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說一切都是設計好的,你怎麼看?

人無橫財不負


一切都是設計好的,宇宙運行的背後好似有一隻大手在操縱著一切,很多科學家們研究到最後都有此感覺。牛頓為什麼晚年沉迷於神學?愛因斯坦又為什麼覺得宇宙的背後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呢?



因為我們的宇宙存在了太多的巧合,巧合到讓人難以置信。就好像宇宙的每一個常數、每一個物理規律,都像是被精心設計過的一樣。宇宙的運行,就像一個龐大無比的計算機程序,精確無誤地運行著,永遠不會出錯,永遠沒有盡頭。而我們,不過是裡面的一行行代碼而已。當然,這些想法也只是我們在茶餘飯後的靈光一閃而已,科學並不允許我們把一切歸結於“造物主”。



雖然現在人類科技已經發達了很多,但是依然不能解決生命起源的問題。進化論覺得生命就是成千上萬次偶然的化學反應,慢慢組合而來。可是,把生命起源歸結於偶然真的對嗎?如果生命物種這種具有複雜結構的生物都可以經過自然界的排列組合而得到,那麼,宇宙誕生至今,為什麼連一臺電腦、一個收音機都沒有因為偶然的排列組合而創造出來呢?似乎這些高度有序且結構複雜的物質,都是由智慧生物創造的,無一列外。

那麼,地球生物這種結構複雜、且高度有序的個體,會不會也是由另外一種更為高級的智慧生物創造的呢?而這個高級生物,就是所謂的“造物主”。



特別是近年來,合成生物學的發展,預示著人類自己都可以創造新的生命。 2010年,美國科學家J. Craig Venter和他的科研團隊在《科學》雜誌報道了世界上首個“人造生命”——含有全人工化學合成的與天然染色體序列幾乎相同的原核生物支原體,引起了轟動。而今日,覃重軍研究團隊則在上表發了一篇重磅文章:他們在國際上首次人工創建了單條染色體的真核細胞,他們把酵母菌的十六條染色體經由人工設計合成、創建改造為一條單鏈染色體。並且表明,這個只有一天人工合成的單鏈染色體酵母菌,具有和原來的酵母菌一樣的功能。

該項工作表明,天然複雜的生命體系可以通過人工干預變簡約,自然生命的界限可以被人為打破,甚至可以人工創造全新的自然界不存在的生命。



由此,可以肯定的是,隨著人類科技的發展,人工創造生命是一個必然的結果呢。那麼,在未來,我們是否可以創造一個類似於太陽系的地方,把自己創造的人工初始生命放置於其中,暗中觀察它們的生存發展和進化。而我們,對於若干年後的它們來說,不就是造物主嗎?

所以,真的有可能像愛因斯坦說的那樣,我們的宇宙都是別人設計好的,我們不過是他們暗中觀察的對象而已。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到目前為止,我們都沒有找到外星人,整個宇宙就像只有我們地球有生命一樣。



當然了,以上純屬於科學之外的臆想,如果大家喜歡,就關注一下吧,總有你想要的~


PhD肖


首先對於這個問題,在中文互聯網上有廣泛不同的版本流傳,基本上是一個廣泛傳播的謠言,愛因斯坦對所謂的“終極設計”或者說上帝的態度是鮮明的。

愛因斯坦不信神。

1954年3月22日,一位技工給愛因斯坦寫信,提到他讀到一篇有關愛因斯坦的宗教信仰的文章,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表示懷疑。愛因斯坦在24日回信說:“你所讀到的關於我信仰宗教的說法當然是一個謊言,一個被有系統地重複著的謊言。我不相信人格化的上帝,我也從來不否認而是清楚地表達了這一點。如果在我的內心有什麼能被稱之為宗教的話,那就是對我們的科學所能夠揭示的這個世界的結構的沒有止境的敬仰。”

最近發現了一封愛因斯坦在1954年寫給一位猶太教哲學家的信,信中對這位哲學家的著作表示了不同意見,指出“對我來說上帝一詞不過是人類弱點的表達和產物”,而《聖經》則是“原始”和“非常孩子氣的”,不管後人對《聖經》做如何精巧的詮釋,都“不能改變我的這個看法”,因為這些詮釋和《聖經》的原文幾乎毫無關係。愛因斯坦雖然是猶太人,但並不信猶太教,也不特別看重猶太教,在信中他直言不諱地說:“對我來說猶太教和所有其他宗教一樣,是最幼稚迷信的體現。”

愛因斯坦寫給猶太哲學家葛金(Eric Gutkind)的,言語直接犀利。愛因斯坦寫道:“對我來說,‘上帝’一詞不過是人類自身脆弱性的表現和產物,聖經不過是一本可敬但仍然幼稚的原始傳說集。沒有任何一種解讀,不管它多麼奧妙,能改變這一點……”,這封信的原件在2012年在網上以300萬零100美元被拍出。

