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不守紀律被老師批評而離家出走,家長找學校要人,老師因此被停職,你怎麼看?

美歌妙聲


我也是個教師,非公校的,關於此事,我也不知道如何談起,學校迫於壓力,讓教師停職反省,這種結果怎麼說都對老師並不公平,老師本身無錯,教育一環的缺失讓孩子太過自我,沒能調節好自身的思想。

我是轉行的,從業教育,我所願也,我渴望著傳道授業,更加直觀的影響著一個孩子,亦或者他的將來,他所限於智力和理解能力的差異,可能我無法幫助他得到很高的分數,至少,當過我的學生,對於未來,這個世界,能夠多一份真誠與熱愛,關於生活,挫折,有著積極的態度,當面對不公正時,從內心升起是正義與光明,而不是骨子裡的怯弱和陰暗。他們可以蠢笨,但不要愚昧,可以機智,但不要機巧,可以變通,但不要圓滑。對於這個社會的理解,可以有個更理性的思考,明白事情不會像新聞報道中的美好,邪惡的事物也不是一味的奸詐。我所要求的太多,我多麼希望我的學生會在長大後成為棟樑,對社會有用的人,至少是對他的家庭有用的人,再不濟,也能在將來的時候,有一己所長,養活自己。

此事,我也不想多言誰對誰錯,父母憂心孩子,無錯,老師盡守職責,無錯,學校出於各方面考慮,也無錯。那孩子錯了,孩子不會有錯的,只是我們這群大人的錯。


憶秦皇漢武


回答問題之前先說個小段子,段子名叫《困在廁所裡的老師》

一日正在講課,一名學生要求上廁所,老師覺得影響課堂秩序,不準。結果孩子尿於褲中。家長狀告教育局:該老師違反人權,剝奪學生上廁所的權利,應嚴懲;
又一日上課,又一學生要求上廁所,老師批准。誰知該生在廁所滑倒受傷。家長狀告教育局:課堂期間該老師擅自讓學生離開課室,導致學生受到傷害,教師未盡到監護義務,應嚴懲;
又一日上課,又一學生要求上廁所,老師害怕他在廁所滑倒,前往陪護,誰知老師離開課堂期間,大量學生在教室打鬧,多人受傷。家長聯名狀告教育局:該教師上課期間擅離工作崗位,致使多名學生打鬧受傷,應嚴懲;
又一日上課,又一學生要求上廁所,於是該老師帶領全班學生一起去廁所。家長狀告教育部門:該教師上課期間不傳授學業,工作態度有嚴重問題,翫忽職守,不務正業,應嚴懲。

學生犯錯,是批評還是不批評?這應該比上面《困在廁所裡的老師還要難回答》,更比那句:老婆和老媽同時落水你先救誰還要難回答。

現在學生犯了錯,老師是批評還是不批評,都是一件左右為難的事,比老師教學難度係數不知要高出多少!

批評吧,萬一學生鬧個情緒跳樓了,離家出走了,都吃不了兜著走,甚至還會搭上自己的前程甚至一生。不批評吧,身為教師,你的職責就是教育孩子,孩子犯錯肯定要批評,如果不批評,那就是不負責,就是和稀泥,就不配為老師。

所以現在問題來了,是批評還是不批評?這應該比那句:老婆和老媽同時落水你先救誰,都要難回答!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蛀蟲一個兩個難免,學校應該讓老師立即復職,家長臭毛病千萬不能慣,否則貽害無窮。

教育是立國之根本,是民族存亡之根本,是祖國繁榮富強之根本,不能因為一個兩個孩子,一個兩個家長就荒廢。學生對的肯定要鼓勵和表揚,學生錯的堅決要批評,絕不能姑息,千萬不能讓一個兩個“二世祖”或“小太歲”禍害掉了祖國的的花朵。

林子大了,什麼都有,蛀蟲肯定也有,但是不能因為保護蛀蟲,而失掉整個森林,不是嗎?

國家和社會不僅要給教師教育批評孩子的權力,還要給他底氣,不能讓教師在教育的同時,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兩股戰戰如拆炸彈。

現在只要家長一告,哪怕老師沒錯,學校、教委就拿老師開刀,如此下去,我們的教育還教什麼?言傳身教,難道就是教孩子怎樣無理取鬧?就是教家長如何訛學校?魯迅說長此以往國將不國,我咋覺得長此以往教將不教也!



結束語:到底該怎麼辦才好?無論如何,都不能讓我們的老師困於廁所中! 



