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七雄除了秦國還有哪個國家有實力統一中國?

渠梁鴻漸


最有可能統一六國的國家,無非就是魏、齊、秦、楚、趙這五個國家。但就現存史料和主流觀點從而判斷出來五國中各國最強盛時期的標準來看,也只有魏、齊、秦、楚這四個國家(個人觀點)。



魏國可謂是佔盡先機,最早開始變法,創建魏武卒,成為當時戰國第一強國。那時候秦國窮的叮噹響。齊國忙著僕人搶主人的飯碗,燕國還在打醬油,楚國被吳國胖揍的還沒歇過來,趙國和韓國是魏國的忠實小弟。可以說,當時的國際環境對魏國那真的是大大滴好,如果魏國能夠有清晰的外交戰略,對內團結趙韓,對外壓制齊楚兩國,不任其發展,重點攻打秦國,再照著秦國統一六國的順序發展,恐怕戰國要提前一百年結束。

由於魏國的第三任一把手魏惠王腦瓜子不靈光,被齊國狠狠的踹了兩次屁股,接著就來了個角色轉換。齊國曆經威王、宣王傳至閔王,國勢達到巔峰,這時期秦國經過商鞅變法也開始崛起,雙方矛盾激化,在軍事、外交上展開了全方位競爭,軍事上經歷了秦越魏韓伐齊(齊勝,秦向齊稱西藩之臣),齊率領魏韓伐秦(齊勝,齊將匡章成為戰國唯一攻秦破函谷關的將領,秦國險些滅國,自此之後,秦國三十年不敢出關),外交上,齊國爭取到了楚國共同對付秦國,秦國拉齊國共同稱帝,可以看出,此時的齊國不論是在外交還是軍事上都有一定的優勢,可惜到了閔王時期,由於閔王好大喜功,將六國全部得罪了個遍,還把宋國給獨吞了,遂有取代周天子的想法,結果導致五國伐齊,直接將一個強盛無比的齊國打回了新石器時代,自此之後齊國只能苟延殘喘。


秦國不必多說,自從五國伐齊把齊國打殘以後,由於沒有實力相當的國家給鎮著,基本就是無所畏懼,逮著誰打誰,這期間,把楚國的老窩給端了,將整個河東之地鞏固住還不斷試探趙國,屢屢佔點小便宜不過也被趙國胖揍了幾回,但總體來說,秦國依然強大,變法和地形上的優勢這是趙國沒法比的。之後就是長平之戰拿下趙國(沉重打擊了趙國)。在國力上已經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威脅秦國了。雖然統一過程中出現了些小插曲,但並不影響秦國完成統一大業。

楚國經過長期休養生息,國力恢復,戰國前期,在楚威王的帶領下,楚國滅掉蔡國,攻滅越過,版圖得到極大擴張,佔據天下二分之一,與齊秦三國並立,單憑這一點,楚國就是實力雄厚的主,當年秦始皇滅楚時,楚國已經是一個殘破的楚國了,實力不可與當下的楚國同日而語,但仍然使得秦國傾全國之力才勉強滅掉楚國,期間還經歷一次大敗。使秦國損失慘重。但由於楚國自悼王之後鮮有明君,使得楚國一直不慍不火,該出了楚懷王這個二愣子,結果楚國直到被秦國滅掉,基本就是打醬油。

趙國在戰國後期也是個厲害的主,但可惜就可惜在崛起的時間太晚,趙國崛起時,秦齊稱霸多年,個個實力雄厚,一個在東,一個在西,都是惹不起的主,直到齊國殘掉,一直在壓制齊國,成為山東六國最強悍的國家,但秦國比他更強盛,地理位置更好,且從長平之戰可以窺見,趙國強大隻是軍事上的強大,經濟上農業發展根本不行,不能夠打一場持久戰。所以對趙國來說,光大兵團防守都糧草不濟(當然有秦國水路運糧的優勢),發動大兵團滅國戰爭尤其是對付秦國根本不可能,所以說趙國是不可能統一中國的。

燕國確實雄起過,不過很快就焉了,雖說燕昭王進行了變法,燕國也是五國伐齊的主謀,但燕國實力遠遠不夠自己與齊國對決,他是藉助了外力才能夠攻下齊國,而且還沒把就剩下兩座城池的齊國滅了還被齊國一一己之力翻盤,可見燕國有多衰了。況且其它列國會允許燕國獨吞齊國嗎,根本不可能,單一個趙國就得分分鐘把燕國打爆了。怎麼可能有統一天下的機會。頂多大象鼻子插大蔥。

韓國就不用說了,打了二百多年的醬油。








其實我挺喜歡《大秦帝國》裡商鞅這麼一句話,大體意思是這樣的:要法治而不是人治,人治遇明君國則盛,遇庸君國則平,遇昏君國則亡,只有法治才能使國運長治久安。(這裡的昏君個人認為是指使國家走向不可逆轉的衰敗之主)縱觀華夏幾千年,沒有哪個王朝能做到穩定的法治,包括秦朝,但在自秦孝公一直到秦始皇統一六國,秦國無疑是做的最好的。