那麼回到問題本身來看,題主的意思顯然是——是否存在一個“終極意志”,這個終極意志決定了所有事物的每一刻狀態。

把這句話展開,就是:

  • 宇宙存在一個初始狀態(終極意志)

  • 粒子運動是按照一定物理運動規律進行的

——那麼,所有粒子運動的軌跡是確定的,只要承認精神由物質決定,宿命論就是成立的。

在這段推斷中存在兩點問題。

1.前半部分即決定論是不可證明的

2.依然存在“自由意志”的空間

先說1,我們說我扔出石頭“導致”了石頭飛出去. 但是休謨指出“因果”概念是無法證明的. 因果=時間的先後性+重複多次. 沒有任何證據表明每次扔石頭石頭都會飛出去. 我們所談論的“因果”只是根據日常經驗總結出的高概率重複, 因和果之間沒有“邏輯”必然性. 如果我們不接受“因果”的概念, 那麼談論決定論就沒有意義。

"因果"概念的問題看似平庸, 但其實深刻地影響了科學哲學的發展. 如果沒有“因果”, 那麼自然科學有牢靠的基礎嗎? 因此康德在《純粹理性批判》中花費了大量筆墨證明在表象界“因果”概念的存在性. 愛因斯坦也對“因果”的概念抱有懷疑態度. 他認為沒有所謂“因果”, 科學只是對生活中大量經驗的總結和描述。

決定論既不可以被完全證明, 也不能被證偽的。

決定論不能被完全證明. 能被完全證明的是數學和邏輯學. 只要是對“現實世界”的斷言, 都是不能被完全證明的。決定論也不能被證偽. 只要是對“世界”整體的斷言都不是科學問題. 因為它根本沒有限定條件. 科學的理論都是有限定條件的,可證偽性是科學的基礎。

再說2,我們需要提到“不確定性原理”,這項原則陳述了精確確定一個粒子,例如原子周圍的電子的位置和動量是有限制 。這個不確定性來自兩個因素,首先測量微觀粒子的行為將會不可避免地干擾那個例子,從而改變它的狀態;其次,因為量子世界是基於概率,概率上微觀粒子又呈現一種確定性。

我們怎麼理解“不確定性原理”呢?

首先,一定要明確說明的是,微觀世界的量子疊加態已經超出宏觀世界的想象,並不能夠完全代入到宏觀世界的理論想象中去;另一方面,儘管不確定性依然呈現出概率上的“確定性”,但微觀的“不確定性”依然會對宏觀的“確定性”造成影響,無論這種可能又多麼之低,這就是“自由意志”存在的餘地。

總結

不可能存在一種所謂的終極意志決定一切,因為我們既無法確認因果,又無法否認自由意志,而終極意志不過是存在在宗教領域裡的一份人文關懷。

宇宙冰冷無情,世界如此荒謬,個人渺小不堪,生命脆弱無比。想象一個終極意志關懷、操縱,甚至發自內心的愛著你我一切,會讓我們獲得心靈的撫慰、內心的寧靜。

如果相信這一切是被操縱的,會讓你過的好一點的話,儘管信吧。但是,不要放棄向上的努力與追求,不要放棄自由意志的攀登與吶喊。沒有誰,終極意志或者什麼,會決定一切。


黃油貓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愛因斯坦其實是最不信神的人。

作為物理學界的泰斗,他的晚年是保守的,他最不願意相信量子力學。他不相信只骰子的科學,他不同意,甚至說是死活不同意:一個粒子所在的位置可能在這裡,可能在那裡,彷彿上帝論。

所以愛因斯坦說出這樣的話,很像是謠言。

我去查了一番,確實不是愛因斯坦的原話。因為一個科學從事者,一個無神論者,連推導出來的量子理論都不能相信,怎麼會相信這種唯心的論點呢?

就好像是,現有意識,後有物質?

其實量子理論,在微觀世界裡,是一個物理理論,但是放到宏觀世界裡,就是不確定性的代表。這種不確定性,就否定了一切過度肯定的論調,從某種程度上是支持了唯物論。

只是,有些形而上學了。

如果覺得有用,您就給點個贊、粉個好友唄。

大約花費0.3KB的流量,哈哈哈哈哈。

畢竟,我辣麼萌~


不哈韓的小韓


E=MC^2

質能方程E=mc²,E表示能量,m代表質量,而C則表示光速(常量,c=299792.458km/s)。由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提出。

按照質能方程的邏輯:質量和能量是可以相互轉化的不滅物質。不滅意味著:物質總量儘管相對人類是無限大,但在邏輯上在是一個常數。用愛因斯坦的話講叫“有限無界”。有限的原因是物質不滅,不滅意味著不增不減。不增不減意味著是常數。

