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教育界爲什麼會出現男女教師比例失調的這種現象呢?

那縷陽光57909730


男女教師比例嚴重失調,是當前教育的一個重大問題

曾經,教師這一職業,幾乎都是男性,在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都是如此。可幾千年後,男教師卻逐漸減少,幾乎有退出教育行業的趨勢,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我們不妨先從教師這一職業的歷史發展說起。

一、歷史上,男教師佔據了絕對的主流

從概念的角度,教師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教師是泛指傳授知識、經驗的人狹義的教師是指受過專業培訓的人,並在教育(學校)中擔任教育、教學工作的人。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的定義,則是“履行教育教學的專業人員,承擔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

從詞源學的角度,“教師”最初指年老資深的學者,如《史記·孟子荀卿列傳》:“齊襄王時,而荀卿最為老師。”後來把教學生的人也稱為“老師”。如金代元好問《示侄孫伯安》一詩:“伯安入小學,穎悟非凡兒。屬句有夙性,說字教師驚老師。”《呂氏春秋·尊師》雲:“生則謹養,死則敬祭,此尊師之道也。”古人席地而坐,以西邊為尊,故尊稱家庭教師為“西席”和“西賓”。古代就有“人有三尊,君、父、師”的說法。可見,在中國古代,教師的社會地位是非常高的。

那麼,中國乃至世界的古代,教師(狹義)主要由男性還是女性擔任呢?答案是唯一的,男性。由於受傳統思想中“男尊女卑”“女子無才便是德”等因素的影響,再加上女性“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女性地位低下,又沒讀過書,還不能出門,怎麼能做教師呢?當然,凡事都有例外,中國歷史上有名的“三班”之一的班昭,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有名有姓的女教師,她不僅在後宮當家庭教師,還給當朝學者上小課,東漢經學家馬融就曾跟著班昭學習過。南北朝的時候,前秦的國君符堅興辦學校,開了一門《周禮》,卻找不到哪個老師能來教這個專業,幾經周折,才找到了精通儒學的女學者、太常官韋逞之母宋氏也就是“宣文君”。但鑑於女性不能出門“上班”,符堅便把講堂直接開在了宋氏的家中,選送了120位學生,隨宋氏“隔絳幃而授業”(親其師信其道,連老師的面都沒見,不知道該怎麼“親近”)。後來,唐太宗的夫人長孫無垢,也就是史上鼎鼎大名的文德皇后,自己雖沒曾開壇授課,卻撰有《女則要錄》,後世簡稱《女則》,可以視為女性的老師。還有著名的詞人李清照,經歷了喪夫、戰亂、錯嫁,李清照半生顛沛輾轉,晚年生活無著,便去給些有資質的女子教授文法,掙得稻粱之資。著名詩人陸游的妻子孫氏,閨中時就曾是李清照的女弟子。

在中國幾千年中,叫得上名來的女教師,屈指可數。

直到1906年,在天津府創辦了北洋女師學堂,但其目的並不是為了培養女教師,而是從家庭教育出發,“女子一端尤為家庭教育之根源,培植人才之基礎”。但客觀上,北洋女師還是培養不少傑出的女性,鄧穎超、劉清揚、郭隆真、許廣平等,都曾在女師求學。

但一說起男性教師,怎可以說璨若星河數不勝數,萬世師表孔子、亞聖孟子以及荀子等等,都享有盛譽。大凡一些大點的家族,都會修建私塾,延請教師,教授族內子弟。比較有名的如寫《聊齋志異》的蒲松齡、魯迅先生筆下的壽鏡吾老先生等等。我的外公,就是我們那個得放遠近聞明的私塾先生,可惜,我並沒有見過。

二、隨著社會的發展,女性逐漸佔據了半壁江山

男性佔據教師的絕大多數的地位,一直持續到建國之後。在我的印象裡,直到上個世界8、90年代,男性都佔據主流,即使是在小學階段,我老家所在鄉鎮,共有19所村小,1所中心校,約有200多名教師,其中,女教師如同稀有動物,只在中心校有那麼幾位,19所村小共有近100名教師,清一色的男性(只有幾所幼兒園,都是女教師)。

到了本世紀初葉,形勢一下子轉變過來,女教師如雨後春筍,迅速佔據了大半個天空,我曾經在多所學校工作過,中學裡,男教師可以佔到三分之一強,勉強可以打打籃球,而小學裡,則幾乎清一色的女性教師,有幾所學校,男教師幾乎成為了“熊貓”。

最近幾年,因為工作的關係,我參加過多次教師公招面試環節,報名的男教師可以佔到6分之一,進入面試的,則只有10分之一不到,有時候兩天的面試,見不到一名男教師!