縱觀整個戰國史,二百多年的時間裡,哪個國家都出國明君,比如魏文侯,魏武侯,齊威王、齊宣王,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秦始皇,楚威王、楚悼王,趙武靈王,燕昭王,韓昭侯;哪個國家都有過變法圖強,李悝變法,鄒忌變法,申不害變法,商鞅變法,吳起變法,趙武靈王改革,燕昭王求賢納士等等。但真正強起來的只有秦國,秦與六國有共同點――明君變法;還有一個不同點,秦國變法法治,六國變法人治。這就是秦國穩定強大起來的根本原因。確實,秦國在這時期也跟出了bug一樣,基本代代明君,也給秦國一統天下鋪平了道路。但是,法治對內,可整頓國家,發展生產,教化民風。這使一個國家實力得到充分的保存,是國家強盛的基礎。反觀六國,除了齊國一直大力發展商業,趙國大力發展軍事這幾個個別方面做的不錯,其它的基本就是需要靠人為的,遇到明君和大才才能得到短時的發展,缺乏立體的改革,使得國家一直不能得到充分發展。




當然了,歷史是一門研究人文的科學,主體是人,千百萬人的思想行動才成為了一部歷史,答案是不確定的,這當然包括戰國史,但就秦國與六國變法的差異性以及付出的努力,最有可能也確實是秦國一統天下是最合理最毫無疑問的了。
是豬鼻子裡插蔥,說錯了


20歲的大男孩


燕國!

我認為在戰國時期,除了秦國就屬燕國地理位置優越。假如幾任燕國國君能勵精圖治。他將成為秦國統一天下最強有力的對手。

燕國這個國家處於當時的東北地區。首先來講燕國雖然在南方和東方有強大的趙國和齊國,但是齊國在戰國後期已經失去了進取心,他沒有了爭霸天下的動力,只想過自己的小日子。趙國強大,但西方就是最強大的秦國。趙國和秦國經常進行爭霸戰爭,秦國因為遠交近攻的策略,所以也很希望能夠與燕國結盟,這樣一來,實際上燕國的國際環境是非常好的,他有足夠的時間來發展自己。

而他所處的位置由於處在邊疆地區,也有了向外擴張的條件。燕國河北省北部和遼東地區,雖然人口不多,但是遼河平原和冀東平原能夠給燕國提供大量糧食。尤其是遼東平原在此前沒有被大規模開發,土地肥沃異常。遼河平原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平均海拔不到50米,雨熱同期,日照充足,是一個比蜀地更肥沃的產糧地。

遼東地區以前屬於東胡的領土。他們把這裡作為一個產馬地來經營,當燕國佔領了遼東以後,遼河平原除了種地,還能夠飼養馬匹。所以燕國如果想大力發展的話,他的騎兵應該和趙國差不多。

當燕國擁有足夠騎兵的時候,就可以在戰場中獲得更大的主動權,同時派騎兵從齊國北部滅掉齊國。

由於燕國在東北地區,所以它的發展不會引起諸侯的重視,這就能夠保障英國的發展能夠持續進行,他的對外擴張還會被諸侯國支持。

所以燕國是戰國後期除了秦國外唯一能夠持續發展的國家。

經過幾代人的努力,燕國的人口將會增加至少一倍。然後再利用長平之戰,趙國衰弱時大舉南下,滅掉趙國。擁有了趙國、齊國和燕國之後人口至少會有1500萬。這個時候,絕對有能力統一天下。


歷史風暴


這個問題其實應該這樣來問,會更有趣,如果不是秦國統一六國,那麼會可能是由誰來一統江湖呢?

最可能的首先是魏國,魏國是戰國初期實力最強大的國家,首先變法,在文武二候的經營領跑諸雄,但魏國的變法並不徹底,又處四戰之地,四處招敵沒有遠大的規劃。最終與齊馬陵一戰後走向衰落。

在魏國最強大的時候也是秦國最衰敗的時候,當時魏國已經佔據了秦國的河西諸地,如果秦國沒有徹底的變法,如果魏國當初接受重用衛鞅,或許戰國統一的步伐會是魏先滅秦,再一統三晉,再滅燕齊楚。統一中國的或許就是魏始皇了。

其次是燕國。

讀者會問為什麼會是最弱小的燕國呢?除非發生奇蹟和神話。

因為戰國中期燕國就差一點讓神話上演,樂毅只差兩座城就滅了戰國綜合實力排在前三的齊國,上演黑馬神話,如果燕昭王再多活二十年,齊國必然成為戰國第一個滅國的國家,擁有齊燕之地的燕國,定是能與秦國抗爭的另一股強大勢力。那時戰國七雄爭霸的格局,也許就不是後來的強秦一家獨大了。

