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抗戰之二:「鐵骨滇西」

滇西抗战之二:“铁骨滇西”

鐵骨滇西

出征緬甸

怒江阻擊戰

騰衝人民站在滇西抗戰最前列

中國要保衛抗戰運輸生命線滇緬公路,最重要的就是要保住這條公路的出海口仰光。

因此中國希望入緬與英國共同採取防禦行動;英國也希望與中國進行軍事合作,以保護其在亞洲的印緬馬等殖民地。

但是英國當局又害怕中國軍隊入緬會促使“亞洲人的團結陰影會越來越大”,同時也心存幻想,認為日本不敢貿然進攻東南亞。

滇西抗战之二:“铁骨滇西”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發動太平洋戰爭。接著,進攻東南亞,以尋求擺脫侵華戰爭困境的出路。隨著美英對日宣戰,中國與美英結成共同對日作戰的同盟。

至此,中國在極其艱難的情況下獨立抗日已歷時4年半的時間。

入侵緬甸,是日軍“南進”戰略的重要目標,一方面可以截斷中國抗戰生命線滇緬公路,進逼中國西南大後方;另一方面兵臨印度,威脅其脫離英國,進而與德軍會師中東。

面對侵緬日軍,英緬軍隊勢單力薄,不得不向中國求援。中國則為保衛抗戰生命線,於1941年12月23日與英國簽訂了“共同防禦滇緬公路協定”,並迅速調集組建了中國遠征軍。

出征緬甸

中國遠征軍共3個軍9個師共10萬兵力。應該說,這是當時中國最精銳的部隊。1942年1月遠征軍經滇緬公路,到達中緬邊境,準備入緬。

這是自民國成立以來,中國軍隊第一次開赴境外支援盟軍的行動,因而士氣高昂。戴安瀾感奮吟詩:“遠征功業邁秦皇”“力挽長弓射夕陽”。

滇西抗战之二:“铁骨滇西”

1942年3月的第一次入緬作戰,是中國軍隊自甲午戰爭以來第一次出境,協同盟軍打擊侵略軍的大規模軍事行動。

然而,英國從殖民主義立場出發,遲遲不讓中國遠征軍入緬,致使戰機貽誤。直到1月31日日軍攻佔緬甸第二大海港毛淡棉,直指仰光時,英國才倉皇要求遠征軍入緬作戰。遠征軍再次緊急下達動員令,於3月1日開始入緬。

而當遠征軍在緬甸奮力作戰時,英國軍隊又望風潰逃,使遠征軍孤軍奮戰。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遠征軍仍不怕犧牲,浴血奮戰,取得了皮尤河、斯瓦河等一系列戰績。其中突出的是同古保衛戰和仁安羌大捷。

滇西抗战之二:“铁骨滇西”

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部隊走過緬北村寨,深受當地華僑的歡迎。

同古(東瓜)在仰曼鐵道線上,南距仰光200公里,北距曼德勒300公里,戰略地位極其重要。

滇西抗战之二:“铁骨滇西”

在日軍咄咄逼人的攻勢下,英軍潰退仁安羌,撤退前將儲油庫炸燬。

滇西抗战之二:“铁骨滇西”

在仁安羌戰鬥中,英軍將領威廉·斯利姆給新38師第113團團長劉放吾上校的手令。

手令翻譯全文:

“致113團團長劉放吾上校

茲派你率領貴團全部,乘汽車至平牆河(賓河)地區,在該處,你將與安提斯准將會合,他將以所有戰車配屬你。你的任務是攻擊並消滅平牆河北岸約兩英里公路兩側之敵

威廉·斯利姆1942年4月17日上午11時”

滇西抗战之二:“铁骨滇西”

孫立人給劉放吾的命令

滇西抗战之二:“铁骨滇西”

日軍在仁安羌負隅頑抗

滇西抗战之二:“铁骨滇西”

