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揚州一直成爲不了國都?

華山230392241


揚州,小黑雖然沒有去過,但是呢,小黑經常去南京呀,所以小黑或許在這個問題上還是能侃一侃的。


揚州成不了國都與經濟沒有關係,為啥這麼說呢?在遙遠的漢代,揚州的經濟發展水平可是全國第一額,所以才有“揚一益二”的說法(雖然當時的揚州包括現在蘇南、皖南等地,但說明這裡是個富庶之地是沒有問題的),在揚州十日之前,揚州一直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城市之一。但是揚州沒有稱為國都是因為:一、地理位置不太好,揚州位於京杭大運河上,但是周邊沒有大江大河的,不利於防守呀,南京就又有江又有山的,防守的空間大。二、習慣使然,在三國時候,諸葛亮看到南京地方有龍蟠虎踞的形勢,建議孫權建都於此,後世偏安的王朝多半就以這裡建都了,可以利用前朝留下的東西呀。



小黑侃大山


我覺著我這裡首先要糾正你一下,在中國的歷史上,揚州還真不是沒有做過國都啊!

廣陵王劉胥夫婦合葬墓

揚州自古就是一座區域性的中心城市,在長江下游具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禹貢》九州的時候,就把長江下游地區稱之為揚州。在天下統一之後,揚州依然是一座重要的中心城市。在兩漢時期,揚州曾經多次作為諸侯國的首都。當然,這個時候的諸侯國,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國,它是漢代的地方政權,是諸侯王封地的中心而已。比如在西漢中期的時候,漢武帝的兄弟劉非被分封為江都王,他和他的兒子先後在這裡稱王數十年。之後,漢武帝又分封自己的兒子劉胥為廣陵王,一直到東漢末年,持續一百多年,這個廣陵國都是以江都為中心的。東漢初年,光武帝劉秀又分封自己的兒子劉荊為廣陵王,但這些都不是真正的國。

隋煬帝畫像

後來,揚州曾經有過一次在天下統一的時候,作為了事實上的國都,雖然當時並沒有國都之名。這就要說到隋煬帝,隋煬帝到江南巡行,順著大運河走到了揚州,他就不想離開了。他曾經三次到江都,最後一次大業十二年,616年,隋煬帝來到江都的時候,中原已經大亂,這會兒隋煬帝就是想回到長安洛陽也是不可能了,因為道路已經被各路義軍所阻斷。於是隋煬帝就躲在江都城中。但是跟隨者隋煬帝一起來到江都的將士們並不想就此在江都終老於是,這群將士在大業十四年發動了政變,殺了隋煬帝。隋煬帝也就被葬在了揚州。這兩年,由於皇帝在江都,江都雖然沒有都城之名,卻也有了都城之實。

五代十國前期的降雨形勢圖

揚州再次成為都城是在五代十國時期的事情。唐朝末年,割據在長江下游一帶的軍閥楊行密902年被李唐王朝封為吳王,當時的唐朝皇帝事實上已經控制不了楊行密,楊行密已經是割據一方的君主了。之後,楊渥、楊渭、楊溥三代也都割據長江下游一帶,927年楊溥正式稱帝。一直到937年亡國。他們這個政權被稱為吳國,又被稱為楊吳。這個政權的轄區大約相當於江蘇的蘇北、蘇南的部分地區,安徽的皖南,江西大部等地。它的首都就在揚州,稱為東都,後來又把金陵作為西都。這是揚州的歷史上真正作為首都。

南唐的皇帝李昇

繼楊吳政權之後的就是南唐了,南唐統治的區域和楊吳政權差不多。在南唐建立之初,它也曾經以揚州江都為東都,以金陵為西都。後來到了南唐中主李璟的時候,由於和後周作戰失敗,被迫將江北之地全部割讓給了後周,江都也丟了,自然也不會再作為都城了。