也就是說,你站在質量角度思考,宇宙是變量。你站在能量角度思考,宇宙依然是變量。但你站在物質(質能)不滅角度思考,就會發現:宇宙物質總量是一定的常數。

無界的原因:所有能夠思考的智能體(包括你我他)都是質量主導的有組織物質。而要想穿宇宙空間的前提是:有組織物質內部組織失控,變成能量(光),這意味著原有組織已經死亡。即,宇宙用死亡封死了智能體對宇宙自身的探測。在時間緯度上,主張空間絕對靜止的黑洞同樣處於“死亡”狀態。宇宙在時間和空間緯度都用邏輯上的必然死亡,鎖死了內部探測的可能。因此,宇宙對與宇宙內的任何個體都是無限廣闊的,是不可探測與改變的。

物質不滅,常數宇宙,確定規則,確定性軌跡——結果是確定性的

物質不增不減,決定物質總量(全部摺合成質量或能量)是常識。

因為物質總量是常數,且所有宇宙規則都是確定性的,如質能方程,如測不準原理,如各種定理、定律.....物質誠實的遵守各種確定性規則運行,結果顯然也是確定的。

微觀上測不準,恰恰說明物質誠實遵守質能方程,因為測量本身是對物質(被測量體)施加物質影響。這種物質影響在宏觀可以忽略不計,但在微觀領域則不能忽略。因此,測不準恰恰說明物質遵守質能方程的基本法。

按照以上邏輯推導,非智能生命控制的部分的物質誠實的遵守質能方程,產生確定性結果。爭議可能在智能生命體可以影響部分,就是說,有人認為,人類未來發展出高級文明形態,可以改變宇宙固有的運行軌跡,帶來非確定性結果。

非確定性可能使世界變得有趣

如果每個人都認為未來是確定性,世界還會如此有趣嗎?

因此,這個爭議會永續存在下去。


高金波


愛因斯坦沒有說過“一切都是設計好的”的這句話!

但是,我們要明確:主觀能動性的確非常重要,但是客觀環境的影響也不容忽視。比如日本這個國家,就不可能像中國和美國一樣發展大規模的資源密集型產業,因為日本是一個缺乏資源,國土面積狹小的國家。因而日本只能在高端製造業方面發揮其知識密集和技術密集的優勢。

但是,隨著智能化時代的到來,高技術產業的頂端是軟件產業,智能設備包括手機等,其核心是操作系統。這方面日本就被美國遠遠甩在身後,現有的智能終端主流操作系統:安卓、iOS、微軟都是美國的。因而,索尼等日本企業節節敗退,基本都退出了手機市場!

可見,雖然日本不可謂不努力,但是由於其客觀環境的限制,只能靠高端製造業,雖然也風光數十年。不過近些年,由於國際經濟、產業和科技形勢的變化,由於其在軟件產業上的劣勢,造成日本退出了智能手機市場,經濟備受打擊!可見客觀環境對日本經濟的巨大影響。


地震博士


一切都是設計好的——這句話說的還真是貼切。愛因斯坦作為上個世紀人類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窮極一生在研究這個世界的運轉規律,最大的研究成果“質能轉換”道出了多少萬物運行的法則——看得見的物質與看不見的能量(或者說場能)之間存在著必然的轉換關係。

那,為什麼愛因斯坦說到一切都是設計好的,任何事物都不是自發的,而是有人操縱——那麼,這個“有人”是誰?按照中國傳統的說法,這個背後的“有人”,便是“道”,或者說是“天”。

什麼是“道”,一千個人有一千個說法,但萬變不離其宗,“道”就是天地萬物自然生命運行法則,我們熟知的一句話叫做: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裡的“道”就是這個“運行法則”。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是道、因緣果報是道、天人合一是道、你出門撞樹了,也是道。

那麼這個運行法則究竟是什麼?沒人能說的清楚,只是在這個“道”的作用下,生死循環,一世又一世;那麼,這個運行法則的維繫根本又是什麼?老麥覺得是“因與果”,前生今世的因,註定了那個果的出現,這也是愛因斯坦提到的:一切都是設計好的。

你種下了西瓜,就不會摘得桃子;你撒下的是玫瑰花種子,長出來的就不會是月季;你種下了善因,那麼就會享得善果;你種下了惡因,那麼就要承受惡報。

那麼我們曉得了一切因果都是“道”,就要遵循這個“道”,才能讓自己活的更自在。簡單來說,打雷了要下雨,我們就要戴草帽;天冷了要下雪,我們就要穿棉襖。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21節氣,告訴我們幹什麼,我們就去幹什麼?你春天播下小麥,只能開花,卻接不了穗;你冬天種下玉米,只能發芽,卻過不了白雪皚皚。這就是“道”。