1葉知春語


初二學生在校被老師批評,放學後沒有回家。家長正確的處理方法是:發動親朋好友、老師同學四處尋找;像當地公安機關報案,調取相關錄像資料分析去向。如果孩子一天一夜還沒有任何消息,就要公安部門立案,進一步擴大尋找範圍了。

如果孩子順利找到,那萬事大吉。家長不用指責老師、也不用指責孩子,在今後的教育過程中注意引導就好。

如果孩子沒有找到,或出現意外。個人認為,老師也不承擔法律責任,因為老師只是對學生的不良行為進行批評教育,只要沒有體罰和貶損,合理範圍內的教育是完全允許的。

問題描述的是在尋找孩子過程中,家長首先追究老師責任,校方迫於壓力讓老師停職反省。如果我是老師,愉快地接受反省的處罰,享受一段不用教育學生的停職時光;如果我是老師,無論何時再次走上講臺,都無法再像管理自己孩子一樣去教育學生,只要不出事,學得好不好,長得歪不歪都不再瞎操心;如果我是老師,我會把這段經歷用文字記錄下來,通過各種途徑去維權:如何當好一個老師?

初二學生處在青春期,不服管、不聽話的叛逆少年不在少數。遇到這樣的青春少年,老師還是小心為妙。


入青0601


請不要把老師和家長對立起來

此事件中,老師如何批評的,我們不得而知,只知道孩子被批評後出走,自然有孩子承受不了的一些東西,他才會出走。至於具體什麼原因,需要家庭和學校來共同探究,一起解決。

孩子不見了,第一大事就是找孩子,不是論歸責。如果我是家長,也會找學校要人。這是人之常情。至於老師該不該管,該怎麼管,有沒有錯,這是另外一件事,大家把矛頭對準家長,

劍走偏鋒,很是愉快啊!

如果我是老師,我會反思自己的批評為何導致孩子出走,在以後的執教過程中,有意識調整自己的方法,好好引導不同個性的孩子。至於被停職是否委屈,這就不得而知了。

我同意這個事件中,家長有對孩子忽視之責,否則孩子不會那麼脆弱。而學校,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同樣有欠妥之責,本已脆弱,就該換個方式。至於孩子本身,他只是選擇了一個保護自己的方式,但是方式欠妥,造成大家擔心,是不對的。


老師們,你們有多焦慮?

看到這樣的問題,閱讀了大部分的答案,竟然很遺憾地發現,老師們似乎成了驚弓之鳥,但凡出現教育問題,恨不得把所有黑的說成白的,生怕被牽連。老師們是有多焦慮?

就一件小事,就能看出我們的老師的確太焦慮了:管孩子吧,怕出事;不管孩子吧,良心過不去。這些我能理解。可我不贊成因為焦慮,而把管理不當,或者管理欠妥這些實際問題,掩蓋了過去,出現問題了不去擔責,還要抱屈,叫苦。

為何出現問題的永遠是少部分老師?這些出問題的老師,有沒有好好檢討過,在自己的執教生涯裡,哪些事情做得到位,哪些事情並未辦妥,在自己的執教習慣裡面,有哪些是真正符合職業規範的,有哪些是脫離職業道德的?

在教師的幾條職業道德中,還有新的教師素質中,都要求老師學會反思。社會上沒有一個職業不需要進步,教師也一樣。

我相信,我們的大部分老師,都能夠做到以身作則,至於有些的確不怎樣的老師,世人也完全沒必要幫他們辯護。

人無完人,如果連自己的缺點都不能或者不敢面對,怎麼去教育好祖國的花朵?


學生為何出走:家庭、學校和自身都有原因

以下是我從網上搜尋到的離家出走新聞:

  • 2004年11月17日,班主任辱罵學生“賤”,學生離家出走

  • 2013年4月28日,男孩被老師批評離家出走

  • 2015年9月17日,學生受老師批評離家出走


這幾起事件中,被老師辱罵而沒得到家長的重視;經常被老師批評,甚至被扇耳光,又是寄宿;被家長打,然後擔心再被打,都是孩子們離家出走最直接的原因。

可以窺見,孩子的內心充滿了恐懼和不安他們害怕很多事情,而這些事情又來自他們日常的生活環境——家庭和學校,當他們的生存環境,在他們看來充滿威脅時,他們找不到解決問題的出口,在他們看來,唯一的辦法就是逃離。

對自己的家庭要“逃離”,對自己的學校要“逃離”,反映出他們心理的冷漠,感受不到來自家庭和學校集體的溫暖,這是客觀事實。


該怎麼教育你,離家的孩子們?