男教師數量的急劇下降,對於教育,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呢?為什麼男教師數量曾直線下降的趨勢呢?這就涉及到了第三個方面的問題,男教師日漸減少的原因。

三、男教師日漸減少的原因

我以為,男教師數量日趨減少,主要有兩個因素:

1.經濟因素,是男教師數量減少的根本原因。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是馬克思主義關於政治經濟學的經典論斷,教師的職業待遇也決定了教師的職業取向。由於教師這一行業的整體收入狀況,在公職人員中處於較低層的地位,雖然有《教師法》的法律保障,但事實上,教師較之公務員(這是教師經常比較的行業),基本工資多了10%,由於沒有公務員的目標獎勵和較高的公積金繳存比例,教師的收入狀況一般在5——8萬之間(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為何沒有公務員轉行做教師》裡面有詳盡的分析,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翻閱),也正因為這一點,有個別教師冒著被處分的風險,進行有償補課,於法於規不容,於情於理卻可以理解。

鑑於經濟待遇較低,在中國男人出於家庭頂樑柱的整體背景下,一個男教師,不能讓家人過上相對體面的生活,以至於有一個網友給我說,他在丈母孃家的地位,遠遠不如一個協警!

2.職業特點,是男教師數量減少的重要因素。除了經濟待遇不足以吸引男性進入教師隊伍,在基礎教育階段特別是小學和初中階段的工作特點,也是男教師數量減少的重要因素。在基礎教育階段,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都不成熟,還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和行為習慣,需要教師耐心細緻觀察和引導,在這一點上,女教師更加細心和敏感,能及時察覺學生情緒的細微變化,但男教師整體上來說細心和耐心程度相對較差。以本人為例,我在剛做班主任的時候,我根本看不出班級存在的問題,打掃清潔,我只看大的方面,從不關注那些旮旯,以至於每次每次檢查我們班都得較低的分數。由於不夠細心,沒有及時發現事情的苗頭,總是要等到最後爆發的時候才來處理,所以,那時候,我的主要工作,就是消防員和治安警察,而不是一名教師。

3.缺乏職業成就感,是男教師數量減少的又一因素。著名的心理學家馬斯洛有一個非常有名的理論,叫做“需要層次論”,其最高的需要是自我實現的需要,而所謂的自我實現,就是找到自身存在的意義和價值。由於教育教學工作,整體缺乏挑戰性——每天都在重複著昨天的故事,那麼幾個知識講來講去還是那麼幾個知識;加之教育教學工作還具有長期性——教育是否成功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顯現,今天很多人用單純的的成績來衡量教師的工作,其本身就是不懂教育的表現。

由於以上幾個原因,表面上看起來,女性比男性更適合做教師,特別是基礎教育階段的教師。可從一個人的長遠發展來看,男性的重要性,還體現在思維的靈活性、知識面的廣闊性、思考問題的深刻性方面。就從一個家庭的角度,從關注孩子的衣食住行方面來看,母親比父親更具優勢,但從對孩子的人格引領、習慣養成而言,父親的作用更加明顯。鑑於此,要想教育得到持續的健康發展,要想學生得到全方面的影響,一個家庭,需要父親和母親形成教育的合力,一所學校,需要男教師和女教師性別互補,對學生十佳全面的影響,否則,不管是男孩女孩,在沒有陽剛之氣的地方學習生活和成長,是否都會具有明顯的女性化的傾向呢?

不然,為何現在那麼多的偽娘呢?

