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東方「易主」之謎:空有帳面利潤,業績增長乏力

當代東方“易主”之謎:空有賬面利潤,業績增長乏力

作者@柳絮

王力宏“龍的傳人2060”世界巡迴演唱會正如火如荼地火爆開唱,而演唱會的承辦商當代東方,卻有點撂挑子不幹的意味了。

當代東方的“易主”公告來的很突然。定增和重組計劃尚未落定、業績節節攀升之際,當代東方的控股股東王春芳卻打起了退堂鼓,擬把不超過29.99%的上市公司股權,轉讓給山東高速投資控股有限公司。

資本市場上,你來我往,乃是常事。不過,王春芳為何如此著急地出讓控股位置?箇中緣由,觀察君一一道來。

營收確認存疑,賬面利潤含有水分

7月24日,當代東方突如其來的“易主”公告,有點讓人摸不著頭腦。

在十天之前當代東方發佈的業績預告中, 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預計淨利潤約1.5億元,同比增長506%。而在之前的一季報中,當代東方的淨利潤為0.93億元,同比增長615%。

業績正值快速暴增之際,當代東方的控股股東卻要離開,這是為何?

當代東方前身為大同水泥集團有限公司,原主業為水泥的生產和銷售。隨著傳統產業利潤空間被擠壓,當代東方開始調轉船頭,進軍影視傳媒領域。之後,當代東方開啟瘋狂“買買買”模式,通過收購、增資以及新設的方式,其子公司個數由2015年的7家增至2017年的62家。

與此同時,當代東方業績開始逐漸趨於穩定。2014-2017年,當代東方營收由0.22億元漲至8.20億元,同期淨利潤由虧損55.62元至盈利1.1億元,四年累計實現淨利潤3.98億元。

當代東方“易主”之謎:空有賬面利潤,業績增長乏力

表面上來看,轉型影視業務以來,當代東方盈利能力尚可。但實際上,當代東方營業收入確認存疑,賬面利潤中含有水分。

在2015年和2017年,當代東方應收賬款單位和銷售客戶名單中,出現不匹配的情況,而在2016年,當代東方還存在提前確認收入的嫌疑。

2015年,當代東方五大客戶名單中,貢獻營收額區間為1500-2500萬元。其中,客戶一牧野興星網絡遊戲設計製作有限公司貢獻營收2500萬元。這一客戶同樣出現在當代東方的應收賬款科目中,其欠款餘額為2000萬元,被計提壞賬損失100萬元,計提比例為5%。按照公司壞賬計提政策推算,這筆應收賬款的賬齡應該在1年以內。

而蹊蹺的是,當代東方前五名應收賬款名單中,北京華睿承基傳媒有限公司和中鑫聯盛影業無錫有限公司分別欠款2675萬元、1620萬元,在客戶五貢獻營業額區間內,也按照5%的標準計提壞賬134萬元、81萬元,賬齡同樣在1年之內。然而,上述兩大應收賬款客戶卻均未出現在前五大客戶名單中。

當代東方“易主”之謎:空有賬面利潤,業績增長乏力

2016年,當代東方不再具體披露前五名客戶名稱,但是披露了前五名貢獻營收的影視劇,即電視劇《軍師聯盟》、電視劇《熱血長安》、電視劇《北京遇上西雅圖》、電影《北京遇上西雅圖》、電視劇《喋血武工隊傳奇》,合計實現電視劇收入4.41億元,佔當年營收的44.73%。

根據當代東方電視劇收入確認方法,電視劇在獲得發行許可證並將播映帶等轉移給購貨方,並已取得收款權利時,才能確認收入。然而,電視劇《喋血武工隊傳奇》於2017年3月獲得發行許可,這是一部未獲得發行許可,便提前確認收入的電視劇。

當代東方“易主”之謎:空有賬面利潤,業績增長乏力

到了2017年,當代東方再次出現與2015年類似的情況。應收賬款單位1年內的應收金額超過前五大客戶銷售額,卻並沒有被列入前五大客戶名單中。

2017年,當代東方再次重新披露前五名客戶,其中客戶一霍爾果斯春天融合傳媒有限公司貢獻營收8604萬元。這一客戶同樣出現在當代東方應收賬款客戶中,其欠款金額為2820萬元,被計提壞賬146萬元,計提比例為5%。

而在當代東方前五應收賬款名單中,雲南廣播電視臺欠款6780萬元,高於當代東方客戶二3546萬元的銷售額,同樣按照5%的比例計提壞賬339萬元。但是,在當代東方前五客戶名單中,並沒有出現雲南電視臺的蹤影。

當代東方“易主”之謎:空有賬面利潤,業績增長乏力

賬面利潤含金量不高,資金鍊堪憂

當代東方依靠“買買買”打天下,以金錢換時間,維持其業績的穩定。然而,賬面上的利潤並不等於良好的財務狀況,當代東方也只是“紙上富貴”。整體來看,當代東方現金流狀況並不健康,只能依靠大量舉債、股權質押融資來維持經營。

自2015年以來,當代東方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淨額分別為-4.90億元、-0.94元、-4.66億元,三年失血逾10億元。與此同時,當代東方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淨增加額也由2015年的3.24億元,變動為2017年的-0.37億元。

現金流緊張,是困擾影視劇製作公司的一個老問題。在影視製作公司中,在項目前期籌備階段需要墊付鉅款,在作品上線播出後又無法及時回款的情況很常見。

2015-2017年,當代東方預付款項餘額分別為6.89億元、7.01億元、9.66億元,逐年快速增長。與此同時,當代東方片款拖欠問題愈發嚴重,應收賬款餘額分別為2.35億元、4.43億元、4.97億元,佔當年營收比例的47.67%、44.93%、60.61%。

