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託了,請脫下袈裟,做個「俗人」

拜託了,請脫下袈裟,做個“俗人”

拜託了,請脫下袈裟,做個“俗人”

對於生活,請“一俗到底”

昨天朋友過生日,晚上從火鍋店喝到了KTV

今早出門忘了帶鑰匙還有工牌(劃重點)

(希望領導今天只關注我的新鞋......

頭還有點宿醉未醒的脹痛

不過依舊不妨礙我想起昨天飯桌上的尷尬對話

“待會兒吃完飯,去酒吧耍?”

“酒吧?哇,好久社會氣息這麼濃重了?”

“裡面好臭,而且很多都是搞特殊服務的。”

“對,好多gay和lala。”

......

平日裡本人都自認是佛系青年了

但那個當下,卻覺得身邊圍坐的是一群披著90後袈裟的60後

(此處不代指所有60後的哥哥姐姐,本人比慫沒輸過......

拜託了,請脫下袈裟,做個“俗人”

2018年了,跨入新世紀的說法都快過時了

居然對酒吧還有這樣“以偏概全”的深深誤解

我撐著頭疼,為年輕的夜晚感到悲哀

對此,也來淺談酒吧的二三事。

PS:以下及今後出現的“小XX”

均為本人特邀且常駐嘉賓......

# “社會氣息”≠“去酒吧” #

朋友小Z昨天被他大姑媽給告密了

看見他昨天十一點從在某某酒吧出來,一臉憨相,遭帶壞了

(這真的冤枉小Z了,他天生就是痴漢臉)

小Z二姑父:不像話哈

小Z媽:咋回事喃?

小Z姐姐:耍朋友了哇?

小Z爸,發了一個磨刀的表情

小Z其實只是參加個同事聚會

不過由於從小到大的“萌娃屬性”導致他詞窮了

情急之下丟了一個“呵呵微笑”的表情包

成功精神出走

拜託了,請脫下袈裟,做個“俗人”

眼下已不是民國或者更早的時代

夜晚的消遣生活已然是“井噴式豐富多彩”

且各大提供夜晚消遣的場所

還是專注著“供人唱歌、聊天、休息”之類的本質

拜託了,請脫下袈裟,做個“俗人”

因為那些個“花花綠綠”的新聞

而覺得這些場所是“學壞”的溫床......

為“夜晚的值班經理們”抱屈

不過對於小Z來說另當別論

主要是痴漢臉太拉仇恨了......

臉上帶刀疤的人不一定是強盜

天生痴漢臉的人也不一定是色狼

去個酒吧就把它和“學壞了”劃等號

那怕是對“學壞了”有什麼天大的誤解......

# “濃妝豔抹”≠“不正經” #

小Z和友人同去一家開在鬧市拐角處的酒吧

小Z在路上饒有興致地給友人們介紹

一會兒工夫,穿過人群,就看見酒吧的門頭燈

紅藍綠都有,還有個轉燈,總之亮晃晃的一片

拜託了,請脫下袈裟,做個“俗人”

門前兩個朋克風小姐姐在抽菸

在吞雲吐霧間笑著聊天

這個時候,一個友人就悄悄把小Z拉到一旁

語重心長道:“算了,走了,這兒一看就有‘洗腳’服務”

話音剛落,朋克小姐姐接上話茬

“這是喝酒的地方,要‘洗腳’請前面直走,路口右轉,謝謝”

拜託了,請脫下袈裟,做個“俗人”

不是每一個“粉紅女郎”都是“夜場女王”

也不是每一個“弄潮兒”都是“浪蕩子”

下次如見此類狀況,忌“張口就來”,切記

# “基佬 or 蕾絲?” #

# “none of your business.” #

這句話,是到現在為止

我聽小Z說過最帥的一句

在陷入與我一樣的尷尬語境之時;

小Z友人:“別去酒吧,裡面好多gay和lala,嘖嘖嘖......

小Z昂起略顯猥瑣的臉

擠出了一個平生最為高冷的表情:

“噢,所以呢?人家是gay或者什麼的?”

“關你什麼事?”

“是要往你身上撲?要把你吃了?”

“只因你過分美麗?”

友人,默

拜託了,請脫下袈裟,做個“俗人”

“你的確是生活的主角”

但是,誰又不是呢?

酒吧不吃人

酒吧裡的人,更不吃

# “俗人”的反擊 #

成都的夜又被那些紅紅綠綠的燈填滿了

我約小Z出來小酌兩杯,排解下鬱悶

忽然手機震了兩下,一劃開

“我告發了我姑媽去公園和李大爺跳壩壩舞的事”

“現在群裡掀起了對我新一波的討伐”

“下回兒再喝,舌戰群儒去了......

對於明天,且“一杯飲盡”

——————————————————

成都“夜貓子的根據地”

——“空瓶子(HI!BOTTLE)”

#1 夜貓子根據地

#2 一個集酒吧預定、在線選座、移動點單、社交娛樂為一體的互聯網服務平臺

#3 成都大小酒吧的最新、最熱、最in活動全覆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