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別人兩倍的價格買台事故「雨燕」

說起雨燕,大家都知道第一印象就是皮實賴用,省油,小巧精緻,維保不貴用著不費,反正我認識的車主都這麼說。

自家的寶貝怎麼也得誇上天!

還記得當年雨燕剛在國內上市的時候是何等的風光,它那亮麗時尚的外形在當時幾乎無人能及。時至今日,雨燕的競爭對手越來越多,當年的對手們也都先後經歷了改款換代,面對這些後生新面孔,曾經風光一時的雨燕終於顯出了老態。

即使是這樣也不影響雨燕在二手市場的保值率,這車我一直認為是和Polo飛度一樣,雖然有著神一樣的保值率,但是要講性價比一點談不上。

繼續說到正題上,今天接到檢測訂單去看一臺進口事故假雨燕“速翼特”

但是不管定多麼高大上的中文名,他也只是個雨燕而已!

用別人兩倍的價格買臺事故“雨燕”

這次的買家可以說是接近瘋狂的迷戀這臺有著濃眉大眼的雨燕。 找了接近半年才算是把這臺心儀已久進口雨燕收入囊中。

說起這臺車也算是他的一件傷心往事,車已經從外地買回來上牌了,其實開著沒毛病只是想著買的是二手找我們檢測下買個安心!因為當時買的時候還是相對正常價格有一定的差價的,因為是買的個人車,聊的挺不錯也就很爽快的把車提車。 車提回來還一直被質疑花了近十萬(同年份下的雨燕兩倍的價格)買個二手雨燕,時常被朋友拿這個事調侃,是不是把錢拿去幹什麼不為人知的事了,估計也就只有同時開車在被雨燕幹掉的時候才能讓他們清醒的認識到這臺雨燕的不簡單吧!

用別人兩倍的價格買臺事故“雨燕”

速特翼的自訴“我是三代Swift ,我是進口的!” “那你還不是一臺雨燕” 。。。。。。。

用別人兩倍的價格買臺事故“雨燕”

對於擁有1.6的高轉速機頭的雨燕,可以用這麼一個場景來說他有什麼特點:快10秒綠燈時,輕輕掛進M擋,兩手三九點方向並貼著手動撥片,前車剎車燈剛滅,踩下油門到5000轉,左邊近一圈方向,油門繼續深踩,7000,兩個變道之後已經和同行的車輛有了一定距離,下一個彎道,此時,我獨自點上一根菸看著後視鏡空無一車…………留下後面凌亂的雨燕“老公,為什麼別人的雨燕可以跑這麼快,我們是不是買了個假雨燕?”

用別人兩倍的價格買臺事故“雨燕”

回到正題四年車跑了五萬公里,這個公里數算不上多。

用別人兩倍的價格買臺事故“雨燕”

內飾磨損和公里數匹配。這個公里數,這個內飾成色還是對得起這個價格的。四條輪胎,剎車片,剎車盤磨損也都符合正常的公里數。從這方面來看該車調錶的可能性基本為零。

機艙內主要部件均無拆裝痕跡。看這些地方的主要原因是如果車輛有事故需要修復會動到這些螺絲。看這些點看準了能有效的排除一臺車前部是否有過重大事故,當然這並不是唯一的依據也不排除有高人對這些部位修復好會有很好的去掩飾動過的痕跡。這就需要經驗加細心去判斷了。

總的來說這臺假雨燕前部是沒有事故情況的,各部件均正常為原廠狀態。

用別人兩倍的價格買臺事故“雨燕”

在檢測左側車身骨架均沒有發現異常情況,漆面數值均是原廠厚度,焊點正常。

但是在打開左後門的時候就發現一個有趣的點

用別人兩倍的價格買臺事故“雨燕”

C柱漆面異常。當時只是開門貯備看車門有沒有拆卸、做漆痕跡一看到這個地方馬上去看右後門螺絲,果然有情況

用別人兩倍的價格買臺事故“雨燕”

靠近右後翼子板結合處有很嚴重鈑金。這時在回過頭來看C柱。

用別人兩倍的價格買臺事故“雨燕”

C柱鈑金,C柱焊接痕跡,C柱切割痕跡,焊點全無。種種跡象表明該車C柱有過受損後期焊接鞋服痕跡。這已經有足I夠的證據證明這是一臺事故車了!發現問題不要太輕率的下結論還需要去分析事故大概的面積有多大。

用別人兩倍的價格買臺事故“雨燕”

接下來在檢測後備箱時後部並沒有事故現象。後圍板備胎坑均是原廠狀態。

用別人兩倍的價格買臺事故“雨燕”

後蓋也並未出現拆裝鈑金,或者更換的跡象。

經過多方分析可以判斷車輛只有右後部有過追尾現象,事故導致右後葉子板在維修時需要進行切割修復,鈑金右後車門!以驗車幫對事故車定義標準來說這個車將被定義為事故車,將會影響車輛的結構安全。

用別人兩倍的價格買臺事故“雨燕”

雖然說最後被定義成事故車,但是整體車況算在這個年份裡很不錯的,發動機變速箱工作狀態良好。在不考慮車輛事故的情況下也不失為一臺好車。最後能看出來買家心裡的失落,畢竟這是落在誰身上都不會覺得舒服。

最後客戶也釋懷了,因為愛,只要發動機變速箱沒問題,日常使用不受影響也能接受!對於大家笑他的用兩倍的價格買一臺雨燕的事,車主只是笑笑的說:“千金難買我喜歡”

世間男子對車痴迷如此的也是少有!

我是大師兄,一名略懂二手車的評估師,一個不會買新車的男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