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意義是否在於承受苦難?

空心樹子


第二十二章——生命的意義

本書名為《探索生命》,僅僅幾萬字而已。我相信關於生命的探索,即使我再寫100年,也還是遙遙無期不到頭。回頭看看,我自己寫的這些字。我問我自己,你寫的是什麼?是你自己寫的嗎?生命或者物質本來的面貌是這樣的嗎??

現在我要告訴你的是我不知道,我寫了幾萬字可能僅僅是個零。就像蘇格拉底最後說的:我所知道的,就是我什麼也不知道。也像一位宇宙學家說的:我們僅僅是在替宇宙思考。

為什麼這麼說,為什麼這麼無助,為什麼這麼不解,僅僅是一個問題,那就是生命的意義。

生命有意義嗎??意志真的是自由的嗎??我們所認為的科學難道不是迷信嗎??

這一章,我將探討生命的意義。儘管我不知道探討本身,有沒有意義。但是我依然要寫,希望這是自由的意志。

生命從最基本的氨基酸分子經過億萬年的發展,進化而來。無論一隻蒼蠅還是我們自己,都是這樣子的。生命對於外界信息的處理和回應是神奇的,說明他們可以感知了。可是蒼蠅對於外界信息的反應感知到了,它感知到自己了嗎??

有一些動物感知到了,比如人類,比如大猩猩。意識到自己,我們才說人是有自我意識的。

我們也知道,我們的大腦是由千億級的神經網絡構成,我們之所以能夠思維是因為神經網絡的電和化學活動。

如果是這樣的話,也就是說,我的意識是物理和化學物質的產物。相應的來說,這樣的電活動和化學活動必然遵從物理世界的規律。比如受電磁力,引力等作用。只是我們現在還沒有弄懂。

那是不是可以這樣說呢??我們意識也受物理世界的規律所左右。所謂的自由意志是個幌子,是我們自己欺騙自己,只是我們沒有意識到自己欺騙了自己。如果是這樣的話,生命的意義還是什麼呢?這樣說對嗎??

回想你以前做的種種的決定,你認為你是自己的做的決定嗎??從前面我講過意識的產生,有測不準原理一說。原因就是周圍的世界很負雜,即使你已經形成的屬於你的思維模式,但是你不知道這周圍的世界,會刺激和提取你大腦那一條相應的”意識“,從而讓你有新的意識和對眼前信息的處理。

而且我們還有更可怕事情不知道呢?我們現在大腦中所存在的科學,是正確的嗎?是科學還是迷信??相信我,也許今天的科學,就是明天的迷信。歷史已經這樣走過來了。

地心說曾經被認為是科學,當哥白尼,伽利略等人付出慘痛的代價後,讓人們相信日星說。現在又知道太陽也不是宇宙的中心。

希特勒曾經頭戴科學的帽子說:猶太人是劣等名族。那是因為他的心理學顧問的研究。和黑人被認為是劣等名族是一致的。後來的心理學研究,才知道那是錯的,那是受環境因素使然,不是猶太人和黑人本來的面目。這就是當時的科學。所產生的後果,不亞於迷信。

我們眼睛所看到東西,現在所被證明的東西,不一定是真的。也許是錯誤的。蛇靠熱量捕捉獵物,它看不到繽紛的顏色。人類呢?我們也一定是帶著特殊有色眼鏡的人。我們看到的世界的本來面部遠遠不是現在這樣的。所以我們賴依產生意識的物質世界都是這樣的不確定,那麼我們的意識呢??

笛卡爾說:我思我故我在。據說這句話是這樣來的。笛卡爾想象自己在空中飄浮,他可以輕易做到了。然後他告訴自己,想象自己不存在。可是怎麼也做不到。所以他說:我思故我在。

馬克思和他有相反的觀點。他說:我在故我思。他們兩到底誰是正確的。顯然馬克思的理論更具有說服力。如果我不在,怎麼能思考呢。這是馬克思觀點。我能思考,所以我在。這是笛卡爾的觀點。

整個哲學大廈,就是建立在這樣的討論之上的。即物質與意識誰決定誰。

對於笛卡爾來說,一塊石頭不能思考,但我們知道他存在。石頭自己不知道自己。這就反駁了他。所以上面的矛盾討論,只是出現在類似於人類這樣可以認識自我的生命體身上。

一個孩子哭了,一對新人結婚了,一個老師在講課,一個人歌唱……他們形態各異,他們都很清晰的知道我自己。

可是他們不知道的是,演繹這樣”清醒的意識“的是物理世界的規律。所以未來可以發明出控制大腦的科技,一點也不為奇。比如大腦激活手術。醫生在用電擊來讓病人身體反應。抬腿,伸出胳膊。我們此刻想說的,這是我自己要做的行為嗎??

