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名言警句只流行半句,其實後半句才是更重要的?

藍家三哥


1 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下一句 剩下90分靠關係!

2 上句:以德報怨,下句:何以報德?

3 初生牛犢不怕虎,長出角來反怕狼。

4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5 上句“兔子不吃窩邊草”,下句“窩邊既然有草何必滿山跑”!

6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7 上句 :三人行 必有吾師 ,下句 :擇其善者而從之!

8 百善孝為先,忠孝難兩全。

9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

10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

11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

12 海上月是天上月,眼前人是心上人 ,海上月撈不起,心上人不可及!


遊戲大咖王


1.父母在,不遠遊。

下半句是:“遊必有方”

意思是要是出遊,必須要告知去處。

2.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下半句: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

3.一滴水只有進入大海才永遠不會乾涸,

下半句:但當它進入了大海,它也就失去了自我。

4.知識就是力量,

下半句:但更重要的是運用知識的技能

5.三思而後行!

下一句: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語出《論語▪公冶長》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譯文:季文子每做一件事都要考慮多次。孔子聽到了,說:“考慮兩次也就行了。”

這句話不是勸我們凡事要三思而後行,而是說,做事情不要過於謹慎,顧慮太多!

6.以德報怨,

全句:《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

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原意為:一個學生問孔子:別人打我了,我用道德和仁愛感悟他,好不好?

孔子說,你以德報怨,那“何以報德?

孔子說,一個人,倘若以‘德’報了‘怨’,那麼他又用什麼去報別人的恩德呢?

當別人對他好的時候,他又該怎麼做呢?反問了學生這一句,孔子給出了他的觀點,他認為應"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說一個人,如果他人有負於你,對不起你了,你可以用你的公平正直、來回應他。

用恩德仁義的感恩之心回饋那些給你恩惠的人。

別人打了你,你就應該“以直抱怨”。

可見,孔子是反對“以德報怨”的,之所以出現現在的現象,是有人斷章取義地曲解。

孔子不贊成以怨報怨。那樣會造成惡性循環。

孔子也不贊成以德報怨。一味的姑息忍讓,是縱容犯罪。

孔子提倡“德主刑輔”不能只講道德,沒有懲罰。

孔子提倡仁愛,但不應當以喪失原則的仁愛之心,去寬宥所有的錯誤和犯罪。

孔子提倡以兩者以外的第三種態度對待報怨的問題。

他提倡“以直報怨”,即用公平、正直的原則,果斷,直接的方式,面對有過失的人和事。如果他人有負於你,你可以用你的正直、對待他。

什麼是“以直報怨”呢?

比如:你打我一記耳光,我不打你一拳,但吐你一口唾沫,不過分吧!

比如:你罵了我,我可以不罵你,但我不理你,總可以吧?

舉個例子

有個小偷偷了你的東西,你抓到他後打斷了他的手腳,這叫“以怨報怨”

這就是“以直報怨”的道理。孔子一直是這個主張。

一不能冤冤相報,互相殘殺;

二不能姑息養奸,縱容犯罪。

以直報怨,用現在的說法就是拿起法律的武器,以公正的法律來解決不公正的問題,對不講道德的人進行道德和普法教育。

法律就是一個標準,一個尺度,人們不能偏離太大。

孔子“以直報怨”的思想,在中國文化中,和墨子思想以及俠義思想,有相同看法,都主張“直”。所以中國俠義的思想和墨子的思想,普遍流傳於民間,所謂“睚眥必報”,所謂“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就是由這種精神演變而來。


媛詩詞


1.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下半句: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
2.一滴水只有進入大海才永遠不會乾涸,
下半句:但當它進入了大海,它也就失去了自我。
3.知識就是力量,
下半句:但更重要的是運用知識的技能。
4.相濡以沫,
下一句話是:不如相忘於江湖。
源自《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釋義:泉水乾涸了,兩條魚為了生存,彼此用嘴裡的溼氣來喂對方,苟延殘喘。但與其在死亡邊緣才這樣互相扶持,還不如大家安安定定地回到大海,互不相識的來得好。
哭暈:只看見了美好的開頭,卻很少有人看到故事的結尾。
5.“男兒有淚不輕彈”,
下一句:“只是未到傷心處”。
6.中國是一頭沉睡的巨獅,當他醒來全世界都會震驚,
下半句:那就永遠別讓他醒來。 ——拿破崙
7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
原句: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道德經》
一般人的理解:“天地殘暴不仁,把萬物都當成低賤的豬狗來看待,而那些高高在上的所謂聖人們也沒兩樣,還不是把我們老百姓也當成豬狗不如的東西!”
其實這句話的真正意思是說,天地不情感用事,對萬物一視同仁,聖人不情感用事,對百姓一視同仁。
.一失足成千古恨,
下半句:再回首已是百年身。