仁安羌戰役後,中國士兵和英軍裝甲部隊的士兵親切交談。

日軍在佔領仰光後直撲同古。中國遠征軍第5軍第200師在師長戴安瀾的率領下防守同古,與3倍於己的敵人激戰12天,打得十分英勇頑強,這是遠征軍入緬作戰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的戰鬥,殲敵5000餘人,掩護了英軍的撤退,為遠征軍後續部隊的行動贏得了時間。

滇西抗战之二:“铁骨滇西”

中國遠征軍第200師戰士在機槍陣地上向日軍猛烈射擊。

戴安瀾在同古與敵激戰後奉命撤退,1942年5月16日,突遭日軍重兵伏擊,全師傷亡慘重,戴安瀾胸腹兩處中彈,還是突出重圍。在多雨的山林中,戴安瀾的傷口感染惡化,5月26日行至孟關(即茅邦)時,以身殉國,終年38歲。

滇西抗战之二:“铁骨滇西”

戴安瀾將軍

滇西抗战之二:“铁骨滇西”

美國政府授予戴安瀾將軍的勳章

毛澤東作輓詩讚揚戴安瀾:“外侮需人御,將軍賦采薇。師稱機械化,勇奪虎羆威。浴血東瓜守,驅倭棠吉歸。沙場竟殞命,壯志也無違。”

周恩來的挽辭是:黃埔之英,民族之雄。

儘管遠征軍將士浴血奮戰,由於戰機錯失、英軍潰逃,加之遠征軍上層指揮不統一,最後仍兵敗緬甸,10萬將士,損失過半。

滇西抗战之二:“铁骨滇西”

兵敗緬甸後的潰退,成為中國抗日戰場最悲壯的一頁。

滇西抗战之二:“铁骨滇西”

緬北撤退途中的中國遠征軍

還要指出的是,遠征軍在撤退中,由於錯誤的路線,相當多的部隊走入緬北野人山原始森林,大部分人員未能走出。

滇西抗战之二:“铁骨滇西”

中國遠征軍士兵在緬北原始森林裡伐木開路

只有孫立人率新38師審時度勢,選擇了沿著緬印邊境的山林地帶進入印度,較完整地保存了部隊(7000人)建制和裝備。

遠征軍入緬10萬人,最後生還的僅有萬餘人。實際上,在緬甸的戰鬥中犧牲的只是1萬多人。換言之,在撤退中非戰鬥犧牲的達4萬多人。

怒江阻擊戰

1942年5月3日,佔領緬甸之後的日軍第56師團的裝甲車和汽車部隊攻佔我滇西邊疆重鎮畹町。爾後,沿滇緬公路迅疾推進,連陷遮放、芒市、龍陵,直撲惠通橋。

滇西抗战之二:“铁骨滇西”

向中國境內逃難的華僑

日軍的戰略目標十分明顯:拿下惠通橋,跨過怒江天塹,攻佔保山,直趨昆明,進而威逼中國陪都。如此,中國抗戰形勢將不堪設想。

滇西抗战之二:“铁骨滇西”

這是美國人畫的《惠通橋之戰》。

在這幅繪畫中,容易給人們產生一個錯覺,好像是飛虎隊把惠通橋炸燬的。實際上炸燬惠通橋的是中國守橋的士兵。由於飛虎隊從空中對通惠橋西岸日軍的打擊,加上遠征軍的奮力阻擊,最終將日軍擋在怒江以西。

滇西抗战之二:“铁骨滇西”

飛虎隊轟炸通惠橋西岸的日軍

中國遠征軍在飛虎隊的配合下,最終將日軍擋在了怒江西岸。從此,日軍與中國軍隊以怒江為界,對峙長達兩年之久。

騰衝人民站在滇西抗戰最前列

1942年5月中旬,騰衝、龍陵淪陷,保山告急。

滇西抗战之二:“铁骨滇西”

