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天讀書計劃開篇——談談閱讀的輸入與輸出

100天讀書計劃開篇——談談閱讀的輸入與輸出

輸入驅動輸出

輸出倒逼輸入

——鹿鳴的小酒館

每天的更文成了最頭疼的事情

經常陷於無題可寫的尷尬

還有時間飛逝的焦慮

即使有了好點的選題

也無法深入的寫下去

腦中的靈感就像是散佈在夜空的繁星

一切看起來很美好

實質上卻隔了幾萬光年的距離

打開Word看著空白的屏幕

似乎成了每天的常態

1

每次動筆之前

總想著邊刷手機邊想想今天的主題

看看媒體上又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

自己的社交圈又在討論著什麼樣的熱點

100天讀書計劃開篇——談談閱讀的輸入與輸出

結果半小時過去了

還在逼乎圍觀八卦吐槽

要不就是在微博上一去不復返

經常是刷手機刷得跑偏了題

過後又暗自懊惱

真想賞自己兩耳光

每天被碎片化的信息包圍著

以為自己走在時代的最前沿

其實這種碎片化式輸入

對於構建完整的思考體系而言

簡直是致命傷害

尤其是現在的知識付費

一週學會……

兩週掌握……

21天高效……

這些課程不僅多如牛毛而且良莠不齊

我曾經也很天真

首當其衝地做了別人刀下的韭菜

白白交了一些智商稅

我們在消費的不是知識

消費的是自認為很努力的錯覺

一種廉價的感動

100天讀書計劃開篇——談談閱讀的輸入與輸出

這些別人梳理出來的知識

或者說是從別處搬運過來的內容

難免會有他人的主觀因素

也讓我們缺失了思考和分析的能力

這也是為什麼

互聯網同質化的內容越來越多

因為我們獲取的並不是第一手的知識

大家都在互相搬運、模仿、甚至是抄襲

很少沉澱下來去接觸源頭上的知識內容

缺失了這個過程

便錯過了很多精彩的內容

也失去了能力的培養

與其讓人給你講述大河山川的壯麗

不如自己自己真正走出去看一看

多讀一點書籍多輸入一些知識

不甘心只做一個聽故事的人

而是親自背上鐵鍬去挖掘知識的寶藏

2

在做輸入的同時也要保證輸出

一直以來

自己的閱讀方式都偏向於打卡式的風格

就像是在吃快餐,跟團旅遊一樣

缺乏有效的整理和吸收

一套走下來並沒有什麼收穫

也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改變

現在讓我回想以前讀過的書

確實記不起什麼

比起沒有讀過某本書的人來說

我可能只是瞭解某種概念

在人群把牛逼吹得再厲害

也難掩夜深人靜時內心的一片荒蕪

100天讀書計劃開篇——談談閱讀的輸入與輸出

再有用的知識

缺少了實踐消化的過程

最終也不過是紙上談兵

讀書有用論和讀書無用論

區別在於是否做出了輸出

最重要的是持續有效的輸出

通過輸入驅動輸出

再由輸出倒逼輸入

形成一個完整的閉環

才能最大化地提升自己的行動系統和學習系統

3

所以

今天想立個Flag

打算開啟一個讀書計劃

以100天為一個週期

讓自己每天都保持一定的閱讀

在閱讀過後進行框架的梳理

整理一些自己的思考感悟

最好還有一些實踐的過程

閱讀之後的思考

思考之後的選擇

選擇之後的行動,才最有價值

在今後的推文中

你們也能陸續看到我的一些閱讀感悟

希望在100天以後

我們都能遇見一個更好的自己

100天讀書計劃開篇——談談閱讀的輸入與輸出

鹿鳴的小酒館

一個年輕人成長的平臺

愛我就幫我轉發下

麼麼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