說明:本文原創老麥,圖片來源於網絡,首發今日頭條,如需轉載請聯繫老麥。敬請關注:老麥說說,與老麥一起去探尋那些未知的人和事。


老麥說說



這是很有可能的。

近些年來,科學家猜測我們的宇宙不過是類似於電腦程序般的存在。這不是沒可能。因為宇宙實在是太精密了,精密到所有的東西,所有的物理規律不會出現一點的誤差。所以很有可能是被設計好的。

打個比方,我國古代講究人命天定,人的命運天註定的說法。並且衍生出了易經八字等用來測算人的命運的著作。不得不說,八字算命還是很準確的,可以大概的算出一個人的一生。這很有可能說明人的命運以及宇宙就是被設計好了。易經八字不過是我國古人發現了宇宙的被設計好的規律而已。

例如著名的推背圖預言書,基本上都應驗了,成功預測了唐朝的各種大事。大家都會奇怪難道真的存在未卜先知?我想,這不過是當年李淳風等人通過易經發現了宇宙發展的規律而已,而這種規律類似於電腦程序,早被設計好了,我們每個人的命運都像代碼一樣被設計好,無論你怎麼努力,都不能改變,雖然這不利於激勵每個人靠自己努力爭取,但是有時候我們不得不承認,有的人再努力也沒用,這說明了命運就是被設計好的,宇宙也是類似於電腦程序般的存在,我們不過是代碼而已。


著名的案例有時間重置現象。大家都知道,電腦程序運行一段時間會進行時間校準。我們人類世界也是這樣。比如曼德拉去世復活現象,很多人印象中覺得曼德拉早在十幾年前就去世了,但是最近的新聞發現其實他近幾年才去世。並不是一個人兩個人覺得額他應該早就去世了,而是世界上不同地點,不同語言價值觀的很多人都有這種感覺,那就是曼德拉本應該在幾年前就去世了,還能記得當年曼德拉葬禮之類的新聞。但是事實卻不是這樣。有人就猜測實際上是我們的宇宙時間被重置了,就像電腦程序一樣經過一段時間就重置。所以本該去世的曼德拉,又復活了。這間接證明我們的宇宙很可能是個程序,我們不過是電腦中的模擬人生,電腦中的gta 遊戲而已。

近年來,許多科學家認同了這說法。例如著名物理理論學家加來道雄也覺得宇宙就是一個大程序,我們人類也不過是其中的代碼而已。

隨著科學的不斷髮展,我相信關於宇宙,人生是否是被設計好的,我們也能從中發現蛛絲馬跡。


忘川星玉


在美國南達科他州的黑山上,有四位總統的巨型塑像。沒有人看見後會說這是風化、或天然侵蝕的產物,而會讚歎人智慧藝術的結晶。

有一次住院,外面下起很大的雪,下了好幾天。雪停以後,走到院外看雪景。不經意發現路旁,一個像人模樣的雪球,立在那裡。

不知道為什麼突發奇想:“這個東西,有沒有可能是湊巧產生的?”


是啊,一個這樣簡單的雪人,尚且你不能相信它是由幾次大風,並偶然的數次碰撞,就形成。

何況這樣精確奇妙的宇宙,並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怎麼可以“隨筆帶過”(定結論)這是亂碰碰出來的?

這樣的態度,本身是一種信心。而不是科學。

當我們看見一棟美麗的房屋,我們會不自覺的讚歎設計師的偉大。

但如果朋友告訴你:這棟房子,並沒有人設計,只不過是通過了3億2萬5千多次碰撞,就形成了。你信不信?

比起我們生存的美麗地球,要亂碰碰出來的機率,是遠比這套房子,難億萬倍的。

進化論者並不會贊同這樣的觀點,他們認為,只要時間夠長,無論工程有多複雜,都是可以通過【隨機+偶然】巧合形成的。

但我不知道,這是出於信仰,還是實證?

規律、規則、能否來自無次序?恆律,能否來自偶然?生命可否是因非生命?

這都是科學證明,絕對不可的範圍。

關於我們的地球,有一位科學家,作過統計。

我們處在危險的邊緣。

如果太陽離地球遠1%,海水會全部冷凝固,人類便無法生存。 而若近5%,海水會全部燒乾,早以人類絕跡。 地球的重力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否則大氣就會太厚、或沒有大氣,這樣,會導致無法存活。地殼不能太厚,不能太薄,要恰到好處。地球的自轉、還有月球的引力,這一切的一切(諸多客觀的因素)不能有一絲差錯,要全都恰到好處。請問,這些都是誰設計的呢?