我們不去追究某一件事背後孰對孰錯,而應該去想,如果避免此類問題頻繁發生。站在中間立場上說,在孩子入學之後,他的問題就是家長、學校和老師,三方的共同責任。

個人認為,根據青春期孩子的特點,家長、學校和老師都要採取合適的方式,做好共同教育:

  1. 尊重孩子:青春期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大家不要再把他們當小小孩,希望用管教和控制的方式去教育。很多家長和老師都懂得充分尊重孩子,而對於離家出走的小部分孩子,家長們更要做到。

  2. 關心孩子學習是孩子的,可孩子是父母的。當孩子在學習上遇到困難,遭遇挫折時,家長就該多關心,即使孩子學習很平穩,家長也要表示自己的關注,尤其要讓孩子學會表達自己的情緒,溝通自己的問題。

  3. 遇到問題,先理解孩子:一個總被理解的孩子,是不太容易走極端的。即使犯了錯,家長也該先詢問孩子的想法,理解他的邏輯,然後指出其中的不對,予以糾正。

  4. 教育者要注重教學反思: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我們都知道一線教師,有些非常辛苦,壓力很大;有些也吊兒郎當,得過且過。但是問題出來,我們希望看到教育者的擔當和骨氣,既能為自己的錯誤買單,也敢對家長的無理說不。為何我們推崇教育家陶行知,因為他從不推脫責任。我們為何崇敬蔡元培校長,因為他面對問題時,也從來沒有想過推辭。知識分子,不卑不亢,育我兒女,何懼之有?



素秋慈


學生不守紀律被老師批評而離家出走,家長找學校要人,老師因此被停職,你怎麼看?

第一,我覺得這位老師沒有任何錯誤,不應該被學校停職。作為一名老師,應該有教育學生的職責與權利,如果連批評一下學生都不可以的話,那麼幹脆解散學校和老師吧。顯然,這位老師只是盡到了自己的職責與權利,也沒有什麼特別出格的行為。

第二,作為學生家長,應該更多的反思自己的教育問題和監護責任履行問題。為什麼你的孩子受不住老師的批評教育?為什麼你的孩子動不動就離家出走?作為家長,你是否盡到了應盡的責任,為什麼孩子的心性會如此脆弱?

雖然孩子離家出走讓家長感到十分心慌,但也不能因此而把矛頭指向學校和老師,如果是這樣的話,即便你能找回孩子,又有什麼用呢?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向學校和老師求救,以便得到幫助,而不是隻找學校和老師的麻煩,這樣的家長不是稱職的家長,也是無助於孩子的教育成長。

第三,我認為這個校長缺乏擔當,憑什麼要讓老師停職反省。現在一些學校往往出了事情,不依法辦事,不按規矩處理。只要是學生與老師之間的問題,就一律追究老師的問題。顯然,這是一種息事寧人、和稀泥的做法,最終不能夠真正解決問題。

因此,我如果是這位老師,一是會向上級部門進行申訴,主張自己的權利;二是會向社會表明自己的觀點,沒有做錯就沒有做錯,不必要為此自責,該做什麼事還得做什麼事。


碧翰烽


現在,網上經常會看到中小學生離家出走的消息。孩子的性格如此脆弱極端,是家庭的過錯,還是學校的責任,擬或是社會的問題?誰能夠說得清楚呢?

如題所述,學生在課堂上,不僅不認真聽課,還影響到其他學生學習和課堂紀律。老師給予批評教育是權力,更是義務,無可指責。而對於學生的離家出走,應該分析各種可能的原因,尋求社會各界的幫助,立即進行尋找。而不是一味的找學校和老師的麻煩,不但於事無補,還會對孩子以後的成長教育造成負面影響。

首先,批評教育學生是老師的職責所在,一個對學生的錯誤言行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老師,是一個不稱職的老師。老師在批評學生過程中,只要沒有體罰侮辱恐嚇等不當行為,都屬正常工作範疇,對於出現的任何意外情況,不應該追究老師的責任。

其次,對孩子的性格以及面對批評教育的承受能力,家長應該比老師更清楚。發現孩子在某一方面有不足,應該及時與老師溝通,請老師在平時的教育過程中,適當予以糾正,或者是注意平時的批評教育方法。

第三,教書育人,育人應該是第一。教育心理學是教師的必修課程,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學生的心理活動,及時發現個別學生的心理變化,捕捉事情發生的苗頭,及時與家長溝通,化事故與無形。當然,這是件很難做到的事情,老師不是萬能,有些事情可以避免,有些事情老師也是無能為力。不論如何,只要一個老師盡職盡責一絲不苟,做了老師應該做到的一切,就問心無愧就是一個好老師。

對於題主所述的這件事,如果老師在批評學生過程中,沒有什麼過激和不當言行,就與學生的出走沒有直接關係,學校也不應當迫於家長的壓力,就對老師做出不適合的處分。


無奈且向上


“此老師中獎了”,批評學生,學生受不住“一氣之下”出走,家長找學校鬧事,學校處理老師來解氣。



01 老師有沒有錯?