拼出個兵樣


我們知道很多強行拼接卻沒有違和感的詩句,像“不識廬山真面目,只識彎弓射大雕”“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出嫁了,使我不得開心顏”等等,這些被人們玩壞了的詩句,如果詩人泉下有知,大概會哭暈在棺材。但是,今天有書君來和大家聊聊那些只流行半句,但後半句才是神來之筆的名言警句。知道這些完整句子的你,不知是否會哭暈在廁所。

天才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愛迪生的這句話自從有書君小學第一次在課本上見到,簡直就一見鍾情,二見傾心,於是它幾乎佔據那時有書君的各個榜單,週記、作文、座右銘……只要合適,總會有它。這句話簡直成了有書君這種腦袋瓜不太靈光學生的救贖啊。直到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有書君玩手機時看到它的後半句:當然,沒有那1%的靈感,世界上所有的汗水加在一起也只不過是汗水而已!媽耶!那一刻,有書君內心有一萬匹馬兒奔騰而過。以前,有書君相信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燃鵝,知道真相的那一刻,我只想自掛東南枝!


人是生而自由的。這句出自盧梭《社會契約論》裡的話,成為每一個追求自由的人的口頭禪,短小精悍好記,順口拈來。可是,它的後半句是醬嬸兒的“但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怎麼樣!就問你驚不驚奇!意不意外!別急,後面還有一句更狠的“自以為是其他一切人的主人,反比其他一切人更是奴隸。”有書君只猜到了開頭,卻根本沒想到還有結尾!這種感覺就像剛開始我以為我開的是法拉利,中間發現自己開的只是拖拉機,最後才發現,原來,我只不過是拉了一輛架子車。名人毒起舌來,我等凡人消受不起啊。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這句出自濟公李修緣的話,流傳很廣,幾乎成了一般俗人和不真知佛法的學佛人貪口福吃肉的依據,很多人也借這句話作為出格的藉口。其實這句話出自一個悲壯的典故:明朝張獻忠攻打渝城,也就是現在的成都時,在城外的廟裡駐紮,強迫裡面的和尚吃肉,當時有個叫破山的和尚說,只要你攻城後不屠城,我就吃肉。結果張獻忠答應了他。於是破山和尚一邊吃,一邊說出了這句話。然鵝,這句話的後半句是醬紫的:“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學我者下地獄,謗我者上天堂”。不知道下半句,你可能會大搖大擺說出這句話,知道了下半句,你還敢學活佛濟公嗎?一陣陰風起,就問你怕不怕?

相濡以沫。從前,有一段真摯的愛情在我面前,我珍惜了,還許下一生一世、相濡以沫的諾言。這四個字,文藝有內涵,幾乎成為有情人的情話模板。但是,它的後半句是這樣滴“不如相忘於江湖”。意思是:泉水乾涸,魚兒困在陸地相互依偎,以唾沫相互溼潤求得生存,(此時此境)卻不如我們彼此不相識,各自暢遊於江湖。如果不知道下半句,在對女朋友真情表白時,說相濡以沫,恰好女朋友知道下半句還想多了,她會不會一個大耳瓜子扇過來,“分手就分手,這麼文藝幹啥子嘛!”