當人沒有見過房子的設計者時,就宣稱:這房子,必然有設計者。

好像房子的存在,已經顯明設計者的存在。而我們住在如此奇妙、富足、美麗、“充滿愛”的地球上,我們說,所有這些美、需要,都是亂碰碰出來的。 就像孩子到冰箱拿吃的,說:“哎呀!你看我多偉大!又發現了好吃的!”

我們賴以生存、並不可或缺的陽光、空氣、雨水、氣候、食物......一切必須的照顧,全都一應俱全(不缺乏的)處在人身邊。並且,我們內在有美的需要,身上就有耳朵的存在,而外在就有音樂,配合給我們享受。我們有一個鼻子,外在就有許多花草,把清香給我們。我們有食慾,外在就有各種美食,豐富供應給我們......,這又都是誰設計的呢?

若我告訴你:在月球上發現一臺電視,而那並不是宇航員以前放上去的,它只是通過了上億次的巧合、並偶然的碰撞,就形成的,你信不信? 進化論對於任何難解釋的地方,都是用巧合、亂碰....,就解決問題。

我不知道進化論,到底是出於信心?還是科學?

我們誇耀人很智慧,能從地裡能雜交出許多的蔬菜,但如果把最聰明的科學家,放到土星上去,請問,他還能不能種出土豆? 因為有碳鐵的存在,我們才能發明輪船。 空中有磁波,我們才可以發明電話。.......不然,你要發明什麼?

無處不在、都隱藏著:造物主對我們的愛。

聖經說:其實創造天地以來,上帝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

我們再看微觀世界。



人的眼睛,是所有器官中,最美的之一。但科學證實:人的眼睛並無法通過遞進的方式進化,因眼睛的多個部件,若除掉任何其中一件,就會造成整個系統的癱瘓。而除非眼睛在一開始,就是這樣設計好,不然它是沒有辦法以自然選擇的方式:被保留下來。只能在過程中(沒有完善時)被『自然選擇』淘汰。在微觀世界中,「不可簡化 的 複雜性」是進化論者的難題。

達爾文親自說過:“如果可以證實確有某種複雜的器官,是不可能 由無數漸進、且微小的變異而形成,那我的理論,就會徹底崩潰。”

細菌鞭毛器,也是一個明顯的例子。(在《二》中,有詳細的說明,這裡就不再贅述。)



天擇理論,沒有辦法合理的解釋,像細菌鞭毛「這種不可簡化 複雜性的系統」是如何產生的?

除非它起初存在,就是這樣。

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是進化論者:巨大的難題之一!(也是一直困擾達爾文的難題)

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是指在距今5.3億年前,地球在短時期內、突然間出現了今天絕大多數物種(如:節肢動物、軟體動物、腕足動物,和環節動物,捕食生物,....等等、範圍之廣、種類之多,幾乎涵蓋所有生物的祖先,都同時出現在這個時期)。

而更為奇怪的卻是:在寒武之前 更為古老的地層中,長期以來找不到其他動物的化石。

對於智慧設計論者來說:這並不稀奇。《聖經》所記載:第一面。就表明生命萬物,是一個很短時期,一同出現的。

從邏輯、理性的角度來說, 一個人要接受進化論,是比接受創造論,需要更大的信心!這種信心,甚至大的不合理。

比如說:你相信我連丟100億次26個英文字母,一次不錯,而正好碰出一本《英法字典》嗎?

科學史,一再證明一件事:凡與《聖經》相悖的理論,以後都在歷史中被修正、或淘汰。但支持聖經的科學,如《日心說》(即:地球繞太陽)《地球是圓的》《空氣有重量》這些理論,早在幾千年前,聖經早有清楚的記錄。(參考:以賽亞書40章22節、箴言書8:27、約伯記26:7、詩62:9)

若一切都是因祂而來、萬有都是因祂而造,上帝就不單是物理的上帝,祂也是化學的上帝,是數學範圍的上帝,是哲學/智慧的上帝,是音樂領域的上帝,是最瞭解人心、心理學的上帝.......。而科學,不過是發現真理的一個部分。

這樣,只有偽科學、和科學暫時的猜想,和推論,才會反對聖經。

事實證明,歷史上,頂尖的大科學家(如牛頓、伽利略、哥白尼、愛因斯坦......)都相信有上帝。

諾貝爾科學獎獲得者中,其中80%以上的科學家,都是有神論。(可查考:美國蓋洛普調查數據。)

我希望我們謙卑的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許多偉大的科學家,都信有上帝?而不懂科學的人,都反對有上帝?

高舉科學至上的中國,竟沒有一位在科學領域,有卓越的貢獻、和重大成就,使其獲得諾貝爾科學獎。

而在科學領域:有重大突破的美籍華人,幾乎全都有神論。例如:楊振寧、李政道、崔琦......等。

最後,以一位科學工作者的話,作本文的結束:

宇宙是由一位至高、願意被人瞭解的智慧、所精心設計和創造的。這種信仰,啟迪了科學:去發現造物主,放在被造物中:隱藏的規律,和奧秘,從而看見上帝的奇妙,並讚歎!