四、教育的健康持續發展,需要教師性別比例協調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知道,教育要發展,需要男女教師比例協調,學生要健康成長,需要男女教師的共同影響,那麼,我們應該採取什麼策略,吸引男教師呢?

首先,應當提高教師的經濟和社會待遇。由於現實中存在的個別教師師德問題和專業知識與技能相對欠缺的問題,部分人以偏概全,認為教師都是如此,也有人不依法辦事,讓教師的收入狀況處在“雞肋”這樣一個尷尬的境地,並逐漸進入了惡性循環。希望社會治理者有勇氣和遠見卓識,致力於扭轉這一現象。年前,中央出臺了《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對教師的待遇有了更明確的規定,相信,一旦真的完全實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這一現象。

其次,營造一種真正尊師重教的社會氛圍。俗話說,“家有三鬥糧,不做孩子王”,在一定的程度上側面描繪出了教師的地位,而男人天生有一種出人頭地的慾望,如果能通過一定的氛圍營造,讓老師真的“在崗位上有幸福感、事業上有成就感、社會上有榮譽感,教師成為讓人羨慕的職業”。

總之,必須要徹底遏制男教師比例持續下滑的趨勢,採取措施,讓更多師德高尚、學識精深、有愛心有責任感的優秀男性進入教師隊伍,否則,長期的陰陽失調,必然導致整個社會機體的大毛病。


三水三心




女教師,學校的主力軍,中堅力量

現在我們來說一說,理一理。

一、思想觀念翻新

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人們的思想認識也在更新變化。教師在人們的心目中的地位日益下降,形象也逐漸模糊,受人質疑,於是教師職業成了孩子最後的選擇。

在高考報志願時,報師範院校的學生很少,男生就更少。

在考教師資格證時,清一色的女孩,男孩少的可憐,就是男孩考個資格證也是備用的。

招考義務教育中小學教師時,考場的男孩又有幾個呢?

二、教師待遇低

1、近年,教師的待遇有所提高,國家的政策也在調整,教師的生活有所改善,但家長至少目前還沒有看到希望,儘可能的讓孩子選擇更好的職業,教師職業成了“備胎”,成了最後無可奈何的選擇。

2、實在話,如果一個男孩在農村學校當教師,找個對象都是問題。“男怕入錯行,不當孩子王”,“女怕嫁錯郎,不嫁教書匠”。你紮根農村,那城裡有房嗎,孩子上學呢?難道一家子都跟你來農村“上山下鄉”過苦日子?

3、教師的收入也是論資排輩的,年輕人剛入職,工資也就不到三千的樣子,養家餬口都成問題,又有誰願意往“火坑”裡跳呢?

不是講大道理,是實際情況。年紀大還有夫妻教師,現在40歲以下的又有幾對呢?



【教師招聘,女同志強項,男同志有點弱弱的】

三、教師職業頗受詬病

1、“弒師”、“打師”、“告師”、“有償補課”等負面消息受到社會輿論媒體無限放大,教師成了高危職業,成了輿論“圍攻”的對象,成了“過街老鼠”,如果有更多的選擇空間,誰又願意趟這渾水呢?

2、應試教育讓教師壓力山大,政府要高考政績,教育部門要成績,學校要排名,家長要分數,最後一級一級壓下來都要落到教師頭上,上級檢查,下鄉扶貧等額外任務等,讓教師焦頭爛額,苦不堪言。

扶貧對象都嫌棄你,你還有激情和信心嗎?

四、教師前途

1、2018年《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意見》出臺,許多利好政策隨後跟進,比如:教師工資不低於或高於當地公務員工資;職稱評定傾斜鄉村教師;鄉鎮補貼進一步增多;城鄉二元教育結構將進一步調整等等。

2、至2025年,教師的工資待遇將得到進一步改善,將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加入到教師行列。

3、現在的老教師就這樣了,年輕教師還是有希望的,儘管政策利好,但要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吸引更多男同志加入教師隊伍還需待時日。

期待著,期待著,教育的春天來了!



【看, 孩子都喜歡和女老師在一起】

好了,校長喊開會,讓分配任務整材料,明天要義務教育“均衡驗收”呢?