1942年5月4-5日,日本軍第五飛行師團出動54架轟炸機對滇西重鎮保山進行狂轟爛炸。鼠疫、霍亂和腦炎等熱帶烈性傳染病隨即爆發,使得在“南方絲綢之路”上繁榮了千年的“永昌府”古城十室九空。在短短的一個月的時間內,保山死亡人口超過5萬。如果按照城市居民數和死亡數的比例計算,二戰中遭受轟炸損失最為慘重的城市,保山當首推第一。這張日本轟炸機駕駛員拍攝的珍貴照片是來自日本最權威的二戰書籍——日本防衛廳防衛研修所戰史室的《戰史叢書》第五集“緬甸攻略作戰”。

騰衝籍的民國元老、雲貴監察使李根源急電中央,請纓西行殺敵。

滇西抗战之二:“铁骨滇西”

李根源

李根源回到保山後在保山金雞村召開軍民大會,到會者有遠征軍第11集團軍總司令宋希濂、各界知名人士、保山八鄉四哨紳老、鄉鎮長、在鄉軍官,以及中小學教員數百人。

李根源慷慨陳詞,大聲疾呼“保山乃戰略要地,對抗擊日寇收復失地,有重大作用”,倡議各鄉組織“義勇自衛隊”。

滇西抗战之二:“铁骨滇西”

《告滇西父老書》石碑,立於騰衝國殤墓園忠烈祠前。

會後,李根源又發表了著名的1500言的《告滇西父老書》,申言“苟可有利於民族、有利於抗戰者,雖毀家紓難,赴湯蹈火,亦在所不辭。我父老必報定更大犧牲之決心,始能保住滇西,驅逐敵寇,恢復失土,始能在雲南抗戰史中佔最光輝之一頁”。

騰衝縣抗日政府卓有成效的工作,團結人民,支援敵後部隊,有力地打擊了日軍。日軍對其又恨又怕,多次出兵“掃蕩”,以圖消滅抗戰政府。

滇西抗战之二:“铁骨滇西”

兩名為在敵人後方活動的游擊隊隊員

滇西抗战之二:“铁骨滇西”

游擊隊員們在訓練滲透戰術,用於對日軍據守在滇緬路上的重鎮芒市進行情報偵察活動。

滇西抗战之二:“铁骨滇西”

用步槍和湯姆式衝鋒槍武裝起來的游擊隊員們正準備給日軍以致命的打擊。

滇西抗战之二:“铁骨滇西”

緬北游擊隊

滇西抗战之二:“铁骨滇西”

中緬邊境的游擊隊

滇西抗战之二:“铁骨滇西”

1943年元旦,松山日軍守備隊舉行向天皇“遙拜儀式”。圖中正面單獨站立者為日軍“拉孟守備隊”隊長松井大佐。

滇西抗战之二:“铁骨滇西”

日軍在高黎貢山掃蕩

滇西抗战之二:“铁骨滇西”

侵佔龍陵的日軍

滇西抗战之二:“铁骨滇西”

騰衝文廟的啟聖宮被日軍褻瀆闢為“慰安所”

日軍掃蕩多次受挫,始終不能達到目的,於是只好改變手法。

1943年8月31日,日軍駐騰衝行政班本部長田島壽嗣函邀張問德縣長會談,“共同解決雙方民生上之困難問題”。

9月12日,張問德覆函田島,信中列數並譴責日軍侵佔騰衝的種種罪行,駁斥田島的陰謀,嚴正指出田島及其同僚“終有一日屈服於餘及騰衝人民之前”,等待你們的是“即將到來之悲慘末日命運”。

滇西抗战之二:“铁骨滇西”

張問德(1880-1957)說,我們民族正是缺乏一種咬住敵人死不鬆口的狠勁,帝國主義才將我們看得一錢不值。老縣長一身正氣和傲骨。遠征軍司令長官衛立煌說他:“硬得純正,硬得正直,硬得正氣。”是敵佔區骨頭最硬的縣長。

滇西抗战之二:“铁骨滇西”

張問德答田島書大義凜然,是一篇伸張中華民族正氣的討敵檄文。

此文一出,馬上被爭相傳誦,重慶《中央日報》、《大公報》,《雲南日報》以及其他省的報紙亦爭相發表,極大地鼓舞了抗日軍民的民心士氣。國民政府對張問德進行表彰,譽其為“全國淪陷區五百多縣縣長之人傑楷模”。