活到老,學到老。為學生時,這句話是老師每次都會告訴我們的至理名言;走出校園,這句話也是每一個愛學習之人的座右銘。可是,這句勵志語的後面,還有一句聽了倍兒酸爽的話“最終還是作為笨蛋死去”。不學習,是個笨蛋;學到老,居然還是個笨蛋!人生,你還要我怎樣!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這句話是指天地殘暴不仁,把萬物都當成低賤的豬狗來看待。它的後半句是“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那些高高在上的所謂聖人們也沒兩樣,還不是把我們老百姓也當成豬狗不如的東西!人非木石,豈能無過。但是,老子,說得好!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放到現在,應該是一句被唾沫淹死的話。但是,它還有下半句“舜不告而娶,是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這句話有兩種翻譯:1、不孝的行為有很多種,沒有後繼人是最大的不孝。舜沒有稟告父母就娶妻,是因為存在“無後”這種不孝的行為(即舜擔心觸犯“無後”)。所以,君子認為他實際上和稟告了一樣。2、不孝的行為有很多種,沒有做到盡後代的責任最為不孝。舜沒有告訴父母就娶妻,是沒有做到盡後代的責任。君子認為還是告訴父母比較好。

學海無涯苦作舟。其實這句話是在原句基礎上的另一種說法了,原句是這樣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生命是有界限的,而只是知識是無界限的。多麼崇高的思想領悟!然鵝,神轉折是這句以有涯隨無涯,殆已。用有限的生命學習無限的知識,多危險啊,你四不四SA。話雖不錯,但有書君是不會以此作為懈怠藉口滴,不然有書君以後連孩子奶粉錢都掙不起。


三思而後行。每一個謹慎之人都會以此告誡自己,三思,千萬要三思。但是,別急,它還有後半句:子聞之,曰:“再,斯可矣”。語出《論語·公冶長》,說季文子每做一件事都要考慮多次。孔子聽到了,說:“考慮兩次也就行了。”換個角度就能解決的事,千萬別墨跡。

父母在,不遠遊。這句話成了很多蝸居之人的藉口,它的後半句是遊必有方。指的是古人講父母老了,怕沒人照應,而不遠遊,即使要遠遊,子女必須有個安頓的方法,這是孝子之道。所以,不是不讓你出去看世界啊親。

有些斷章取義的句子,無疑激勵過我們;但有些,因為斷章取義,卻失去了其本來的味道。其實,有書君覺得,能激勵到我們的,光知道上半句也不錯。至於沒了後半句而導致驢頭不對馬嘴的,娛樂娛樂就好,不必當真哈。


有書快看


格言警句:滿招損,謙受益。魚翔淺底,鷹擊長空。苦讀有恆,好學無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若無遠慮,必有近憂。寧作玉碎,不為瓦全。事理通達,心氣和平。莫笑人短,勿恃己長。精神萬古,氣節千秋。境由心造,事在人為。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憂樂關天下,安危系一身。無私方敢言,有膽能自察。丈夫志四海,古人惜寸陰。少壯輕年日,遲暮惜光輝。修業勤為貴,行文意必高。讀書必提要,處事在通情。虛心效竹節,人品如蘭馨。名利淡如水,事業重如山。道德為原本,知識極誠明。持家須勤儉,學習貴有恆。知者樂仁者壽,居之安貴之深。還我青春年少,問君古往今來。智慧源於勤奮,偉大出自平凡。終生為善不足,一日為惡有餘。修德不矜官位重,克家惟在子孫賢。創業艱辛須勤儉,求知深廣要謙虛。有無不爭家之樂,上下相親國乃康。有品德方有威信,能節約才能富裕。論古不外才識學,博物能通天地人。有奇書讀無他好,與古遊何所期。紙上讀來終覺淺,心中悟出始知深。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是百年身。讀書有味千回少,對客無情一句多。世間唯有讀書好,天下無如行路難。萬卷詩書宜子弟,十年樹木起風雲。萬兩黃金容易得,一個知心最難尋。得意客來情不厭,知心人到話投機。勤儉承先人懿範,耕讀立後輩良圖。閉戶自精開卷有益,垂露在手清風入懷。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善慮以動動維闕時。德樹心田家常種福,香浮學圃人盡鋤經。文氣相輔濟世學問,潔清自守造福人民。蓮出綠波有君子德,蘭生幽谷為眾人香。有能力,不會出風頭;無知識,才好擺架子。好大喜功,終為怨府;貪多務得,那有閒時。知之為知,未容妄作;止其所止,何敢奢求。浮躁分到處便招憂悔,因循二字從來誤盡英雄。話雖未到口邊三思更好,事縱放得心下再慎何妨。立公心甘做公僕德乃大,去私念不謀私利品自高。立德立言乃是立功之本,群有群享須從群治得來。心上有天,可以焚香告夜;心中無我,自然與物同春。功業未及建,夕陽忽西流;時哉不我與,去手若浮雲。先天下之憂而憂憂得其所,後天下之樂而樂樂在其中。讀古人書須處地設身一想,論天下事要揆情度理三思。聰明人糊塗人少心人易處,文雅話粗野話無情話難聽。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無貪心,無私心,心存清白真快樂;不尋事,不怕事,事留餘地自逍遙。遠必自邇,高必自卑,為學在進行,不為中道所阻;德成而上,藝成而下,讀書皆有用,要憑全力以求。立品如巖上松,必歷千百載風霜,方可柱明堂而成大廈;檢身若璞中玉,經磨數個番沙石,乃堪琢圭璋而寶廟廊。(如有錯,漏字,敬請諒解。)