瓦良格


的確,目前教師隊伍中出現幾個趨勢,1、“男教師比例越來越少”,2、越是低段男教師越少,3、新進男教師更少、素質堪憂。



為什麼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1、“男人承擔的養家壓力更大”。我國是男權社會,儘管女性地位大有趕超男人之勢,但是在養家餬口上,往往男性承擔更多的壓力。

2、“男人大多不適合當低段老師”。越是低段的老44211師,越是需要細心、愛心和恆心,而男性大多缺乏做事急躁,沒有韌性。所以不太適合。

3、“男人當老師沒發展前途”,老師行業要出人頭地非常難,競爭也很激烈。當老師最大的悲哀就在於職業天花板太低,沒多大發展。老師的職業特點就是“平面圓周運動”,而其他行業則是“螺旋式上升”。這就決定了,很多人奮鬥一輩子還是原地踏步。

4、教師的待遇不到位決定了教師整體社會地位偏低。

5、大學擴招之後,符合教師招聘條件的人太多,知識越發不受尊重。

6、學校的生活、工作條件,工作的苦累和諸多壓力讓很多男生望而卻步。

7、家校矛盾日益突出,部分家長的蠻不講理,讓有些男生受不了,選擇逃離。

8、日益繁多的檢查和非教學事務讓老師們心神不寧,不能安下心來從教。



9、男教師婚戀難以解決,也是很多男孩不願選擇當老師的原因之一。

10、原有的男教師逐漸年老,退休的越來越多,導致男教師比例越來越小。

正因為上述原因,學校男教師越來越少。


文軒閣


基礎教育女性多男性少,源自以下原因。

改革開放後教育的普及,女孩子有了同樣受教育的權利。女孩子考大學,首選師範專業的多,因為教師這個職業比較適合女性,尤其一年兩個假期,對家庭對子女教育都有好處。另一方面,十幾二十幾甚至三十幾年前教師工資還不高,對男孩子吸引力不大,男性報考師範的不多。後來的師範擴招,越來越多的女性湧進了基礎教育行業,造成了今天的陰盛陽衰。

這是極不正常的現象,值得引起有關部門重視。孩子的教育不光需要女性的陰柔,還需要男性的陽剛,如今出現太多“娘炮”,可能與基礎教育的陰盛陽衰有關。

解決教育陰盛陽衰,一是師範生招生男女比例要調整,二是教師招聘需要嚴格男女比例。


揚州微笑的草


關於男老師越來越多,女教師越來越少的問題,近期悟空問答經常有這樣的問題,我也回答過兩次,看來男老師越來越少,是越來越普遍的現象,現在在很多中小學,男老師已經屬於稀有品種,屬於珍品,再過幾年,男老師會成為絕品。先說現象,再說觀點。

1:男老師越來越少,女老師越來越多,在小學階段這樣的現象特別嚴重,有不少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到小學畢業,也未能碰到一位男老師,所以有家長感嘆:現在男老師都到哪兒去了?

2:初中階段這樣的情況也非常嚴重,初中的女教師也越來越多,男老師越來越少,不少孩子到初中也難遇到一位男老師。象我們學校,110個老師,男老師約30個左右,而且絕大部分中老年老師,這部分男老師退休後,我們學校基本上都是女教師,男老師將非常稀罕。

3:報考師範專業的男生或越來越少,今年我們學校新招的10多名新老師,全是女教師,校長擔心當全校女老師都集中生娃的時候,該怎麼辦?因為男老師越來越少,學校傳統教工競技項目拔河比賽己多年未能舉辦。

