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翼的「證券之王」:管金生,資本大佬的謝幕之戰!

管金生,很多人對他都有不同的定義,有人說他是敢於開資本市場先河的英雄,也有人說他是玩弄資本的賭徒,但有一點毋庸置疑,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管金生不容忽視。

他被稱為“中國證券教父”,創立了上海第一家證券公司——萬國證券,後來又深度參與了上海證券交易所的成立,親自設計了交易規則的體系,可以說那個年代的他,對證券市場的敏銳度無人能比,然而一場“327國債”事件結束了他快速升騰的人生。

折翼的“證券之王”:管金生,資本大佬的謝幕之戰!

管金生大學是在上海外國語學院法語系,畢業後改行進入上海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工作,1984年被送往比利時深造,1987年回來的時候已然是法學、工商管理雙料碩士。

就如同牛市發現掉下來的蘋果一樣,管金生在上下班的路上發現橋口有人交換國庫券,這讓他想起,這跟西方當年在梧桐樹下交換東印度公司股票類似。他向領導建議,根據自發性國庫券民間交易的情況,可以放開國庫券的二級市場交易,把私下交易引入有組織的公開市場操作的機制。

在當時提議建立證券公司時,給出了三條基本準則:

一、要建立公開市場操作機制,由室外交易到室內交易,強調時間、價格優先,要公開透明,核心是競爭機制。

二、交易機構唯一最好的企業組織制度就是股份制。

三、證券業和銀行業必須分離。只有和銀行分離,證券業才能有發展生存的空間。

1988年後,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將管金生提議建立證券公司的問題提上了議事日程,並在6月6日批覆同意。當年7月18日,上海第一家證券公司——萬國證券開業,管金生擔任總經理。

1990年11月26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宣佈成立,管金生全盤設計了上海證券交易所的交易規則、設備到交易員培訓的全體系建設,深滬兩地的異地交易首先由萬國證券開通;無紙化交易也由萬國證券率先推動。

這個時候的萬國證券,一度持有中國7成A股和幾乎所有的B股,承銷業務佔中國總份額的六成。1994年,萬國在新加坡、倫敦等地開設分公司,誓要將萬國打造成中國的美林,管金生也是在這個時候被推高到“中國證券教父”的地位。

然而,這一切都在1995年戛然而止。

1995年2月,市場傳聞財政部可能會以高達148元兌付“327國債”,而不是132元。但當時管金生判斷,財政部不會為此額外掏出16億,決定率領萬國證券做空市場。

1995年2月23日上午,財政部發布公告,將按148.50元兌付“327國債”,這直接宣佈了空方的失敗。但管金生並沒有認輸,當時市場上存在兩大陣營:以萬國證券為首的做空陣營,以及以中國經濟開發信託投公司(有財政部背景,以下簡稱中經開)為首的做多陣營。

1995年2月23日一開盤,中經開公司開始逼空萬國證券,用80萬口將148.21元的收盤價攻到148.50元,再接連以120萬口、100萬口將價格抬高到149.10元、150元;下午更是攻到151.98元。國債每漲1元,萬國就要賠進十幾億元。

隨後萬國的同盟軍遼國發突然倒戈,這進一步激發了管金生的反攻勢頭。在下午16點22分,距離休市僅剩8分鐘的時候,管金生作出了一個瘋狂的舉動:大舉拋售債券期貨,做空國債。

先以50萬口把價格轟到150元,再進而打壓到148元,最後打出一個730萬口的巨大賣單,把價位打到147.40元。這筆天價賣單面值高達1.46萬億元,接近中國1994年國民生產總值的三分之一。萬國按這個收盤價來算,淨賺42億元。

結果這一舉動惹怒了主管部門,上交所當晚宣佈:最後這8分鐘內的所有交易無效,收盤價定位151.30元,結果第二天,萬國發生擠兌。

同年4月份,管金生辭職。5月19日,管金生以貪汙和挪用公款罪,在海南被捕。同月,國債期貨市場被關閉。萬國證券經此一役,元氣大傷。1997年2月3日,上海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判處管金生17年徒刑,被關押在上海提籃橋監獄。

“中國證券教父”華麗的人生宣告落幕。

2016年6月,管金生宣佈開啟再創業——成立九頌山河基金,在中國境內發行10億元人民幣基金,同時在境外某一國家(如日本、美國、德國、以色列)發行等量價值的基金,基金管理人同為九頌山河基金公司。

這一次,管金生期望,九頌山河可以成為上海“黃浦區的民營金融機構第一納稅大戶”。雖然這個預期,與他當年創立的萬國證券鯨吞山河的氣魄已不可同日而語了,但這個折翼的證券之王猶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