本的出售價格應該低於市場評估價格,現在卻按照市場評估價格出售,那和一般商品房的區別在哪裡?

除了市價公房,還有棚改貨幣化和搶人去庫存。

今年3月5日,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啟動了新一輪三年棚改攻堅計劃,今年棚改開工為580萬套。

在棚改貨幣化下,一年時間就可以湧現幾百萬的市價買房剛需。

今年,各省各市掀起了所謂的人才保衛戰,為了吸引人才進來和留下,紛紛拋出各式各樣的橄欖枝。

間接一點的,提供落戶政策,比如說北上廣深4大一線城市;直接一點的,提供住房折扣購房補貼,比如說武漢、長沙。

如果你的戶都落下了,你會不會選擇買房?如果給你買房優惠,你會不會選擇買房?

到底,是誰在製造源源不斷的購房需求呢?

03

房價之謎

存房、長租、搶人……樓市越折騰,買房越心慌?

最近,中國指數研究院公佈的數據顯示,3月全國土地供應量同比環比都出現增長,整體成交量同比增長七成。

2018年1至3月,全國300個城市共成交土地5362宗,同比增加19%;成交土地面積24140萬平方米,同比增加32%。

2018年1至3月,全國300個城市土地出讓金總額為9661億元,同比增加37%;全國40個大中城市,共20個城市出讓金同比增加,一線城市僅北京入圍。

確實,在房住不炒的調控下,一線城市被冷落了,但是二三四五線城市卻火了。

說到底,是誰需要房價穩定下來?

現在,樓市的調控已經不同往日了。

過去喜歡一棍子打死,全國樓市一盤棋,現在喜歡差異化精準化調控,哪裡有需要政策就點哪裡。

很多人都會問,中國樓市到底看什麼?

經濟學家任澤平給的答案是:長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

任大炮任志強給的答案是:長期看政策,中期看政策,短期看政策。

你覺得誰說得對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