4:中小學男老師越來越少,女教師越來越多。男學生越來越娘,女學生越來彪悍,男女老師比例失調也是原因之一。

原因。

1,教師這個職業現在不受男性親睞,待遇平平是主要原因,男人有養家餬口的重擔,有讓家庭成員過得更好的願望和責任,但教師的收入達不成這個願望。

2,現在,教師這個職業成就感低,重複性高,負荷重,地位不高,人際交往範圍太窄。所以每年有不少教師去了機關,或者辭職下海,改變自己的處境。

3,現在網絡上對教師的質疑甚至謾罵以及不斷髮生的師生衝突,讓不少年輕人對教師這個職業越來越疏遠。

對策。

現在很多人羨慕老師,但讓教師成為真任令人羨慕的職業,任重而道遠。


途蟲的百味人生


從教師收入來說,理論上“不低於當地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實際上還是很低的。

從教育工作的特點來說,教育工作很瑣碎,重複性很強,這不符合大多數男性的職業期待。

從教師職業的發展來說,比不上公務員的地位及收入,甚至不如其他事業單位(如食藥監)工作輕鬆,這不符合男性的職業期待。

另外,現在男性,尤其是青年男性,社會壓力特別大,而教師行業低薪、地位低、穩定但出路特別窄的現狀不可能使大多數男性滿意。

綜上,教師行業的男教師越來越少,相對來說女教師越來越多,便男多女少了。



四小姐筆記


當今教育界為什麼會出現男女教師比例失調的現象呢?特別是中小學教育系統更為嚴重,鄉村學校教育更加突出,本人認為應該有以下一些因素。



第一、老師的社會地位還沒有想象的那麼高。“家有二斗糧,不當小孩王”、“臭老九”、“小孩兒王”、“教書匠”在一些年輕人的心目中“根深蒂固”,特別是男孩子,總希望有一個更好的職業,更好的未來,教師職業還沒有真正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



第二

、老師的工資待遇還不夠理想。中小學老師剛入崗的時候,都是初級職稱,工資最多2000元/月—3000元/月,出去房租、水電費、吃用,只能維持自己的生活費用,不可能有積蓄,雖然現在老師工資待遇在不斷提高,但是現實社會中,由於傳統的原因,男孩子將來應該承擔起養家餬口的作用,這樣的工資“杯水車薪”,根本不會吸引男孩子入教師行業的,特別是稍有一點能力的大學畢業的男孩子不會去當老師,更不用想重點大學本科畢業生入行,特別是更不願意去鄉村學校當老師了,當今社會大多數人結婚需要“有車有房”,男孩子入了教育系統,戀愛成家會成問題。


第三、老師工作中壓力太大。現在老師的工作壓力特別大,備課,上課,批改作業,課外輔導,教學反思,做學生的思想工,特別是“差生”的思想工作更難,老師“心累”。特別是應對中考和高考,學校要舉行週考、月考、期中考試、期末考試。因為中考和高考知識面特別廣,範圍也特別大,如果教師上課只按照教學大綱要求去上課,遠遠跟不上中考和高考的要求,就這一項不僅給學生帶來應試壓力,更給老師添加了巨大大的“心裡”壓力。


第四、老師的發展空間較小,社會交往面較窄。進入老師行列以後,發展空間和社會交往面只侷限於本學校以及教育系列,升遷的空間特別小。老師一輩子能混上一個中層領導,也是很難的,校級領導更是難上加難。如果一個年輕老師,被一個“副科級”以上領導找過談話,那麼這位老師會高興相當長一段時間,說明老師的交往空間多麼的小,沒有“前途”,很多男孩子是不會喜歡老師這個職業的。


第五、社會對老師的期望值太高。老師也是正常的普通人,社會上對老師期望值是相當高的。因為你是老師,你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就應該有極高的思想覺悟,你也應該必須把我的孩子教育好,如果沒做到,就是你老師不稱職,老師要承受巨大的社會輿論壓力,現在的一些年輕老師到哪去,都不說自己是老師,即使到超市或者市場買東西,老師如果討價還價,會被人們所議論,大多數男孩不會喜歡的。


第六、男女老師比例嚴重失調還因為,女孩子大學畢業以後就業的選擇範圍比較小,選擇老師這個行業,將來成家立業還是比較容易的,而且現在的中小學,特別是農村中小學招聘老師競爭還是比較激烈的,並且大部分都是應界的或者往屆的本專科女大學畢業生。由於男生就業的門路比較寬一些,很少報考老師行業。更重要的是,老師職業沒有令人羨慕。


