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今天無關:娘在,不遠行

與今天無關:娘在,不遠行

這些年,人們越發控制不住對旅遊的渴望。甚至,一年之內首尾想接南北飛,在相機的咔嚓、咔嚓聲與流連忘返的景物中不斷滿足自己。

1

五月恰是出行的最佳時機,春光明媚孕育著生命與希望,鮮花嫣紅綻放著青春與激情,信念開啟著勞動與創新,母親節在五月譜寫著最美的生命樂章。如果趁五月春光出去走走,親密大自然感受玉宇空間陽氣梳理肌骨,那是最美不過的事了。

如果你是身在呼和浩特的人,也不必往遠走,就近也有賞不完的景,比如南湖溼地公園、南山公園、哈素海、野三坡等好看不貴。

五一小長假前,好友預約我去哈素海陶醉春光,我說哈素海是不錯,但是抱歉,景點再好也不能去,五一我只在母親家裡一日遊。

與今天無關:娘在,不遠行

最近幾年,母親年歲已高,不能外出走動,我決定只要有空就回家多陪陪母親,陪伴就是送給母親最好的禮物。

五月一日清晨,天晴氣朗,回家的心情很爽,我乘著k2路公交車,我聞著一路的紫丁香花香穿過鄂爾多斯大街,經過大黑河橋,路過煉油廠一溜灣兒回到了母親家裡。

2

回家的路再遠也感覺很近。

推門踏進母親那陽光瀉入的小院,又像回到了我那成長的搖籃,霎時溫暖來襲。七間大正房坐落在院子的正北方平均擺開在眼前,一溜木質與玻璃結構的窗戶黃燦燦的還是那麼耀眼,根本不在乎時光這把利劍的雕刻,陽光折射溫暖,溫馨灑滿小院。院內那顆老李子樹在經年的歲月裡又抽出了新枝掛上了新果,依然笑傲在春風裡。

與今天無關:娘在,不遠行

西面三間破舊的土坯子房整整60歲了,雖然老舊還是四四方方地矗立著,像一位歷經風雨的老者,依然堅守著它的崗位,那是老父親在世時給它做過一些加固,老房至今流露著更加堅硬的風骨,去年差點讓全覆蓋工程面目全非了,老房旁邊兩顆年輕的杏樹也僥倖遇難,現在依舊像戰士一樣守望著老房,我們曾經住過的老屋。土坯房裡老父親的木匠工具落滿灰塵,一件件掛在牆上休假,它們忠實地陪伴著母親那雜七雜八的老物件。只有父親忍心去遠行到了另一個世界隱姓埋名。

一眼望見坐在窗前大炕上的母親曬著春天的太陽,瘦弱的身體撐著五個子女的天空,目光裡充滿期盼的眼神。杏樹上的麻雀並沒有理我,依舊在枝頭打鬧,菜地暫時還沒種植,麻雀和“豆豆”常常搶佔著地盤。“豆豆”一眼望見了我,歡快地跑前迎接我,搖著尾巴一步一蹦地攔著我,做著各種喜悅的表情,似乎在問候忙碌的世界不停的腳步是否依然孤獨的我。

3

我習慣性地喊著:“媽媽……,媽媽……”回過神的母親拖著僵硬的身子踉蹌地衝出家門,像接待貴賓一樣把我迎回家,樂的媽媽亂了手腳,一個勁地問我,“吃了飯嗎,咋這麼早?我說,“媽呀!想你了唄!索性早起早回早見你。

我看著一天比一天衰老的母親,心裡一陣陣痠痛。母親瘦小的身體疾病滿身,白髮蒼蒼的下面,滿嘴的牙齒沒有一顆是自己長的。她獨守著院子和這麼多的房子,每時每刻都在想著養大了卻飛走了的兒女。

與今天無關:娘在,不遠行

我一直憧憬著外面的世界,腳步不停奔波,隨著40多歲年齡的增長,越發強烈感覺與媽媽在一起的可貴。

我們小時候母親為了我們可以放棄一切,為什麼母親老了我們不能放棄一切?算一算一年360天與母親在一起是多少天?恐怕有多少人都不敢去計算。藉口與理由都是找出來的,工作忙事業忙孩子忙,然後就是聚會、宴會忙,旅遊、購物忙,花點錢就把父母糊弄過去了,難道說旅遊、聚會也真的就比母親重要嗎?