而值得一提的是,在現金流不斷失血下,當代東方也並未停止“買買買”的節奏,仍一味燒錢求擴張,債務重壓不斷加碼。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8年8月的一年內,當代東方參與投資、設立的公司(項目)涉及金額逾55億元。這一系列大手筆的資金來源則是大量舉債、股權質押而來。

截至2017年末,當代東方短期借款高達4.52億元,而去年年末的短期借款僅10萬元。與此同時,當代東方的長期借款為1.39億元,同比增長6.9%。

短期借款暴增,對於長週期運營的影視製作公司來說,並不是好事。本身電視劇發行的風險就很大,一旦無法回款或回款不如預期,上市公司的持續經營將受到致命影響。

除了大肆舉債之外,當代東方也與其他影視公司一樣,同樣採取股權質押的方式融資。

今年一季報顯示,當代東方實控人王春芳通過當代文化、當代投資、旭熙投資、先鋒亞太投資間接持有上市公司的39.95%股份,幾乎全部質押出去。

近期,“陰陽合同”事件仍在繼續發酵,影視類上市公司股價集體承壓,股權質押危機也隨之而起。

歡瑞世紀控股股東因質押股票觸及平倉線, 通過補充質押的方式降低了平倉線;印紀傳媒股東因股票質押違約,選擇減持公司股份“救火”;中南文化控股股東質押的部分公司股票因觸及平倉線,股價在一個月內出現兩次閃崩的情形。

截至8月7日,當代東方股票自8月2日復牌以來,已連續跌停四日。與此同時,上市公司股東人數(戶)為13637戶,較2017年末減少4801戶。

業務佈局堪憂,前路無望

空有賬面利潤,沒有“真金白銀”的現金流,當代東方的業務佈局和發展後勁明顯乏力。

目前,當代東方的主營業務涵蓋電視劇、廣告業務、影院運營、綜藝節目。其中,前三項是主營業務,2017年貢獻營收佔比為53.2%、23.73%、17.28%。

當代東方“易主”之謎:空有賬面利潤,業績增長乏力

電視劇業務方面,2017年7月,現任盟將威總經理、原當代東方董事徐佳暄辭職,似乎就隱隱暗示盟將威利潤腰斬的跡象。果不其然,2017年沒了對賭壓力的盟將威淨利潤為1.1億元,同比下降50%。與之相隨地,當代東方的電視劇淨利潤也隨之減少,同比下降45.5%。

盟將威利潤下滑、且核心團隊重心似乎開始轉移,當代東方開始故技重施,擬收購新標的永樂影視,來支撐其業績穩定增長。但是,此前永樂影視已與華誼兄弟、中昌海運、康強電子和宏達新材合作過,其中3次“賣身”失敗均是因未能完成對賭業績。由此看來,收購永樂影視對於當代東方而言,或許並不利好。

廣告業務方面,當代東方與雲南衛視始於2017年末的合作,恐怕並不樂觀。此前,歡瑞世紀承包北京、安徽衛視周播劇場虧損1.44億元。

按照協定,當代東方負責採購雲南衛視所有時段電視劇,採購經費為1.5億元。同時,還獨家代理雲南衛視的廣告運營,代理費為3.2億元。據悉,雲南衛視委託當代東方採購黃金檔電視劇全年約18部,730集,採購經費為1.35億元。換言之,雲南衛視黃金檔電視劇採購價單集預算僅為18.5萬元。

可是,近年來電視劇版權採購價格節節攀升,《楚喬傳》、《涼生,我們可不可以不憂傷》、《如懿傳》等熱門大劇的電視臺版權價分別突破2.58億、3.8億、15億,是雲南衛視全年電視劇採購總價的兩倍甚至10倍以上。雲南衛視18.5萬元/集的採購價格,對於熱門劇集來說,毫無競爭力,自然對廣告商的吸引力也就大打折扣。

各大衛視之間馬太效應明顯,依賴頭部大劇和頭部綜藝,就能夠帶來收視率和廣告收入。但不管是哪一個,都需要真金白銀的投入。據悉,2017年東方衛視的電視劇成本高達15億元,但是東方衛視在2017年天價購劇後的電視劇廣告收入也僅收回15億元,勉強保持了盈虧平衡。那麼,僅投入1.5億元採購資金的雲南衛視,又如何從中分一杯羹?

影院業務方面,當代東方想從萬達、光線傳媒等業內龍頭環伺下,殺出一條血路,似乎也很艱難。

當代東方的影院業務來自收購和自建兩種方式。2016年5月,當代東方合計出資1.73億元收購北京華彩天地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彩天地”)51.13%的股權。與此同時,當代東方設立了霍爾果斯當代浪訊影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當代朗訊”),自此切入影院運營業務。

從當代東方影院經營效果來看,其運營能力顯然不足。2017年,華彩天地淨利潤虧損363萬元。此後,當代東方便轉讓華彩天地18.98%的股權,由此華彩天地不再納入並表範圍。而同期當代浪訊僅實現淨利潤266萬元,僅貢獻上市公司業績的2.4%。

整體來看,當代東方的業績高度依賴對賭標的,空有賬面利潤卻在不斷失血。而回顧“當代系”近期的資本動作,一個月前王春芳“放手”國旅聯合時,曾表示是基於公司戰略發展的需要。如今,廈門當代又在謀求放棄當代東方的控制權。是悄然轉型還是回籠資金?觀察君將持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