老師有批評教育學生的權利,學生到學校是接受教育的,學生做錯了事受到批評很正常。所以老師沒有錯。

02 學生為什麼離家出走?

做學生的接受老師的批評教育是每個學生都會遇見的,那麼多學生受批評沒有出走,唯獨此學生出走了,原因不是老師的批評,而是此學生受挫力弱,不能受到挫折,聽不得批評。現在孩子一貫被嬌縱,任性而為是他們的常態,此時被老師批評出走,以後也可能被家長批評而出走,可以說,出走是他們處事的方式。

03 老師受到停職處理是否正確?

毫無疑問,既然老師批評學生沒有錯,學生出走就跟老師沒有關係,此學生不在這個老師批評時出走,也會在那個老師批評時出走。正因為如此,老師不應該受到停職處理。

老師之所以受到處理,是因為有熊家長給學校壓力。學校為了緩解家校矛盾,不得已而為之。



04 老師該怎麼辦?

受到停職處理,肯定內心不好受,面子不好看,名聲也不好聽,心情肯定會很鬱悶。

但是,學校老師和領導都知道,這種停職是暫時的,停職也不是紀律處分,老師受到的紀律處分不會來自學校,並且上面給予老師的處分有警告、記過、記大過、開除留用察看、開除五種,沒有停職一項。

學校做出如此決定,主要是為了穩定家長情緒,當孩子找回來後,停職就會取消,考試就可以返回學校上班。並且即便老師被停職了,大多待遇不會受到絲毫影響。

基於此,希望老師不要過於在意,只是要是被當成炮灰來抵擋強勢的家長的胡攪蠻纏。大家認為呢?



我是文軒閣,專注教育,關心教師,致力公平,歡迎關注!


文軒閣


學生不守紀律被老師批評而離家出走,家長找學校要人,老師因此被停職;如果我是這個老師,我也只能乘停職的時機和家長一起去尋找這個學生。

因為,學生不守紀律,作為教師必須要進行批評教育,但是現在學生離家出走,如果不把他儘快找回來,要是出現其它意外情況,那麼不要說對家長來說是一場災難,對於老師和學校來說也是沒辦法承受的。因此,學校停職這個教師,並不簡單的是為了懲罰這個教師,而更多的是為了讓這個老師和家長一起尋找這個學生。避免事態惡化。因此,我如果是這個教師,我也會接受這一處罰,和家長積極交流,合力尋找學生。

其次,我需要說的是,面對現在接受多元化信息成長起來的00後一代,對教師、家長、學校和社會都是一個新課題。因而要想教育好他們,各方必須形成合力。

家長不能因為教育成本的大幅度提高,就對教師和學校求全責備,必須明確家長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責任人。而教師作為學校教育具體實施者,不能過分依靠剛性的懲罰來教育學生,要學會和學生交流,瞭解學生的困難。而學校作為教育承擔部門,既要嚴格管理學生和教師,也要了解師生的實際訴求,妥善解決師生之間的矛盾,杜絕將自己置身事外,而使用簡單粗暴的開除等方式處分老師和學生的方式解決問題。而社會輿論也要客觀看待師生矛盾,不要過分渲染,避免由於自身不負責任的宣傳而造成教育者和學生及家長的誤解,從而影響教育的正常開展。


地震博士


教師有批評教育學生的權力。學生離家出走,無充分證據,家長不能找學校要人。老師沒有過錯,學校無權要求教師停職檢查。

首先,初二學生上課時在前排同學背上亂畫,明顯違反課堂紀律。老師發現後,課後將其帶到辦公室批評教育,合理合法。

2009年教育部印發的《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定》第十六條規定:“班主任有采取適當方式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的權力。”

