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昆鐵路水害致26趟列車散停成都周邊 探訪列車守車人

天府早報記者 王小瑾 實習生 鄧遠航 攝影報道

成昆鐵路水害致26趟列車散停成都周邊 探訪列車守車人

成昆鐵路水害致26趟列車散停成都周邊 探訪列車守車人

成昆鐵路水害致26趟列車散停成都周邊 探訪列車守車人

成昆鐵路水害致26趟列車散停成都周邊 探訪列車守車人

成昆鐵路水害致26趟列車散停成都周邊 探訪列車守車人

受雨水災害的影響,成昆鐵路阿寨站至白果站間發生泥石流災害,導致途經的多趟列車停運。自7月31日起,成都客運段的停運列車分別外派至五鳳溪、安靖、羅江、新都、雙流等小站待令。這些小站多處郊區,四周空曠無遮擋,且人跡罕至。為了守護列車安全,職業守車人們需要24小時在封閉車廂中值守。沒有電,更沒有空調,在太陽的炙烤下,車廂內最高溫度可達到47℃,如同蒸桑拿。8月9日,天府早報記者來到位於成渝線五鳳溪車站“壩壩列車”的守車現場,體驗了一把守車的艱辛。

車內43℃密閉車廂如同火爐蒸烤8月9日下午兩點過,記者來到位於金堂縣的五鳳村,午後的村莊十分安靜,人煙稀少,只聽見蟬鳴聲不斷從樹叢中傳來。抵達五鳳溪車站,已經快要下午3點。和宏偉如迷宮般的成都東站相比,小小的五鳳溪車站顯得質樸親切,一進門就能看見細長的鐵軌,以及成都到西昌的T8865次列車。“車站是開放式的,時不時還會有小孩兒來這兒耍。”五鳳溪車站站長李光輝告訴記者,五鳳溪車站屬於貨運站,時常會有遇到突發情況不得不停留的一些列車,“像這輛T8865次列車,是8月1日來到我們站上的,預計要八月中下旬才會開走。”

此時,室外溫度有33℃左右,正是一天中正熱的時候。而一場突如其來的太陽雨讓地表溫度又上升了不少,在室外已經感覺炎熱的記者,難以想象沒有空調的封閉車廂內又是怎樣的情況。等待中,一節車廂門從裡被推開,封車車長何靜微笑著邀請記者一行人上車。

“好熱!”踏進車廂,一股熱浪襲來,記者感覺彷彿被熱氣包裹住,十分悶人,如同火爐蒸烤。“43度!”大家看到車廂內掛壁溫度計顯示的度數,一陣驚呼。記者拿出準備好的溫度槍也測試了一番,42.8度,差距不大。上車還不到5分鐘,記者和同行者門已是滿身大汗,大家面面相覷,“這真不是人能待得住的地方啊!”

全天值守巡邏19節車廂日行3萬步“你們肯定受不了了吧?”看到記者們紛紛掏出紙巾擦汗,一旁的守車人何靜卻很淡定,“我們早就習慣了,比這更熱的還有呢。”已經擔任了5年封車工作的何靜告訴記者,為了保證列車的安全,車上要進行24小時值守。“因為地方比較偏遠,我們守車為兩天一輪換,2人一組,一共4個人。”何靜是8月1日正式開始守車,具體哪天能收工,她也說不清楚,“預計是到8月中下旬吧,要看鐵路修復的情況。”由於守車的特殊性,為了保證停靠狀態下的列車安全,守車人需要24個小時不間斷工作。無論白天黑夜,兩小時一次的列車巡視作業也是守車人最大挑戰。何靜告訴記者,巡視工作須對列車隱蔽部位和車門鎖閉情況逐一進行檢查,排除列車的安全隱患。在這樣一趟有19節車廂的列車上,巡邏一次,快則20分鐘,慢則三四十分鐘。“一天我們要巡視12次,微信步數上3萬步是家常便飯,經常排朋友圈第一。”

除了巡視列車,何靜日常工作還有做好後勤,如保障車內的衛生整潔,整理臥鋪的床單被套等。“這趟車隨時可能恢復開通,所以我們要讓它保持一個隨時都能迎接旅客的狀態。”

最高47℃充電小風扇成消暑“神器”儘管成都連日來下了不少的雨,但車廂內的溫度還是高得可怕。“晚上和早上最涼快,二十七八度,白天溫度就很高了,三十七八度很常見,最高四十七度都有過。”由於工作的特殊性,守車人不能擅自開車窗車門,所以車廂內不僅溫度高,還不通風,悶熱無比。

為了緩解酷熱,守車人也有所準備。在餐車間,記者看到了成堆的物資:藿香正氣液、自熱米飯、麵包等。“車內溫度太高了,熟食很快就變質,所以我們一般都備的是乾糧。”何靜說,車站考慮到守車人的條件艱苦,會安排車隊給他們送飯菜和西瓜。

在餐桌上,記者看到了兩個卡通造型的迷你小風扇,這就是何靜和她同事在這趟列車上的消暑“神器”了。由於車上沒有電,只能用充電式的風扇,而這種小風扇吹出來的風,實際上作用微小。

何靜告訴記者,她一天中最愜意的時刻,莫過於夜晚溫度降下來,打開風力微弱的小風扇,坐在餐車裡吃著並不冰的西瓜。“在車上的寂寞也是不可避免的,因為一個班就兩個人。我的搭檔因為要輔導孩子,在學習英語,我說那我就學唱歌吧!寂寞肯定還是有的,但其實也能找到快樂的!”

記者瞭解到,這次成昆鐵路阿寨站至白果站間發生了多次水害,導致共計26趟列車分散停在成都周邊的各個小站中,也就是說,在這26趟列車上,都有像何靜這樣的守車人24小時不間斷地堅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