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運營商的渠道轉型

事件:

“新零售”無疑是剛剛過去的2017年最熱詞彙之一,這一新名詞暴風般席捲了電商業和零售業。阿里、京東、騰訊、蘇寧、國美、小米等大公司爭相響應的同時,生鮮商超、無人貨架、無人便利店等新風口、新項目也紛紛冒頭。在“新零售”風暴席捲而來之際,傳統電信運營商的渠道又該何去何從?

新零售:運營商的渠道轉型

01 新零售趨勢來襲

2010年以來,傳統實體零售業受電商影響,進入了低增速、負利潤的低迷期。而線上電商消費在多年爆發式增長後,也逐漸放緩了增速。線上線下渠道的雙重放緩,推動了新零售趨勢來襲。

新零售:運營商的渠道轉型

2016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推動實體零售創新轉型的意見》(國辦發〔2016〕78 號)將實體零售創新轉型的方向表述為“建立適應融合發展的標準規範、競爭規則,引導實體零售企業逐步提高信息化水平,將線下物流、服務、體驗等優勢與線上商流、資金流、信息流融合,拓展智能化、網絡化的全渠道佈局”。

通俗而言,新零售,即企業以互聯網為依託,通過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手段,對商品的生產、流通與銷售過程進行升級改造,進而重塑業態結構與生態圈,並對線上服務、線下體驗以及現代物流進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

02 運營商渠道痛點

長久以來,實體渠道是運營商一貫依賴的主要銷售渠道,然而在新零售時代下,實體渠道的痛點逐漸凸顯:

新零售:運營商的渠道轉型

03實體渠道如何破繭

針對新零售背景下的運營商渠道轉型,中國聯通研究院提出了實體渠道異業合作建議,推動運營商以實體渠道價值為基點,探索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1. 與小業態門店合作,利用其高頻次、便利性的特點,解決重點場景覆蓋不足、用戶觸點不夠等問題

小業態門店主要指連鎖化的社區便利店等,通過在小業態門店設置專櫃,為社區居民提供產品售賣、展示、服務等功能,提升用戶通信服務的便捷性;在運營商實體門店開闢生活服務類售賣展示專區,利用用戶等待的時間將用戶引流到專區,提升用戶體驗。同時藉助社區服務大數據的融合共享,實現用戶的精準定位、通信賬戶與其他金融支付賬戶的融合。

2. 與大型連鎖商超進行戰略合作,利用核心商圈地理特性進行全品類展示,實現用戶雙向引流

“新零售”背景下,運營商實體渠道的價值逐漸凸顯,地理位置、規模、用戶流量等優勢會吸引零售業巨頭的目光,通過與運營商實體渠道進行異業聯盟合作,設置全品類生活服務產品專區,可以降低成本,提升收入,提高成本使用有效性。同時藉助大型連鎖化商超處於核心商圈的地理特性,運營商在其內部設置廠家直營店、會員店等新興零售店模式,可以解決自身場景覆蓋不足、賣場不足等問題,通過合作共同節省運營成本,實現用戶雙向引流。

3. 與線上企業合作,提供產品展示、售賣與體驗服務,拓展線上觸點

針對實體渠道功能固化、服務單一,積極探索與線上企業的合作模式,特別是與經營通信相關產品的線上企業(如涉及 3C 產品、物聯網、車聯網、智能家居等領域的企業)的合作。線上企業普遍缺乏線下觸點,運營商可充分發揮自身實體渠道價值,為其產品提供線下產品展示、售賣和體驗等服務,滿足消費者多元化消費需求,同時通過開展合作,拓展運營商的線上觸點,為顧客便捷消費提供可能,實現雙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