權力與職責相輔相成,如果教師不行使權力對違紀學生批評教育,就是失職、不作為。

其次,家長並無充分證據證明,學生離家出走與教師的批評教育行為有關。不能主觀定論,並據此找學校要人。

舉個實例。前年,我校一初三女生離家出走,家長認為是老師批評其早戀所致,找學校要人。學校通過QQ追蹤,派副校長及班主任遠赴鄰省尋找,高速上爆胎出車禍差點送命。最終將人找回,才知該生真正的原因,是因父母陷婚姻危機欲離婚,孩子無法接受又無力改變,才憤而離家出走。

學生離家出走,作為監護人的家長,應該先從自身尋找原因,而不能將責任推卸給學校。



再次,學校在教師無明顯過錯情況下,不能也無權要求教師停職檢查。

根據《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處分暫行條例》,要求教師暫停職務接受調查或檢查的決定,應由學校上級主管部門作出。

且家長的投訴,理由和證據並不充分。無論是出於公平公正還是保護教師的立場,學校都應先行調查瞭解,待有相對明確清晰的責任界定之後,才能考慮是否需要對該教師停職檢查。

教師遇到這種情況,首先必須保持冷靜剋制,積極配合學校調查,並要求學校撤回停職決定。

若學校對教師的正當要求不予理會,教師可向上級主管部門提起申訴。

如果最終調查結果表明,教師對違紀學生的批評教育合理適度,或與學生離家出走不構成因果關係。教師有權要求學校就停職給其帶來的名譽和經濟損失做出賠償。


毫米


這個問題其實應該不屬於問題!我想說請我們教育界的“磚家”們分析才是對的,朗朗乾坤,芸芸眾生,我想看看他們是怎麼正兒八經的胡說八道的!我根據時下情形斗膽猜想一下,他們肯定說是老師的錯,教師作為“陽光下最燦爛的職業”,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怎麼可以沒有最好方法教育自己的學生?真是失職!如果孩子出去有一差二錯你承擔的起責任嗎?教育理論白學了嗎?如此云云……

好了,這個問題應該一分為二的看待,應該先由第三方細緻調查事情的緣由經過,客觀公正的進行判斷,不能一邊倒的推責任,壓責任。從老師說起,如果老師在處理學生是方法過激過失當,那麼是老師錯了;但如果是學生頑劣不訓,擾亂教學秩序,老師再三耐心教導無果而情緒激動,則學生應該受罰,老師為了制止學生錯誤行為而批評教育是職責所在,則老師無過!

教育為了孩子的未來,所以家長和社會對教師要求十分苛刻,想把所有教育責任推給教師,想把孩子成材的擔子全推給教師,殊不知一個人的教育和成長是以家庭為本,學校為主,社會為源的!而且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如果沒有對他們錯誤行為的懲罰措施,不給教師戒尺,讓老師苦口婆心的說教,身教,感化來教育好所有學生怕是痴人說夢吧!沒有懲戒孩子就不知錯改錯,怎麼安心施教?那還有什麼教育可言?如此這般憑什麼要老師承擔教育的全責?

人人生而平等,在道德和法律面前也是如此吧!每個人,每個職業都是平等的吧?所有人對教師的要求怕是最高的吧!這確實沒錯,但是我覺得怎麼教師還是“臭老九”?社會,家長都看不起,都可以虐一下,趾高氣揚的瞎指揮,瞎鬧騰!教師貧窮拮据,一身清白,也有一些清高,他們在錢的世界裡被鄙視,被嘲諷,但還是一如既往地教書育人,因為他們知道“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他們知道這個偉大的國家,這個偉大的民族的存亡之道,所以默默無聞,負重前行!

在嘲諷中不去計較才是大仁

在不齒中奉獻才是大義

在粗鄙中言行穩重才是大禮

在膚淺中深沉才是大智

在不解與責難中牢記使命才是大信!

是人,就會有愛恨情仇,就會有喜怒哀樂,就會有惻隱之心!每一個群體裡都不可避免的有些徇私枉法之徒!這是自然存在,可是在教師行業就被無限放大,有禽獸老師虐待孩子(清除),也有教師變態性侵學生(槍斃),還有校外補課(有需求就有市場,技能掙錢無過,勒索學生可恥)!這些敗類比其他行業的敗類怕是最少的,但是也是波及整個教師行業,不知是這個行業懦弱好欺還是國家不重視教育?還是壓迫一方放縱其他?用辯證思維看,就事論事,不要一概而論!老師也會反抗不公待遇的,教育鬆弛會影響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希望國家,社會,家庭公平對待教師,尚善懲惡,提高教師自信心,自尊心,讓他們安心教育孩子,讓那些荒謬的磚家和理論消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