第七、老師的工作性質男老師很難適應。老師的工作,整天跟學生打交道,默默丟丟,婆婆媽媽。上課是學生,下課還是學生,甚至晚上睡覺做夢都是學生。特別是小學和初中老師,接觸的是未成年人,必須成天說教,男孩子很難適應 。




第八、老師除了教育教學的一些繁瑣工作以外,還有一個硬性指標就是職稱評聘。老師從踏入教育工作崗位的第一天,就要準備評聘職稱,因為職稱與工資掛鉤,評聘職稱需要有教育教學論文證書、骨幹教師證書、優秀課證書、優秀班主任證書、繼續教育培訓證書、計算機培訓證書等等一系列條件要求,還有一些特殊的規則,由於男孩子性格特點決定,很不適應這些繁瑣的工作。


第九、長期以來社會上就有一種偏見,認為男孩子當小學教師“沒出息”。實際上歸根結底還是老師職業沒有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現在的高中畢業生,報考師範院校師範類專業的男生幾乎寥寥無幾,一些重點院校的大學畢業生,基本沒有選擇教師職業的工作,特別是男生更沒有選擇從事教師行業的工作,然而,教師職業的錄取競爭力還是很強的,大部分都是普通院校的本專科畢業的女孩子。


總結

:教育界出現男女教師比例失調的現象,對教育界是一個消極的因素,嚴重影響了教師男女比例的平衡,對教育教事業的發展,學生成績的提高,人才的培養都極其不利。女教師有耐心,有愛心,心細,善於做學生的思想工作等等,這是女老師的特點,但是對於教育教學管理方面,男教師還是比女教師佔有優勢,比如做班主任工作,女教師對於小學一至四年級的孩子還是有其有利的因素,小學高年級年級到初中的學生甚至高中的學生,處於青春期的逆反時期,“經驗”表明對於男教師,學生有一個“怕”的心理,不論是班級管理,課堂紀律,男老師都有“極大”的優勢,女老師。在這一點是“望塵莫及”


期望:教師職業成為最令人羨慕的職業,一大批重點大學畢業生,加入教師隊伍中來,教育界能吸引一大批優秀的男教師加入,彌補教師隊伍男女比例失調的現象,使教育事業再買新臺階。(個人觀點,僅供交流)。



礁石56


這確實是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說得好聽點,是女教師撐起了中小學教育的天空;往不好裡說,這是女教師壟斷中小學教育。這一問題如果得不到解決,長此以往必將產生諸多問題。

中小學教師男女比例失調,其原因大致如下:

社會地位和薪酬待遇低。男性作為家庭的經濟支柱,揹負著沉重的壓力。

受傳統觀念影響,不少男性認為教師這一職業缺乏成就感和社會認同感;天天與孩子打交道,覺得難以體現和實現自身價值。

教育生態環境惡化,教師動輒得咎。學生難教,家長更難對付;出現教育失誤或者事故,主管部門往往急於撇清關係,不給教師撐腰。

普通教師冗務纏身。各種檢查,各種活動,各種檔案,教師分身乏術,疲於應付,難以把精力投入到教學中。挫傷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職稱晉升和各種榮譽的獲得,不但關隘重重,而且還水深浪高。

工作時間長。儘管有所謂的寒暑假,但每天實際工作時間超長。特別是寄宿制學校的教師,要24小時隨時候命。

以上原因,直接由此導致男生高考時不願填報師範院校;不得已而讀了師範,畢業後又選擇了另謀其他職業。為數眾多的在職男教師在經濟壓力下,也紛紛跳槽或“下海”。

相對而言,女性作為中小學教師又具有先天優勢,如,勤奮,做事有韌性,忍耐性強;富於愛心,善解人意,善於傾聽,有親和力;善於表達,善於溝通等等。

雖然如此,中小學教師男女比例失調已經和正在產生諸多負面影響。如果說,在一個健全的家庭中,父母扮演著不同角色。在一所正常的學校裡,男教師和女教師也都是不可或缺的。比如,學校裡女教師一統天下,就可能導致中小學生在言語、行為乃至性格等方面過度女性化。當下不少男學生陽剛之氣不足、陰柔之氣有餘,這應該就是出現症候了。