這是個看得見醫生。難道沒有一個看不見的醫生嗎??這就是問題了,這也是生命意義的終極問題。

馬克思說人的價值,得在社會中體現。那麼人生的意義,就是實現價值嗎???我希望人們都是這樣想的。顯然這是社會的文明的根本。

然而,我經常說:生命在於運動,更在於探索。這就是我的人生意義。探索。

人是好奇的,思考的,運動的……我把這叫探索。不是現實,是探索。

意識是大腦的神經產生的。我們還想問,宇宙比大腦還要複雜,同樣有電活動和化學活動。這樣的複雜能夠產生意識嗎?。

我是沒有信仰的人,不相信鬼,不相信神,或者上帝之類的。。。但是我不知道宇宙是否有意識?我該如何去證明?又該如何去證明宇宙的這樣運行,是不是對我們的一種”控制“或者說成”引導。“也許我們是宇宙的玩偶。呵呵

高中時候曾經覺得牛頓老年時候信奉神,認為有上帝存在,我不屑。現在我對牛頓的態度,又是一個樣。這就是人類。當時認知的東西,可能明天就會變。牛頓怎麼也不會想到,他晚年會迷信神。

簡單鑄造奇蹟,簡單鑄造智慧。我們的思維會隨著我的視野而改變。生命的意義就是隨著自我跟著世界探索並改變。

最後要提一點是,大腦是受電和化學活動產生意識。但是意識產生之後,意識與意識的再碰撞,就不會是電和化學活動的控制了。這也許就是人類的自我,這就是人類帶著這樣的自我意識的探索我們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所以人生的價值在關係中得以體現。

人生的意義在於探索。

人生價值等於在關係中不斷的自主探索,自主生活。


靈遁者國學智慧


這個問題也可以說成:生命的意義是否在於享受快樂?

事物的存在總是相對的,正義與邪惡,善良與冷漠,都是有了一方才有另一方。所以說生命的意義是否在於承受苦難,換句話說,就是再說生命的意義是否在於享受快樂?

這個問題的本身很難得出結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眾口難調。如果我們撇開問題的結論,回到我們自身,那麼這個問題其實並不難回答。

生命的意義在於承受苦難還是享受快樂?這個問題的結果在於我們的看法,如果我們將生命的注意力放在承受苦難上,那麼我們的生命中的快樂就會失去她的光澤,被我們淹沒。如果我們將生命的注意力放在享受快樂上,那我們遇到苦難,我們還會得到些許安慰。

這就是生活的樂觀者和生活的悲觀者對生命的不同態度。

一瓶水灑了,還剩下一半。樂觀的人:還好還有一半。悲觀的人:就剩一半了。相信大家都會選做什麼樣的人,但是每每遇到這樣的事情,還是不自覺的產生悲觀情緒。

請記住,快樂是一天,不快樂也是一天,那我們為什麼不快樂的過呢?



很多時候我們糾結生命的意義是承受苦難還是享受快樂?其實我們忘了,生命之中的很多時候都是平凡的,沒什麼大喜大悲,一切都是平凡的。


正如朴樹的《平凡之路》所唱:“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也穿過人山人海,我曾經擁有著的一切,轉眼都飄散如煙,我曾經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見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沈從文的《邊城》裡有句“慢慢吃,慢慢喝,月白風清好過河”,平凡的人生,也有月白風清,山河浩蕩。


今天生活依舊美好


生命的意義是否在於承受苦難?

我這人沒什麼文化,讀的書也不多,說不出文縐縐地道理來。但看到這個問題有點體會想說兩句。

第一,什麼是生命的意義?

我個人覺得,說一千道一萬,生命的意義就在於怎樣健康的活著。沒有健康,生命就會苟延殘喘,生不如死。可是,雖說身體健康,卻沒有德性,唯利是圖,見利忘義,既沒有做人的底線,有沒有公德心,為了一己之利,而壞事做絕。那活著還不如死了的好。所以,生命的意義應該是以健康的活著為前提,然後是遵紀守法,講公德,有善心,勤奮工作,謹慎做人,儘可能地為社會做貢獻。這不是唱高調,能做到這些,也不枉來人世上走一遭。這應該就是生命的意義了吧?!

第二,是否在於“承受苦難”。健康的活著是每個人的願望。沒病沒災的時候也不覺著怎麼好。可人吃五穀雜糧,就沒有不生病的。生病的時候,才知道健康有多重要。但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這期間是不是要承受病痛的苦難?!