若一切都是無意義的巧合、偶然、拼在一起形成的。我們就沒有理由【期待】世界的合理性。

但如果它是思想意志的作品,我們就可以走出去,欣賞宇宙的奇妙創意。

科學,也就成了一項宏大的工程。從中,你可以期待:在事物的根基上,找到它的美感、和可理解性的意義。


afore丶


愛因斯坦說的沒錯,千真萬確。這不是神,也不是上帝的設計,是宇宙系統為實現自身的最優化目標,提前進行的巧妙安排。我最看不起的就是專家們裝腔作勢的空談 。


我為什麼要這麼肯定的回答愛因斯坦的決定論呢?因為我解決了所有的頂尖專家學者都解決不了的問題——社會結構和城市結構優化。

1、社會結構的優化。社會的物質結構是由經濟學設計的,在今日頭條我完成了《未來經濟學》的撰寫,一旦實施,將消滅資本主義的一切社會問題,比如,經濟危機,債臺高築,貧富分化,腐敗,環境惡化,資源能源危機,汙染等問題。而且十分簡單,無需一天法律。

2、城市結構的優化。未來, 城市化將使80%的人落戶城市,城市弊病如何根除?我設計的5000萬——1億人口的城市,正在申請專利,優化的城市結構,相比北京等大城市,可以節約4000倍的車輛,100的能源,沒有汙染,沒有一起交通事故和擁堵,無需交通法規。批文見下圖


交通法規和社會陰暗面的消失說明什麼呢?說明宇宙早就安排好了,有人發現就行了,資本主義社會的今天是臨界點,看著不可能,卻柳暗花明。我敢肯定地說,只有我拿到了宇宙大門的鑰匙。其餘所有專家學者都在空談。

一、通過宇宙系統的整體性原則使過去、現在、未來因果相連。雖跨越時空,冥冥之中構成了內在的整體性。比如恐龍存在1.6億年,儲藏了大量的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多了,延長資本主義的壽命,浪費,汙染,人不思進取;少了,生產力達不到智能化,半途而廢。是自然規律的精確性體現在裡面。

層次性,人與人的組織形式社會是宇宙的頂尖,宇宙的一切系統都是為地球,為人類提供精確服務的,人及人以外的系統,包括動植物系統都付出了代價,這是宇宙實現優化的必然代價。

自組織性並不神秘。怎麼自組織,精確組織,人們至今不知道,其實就是宇宙系統的幾個自然原則,有序性是時間順序、事件順序不可顛倒。如,必須是物質力量巨大的恐龍在前,智慧載體的人類在最後,越是後來的越先進,越高級。史前文明沒有立足的空間。


二、人們感到神秘,似乎自然形成的生物總感到有一雙神秘之手在操控,其實不然。

人把自己複製的自然規律的叫科技。試試吧!你拿一個大盆,裡面放上幾種密度不同的顏色各異的液體,迅速旋轉,停歇後,按密度分層,一種顏色在一起,正所謂物以類聚。沒有悟性,咋講都沒有用。


三、我們知道宇宙是總系統,星系,恆星系,行星系,衛星系都是子系統,預測外星生命需要系統論和技術觀測。

四、數學推理萬萬要不得

由於原子的聯繫方式不同,出現的同素異構體的性質功能差別極大,如石墨和金剛石。這是結構重組的威力。 三個和尚沒水吃是典型的3小於<1的典型事例,外星人的支持者的理論基礎有三種:

1、科幻片,科幻是披著科學外衣的現代神話,也是最脆弱的辯解。外星人的形象大多出在這裡。

2、數學推理。因為宇宙大,由幾千億個星系組成,所以有外星人?由於宇宙是由星系構成的整體系統,各個星系雖然多但仍是子系統。比如人有一個腦袋,儘管人體有無數的細胞,但它是根據系統的總體安排排列組合的,不是想多生一個頭,就生出一個頭,世界萬物都是系統的表現形式,都只有一個頂尖,十億人有一個國家主席,十萬人的國家也是一個國家主席,因為都是系統,無論大小,原則一致,規律一致。

系統的唯一目標是最優化,整體性原則,有序性原則,動態自組織原則,層次性原則,平衡性原則。為了最優化的總目標的實現,整個系統的發展進化必須符合以上的原則。特別是整體性原則,宇宙發生的現象在有序性、層次性原則的分配下,因果相成,前後呼應。比如恐龍存在1.6億年,剛好產生積蓄的煤炭石油夠資本主義社會使用。

