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裁影響供給,鋁價有望再創新高

據最新消息,LME鋁上漲1%至2422美元/噸,續刷2011年以來高位。LME鋁價出現大漲,一方面源於美囯對俄鋁製裁,可能阻礙佔全球每年鋁供應約7%的交易;另一方面,國內電解鋁前幾年產能急速擴張,出現嚴重產能過剩,今年電解鋁行業進一步供給側改革,提升價格潛力巨大。

制裁影響供給,鋁價有望再創新高

2016年全球主要國家鋁土礦產量佔比

美國政府對俄羅斯寡頭政治統治集團進行制裁。上週五,美國政府宣佈將俄鋁等12 家與奧列格•德里帕斯卡(俄羅斯鋁業大亨、俄鋁大股東)等政府、企業要員有關的公司以及17 位高級政府官員列入制裁名單。名單上的這些公司和人員將被限制進入美國銀行系統。根據美國法律,這意味著美國公民將禁止參與與這些公司和人員的交易活動,凍結所有與他們有關的資產。

俄鋁受美國製裁真正影響的是俄鋁的交易結算體系,也即此前的美元結算體系受阻,進而導致其銷售渠道受影響。鑑於俄鋁目前負債率為72%,如果在銷售渠道受阻,後續減產的話將對全球鋁供需格局將產生重大影響,將使得本就短缺的海外原鋁市場缺口進一步增擴。同時,亦會刺激國內鋁產品出口增加,間接提升國內原鋁消費量。

制裁影響供給,鋁價有望再創新高

2016年全球主要國家電解鋁消費佔比

當前我國是全球電解鋁第一大生產國。2010-2016年間,中國電解鋁產量佔全球產量比例從39%提升到55%,在中國經濟增長和發達國家高能耗高汙染產業轉移的雙重作用下,電解鋁產能實現了由美歐等發達國家向中國的轉移。2010年到2016年,我國電解鋁的產能從2285萬噸增加到4243.7萬噸,產量從1565萬噸增加到3187.3萬噸,各年產能均遠遠高於產量,平均產能利用率僅為72.9%,產能過剩問題凸顯,改革勢在必行。

制裁影響供給,鋁價有望再創新高

中國電解鋁產量佔全球比例

制裁影響供給,鋁價有望再創新高

中國電解鋁產能與產量對比及產能利用率

2017年4月,發改委、工信部、國土資源部以及環保部聯合出臺了《關於印發的通知》,工作方案明確了電解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目標和方向。  

自2015年供給側改革提出以來,去產能率先在鋼鐵和煤炭兩大領域快速推進,去產能效果較為明顯,形成了一定的示範性作用。結合產業自身背景與特點,通過對比鋼鐵、煤炭,未來電解鋁去產能存在加速可能。

第一、從經濟影響力考慮,電解鋁下游輻射較廣,是環保限產的關鍵領域。從產業鏈角度看,電解鋁和鋼鐵、煤炭都是國民經濟支柱產業,電解鋁下游應用包括建築、機械、交運、家電等多個領域,最終多數導向房地產和基建等經濟核心領域;從環保角度來看,電解鋁生產會產生氟化物、粉塵等大氣汙染物,因此在今年大氣汙染考核壓力下,電解鋁去產能力度有望加大。

制裁影響供給,鋁價有望再創新高

第二、從政策推進上來講,電解鋁行業尚未設置明確的去產能目標,率先從清理整頓不合規產能入手。當前階段,電解鋁供給側改革推進思路是通過清理整頓不合規產能,進而減少供給。截至5月底,我國電解鋁符合《鋁行業規範條件》電解鋁產能僅2954萬噸,不合規產能大約為800-1200萬噸,比例高達約22%。

第三、從行業供需格局考慮,電解鋁產能過剩較為嚴重,改革迫切性高。從產能現狀看,2016年底電解鋁總產能達到4244萬噸,5年內上漲1533萬噸,產能利用率僅在75%左右,今年預計新建產能約為544萬噸,佔2016年總產能約13%,供需弱平衡打破後產能過剩加劇。

制裁影響供給,鋁價有望再創新高

中國電解鋁產能利用率只有約 75%

第四、從微觀企業盈利角度上看,鋁價仍處低位,電解鋁行業長期虧損。2016年,電解鋁板塊扣非後歸母淨利潤虧損1.26億元,扣非後ROE水平-0.22%,雖然較2014年有所提升,整體盈利尚處低水平。

從國際貿易形勢來看,“百日計劃”下美國或對我國鋁產能過剩施壓加大。

全球範圍內,我國電解鋁產量佔比最高,約達世界總產量的55%,伴隨近年產能與產量不斷增加,鋁價長期低迷,鋁製品出口增幅較高,對貿易進口國利益構成威脅。

制裁影響供給,鋁價有望再創新高

隨著中美“百日計劃”推進,在“貿易再平衡”的框架下,美方最大訴求是能夠平衡赤字儘可能擴大出口,我國電解鋁產業後續面臨的國際貿易壓力有望倒逼供給側改革提速。

投資機會:

成本優勢企業將率先受益,重點關注:神火股份(000933)、中國鋁業(601600),雲鋁股份(000807)、南山鋁業(600219)、中孚實業(600595)、新疆眾和(600888)、明泰鋁業(60167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