吾才是傻瓜


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此句出自《莊子.養生主》,通常被理解成“學無止境”,加強版就是“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很是遺憾,正是這些話這些觀念,造成了一大批崇尚苦讀之人,窮其一生終日苦讀,自不覺苦,甚至還有一種境界層面的優越感。

其實,莊子在這句話的後面,不懷好意的說了下半句——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意思是,拿有限的生命,去學無限的知識,傻啊?!

我甚至都能想象出那副笑而不語的惡作劇的嘴臉來。

可是我們的雷鋒同志沒懂起,說出了自己的改編名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

這是一段打著時代烙印的話,不好評價,但我相信,雷鋒同志的出發點肯定是好的,不然也不會直到今天,我們都在學習他的精神,只能說,雷鋒同志的文化水平有待提高,但不妨礙他是一個偉大的人。

後半句對今天的我們,也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我們都深怕被時代拋下,我們對知識對資訊,有著一種摻雜著恐懼的貪婪——我們的微信裡收藏著各種所謂深度好文,我們買了一堆又一堆的書,我們參加一個又一個的讀書群讀書會。

但事實卻是,收藏的文章,你幾年都不會看一眼,買的書,在書架上落了一層又一層的灰,讀書群讀書會,更多的是為了打個卡。

我們以為收藏了購買了參加了,就是知道了獲得了理解了,但哪裡有這麼容易?

書讀百遍,其義方現,何況你還沒讀;知行合一,學之正道,何況你還不知。

生命真的是有限的,而知識真的是無限的,縱皓首窮經日讀萬卷也無法睹其萬一,何況時代變革之快,新生知識邊緣領域發展迅猛,我們更是徒呼奈何。

所以,我們要清楚自己真正需要的是哪方面的知識,有的放矢的投入精力和時間,學習也要講究效率和質量。

學海無涯,我捕到了我要的魚就好,書山有路,我摘到了想要的果就行。

想擁有整個海洋和森林的人,就讓他們去吧,祝他們有一個長壽的生命。

2、知識就是力量——培根。

小學時,我有一個藍色封皮的小筆記本,專門摘抄名人名言。

培根的這句話,是在小學教室牆壁上的名人名言條幅畫裡看到的,當年我可是恭恭敬敬的抄上了小本本的喲。

後來,過了很多年,我才知道,這句話還有下半句——但更重要的是運用知識的技能。

整個句子完整的意思,應該就是“學以致用”吧。

如果迷信前半句,我們很可能產生對知識的盲目崇拜,認為凡是看到的聽到的,自己從前不知道的,都是知識,其實不然,有價值的有指導意義的資訊,才是知識,不然就是偽科學,比如父母朋友圈裡瘋傳的一些養生知識和野史逸聞。

而相比積累知識,運用知識的技能更為重要。

《莊子·列禦寇》裡便有一則知識無用的故事:朱泙漫學屠龍於支離益,單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無所用其巧。

看看,無論古今,無論中西,其實都強調知識運用的技能的重要性。

所以,我們要學著功利一點兒,有用的東西,我們才值得去費心費力去學習去積累,不然,讓大腦歇著,其實是一件很舒服的事。

3、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於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這樣,在他臨死之時,他就能夠說:我所有的生命和一切精力,都已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

這個句子很有名,也很長,應該說是一段話才合適。

來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第二部第三章。

這段話曾令萬千讀者熱血沸騰激情高昂,當然也包括初讀時年幼的我,小小的心裡已然有一種要為某種神秘莊重的事業獻身的蠢蠢欲動,非捨生取義而不為也,而這個事業至今都沒能找上門來。