整個宇宙,銀河系是總星系的最高層級,太陽系是銀河系的最高層級,地球是太陽系的最高層級,人類社會又是地球的最高層級。為啥銀河系是所有星系的最高層級?因為人誕生在這裡。人的智慧可以改造宇宙,再造宇宙,昇華宇宙,完成宇宙的無窮無盡無始無終。人的認識是無限的,轉化為物質力量也是無窮的。所以,只有人類是整個宇宙的最頂尖,能夠完成宇宙系統賦予的最終使命。

宇宙的頂尖只有一個,既然選中了地球和人類,還會選第二個嗎?讓宇宙違背自己的規律嗎?地球人類的出現是整個宇宙共同作用的結果,當然有直接和間接的分別。

3、物質的多樣性。這可是哲學規律,敢否定嗎?世界萬物,當然包括宇宙整體,是物質性與多樣性的統一。世界表現為多樣性。多樣性的物質不是隨機的、雜亂無章的,而是按不同的層次自組織為系統。所以物質的多樣性也不是單獨存在的個體,他必須符合系統的統一分工。不是想產生人類就產生。不是宇宙各個層次的巧妙配合,只有地球的優越條件是產生不了人類的。


五、我們學系統論,卻不會用,再好的工具也是白搭。貝塔朗菲的系統論,研究的人千千萬,真正科學運用到實踐中的人幾乎沒有,盡抓一些無關痛癢,雞毛蒜皮的小事。愛因斯坦發明了物理工具——相對論,貝塔朗菲發明了認識系統的工具——系統論。相對論是認識要素的,系統論是認識總體與結構的,即宇宙的組織形式。可悲的是科學家們忽略了最重要的。普通人們只能瞎猜,胡話連篇。

宇宙是我們的,我們是唯一。我們完成宇宙的無窮無盡無始無終,再造宇宙,昇華宇宙,責無旁貸。踏實做好工作吧,不要再想入非非。


一葉扁舟l


任何事情都時由意識決定的,這個觀點其實很多人都有不同的表達方式。而愛因斯坦所說的一切都是設計好的其實也時表達方式的一種。

如果讓我用我自己的方式來陳述的話:

假設現在,在你面前有一塊石頭,那麼這個石頭是先在這裡,你才認知到這是塊石頭。還是你先知道了這塊石頭後,它才在這裡?

現如今的主流世界觀是唯物的,還記得我們的初中物理書的其中一篇章節嗎?明確的寫到,是先有物體的存在,才有我們對他們的認知。這迎合了大部分人們的思維方式,人們普遍都認為物體肯定是先存在的,我們才能去觸摸和感知。可是當我們深入思考時卻發現了很多解釋不通的地方。

人類目前所有研究方向都是在研究規則。試圖將宇宙中的一切規則研透徹,從而達到利用規則造福自己的目的。然而隨著我們研究的越加深入和透徹時卻發現,未知的領域越是遙不可及。未知領域就像是氣球的表面面積,而知識就像是填滿氣球內部的空氣,我們瞭解的知識越多,注入氣球的空氣越多。氣球的表面面積反而越大,更多未知的,需要研究的領域接踵而來。

現在讓我們換一個角度,無視世間的規則是如何運作的,直接探討最初的規則是誰創建的。

萬有引力,我們都知道,只要有質量的物體就存在引力。質量越大引力越強。對於引力說我們已經有一大堆的公式可以驗證。膽識這不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我們要討論和知道的是,最早最早,究竟是什麼人(或者不能稱之為“人”),制定了世間萬物都存在引力這一根本現象呢?同樣的,熱脹冷縮,分子結構,生老病死,喜怒哀樂以及生物出生就存在的本能等。。。所有的種種,最初又是誰設定的呢?為什麼1+1=2,而不是3。人不吃東西會餓而不是飽,時間默認是向前推進而不是向後,這些最最基本的原理,理所當然的就已經在我們腦海裡更深蒂固,絲毫不會有人去懷疑它們為什麼會這樣,也沒有人會從這個方向試著反駁。我們總是在試圖研究為宇宙中的規則是如何運作的,為什麼卻很少有人思考最初是誰設定的這些規則。

回到最初的問題,在宇宙大爆炸之前,是先有意識還是現有物質呢?

我認為是先有意識。假設如果我意識不存在了,那麼相對於我的所理解和認知的整個宇宙,包括我的肉體在內的整個世界也將不復存在。但是我的肉體還會存在於他人認知的世界中,因為認識和知道“我”的人還活著,他們的意識還存在,所以在他們的理解中,“我”雖然已經死了,但是屍體會在那裡,只會慢慢腐爛而不是平白無故的消失(這和平行宇宙的觀點不謀而合)。這又是碰到最初的原始設定了,為什麼我們意識裡認為人和物體是不會平白無故消失的,死亡後屍體會存在,慢慢由真菌分解,這種所有人都認為理所應當的事,使我們不會去思考究竟是為什麼,誰規定和設計的?