再其次是趙國,趙國在戰國中後期通過趙武靈王的軍事改革,一舉成為軍事強國,也是戰國後期唯一能和秦國在軍事上抗衡的國家,如果趙武靈王沒有在繼承人的問題上犯糊塗,趙國後兩代君主再賢明些,加上盛產名將,與秦國的對抗可能會更精彩和激烈。

能讓人產生假想的只有以上三國,另外三國,韓國實力太弱小不值一提,在戰國的舞臺上什麼時候都是打醬油的命,而齊楚兩個原本在春秋時期都是一流強國,但進入戰國後昏昏欲睡,前者差點被燕國給滅掉,後來抱著板子不是打在我屁股的心態看其它諸國與強秦玩,自己看熱鬧。後者在春秋末期差點讓吳國給滅掉,進入戰國中期又被齊秦東西二強所重創(齊楚垂沙之戰,秦楚析之戰),基本沒有拿得出手的成績。齊楚兩國在戰國時代都屬於混吃等死的敗家子,輪誰一統中原也輪不到他們。

答疑人:今日頭條年度歷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主編夜狼嘯西風

夜狼嘯西風,歷史作家,出版作品有《百戰風雲》《一個帝國的生與死》《兩宋烽煙》等,曾任新浪文史論壇超級版主,現為今日頭條年度歷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主編。


夜狼文史工作室


其實,戰國七雄中,最具有統一六國的條件和機遇的都不是秦國,而是魏國。

魏國是最早變法圖強的國家

魏文侯用李狸的變法方略,開始了戰國變法潮流,而其它六國均為開始變法。這次變法是當時持續時間最長,影響最深遠的一次變法,後來的秦國商鞅變法、韓國申不害變法及楚國吳起變法都是以魏國變法為基礎的。這次變法以後,魏國已經進入封建社會,他們注重法制建設和對民眾進行教化,所以魏國可謂軍民同心。即使後來各國參照魏國變法,也沒辦法超越當時的魏國。



地理位置優越

魏國西鄰秦國,東隔淮水與齊國宋國相鄰,還鄰著楚國韓國,北有趙國,四面皆是強敵。其實不然,在當時的其他國家,比魏國要危險多,因為他們有邊疆地區,邊疆地區有少數民族經常騷擾,而且少數民族不講正義也數量眾多,時不時就是一刀。其次,魏國所在地土地肥沃,人口眾多,正是小農經濟的最重要因素,而魏國佔了這一優勢。


人才優勢

由於魏國一通變法革新,國家逐漸繁榮,四方名士紛紛來魏,加上魏國原本人才輩出,魏國可謂人才濟濟。諸如吳起、樂陽、西門豹、子夏、孫臏哥、樂毅、張儀、范雎等名士皆出自魏國,可以說也給魏國帶來大大的優勢。


軍備優勢

魏國物產豐富,自然兵精糧足,人員素質,武器配備都是當時六國最精良的,其中聞名天下的魏武卒方陣就是這一時期的軍隊。當時的魏國,除了燕國未開戰,其餘五國皆敗在魏國的鐵騎之下。


學於古今


簡單說兩句,如果從實力上講,秦晉齊楚都有實力統一,但從地利方面來看,只有秦才能統一!秦處陝西關中,中原之龍首,居高臨下;八百里秦川,沃野千里,四塞為固,進可攻,推可守;有廣闊的縱深。這些地利條件,其他幾國都基本不具備!後來西漢隋唐的鼎盛輝煌也證明了這一點!


至樂無如讀書


戰國七雄中,起初秦國是最弱的,反倒是魏國比較強大。但鑑於魏國君臣之間的不睦,反到失去統一中國的可能。

在之後的七國爭霸中,國家實力此起彼伏,比如齊國,比如楚國,比如趙國。他們在一定階段都有統一中國的可能。

秦國的崛起得益於商鞅變法,強大得益於李斯之縱橫,經過幾百年老秦人的努力,統一中國反到成了必然。


老周走安康


當然是楚國了,楚國在吳起變法之後,國家版圖北達空前擴大。楚威王時期和秦國一站,攻破漢中,直指咸陽城外不遠處的藍田,差點兒就把秦國給平了,但由於趙國和魏國剪短了楚國的補給線,楚國才退兵的,但是結果就是秦國講漢中分了一半楚國。



門外凡眼


這個要分時期來看 戰國初期魏國機會最大 國力最強只是戰略方針出了問題如果先滅了秦國統一天下一定是魏。其次秦楚燕秦國大家都比較清楚我們說說楚國為什麼有機會尼因為楚國地大物博還有就是吳起變法在給他一定時間整和楚國的國力一統天下也是很大的可惜楚國支持他的國王死了。燕國一樣如果燕王在久一點樂毅也會慢慢整和齊燕倆國的國力也是有機會。後期就是趙國瞭如果趙武靈王安排好繼承人這個問題在次變法機會也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