及至成年,再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才發現這段話還有後半部分——

要抓緊時間趕快生活,因為一場莫名其妙的疾病,或者一個意外的悲慘事件,隨時都可以讓生命突然結束。

原來,作者借保爾·柯察金的思緒,說了一句在今天很流行的話——珍惜今天,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個先來。

前半段話,是保爾在戰友同志墳墓前對他們的高度評價,後半段話,是保爾對自己未來之路的描繪。

真不知道第一次讀小說是讀得太快還是選擇性無視,或者前面那半段話實在太著名帶著巨大光環,其光芒完全遮住了後面的那一小句話。

從後半段話來理解,作者是不贊成盲目犧牲的,就算是為了偉大的人類解放事業也不行。生活才是每一個人最重要的事情,好好的生活著,才有為偉大事業做貢獻的機會。

說到這裡,我不由得想起《麥田守望者》裡的一句話——一個不成熟男子的標誌是他願意為某種事業英勇的死去,一個成熟男子的標誌是他願意為某種事業卑賤地活著。

當然,這應該批判性的去看,“英勇的死去”是指那種無謂無腦衝動的犧牲,而我們千千萬萬的革命烈士,為氣節為大義為了一個新天地,這樣的英勇死去是有價值的,不是不成熟,而是能夠喚醒億萬同胞的同仇敵愾奮起反抗的,是能夠得到永遠的尊重和紀念的。

而“卑賤地活著”也絕不是指無原則無氣節的苟活,不然,漢奸走狗豈不是成熟的人生贏家了?這裡的“卑賤地活著”,是忍辱負重韜光養晦,是臥薪嚐膽隱忍待發,當一個人知道他為什麼活著時,他便能忍受一切的生活,這便是一種成熟的心智。

所以,我們別動不動就拿偉大事業來瞎激勵自己,也不要覺得只要有獻身就值得歌頌和有意義,更不要覺得自己身負某種使命,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別把自己搞得太累。

4、父母在,不遠遊。

這句話,是小時候聽外婆說的。

不過,外婆的女兒們,也就是我的母親和姨們,好幾個都遠遊了的,並沒有生活在老家。

而我,也沒有聽外婆的話,自念大學起就開始獨立生活。

我一直不明白父母在為什麼不能遠遊,父母難道能決定子女的生活半徑嗎?

後來我知道了,這句話還有下半句——遊必有方。

整句話完整的意思是:父母健在的話,你要到外邊去浪,還是TMD的吱一聲啊!

看看,老祖宗的話被我們誤會了多少年?

我看過太多毫無志氣的人,不工作在家啃老;太多害怕外出打拼自我奮鬥的人,呆在父母提供的庇護區裡守著乏味的工作安然度日。

因為他們時常祭起的利器便是——父母在,不遠遊。媽老漢都在家裡啊,所以,我也不能跑遠了,就在家裡待著,家務不用做,生活費不用花,多好。

他們還常常自覺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誠然,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是人生最初也是最終的港灣。

但作為新的個體的你,你的人生在哪裡?你的奮鬥在哪裡?你的生活在哪裡?

當你的人生被父母安排,你的奮鬥從未發生,你的生活與父母如出一轍,你真的覺得這很光榮和有意義?

老祖宗只是要你出門時給父母打個招呼,免得他們深更半夜到處找你你又關機,你可倒好,門都懶得出了。

你不遠遊,你曬父母今天給你做了一桌好吃的,明天又幫你做了清潔,你的父母棒棒噠麼麼噠全天下最好。

只是,你又為他們做了什麼?在家裡打遊戲看電視追劇玩手機嗎?

陪伴父母沒錯,但你得是付出的一方,因為他們之前已經為你付出太多了。

父母在,不遠遊,多少人假你之名,行不孝之實啊。

——唯夢生


袂飛色舞


1.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世人若學我,如同墜魔道。

2.

四兩撥千斤

千斤力在後

3.

誤傳:量小非君子,無不丈夫

原本:量小非君子,無不丈夫

4.

好讀書,不求甚解

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5.

百善孝為先,論心不論事,論事寒門無孝子。

萬惡淫為首,論事不論心,論心天下少完人。

6.

