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鵬帶李嫣暑假這樣玩自然:好的教育從來不是奢侈品

李亚鹏带李嫣暑假这样玩自然:好的教育从来不是奢侈品

暑假一到,李亞鵬帶孩子回鄉下小住的微博就上了熱搜。

“暑假來臨,一路高鐵回鄉下祖宅小住幾日。一個小院,一井清泉,一枕涼蓆,一頓餃子,一鍋燴菜,田間轉轉,鎮上逛逛,看看親戚,見見故友,日月同輝,天地共存”。

李亚鹏带李嫣暑假这样玩自然:好的教育从来不是奢侈品

寥寥數語給大家呈現一個清新、樸素、自然的鄉野環境。

李亞鵬的育兒觀一直被社會追崇。他帶孩子接觸自然、感受自然已經不是第一次。

李亚鹏带李嫣暑假这样玩自然:好的教育从来不是奢侈品

之前李亞鵬也分享過他養育孩子的經驗,自曝時不時帶著李嫣徒步、爬山和露營,培養孩子的意志力。

“我會帶她去感受自然,親近自然。比如在24節氣的時候我會帶她觀察農作物的生長,講述有趣的小故事,也會注重鍛鍊身體,和她一起爬山游泳,讓她熱愛生活,熱愛自然,在接收新鮮事物的同時不忘傳統文化”。

在李嫣很小的時候,他就開始帶孩子做科學觀測,他在十三陵水庫的湖邊選擇了一個固定的地方,每年的24個節氣那一天儘量帶全家人一起,去那個固定的地方做水溫的測試,空氣溼度的測試。

如果是驚蜇,他還會去找一個甦醒的蟲子陪孩子觀察,帶孩子辨別植物等。

他說“這樣的一些教育我想未必是應付高考的,也不是所謂的教育所需的內容,但是在這樣一個年齡階段我希望能夠給她更大的可以拓展的未來。”

但暑假期間,很多父母選擇把孩子送到興趣班、補習班等。

他們認為自然教育不能提升孩子的成績,也不能給予孩子實質性的技能。

如果帶孩子到野外遠足,觀察自然,除了需要金錢的支持外,也需要時間。

父母沒有暑假,哪有時間陪孩子玩兒呢。

家長們希望自己花費的金錢和時間都擲地有聲,有迴響,而不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自然教育可以培養孩子的觀察力和創造力,拓展孩子想象的空間。

哈佛大學霍華德﹒加德納教授曾經提出過著名的第八智能,即“自然智能”理論,又稱“自然探索”或“博物學家”智能。

“自然探索”是指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敏銳的觀察能力,善於觀察自然界中的各種事物,能瞭解各種事物的細微差別,對物體進行辨析和分類的能力。

自然教育是打開孩子想象力、創造力、探索未知世界的大門。

李亚鹏带李嫣暑假这样玩自然:好的教育从来不是奢侈品

父母是孩子自然教育的引導者,開展自然教育,不一定非要很多金錢和時間的支持,它更多的是需要我們用鼻子去聞、用眼睛去看,用手去觸摸、用心去感受。

在公園裡,在小區周圍,甚至在家裡都有很多自然的元素,隨時隨地都可帶孩子開展自然探索。

01拿上畫筆去書寫自然

大部分孩子離高山流水比較遠,但離公園很近。

正值暑期,帶孩子去公園是每個父母的日常活動,公園就是個很好的自然探索地。

我帶孩子去公園會帶個小籃子,帶上畫筆、本子和書,走走停停畫畫。

沒學過畫畫沒法關係,不懂畫法、層次等等也沒關係。

孩子會找一朵花或一棵樹,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畫在紙上,不用要求筆法多麼準確,觀察自然的過程已經開始激活她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有一次在玩的過程中,她突然想給自己做個記錄表,記錄自己觀察到的事物。

比如見到了幾次鳥,看到了什麼花兒,幾棵樹等,邊走邊記錄,認真的樣子讓人不由的想笑。

李亚鹏带李嫣暑假这样玩自然:好的教育从来不是奢侈品

你看,她已經在通過自己的記錄方式觀察自然了。

成人可以提供平臺讓孩子們通過遊戲發展創造力,通過自己的想象進入自然。帶孩子徒步旅行,讓他們充分融入自然,通過自己的觀察感受自然。

父母也可以帶孩子一起做自然日記。書寫自然是觀察自然最主要的交流方式之一。

在出遊的時候帶上記錄本,沿途記錄自己的見聞、想法,不會寫字也沒有關係,可以畫下來,並收集幾片葉子、樹皮殘骸,或者其他的“人工製品”來加深旅行印象。

其實只要有心,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都可以隨時成為教育的素材,自然界新誕生的一切都可以成為孩子認識與觀察的對象。

《筆記大自然》中寫道“書寫自然日記,可以讓你發掘自己的創造力,以及更完整的表達自己對自然界的觀察和體驗”。

這種創造力不正是孩子們需要培養的麼?