日軍渡江失敗後,在怒江以西的佔領區實行法西斯軍事統治,大肆燒殺搶掠,姦淫婦女,無惡不作。

日寇的暴行,激起滇西各族人民的極大義憤,英勇反抗,並且配合中國遠征軍派往敵佔區遊擊的軍隊,開展敵後抗戰。

滇西抗战之二:“铁骨滇西”

1942年5月16日,駐騰衝城日軍200餘人沿龍川江北上,護路營營長李崇善聯合瓦甸區區長孫成孝、自衛隊長納其中等各率所部設伏於瓦甸歸化寺一帶,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激戰,擊斃日軍中隊長牧野以下44人,孫成孝、納其中及官兵共46人陣亡。這是騰衝人民就以自己的地方武裝向武裝到牙齒的日軍正規部隊打響了第一槍,挫敗了日軍驕橫的氣焰和不可戰勝的神話,極大地鼓舞了抗敵軍民的土氣。

圖為滇西抗戰勝利後,雲貴監察使李根源為此役犧牲人員所修建的“戰士塚”。“戰士塚”三個字為李根源所書。

騰衝周邊的龍陵、潞西、南甸(今梁河)、幹崖、蓮山(今盈江)、隴川、瑞麗、瀘水等縣和佤山地區的傣、景頗、阿昌、傈僳、德昂、佤和漢族人民,先後組織了10多支抗日遊擊隊,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堅持敵後游擊戰爭,直到迎來主力部隊的滇西大反攻。

滇西抗战之二:“铁骨滇西”

龍潞區抗日遊擊支隊司令兼龍陵縣縣長朱嘉錫,領導2000餘人的敵後抗日遊擊隊,以龍陵、潞西兩縣交界的木城、象達為基地,北上龍陵、鎮安,西進芒市、遮放,經常出其不意地襲擊日軍,給日本侵略者造成巨大損傷。

滇西抗战之二:“铁骨滇西”

頒發給滇西敵後抗戰立功將士的“志勇”證章

滇西抗战之二:“铁骨滇西”

在日軍入侵滇西期間,邊疆各民族上層中湧現出一批抗日代表人物,他們是雲南土司抗戰的英雄。其中突出的有刀京版和線光天等人。

左:刀京版(1899~1966),傣族,幹崖(今盈江縣)第二十四代土司,雲南辛亥革命先驅刀安仁之子,1913年襲職,在民族中享有很高聲望 。1938年,中央飛機制造廠遷雷允時,任工廠修建主任。1942年日軍入侵滇西,利用自己的影響,聯絡幹崖附近的土司、山官,組織滇西邊區抗日自衛軍,任第一路軍司令,下轄四個大隊,分別進行抗擊日軍的游擊戰,著名的舊城渾水溝、芒允等伏擊戰,給前來進犯的日軍以沉重打擊。

右:線光天(1911~1986)傣族,潞江第二十二代土司,1926年襲職,素有忠貞愛國之心。1938年修築滇緬公路時,組織部屬群眾,很好地完成任務。1942年5月,龍陵淪陷,承擔守土之責,被任命為滇西自衛軍潞江支隊司令。率領自衛軍在怒江西岸轄區內堅持遊擊鬥爭,與遠征軍的游擊隊相互配合,使日軍不敢輕易出動騷擾,有力打擊了日軍侵略者的氣焰。雲貴監察使李根源寄詩稱讚:“土官世代篤忠貞,與我交深昆弟情,今為宗邦捍邊圉,人人應起作干城。”

滇西抗战之二:“铁骨滇西”

慄柴壩抗日遇難同胞紀念碑

「未完待續」

前情回顧:

滇西抗戰:“大後方第一生命線”

下期預告:駝峰航線

本文主體內容摘自 中共雲南省委宣傳部

《滇西抗戰》

雲南人民出版社 2013年8月出版

文字整理:琿

滇西抗战之二:“铁骨滇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