能者多勞

勞者多得

7.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原文釋義:歌頌戰友之情,是兩名戰友在艱苦漫長的遠征環境中相互勉勵之詞。
詩詞出自《詩經*邶風*擊鼓》篇,全句是: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在《詩經》保留至今最早的註解“毛詩“和“鄭箋”中,這段話是歌頌戰友之情的,“契闊”的本意是“勤苦”,整段話是兩名戰友在艱苦漫長的遠征環境中相互勉勵之詞。

8.或曰:“以德報怨,何如?”

子曰: “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並不是以“以德報怨”。

9.活到老,學到老

俄羅斯俗語,後半句是: 最終還是作為笨蛋死去。

10.“遙聞深巷犬吠聲,便有婦人驚覺欠伸,搖其夫語猥褻事。夫囈語,初不甚應,婦搖之不止,則二人語漸間雜,床又從中戛戛。既而兒醒,大啼。夫令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初中課文刪了一段。




一杯羊白開


1.父母在,不遠遊。

下半句是:“遊必有方”。

意思是要是出遊,必須要告知去處。

2.“人是生而自由的”,

下一句:“但無往不在枷鎖之中”,

還有下一句:“自以為是其他一切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隸。”

3.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下半句: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

4.一滴水只有進入大海才永遠不會乾涸,

下半句:但當它進入了大海,它也就失去了自我。

5.知識就是力量,

下半句:但更重要的是運用知識的技能。

6.相濡以沫,

下一句話是:不如相忘於江湖。

源自《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釋義:泉水乾涸了,兩條魚為了生存,彼此用嘴裡的溼氣來喂對方,苟延殘喘。但與其在死亡邊緣才這樣互相扶持,還不如大家安安定定地回到大海,互不相識的來得好。

哭暈:只看見了美好的開頭,卻很少有人看到故事的結尾。

7.“男兒有淚不輕彈”,

下一句:“只是未到傷心處”。

8.中國是一頭沉睡的巨獅,當他醒來全世界都會震驚,

下半句:那就永遠別讓他醒來。 ——拿破崙

9.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

原句: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道德經》

一般人的理解:“天地殘暴不仁,把萬物都當成低賤的豬狗來看待,而那些高高在上的所謂聖人們也沒兩樣,還不是把我們老百姓也當成豬狗不如的東西!”

其實這句話的真正意思是說,天地不情感用事,對萬物一視同仁,聖人不情感用事,對百姓一視同仁。

10.一失足成千古恨,

下半句:再回首已是百年身。

11.“言必信,行必果”。

出自《論語·子路第十三》。

後面還有一句:“硜硜然小人哉”。

意思就是:固執的庸士就是這樣子。庸者,庸言庸行之庸,作平常義。

“硜(keng)硜然”形容淺薄而固執。因此孟子同學直接就說: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惟義所在”——只要合乎道義。

1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出自《莊子.養生主》

一直被許多人用於鼓舞學習者珍惜時間、努力學習。

在這之後還有一句“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意思大概就是說,你拿有限的生命去學什麼沒完沒了的知識,你真是個腦殘呀!

13.“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這句話現在人們普遍理解作為兒女,要為家族續香火,不然就是不孝,完全錯了。

這句話出自《孟子.離婁上》,原話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是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意思是不孝的事情有很多(有三種之說,但孟子說過有五不孝),以不守後代之責為大。

舜沒有告知父母就結婚了,這就是無後,但君子以為,和告知了差不多(因為一舜出家在外,二是堯要把女兒嫁給他,古有以帝王為父母一說,三舜的父親對他很暴力,即使這樣他還是很孝順。所以君子們都認為一樣)。和生孩子續香火沒一毛錢關係。

14.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後半句: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

15.三思而後行。

語出《論語·公冶長》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譯文:季文子每做一件事都要考慮多次。孔子聽到了,說:“考慮兩次也就行了。”

其實孔子的意思是想兩遍就趕緊去做,想來想去的還不行動你墨跡啊!