02食物殘渣收起來

日本作家馬場未織說,對事物的認知需要想象力,想象力來源於實際感受,而實際感受則來自於個人的體驗。

而這一系列關係的源頭,則是日常生活。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垃圾”可以利用起來,果殼、籽、莖等,籽可以發芽,看植物的生長過程,果殼可以用來裝飾或畫畫。

李亚鹏带李嫣暑假这样玩自然:好的教育从来不是奢侈品

去年冬天,把一個紅薯養在了水裡,讓孩子瞭解塊莖植物的發芽方式。冬天太冷,它只是出個小芽,一直長不大,春天一來,像施了馬糞一樣開始瘋長。

我把長勢良好的紅薯發給同事看,一個同事說“第一次見活著的紅薯”。敢情沒有見過紅薯是怎麼長出來的吧。看來給孩子講講日常所食是很有必要的。

《大自然的珍貴禮物》中寫道“水、木頭、石頭、蘋果、小麥、棉花、糖等等這些司空見慣的來自大自然的產物,每一種背後都藏著無比神奇、豐富和實用的科普知識”。

平時吃的水果的種子可以留下來,泡在水裡發芽。收集種子的樂趣和種子的發芽過程,讓孩子瞭解一個生命的成長,認識不同種類的植物的自然規律。

03顯微鏡裡觀察微世界

生物的細節裡藏著大世界。

想要延伸看到的生物細節怎麼辦呢?肉眼所見有限,兒童用顯微鏡是個不錯的工具。

可以觀察蒲公英種子的“降落傘”,看看葉子的紋理,鹽的結晶,石頭的層次、種子的新芽,想要觀察的都可以拿到顯微鏡下一試。

我們在家裡建了個自然觀察角,孩子會打開顯微鏡,拿片葉子或石頭去看,因素材和顯微鏡倍數限制,他看到的東西可能並不是五彩斑斕的,但這種探索的慾望已經打開了一個新的窗口,培養了她的好奇心。

家裡養了蠶,蠶蟻很小,肉眼看起來只是黑黑一條,顯微鏡就可以派上用場了,看看蠶蟻的細節,才發現原來蠶身體上有很多細毛。觀察蠶剛從殼裡爬出來,奮力往外掙的樣子像極了初到陌生環境的孩童。出過蠶的空殼晶瑩透亮,像一顆顆的大米粒。

放大的世界有了更多的驚喜,顯微鏡即可以當玩具,又可以引導孩子多一個觀察角度,去嘗試、體驗和探索。

李亚鹏带李嫣暑假这样玩自然:好的教育从来不是奢侈品

探索的過程,重要的不是孩子看到了什麼,而是他想起了什麼,觀察自然培養了孩子的思考力和邏輯力。

04養個動物吧

要提升孩子的責任心,送她一個小動物吧。

養動物是個很麻煩的事,要清理衛生、食物準備、餵養等,尤其現在住樓房,幾乎很少有院子,味道特別大,但動物給孩子帶來很多快樂。

李亚鹏带李嫣暑假这样玩自然:好的教育从来不是奢侈品

在孩子的強烈要求下,我們養了一隻垂耳兔,長長的耳朵,長長的把兔眼睛都蓋住了,真是擔心它看不到路呢。

養兔子的工作做了分工,孩子負責餵食、溜兔子、玩兔子,我們負責清理衛生。

孩子很是開心,陪兔子玩時會說“乖乖,媽媽來餵你吃飯”、“乖乖,姐姐來了”。輩分亂套,但責任心不減,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給兔子餵食,晚上放學回家也記得給兔子放兔糧。

現在兔子已經是她最好的夥伴。每個週末,她會去溜兔子,與兔子來個賽跑,陪小兔子到綠化叢中探秘。照顧兔子培養了她的耐心和責任心。

家裡養蠶時,從蠶籽,到蠶蟻,到最後結蠶繭,孩子參與了整個過程,享受了養動物的樂趣。

養動物並不能給予我們直觀的收穫,但體驗可以激發孩子的感染力,關愛動物和自然的熱情。

《卡爾﹒威特的教育》中寫道,“飼養這些動物時,為了調食、喂水,孩子得高度注意,這培養了他專注的精神,也培養了他的慈愛之心。”

05讀自然書籍

作家理查德﹒洛夫說“作為成人,喚醒自然新奇感的另一種方式是與孩子一起閱讀自然類書籍。閱讀是間接體驗的一種形式,但與電視不同的是,閱讀不會吞沒各種感覺或是操縱思想,閱讀會激發想象力。”

《我的收藏》、《大自然的珍貴禮物》、《我的自然觀察筆記》等都是很不錯的自然引導書籍。以圖為主,手繪的圖片精美而自然,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傳遞的自然知識和自然玩法會給孩子打開一個新世界。

李亚鹏带李嫣暑假这样玩自然:好的教育从来不是奢侈品

當然,作為成人,要做好自然引導工作,提供平臺讓孩子們進入自然,除了陪孩子一起讀繪本外,也要加強自己對自然的感知力。

《我的自然筆記》可以給你提供自然探索的方法和建議,春夏秋冬四季的動植物觀察和記錄,收集自然的信息;《林間最後的小孩子》可以讓你瞭解自然與兒童健康、創造力、自我保護力等方面的關係;《植物學通信》可以讓你學習各種植物的特徵,植物的構造。

自然比我們目之所及寬廣得多,我們應該去探索更多的可能。

亨利﹒梭羅在《瓦爾登湖》中寫道“我們應該經常地在船尾欣賞周圍的風景,像好奇的旅行家一樣,不要一面旅行,一面卻像愚蠢的水手只顧低頭撕麻絮。”

我們需要釋放孩子對自然需求的天性,讓他們主動走進他生活的社區,走進自然,不是為了野蠻生長,而是為了感受生活。

盧梭說“活得最精彩的人,並不是歷經歲月最長久的人,而是對生活感受最多的人。”

自然就在我們身邊,我們可以利用它來開發孩子們的感覺器官、培養他們學習能力和創造力。

如何利用自然,這些技能你get到了嗎?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 成長樹,最受爸媽歡迎的育兒類公眾號,這裡有一群懂教育、懂孩子、懂心理的寶爸寶媽,你所關心的育兒問題,這裡都有答案。微信號:chengzhangshu9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