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遊戲直播,打造行業生態,看IPO路上鬥魚何以領先

專注遊戲直播,打造行業生態,看IPO路上鬥魚何以領先

外界傳了大半年的鬥魚IPO,近期被央視專門報道了,雖然鬥魚官方依然沒有任何回應,但外界充滿期待。

據央視《中國財經報道》消息,獲騰訊投資近40億元的遊戲直播平臺鬥魚計劃在美國上市,以籌集6億至7億美元資金。

7月18日,胡潤研究院發佈了《2018第二季度胡潤大中華區獨角獸指數》,篩選出有外部融資且估值超十億美金的162家獨角獸企業,其中湖北互聯網“四小龍”之一的鬥魚直播以200億元的估值名列榜單第32位這也是湖北唯一上榜企業。

此時直播行業已近疲態,觀眾對秀場直播“審美疲勞”,遊戲直播作為內容形態最為豐富的一種直播形式,其重要性重新得到重視。而專注遊戲直播、積極佈局電競產業上下游的鬥魚,在遊戲直播行業取得領先地位,搶先在行業整體的迷茫期中找準了自己的位置

遊戲是最適合做直播的內容

2016年被稱為中國的“直播行業元年”,直播平臺數量和觀眾數量都呈現井噴式增長,最高峰時有大大小小200多家互聯網直播公司,覆蓋了資訊、遊戲、娛樂、秀場、體育、財經等各個垂直領域,而且QQ、微博、淘寶等國民級產品也都紛紛嵌入直播功能。

然而,直播行業很快用完了用戶市場的紅利期,不復紅火景象。2017年開始,直播平臺的用戶總量和打賞額度都開始回落,到年底則更為明顯。

雖然今年初有一波直播答題的熱潮,但春節之後就很快消退。2018年,大眾的空閒時間更多被短視頻應用佔據,微信公眾號也強勢改版,使得一部分直播網站在對用戶時間的爭奪中處於下風。

直播平臺的一些深層問題逐漸顯現。一是內容同質化嚴重,由於內容產生的門檻降低,一些用戶UGC自拍內容模式單一,質量沒有保證,容易讓觀眾產生厭煩。

二是網紅髮展陷入瓶頸,個人網紅難以確定自身定位,也不知道如何吸引和留存粉絲,還缺乏持續產出優質內容的能力。

由於內容嘗試難有突破,愈演愈烈的同質化加劇了平臺間的惡性競爭,也讓監管力度隨之加大。

當年200多家直播平臺,有的在監管壓力下關停轉型,有的開始嘗試短視頻等新賽道。正當此時,以鬥魚等作為典型代表的遊戲直播,作為直播應用最初也是最成功的內容類型,重新得到了人們的重視。

遊戲直播起源於硅谷。行業公認的祖師爺Twitch,原本是一個綜合型的直播平臺Justin.tv,但此後乾脆放棄了其他類型的直播,專心做遊戲直播業務。實際上,正是因為其遊戲直播的異軍突起,創造的業績之好,甚至掩蓋了母平臺的光芒,屬於“無心插柳柳成蔭”。

在國內,鬥魚作為遊戲直播的代表,其發展路徑也十分相似。鬥魚的前身曾經是以二次元內容為主的視頻平臺,在2014年打出鬥魚品牌之後,逐漸走向了以遊戲直播為主,涵蓋娛樂、綜藝、戶外等多種直播內容的發展道路。

鬥魚選擇以遊戲賽事直播作為主要發展方向絕非偶然,因為電腦/手機遊戲本身就是一種最適合通過直播形式呈現的內容。

電腦遊戲就像其他體育賽事一樣,具有極高的觀賞性,由於表演者使用的視角和觀賽者完全相同,觀看比賽所獲得的身臨其境的參與感,更是其他體育比賽轉播無法比擬的。

即使在網速不夠快,沒有條件直播的過去,也有專門的電視頻道用來播放時長一兩個小時的整局遊戲覆盤。而從錄播到直播的飛躍,就像世界盃從看錄像到看直播一樣,給觀眾帶來的感覺是不一樣的。

電子競技作為一種新興的體育運動,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國家和運動組織承認。就像體育比賽直播一樣,遊戲直播具備的獨特魅力,將經久不衰。

有運動傳統,並最早發明遊戲直播的美國,似乎比國內更能充分認識到遊戲直播平臺的巨大潛力。上面提到的遊戲直播鼻祖Twitch,在4年前就被亞馬遜以10億美元收購。

在最近一波科技企業上市熱潮中,遊戲產業的相關公司已經出現在美股上市的先行者,並且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也使得鬥魚赴美上市成為相對去香港和內地上市更好的一個選擇。