16.以德報怨。

出自《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以德報怨,是我們常聽到的一句話。最常見的解釋是:孔老夫子教我們,別人欺負你了,你要忍,被打碎牙齒也要往肚子裡吞,別人來欺負你,你反而應該對他更好,要用你的愛心去感化他,用你的胸懷去感動他。

但事實上,孔子這句“以德抱怨”的後邊還跟著另外一段話,什麼話呢?子曰:“以德抱怨,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原來我們都被某個斷章取義的孔子迷給玩了一把!孔子的一個弟子問他說:師傅,別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對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養羞死他,讓他悔悟,好不好?孔子回答說,你以德抱怨,那“何以報德?”別人以德來待你的時候,你才需要以德來回報別人。可是現在別人打了你,你就應該“以直抱怨”,"直"的解釋偏向"是非曲直,理直氣壯,耿直",不排除拿起板磚飛過去的意思! 看!就因為被人故意省略了一句話,剛烈如火的孔老夫子一下就被扭曲成了現在這個溫婉的受氣包形象了。


Ka-52短吻鱷


名言是用來鼓勵或警示人們的警句,往往人們選一句最喜歡的作為座右銘,來鼓舞鬥志、鞭策自己,使其受益一生。但有的名言警句也確實只用了半句。下面列舉十例。

(一)"百善孝為先",下半句是"萬惡淫為源"。

(二)"今日事今日畢",下半句是“勿將今事待明日"。

(三)“多讀心中有本",下半句是"多寫筆下生花"。

(四)“事在人為”,上半句是“境由心造"。

(五)“心底無私天地寬",上半句是“如煙往事俱忘卻"。

(六)“俯首甘為孺子牛",上半句是"橫眉冷對千夫指”。

(七)“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下半句是“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八)“千里始足下",下半句"高山起微塵"。

(九)“業精於勤”,下半句是“荒於嬉"。

(十)"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下半句是“一生之計在於勤"。


言勸


名言名句是每個人上學時必修的一課,但是很多時候,有意無意地,它們都被“斷章取義”了,展現給我們的並不是本來的意思。愛迪生那句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我們就不多評價了,這裡看看中國古文中遺留下來的一些例子。


@央視新聞今天就給我們上了一堂知識普及課,摘取了九個極為常見的短語,告訴我們其實它們都還有下半句,而且最關鍵的是,本來核心的意思都在下半句上,如今卻都被“扭曲”了。

父母在,不遠遊?下一句是“遊必有方”……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下一句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老來多健忘?下一句是“唯不忘相思”……

看完真有一種白上學N多年的感覺,不過約定俗成地,這些短語面目全非的意思都已經被大家接受了,你非要較真的話,說不定還會被人嘲笑呢。

還有空穴來風這種,估計慢慢地官方釋義都會被扭轉過去。

名言是用來鼓勵或警示人們的警句,往往人們選一句最喜歡的作為座右銘,來鼓舞鬥志、鞭策自己,使其受益一生。但有的名言警句也確實只用了半句。下面列舉十例。

(一)'百善孝為先',下半句是'萬惡淫為源'。

(二)'今日事今日畢',下半句是“勿將今事待明日'。

(三)“多讀心中有本',下半句是'多寫筆下生花'。

(四)“事在人為”,上半句是“境由心造'。

(五)“心底無私天地寬',上半句是“如煙往事俱忘卻'。

(六)“俯首甘為孺子牛',上半句是'橫眉冷對千夫指”。

(七)“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下半句是“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八)“千里始足下',下半句'高山起微塵'。

(九)“業精於勤”,下半句是“荒於嬉'。

(十)'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下半句是“一生之計在於勤'。

中小先生的語文課,總是會有一些名言警句。大約課本上絕大少數的名言警句是雞湯類的,但是課本知識限於篇幅成績,對很多的句子停止了摘選。但摘選的規範是什麼,能否會發生太過嚴重的斷章取義呢?這就不得而知了。文章句子是載體,承載的是思想和文明。既然有思想,就對先生思想的培育發生了很大的影響,教師家長都很注重先生思想方式的培育,斷章取義的片面話的確容易讓先生也變得偏激,下面分享些常見的名言警句



真相原來都在後半句

真相原來都在後半句

真相原來都在後半句

真相原來都在後半句

真相原來都在後半句

真相原來都在後半句

真相原來都在後半句

真相原來都在後半句

真相原來都在後半句

真相了,但是也不應執著於後半句。

其實讓我們訝異的並非被灌了假雞湯,而是雞湯並非原作者熬製的。能夠是小學時代接觸的太多文學知識都是此類的一半真理,讓更多的人喜歡偏執一端熬雞湯。即便小先生能夠並不能全懂,為樹立一種更完善的思想方式,能否也應該理解古人表述思想的慎重與片面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