現在我們假設意識才是決定物質世界,那麼一定是先有一個最原始且龐大的主體意識

這個主體意識一定是最原始且龐大的,我們都是在它設定的框架下存在和成長,相互制約,從而達到平衡。這樣很多事情就解釋的通了。意識是可以彌生新的意識的,假設你現在寫了一部小說,畫了一本漫畫,因為有人看過和閱讀過,那麼小說和漫畫中的人物和世界也就形成且真實存在了,只是因為原始意識的制約框架,不同世界不會有交集。小說中的主人公們相互活在他們自己的世界中,他們發現不了我們的存在就如同我們無法知道主體意識的存在一樣。但是如果當一個人思想意識強大到足以改變千萬年間大家都理所當然認同的規則時,神蹟就會出現,他可以在他的世界中穿越時空,瞬間移動,只要能自圓其說且深信不疑(原諒我找不到更合適的成語表達),那麼他就是無所不能的。這可以比喻成一個永遠醒不過來又真實存在的夢境。但是這也只是在他自己的世界中。在他人的世界看來,只是單純的多了個瘋子。

接著我們用這種假設來解釋物理學、生物學和玄學。

我們會發現其實人們不斷辯證出來的公式,都是因為巧合成立後不斷“洗腦”說服的自己和周圍的人,從而達佔領和重塑大部分人的認知,隨著歷史的推進,這個公式就完美成立了。它的存在將變得合理。同樣的方式我們來解釋聖經。聖經的偉大在於好多篇章都在驗證和隱射著之後世間的走向,具體事例請自行查找,這從科學的角度上來說是無法說通的,但是從我們之前的假設來說就解釋的通了,耶穌是個犧牲自我救贖世人的主,他的意識是強大且難以動搖的,通過強大的意識影響帶動了一批忠實的信徒,再經過信徒們多年的傳教後,很大一部分人對聖經的內容深信不疑,這就和數學及物理公式一樣建立了新的認知(或者說潛在認可),這時候神蹟就會出現。當大部分人最深處的意識都承認時,它就是存在的。堅定且合理。

既然意識決定一切,那我們可不可以通過自我洗腦從而獲取神力或者出現神蹟呢?理論上是可行的,實際上卻是不可能實現的,渺小的個體思維是不可能突破最原始的自主意識和已經經過千年重複塑造的大眾意識,潛意識裡的更深蒂固會讓深度的自我催眠形成思維封鎖。

接下來說說最原始的,創造世間萬物起點規則的主體意識。

這個最原始的自主意識它究竟是誰?是怎麼樣的存在,現在還影響我們嗎。還是說在制定出最早一套基本體系後,任由我們渺小的思維自行發展彌生後慢慢編織呢?曾經,對於探索它的慾望使我廢寢忘食,常常深夜在樓頂天台一人獨坐,仰望繁星,不間斷的深度思考,只想抓住一點點關於自主意識留下的痕跡,然而隨著越深度的思考,越清晰的看到了一個如同黑洞般的眼睛,我不清楚它對我有沒有惡意,但是在探入到一個臨界點的時候都會有一種原始的恐懼侵入大腦。這也許是自我保護機制,也許是它無意的警告我不要再深究了,它告訴我這不是我該思考的事情。我該想的是如何掙錢,如何能在短暫的人類社會中摸爬滾打或享受生活,這才是聰明正確的做法。


我在多次努力後屈服於內心的恐懼妥協了,將掙錢當成自己的愛好。我們就像是漫畫世界中的人物,無法猜測創造者的心,大家如果有關於主體意識(或者你稱他為其他什麼都可以)的理解,你們可以留言探討。

最後說一說如何達到永恆

在中國,歷代皇帝都有著追求長生不老的心願,但是卻沒有一個成功的,這是因為他們的出發點錯了。他們希望在世人的意識中持續存在,這是再強大的信仰都無法辦到的。說白了就是與最初的自主意識對抗。人類統治者想和創世神對抗?別鬧,想達到永恆只有一種辦法,在意識還存在的時候編織創造自己的世界,一筆一劃,由始至終,在現有的幾十年裡將它逐步完善,在潛意思裡承認它的存在,只求完世之後能夠在這個世界中,靠持續的思考維持著意識的不消散。這就是永恆。

好了。以上只是一個奔三的九零後的腦洞大開,大家當做茶餘飯後的消遣看看就好,別深度思考了。


這片文章為【聚財小樣】原創,如需轉載請表明出處。關注我的頭條號,置頂文章文末還有一段當初和朋友的探討,歡迎有興趣者一起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