要從根本上改變這一狀況,必須從源頭抓起。比如,切實提高教師待遇,下大力氣改善教師的工作和生活環境。“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教師這個職業真正成為人們羨慕職業了,優秀的男性也必然被吸引到教師這個崗位上來。再如,師範院校招收新生時可向男生適當傾斜;畢業後到中小學任教的,再給予相應的優惠。這樣通過政策導向,當今學校男女教師比例失調的現象應該能得到很好的改善。

解決好這一問題,也是站在戰略的高度對學生負責,對我們的社會負責吧。


牟山花下客


教育界,特別是基礎教育界,男女比例的確嚴重失調,學段越低,比例失調得越嚴重。我想,從以下幾個角度去看。

從人們對教師的觀念去看。由於歷史的影響,人們認為教師是孩子王,是臭老九,所以大凡有點遠大追求的一般不會從事教師職業。但針對女孩不同,說實在的,我們把遠大的理想,重大的責任,都放在男孩肩上,而女孩要生活平穩,家庭幸福,女強人在如今的中國,仍舊得不到很大的認同,所以相對平穩,假日相對較多的教師職業,就成為很多女生的追求。女教師在婚姻市場中是香餑餑,男教師找不到老婆,足見人們的觀念根深蒂固。

從女孩的性格來看,女生溫柔、和善、耐心、細緻,天生的母性,很適合與孩子打交道,並且很多女生也喜歡和孩子打交道,長期和孩子打交道,心態年輕,有活力。而男生總體上顯得粗枝大葉,耐心不夠,性格易於急躁,見了吵吵鬧鬧的孩子,很多時候煩躁又無可奈何,於是有這樣的說法,“家有五斗米,不做孩子王”。幼兒園裡難得見到男教師就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

從對教師的選拔制度來看,對男生不利。當前,隨著教師待遇的提高,社會各行業競爭的加劇,說實在的,我見到很多人想當老師,看看近年來考試教師資格證的火爆,可見一斑。平心而論,走進教師行業,吃個財政飯,當個老師很不容易,儘管天天說當老師不好,有幾人辭職呢?如果說筆試相對公平,面試男生就不利了。從總體上看,男生在普通話標準程度、語言表達、教態自然,甚至與考官的交談方面都不如女生,所以每年招聘進入教師系統的多是女生,其實,很多學校非常想要男生。

所以,基於這些原因,基礎教育中,男女比例嚴重失調,儘管呼籲了很多年,現狀沒什麼改變,似乎比例失調得越來越嚴重。


木葉看人間


“存在即合理。”你若覺得不合理,就說明你的看法不合理。

教師男女比例失調,這是一種帶著擔憂焦慮的表述,潛臺詞應該是指女教師多了、男教師少了。個人卻認為這是好事!理由是:



女孩一旦從教,因為她的工作穩定,工作環境清靜(常年跟孩子打交道,既有愛心責任心,又很難沾染大社會的汙濁,心靈相對的更美麗單純可愛……),收入在女性通常從事的工作中也算中上,還有時間充裕的寒暑假……所以從教的女孩往往能嫁個好人家,而且這些人家都不太在乎她的工資收入——很多都是如此!

教師成了很多女孩職業選擇——安靜、安全、安心、安夫、安孩子……女教師越來越多,實屬當然啦!



再者,男教師越多就麻煩了。教師工資對於男人而言,養家實屬不易。男教師想撩個女教師幫自己一起養家,若沒有兩把刷子也是不行的。男教師在成家、養家上的壓力都會比女教師沉重n倍……因此,一個學校如果男教師佔絕大多數的話,辦公室裡將是哀鴻遍野、牢騷滿地,此校的教學質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相反,一個學校大都是幸福自信的女教師,校園將是春色滿園,風光旖旎!

這難道不好嗎!

舊社會,知識圈對女性封閉,好像是覺得女性不能勝任,其實就是男人因為心虛才壟斷的。現在,既然放開了,我們的思想意識也要放開!

讓女教師來得更多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