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H現階段面臨的一些問題以及可能的解決方向

BCH現階段面臨的一些問題以及可能的解決方向

BCH發展已經一週年,取得了很多的成就,比如技術的更迭、算力的增長、交易量的增加和基礎設施的完善,但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一直以來的誤解,這篇文章將對其中的部分問題進行講述以及提出一些可能的解決方向。

問題一:BCH技術團隊和相關項目缺乏資金來源。

這是社區經常討論的一個問題,因為在前段時間,BCH數個獨立的開發團隊之一Bitcoin ABC傳出了資金鍊斷裂的消息,讓這個問題再一次擺在了所有支持者的面前。其實也不只是BCH的開發者這樣,早期的比特幣開發者也是如此,因為這些非ICO項目,作為技術開發者,其收入來源基本依靠社區的捐贈和基金會的給予,這兩份收入都不穩定且資金較少,無法滿足開發者的開發需要。

缺錢的情況一旦時間較長,就會降低開發者的研究願望,畢竟信仰總不能當飯吃。所以,在開發者面前面臨著兩條路,接受投資和離開單幹(ICO)。比特幣的開發者選擇了前者,成立了blockstream公司,接受了來自硅谷千萬美元的投資,這也是閃電實驗室之所以能成立的主要原因。BCH的開發者顯然不屬於前者,當然也不屬於後者,所以就出現了資金鍊斷裂的情況。

解決方向:針對這個問題,BCH社區有礦工參考達世幣將區塊鏈獎勵中的10%用作發展預算做法,提議強制礦工將區塊獎勵的1%~5%拿出來作為開發團隊和相關項目的資金來源,這是一個很不錯的想法,但因為一些原因沒有得到實施。目前的主要資金來源還是依靠BCH生態基金和支持者的捐贈。個人認為,可以配合現有的BCH眾籌平臺,比如Lighthouse,Coinfundr等對項目進行投資或者援助。

問題二:BCH鏈上交易量不足。

這是BCH一直以來被抨擊的主要原因之一,部分反對者認為BCH沒有交易量,自然也就是不會出現擁堵的情況。我個人作為BCH的支持者,對於BCH交易量較少的事實是承認的,因為確實與比特幣還存在差距,但這不能作為詆譭BCH的理由。BCH沒有先發優勢,與加密貨幣市值排行榜前三的比特幣(2008年)、以太坊(2014年)和瑞波幣(2011年)相比更是如此。誠然,BCH的誕生因為比特幣的關係天生自帶熱度,但時間畢竟太短,沒有哪個加密貨幣的交易量是短時間內上去的,大部分是累積下來的,而且BCH能在一年的時間裡達到日均20K的鏈上交易量已經算是表現不錯了(數據來源bitinfocharts.com, 平均值取自7/25~7/31)。

BCH交易量少的另一個原因是由於固定的10分鐘出塊設定,交易確認時間10分鐘一次,這是商家和用戶難以接受的,所以大部分的BCH實際支付比較依賴於類似bitpay這樣的支付處理應用,這些應用可以暫時的完成秒級交易,然後再由礦工集中處理。

還有一些原因是比較寬泛零碎的,諸如政策收緊,受眾觀念陳舊等屬於人力不可為的。

解決方向:隨著BCH各項設施的完善和知名度的提高,人數會慢慢累積。可能會縮短BCH的出塊時間,減少確認時間,以此來提高用戶的體驗度,增加BCH的鏈上交易量。在保證BCH交易快速低廉的基礎上,搭載一些有價值的功能,比如說智能合約,側鏈等,甚至不排除上閃電網絡的可能。

問題三:BCH相關應用活躍度低。

BCH的相關應用一直是比較多的,基於BCH良好的兼容性,這些應用落地的速度也很快,社區討論較多的DAPP(去中心化應用)包括:社交軟件memo、blockpress,無需聯網秒轉賬的cointext,微博打賞機器人“幣贊”等。有些應用或許已經被社區遺忘了,被忘記的主要原因是應用的活躍度太低,必須承認的一點是有些應用存在的意義真的不大,可替代性太強。我認為這不全是BCH的問題,是所有加密貨幣的通病,在新型的領域做出一個“殺手級”的應用始終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解決方向:現在的應用研發勢頭還是要繼續下去,應用出來後,根據市場的反應和項目價值評判決定是否值得投資。可以借鑑一下現有的中心化應用的經驗,尋找一些真正需要去中心化的領域,或者是尋找一些比較容易吸引用戶的應用方向,比如遊戲、競猜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