每次回到家裡,看到的是母親親切的笑臉,吃到的飯菜是自己最喜歡的媽媽的味道,而我說的最多的話是,與媽媽聊我的孩子如何如何,我是怎樣忙碌孩子的,她老人家總是說著那句淡淡的話,“一代一代就是這樣,從上往下親”。直到後來的後來我才聽出了其中的滋味。媽媽呀!你說是真理,我聽出的是諷刺,我把全部的愛給了我自己的孩兒,又有多少給您呢?有多少父母給孩子的愛多於給父母的愛,不去計較的父母卻硬要說“上往下親”的道理。世界上只有一個人從來不跟你計較,那就是我們的母親。

4

這次回家,本來打算在院子裡種植蔬菜,由於天氣忽冷忽熱只能往後推移,拿起了掃帚小院其實已被春風吹的乾乾淨淨,沒有掃除多少塵土。於是,打開媽媽的大紅櫃收拾多時未動的衣物。大紅櫃是媽媽的心愛之物,她的結婚日正好趕上國家最困難1956年,吃啥啥沒有,穿啥啥沒有。即使這樣的貧窮也沒有動搖了父母對生活的熱愛與嚮往,幾年的奮鬥之後父親終於給媽媽打了一組大紅櫃,媽媽喜歡的不得了,每天早晨擦了又擦,大紅櫃紅光瓦亮照耀著火紅的日子,有了這個大紅櫃,一家人的吃的、穿的,用的都在這櫃子裡擺放。

大紅櫃也是我們最喜歡的,每當我們玩的累了餓了,就揭開媽媽的大紅櫃,媽媽好像變魔術似的,從櫃子的抽屜裡摸出月餅,一人一塊分著吃,或者也能摸出一個兩個柿餅子、一兩顆小黑棗、糖塊等食物來,我們喜出望外圍著媽媽,分享著無邊的快樂。而這些美食都是爸爸在市裡幹木匠活回家時給我們買的,父母捨不得吃,放來放去都是我們吃。

與今天無關:娘在,不遠行

大紅櫃是那個年代居家唯一的擺設,幾乎家家都有,長度大約2米多,寬約80釐米,高差不到1米,由兩截櫃蓋組成,全部油漆著正紅色,最底下是雕刻著木文花的圍子,圍子多數人喜歡油漆綠色。櫃子上面隨意擺梳妝用品等,簡單好看實用。其中一組放衣服,一組放小雜物,每組裡面的上方有幾組抽屜,抽屜裡愛放啥都行,比如,錢和證件、針線,小零食等等。

那時的人們過日子,一組大紅櫃一盤大炕,就是全部的家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家家都這樣清苦、安靜、快樂地生活著。可即便如此,也很少有夫妻感情不和諧之說。哪裡像現在的夫妻有單獨的房間做愛的天地,還常常生出一些“外遇”呀“小三”等新鮮詞。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

臨近中午,大姐與二姐說到就到了,我們共同坐在母親的大炕上一起包著餃子,拉著家常,弟弟也撥開擁堵的車輛回來了,城市的喧囂遮掩不住渴望家的味道,高樓大廈裡找不到媽媽的風味,母親的家是我們每個人的出發點,更是我們累了困了的落腳點,回到家只要看到老媽,你會覺得卸下一身疲憊,你就會放下一切,什麼的錢呀、名呀、官呀、利的統統顯得那麼渺小。

逛遍千山萬水,正真的快樂是母親家裡的那份屬於自己的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