宋高宗趙構畫像

揚州再一次作為首都,則是在南宋初年的事情。靖康二年,趙構在商丘即位,改元建炎。一心只想著逃跑的趙構很快就從中原跑到了揚州。南宋之初的兩年間,皇帝在揚州,揚州成了事實上的首都。不過,北方的金朝人並不想放過趙構。建炎三年,金朝人一路南下攻佔揚州,趙構倉皇南逃。而且在即開揚州的時候,當時是晚上,趙構正和一位美女暢享人生,結果金兵突然出現在揚州。這會兒大將們根本顧不得皇帝的臉面,抓起光屁股的皇帝就跑,結果就此趙構成了廢人。後來趙構在臨安落腳,一直到南宋滅亡都是如此。

此後揚州就再也沒有做過都城了。


野叟雜談


《呂氏春秋·慎勢》說:"古之王者,擇天下之中而立國”,國都是政治的中心、經濟的樞紐、軍事的城堡,因此,在地理上必須很講究。選擇城址,一定要考慮自然條件,諸如山川地利、水土物產、氣候風景、都要精心分析。例如:洛陽,天下之中、山河拱戴。南京:虎踞龍盤、依山傍水。西安:南阻秦嶺、北濱渭河 。成都:四塞之地,天府之國。 北京:北依山險、南控平原而揚州的地理位置決定了他的陪都之位。


揚州地處最東部靠海地區,從整體地理位置來說不利於管理全國,國都選址得滿足進可攻退可守的位置。其次中原文化一直在黃河流域發展,繁榮地區處於古中原地區,而揚州不具備此文化環境。

雖然從宋朝以來經濟重心南移,南方地區的經濟重心超過北方,但後世朝代任然沒有將揚州納入國都的選址範圍內。它成也其地理位置,敗也其地理位置,其獨特環境位置註定了它的陪都地位。另一方面原因可能是從古至今北方異族始終威脅著中原統治,定都靠北地區也是為了鎮壓北方的異族。



mrsone旅行者


揚州成不了一個王朝甚至皇朝的國都有很多原因,最主要的有三點。其一,揚州區位不好,這裡的區位不是隻是說戰略區位,揚州無險可守,背江而面向蘇北平原,理論上從北向南只要突破徐州就可以一路騎兵打進揚州,再加上不到百里就有虎踞龍盤的南京,同時作為南京的北方防禦重地,揚州都打下來了,南京也差不多了,從古自今沒有那個定都南京的政權放棄過揚州的,所以不適合作國都。其二,揚州周邊河網眾多,有淮河,長江二大水系,對種植業有很大的幫助,同時豐沛的水氣帶來的也是頻繁的洪澇,我想沒哪個國都喜歡年年抗洪吧!其三,揚州有糟糕的戰略區位的同時卻有古代最好的經濟區位,大運河的江北段從揚州起,明朝以前的長江出海口(是的,打開一千年前的地圖,你會發現長江出海口是成喇叭型的,而喇叭底就是廣陵城,不然鑑真大和尚為什麼從揚州東渡出海,幹嘛不從南通和上海出海呢?畢竟河船和海船是不同的)造成了東南沿海的貨物不管是海運或者陸運到揚州換漕運是最佳選擇,所以經濟極度發達,如果作為國都相對應的很多地方政策會為政治服務,會比較緊,經濟嘛越自由約繁榮。沒有那個當權者會捨得約束個會下金蛋的母雞,所以揚州不會成為國都。


陌路閒者


我的回答是揚州如果是國都的話,就失去揚州的魅力了,國都很多東西都會受到約束與限制。揚州獨立於外的精神與氣質,不受世俗所影響。眾所周知皇帝喜歡到揚州來玩,尋求孑然一身的灑脫。詩人喜歡在揚州留下膾炙人口的詩篇。更有煙雨江南的靈秀氣孕育出的美女佳人,讓世人無限嚮往。如果成為國都,這一切都不存在了,會在權力政治世俗下失去一片淨土。應該慶幸揚州不是國都,大家才能閱讀到這麼多關於揚州的詩篇。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