多層面領先業界,鬥魚鞏固遊戲直播業內優勢

遊戲直播將成為直播行業未來的發展重心之一。那麼接下來必然產生的問題是:遊戲直播哪家強?參考目前的數據,答案似乎顯而易見。

參考6月份極光大數據可以看到,鬥魚以比較明顯的優勢,在滲透率和活躍度(DAU/MAU)等方面,均領先行業其他對手。

目前鬥魚直播平臺註冊用戶達2億,據Alexa數據顯示,每天有2000多萬人逛鬥魚直播。從目前遊戲直播的競爭格局來看,鬥魚行業老大的地位十分穩固。

鬥魚之所以在遊戲直播行業領先,主要核心競爭力源於在三個層面:內容資源,主播生態,商業模式

內容資源:鬥魚的用戶畫像顯示,55.4%的用戶年齡在20-24歲之間,84.6%的用戶為男性,他們最偏愛的遊戲是《王者榮耀》。

在此之外,鬥魚對不同類型遊戲的覆蓋十分全面,可以照顧到任何類型觀眾的偏好。LCK全部戰隊、RW戰隊、estar戰隊等眾多遊戲賽事戰隊均已和鬥魚簽約,保證了最優質的選手資源都能在鬥魚匯聚一堂。

1月初,鬥魚宣佈獲得《英雄聯盟》S8賽季LPL全部賽事、S級賽事和MSI賽事的分播版權,另外還獲得了德瑪西亞杯的獨播權。此外,鬥魚自制的眾多賽事活動,如絕地求生黃金大獎賽、手遊聯賽、DSL鬥魚超級聯賽等,也成功引領了行業潮流。

主播生態:7月16日,DNF最為頭部的主播旭旭寶寶宣佈加盟鬥魚。還未開播,辦卡粉絲數量就已經突破6萬,此後粉絲牌數量迅速躥升到36萬多,這是鬥魚歷史上粉絲牌數量最高。

開播當天,旭旭寶寶巔峰熱度突破4300萬,是全平臺首秀熱度最高的主播;兩天時間內收到了價值超過600萬元的禮物,值得注意的是單筆最高金額只有15萬元,完全依靠眾多粉絲“聚沙成塔”,其超規格人氣可見一斑。

像旭旭寶寶這樣的S級主播加盟鬥魚的例子近來還有很多,在這些加盟的主播當中,相當大的比例還是之前離開了鬥魚後,再次迴流鬥魚的。

例如週二珂選擇回到鬥魚,也是她明星主播之路開始的地方。由陳一發兒、馮提莫、阿冷、週二珂、納豆、小緣、蘇菲構成的鬥魚“七姐”再度聚首。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直播圈裡半數以上人氣主播都集中在鬥魚直播上。很顯然,在遊戲主播行業,鬥魚已經形成了強大的吸引力。

商業模式:鬥魚是遊戲主播最愛的平臺,一個重要原因是主播們的個人潛能可以在平臺上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鬥魚不僅能將普通主播“點石成金”培養成頂級主播,更可進行對主播的定製化培養,輸送到各大衛視與平臺,增加其曝光量,提高商業化價值。

這方面的一個經典案例是,京東618和鬥魚618名主播合作,熱度空前,創造了現象級的廣告界營銷案例。

鬥魚在不斷探索中,逐漸突破了傳統思維中,直播平臺只能通過廣告和主播打賞這兩種單一的方式實現盈利的桎梏,將直播發展成為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在首屆國際武漢鬥魚直播節上,三天入園人次達到了52.18萬,線上觀看2.3億人次。鬥魚直播節3天的收入,堪比競品收入全年的40分之一。

期間舉行的文化產業招商洽談會上,涉及網絡直播、遊戲、版權保護、商業綜合體、文化旅遊、影視投資等領域,共計19個文化產業項目簽約落地,簽約金額80.9億元。

鬥魚更以這樣的成績獲得了當地有關部門的信任,得以共同描繪出建設“鬥魚小鎮”的藍圖:小鎮將成為一個全國網絡視頻直播平臺的生態基地,包括網紅學院、電競學院、電競賽事直播中心、直播經紀產業區等功能區。

在D輪融資以後,鬥魚宣佈平臺已經盈利。據媒體報道,鬥魚去年已經實現營收突破10億元,納稅1.2億元。

截至目前,鬥魚已經完成6輪融資,是唯一一家進入E輪的遊戲直播平臺。今年3月,鬥魚TV獲得新一輪6.3億美金融資,騰訊獨家投資。有分析人士指出,這使得鬥魚的估值達到250億元。

騰訊由鬥魚B輪開始進入,領投了B輪、C輪,並獨家投資了E輪,顯示出國內最懂在線娛樂的互聯網巨頭對鬥魚未來的看好。

隨著鬥魚赴美上市的進程日趨臨近,鬥魚或將創造估值方面的新高度,更進一步收穫美股市場帶來的紅利。在電子競技在中國的全面普及和正規化進程中,以鬥魚為代表的遊戲直播,將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成為直播行業將來最重要的發展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