人非聖賢 誰能無過?沒事的時候也不覺著自由有多好。可一旦出了錯,就要付出代價。一旦犯了法,就要失去人身自由。這種為錯而付出代價,為犯法而失去自由,是不是承受苦難?!如此等等。

由此可知,人生的過程中,即有酸甜苦辣,也有喜怒哀樂,都是要承受的。承受本身就是做人的責任。


皛川


不是。生命的意義是在於實現個體的人生價值。而承受苦難,是人生的必經過程。

人生本來就充滿著坎坷,要想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實現自我價值,就更是難上加難了,也就是說,必然面臨各種艱難險阻,正所謂人間正道是滄桑。想混日子,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更何況想做個好人,做一些有益的事了。所以說,承受苦難,是人生的必修課,它是人奮鬥時沿途的風景,咱不能將沿途所遇當目的,是不是?那豈不是忘了為什麼出發了,艱難險阻已讓人忘了奮鬥的目的。

我承認,人生的確很苦,就我個人而言,也有很多次痛不欲生。有人說:連死都不怕,還有什麼好怕的呢?其實,這不過是勸人不要尋短見的話而已。活著,遠比死累多了。甚至,活著有時比死還要可怕。在我萬念俱灰之時,我想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人生就是一場修行。只能用這句話來勸慰自己了。只可惜,這個修行沒完沒了,直到生命的終結,才算不用再受煎熬了。我也承認,很多苦難還會成為人日後美好的回憶。或是,苦難,亦是很有價值的。但是,苦難,終究是過程,不是目的或目標。

我認為,人生的意義,在於你最終成為什麼樣的人,你都為社會為人類為大自然做了什麼,是否證明了自己的存在價值,不虛度一生。


把書讀薄


這問題我的答案是——人的一生苦或樂極其它均為我們內在心靈的歷煉!由歷煉而覺悟。

詳述省略。

1.我們"人"的組成結構。

2.我們頭腦的功用。

3.我們意識的分類和來去處。

4.我們為何首先是感性的?

5.我們理性與感性的關係即我們身體內存在的源泉何處?

6.我們人類除感性、理性之上有無它性?及它性特質功用?

7.我們為何有情存在?它是感性或其它共振?

8.我們的慾望由誰產生感性或理性或其它?

我們身體存在何場域?與人間為何有天然好或不好感?

當我們理解了這些哲學問題後,我們就能來回答"我是誰?我們所是誰?"這古今哲學終極問題啦!我們也就迎刃而解地回答本題疑慮啦!


小仔她爹


苦難?每個人的心中,都會有自己的答案。也許在你的心裡是苦難,在別人的心裡可能只是一件平常的事,我們理解的都不盡相同。

苦難。生活,感情,事業。每一件事情的過程,只要經歷的不順心,都可能是苦難,也許正在經歷,也許隨波逐流,也許積極面對。無論你如何選擇,都是我們即將走過的路,回頭看看,曾經的苦難可能就不值一提了!

朋友,也許你走投無路,也許你心力交瘁,也許你抑鬱難捱。但請你一定要相信,時光匆匆,只要心中有陽光,明天必定晴空萬里!


零下十一度的悲傷


人的一生起起落落,幸福快樂伴隨著苦難無助,誰的人生也不是一舤風順。讓你承受的苦難不是無緣無故的,是讓你成長的過程,讓你將來承擔更大的責任的因果關糸。女子通過妊娠生產兒女變成了母親,通過扶養子女全心付出而變的偉大!揹負如山一樣的責任成就了父愛!苦難是一種經歷,是一種積累,是你人生的經驗。古語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苦難的能量轉換,成就越大的人所承受苦難越多,把苦難看成苦難,人生就跌入了深淵,把苦難看成歷練,人生就爬上高山之巔。


user318415467147


非也。孟子曰: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凡人智慧不足,故加以苦難而磨礪之,增益其所不能。非人慾自尋苦難也。聖人本自具足智慧,何用苦難以成之也?


柘溪道人


首先,表明自己的觀點,這個說法肯定是不對的。我們的生活是在於享受美好,只不過有一些苦難我們沒辦法避開,不論是身體還是心靈上的,這些苦難只不過是為了讓我們更好的享受快樂,人生來短暫,不過短短几十年,從出生時大家的快樂,到晚年一個人的快樂,其實都在說明一個道理,我們是為了享受快樂與美好才來到這個世界的,並不是為了所謂的苦難,總之一句話,享受生活,享受快樂。


小林068393657


不是,生命的意義在於完美的度過一生。

度過一生,追求完美――很難,真的很難。

真正的好處永遠讓人想象不到,就是這麼簡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