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玲:「一帶一路」與中國的改革開放

陳文玲:著名經濟學家,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執行局副主任、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研究室原司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編者按:7月15日,“中國銀行·2018東北新聞發佈廳經濟講堂”第二期活動在瀋陽舉辦。著名經濟學家,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執行局副主任、中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陳文玲女士作為第二期演講嘉賓,以《“一帶一路”與中國的改革開放》為主題,為來自駐沈中省直單位代表、遼寧省及瀋陽市屬國有企業代表、遼寧自貿區瀋陽片區企業代表400多人作了精彩演講。應廣大受眾要求,現將演講內容摘錄如下,供大家學習參考。

陳文玲:“一帶一路”與中國的改革開放

今天我很高興能夠來到瀋陽,就大家關注的改革開放、“一帶一路”、自貿區建設同大家進行交流,這三個問題是我們對外開放中的重大問題,是中國過去發展和未來發展中的重大問題,也是大家現在關心聚焦的重大問題。我想從四個方面談一談我的一些認識和看法。

一、從全球大的格局看

當今世界格局正在發生深刻的調整、變化和演化,這些變革到底表現在什麼地方,我們對世界整個格局調整應該怎麼看?為什麼首先講這個問題,因為這關係到我們對中國未來怎麼判斷、中國現在怎麼判斷、對中國過去取得的成就怎麼判斷,這個前提非常重要。也就是說我們首先看世界然後看中國,因為中國不再閉關鎖國,中國成為一個開放的大世界中的開放經濟體。所以,中國和世界已經密不可分,世界不能沒有中國,而中國也不能沒有世界。當前世界格局到底發生哪些重大變化?首先從大國關係和佈局上發生了深刻變革,從冷戰時期的兩個超級大國,就是美國和當年的蘇聯,形成了連續幾十年的一超多極,一個大國就是美國,多級包括歐盟、日本、中國、東盟等多極。這種格局到現在已經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當今的世界,也就是從近幾年開始,轉為合縱連橫,類似我們古代春秋戰國時代,大國博弈,強人政治,新威權主義的這樣一個新格局。與兩個超級大國和一超多極時不同的是過去這些大國之間有明顯的陣營,其他國家和地區要選邊站。在當前現在各個大國之間,處理國際問題基點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也就是說每一個國家現在都是從各個國家的權益出發,在和我的國家權益一致的時候,就會在這個問題上站在這一邊,但和我的國家權益產生衝突和矛盾的時候則會重新選擇。可以說,現在不僅是有“中國夢”,現在全世界大國都有自己的夢想,中國有中國夢,我們到本世紀中葉2050年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國共產黨的兩個百年目標,使中國人民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美國有美國的夢,美國夢早就有,但是現在特朗普又點燃了新的夢想,這個夢想就是美國第一、美國利益至上,不惜把它的利益凌駕於全球之上,在全球其他的國家利益之上,從而讓美國再次偉大。特朗普競選的時候,一直就是這個口號,入主白宮的第一天,就在白宮網站上的首頁打上了新口號——讓美國再次強大。

俄羅斯也有夢想,俄羅斯的夢想是再次恢復沙俄帝國的輝煌,普京最崇拜的人是彼得大帝,所以在俄羅斯莫斯科河上修建了巨輪,這個巨輪是不動的景點。在這個輪船上,站在船頭的彼得大帝手裡拿著從西方取經帶回來的一本書、一個望遠鏡,當時彼得大帝為了把俄羅斯建成強國,他隻身到了歐洲學習,因為那個時候世界製造業的中心是在歐洲,德國、法國、英國,學習回來之後把西方這種工業技術帶到俄羅斯,使俄羅斯當時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普京在當總統的第一年記者招待會上就說,“給我20年還你一個強大的俄羅斯,那普京當了兩屆總統,總共8年,沒有20年怎麼辦?在梅德韋傑夫當總統時就修改了法律,把總統的任期時間每一屆從4年調整為6年,正好20年,所以他的夢想也是要創造和管理一個強大的俄羅斯,他對標的是歷史上最輝煌的沙俄帝國時期。

印度的莫迪總理在他的家鄉搞改革,把家鄉經濟搞得在印度是最好的,所以印度大選的時候選了莫迪,莫迪的夢想是要建立一個強大的印度,他的印度夢是什麼?是要追趕中國,超過中國,他的目標非常明確,以此鼓舞他的士氣,調動積極性,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動力就是對標中國,趕超中國。

日本有日本的強國夢,日本現代的強國夢是什麼?首先是安倍晉三結束了日本“十年九相”的歷史,安倍晉三從2013年上臺到現在,他還準備爭取連任,他希望把二戰以後日本作為戰敗國這個地位扭轉過來,他要使日本變成一個正常國家,所以他修改憲法,所以他要使日本軍隊可以參戰。再一個日本一直搞建設、搞創新,要使國家的實力,特別是創新能力走在世界第一位。

其他國家其實都在做強國夢,比如說德國,德國默克爾連任四屆總理,差不多20年,她被稱為歐洲的管家婆,而德國是歐洲現在的第一大經濟體,整個歐洲經濟狀況怎麼樣和德國的經濟狀況有緊密的聯繫。

法國馬克龍最年輕,不到40歲當總統,他的夢想是讓法國再次偉大。法國曾經在歷史上也有特別輝煌的時期,雖然馬克龍年輕,但在國際舞臺上相當活躍,大家可以看到,他是和美國總統特朗普通電話最頻繁的,特朗普非常喜歡他,邀請他到美國去訪問,用超過一切首腦的待遇來歡迎他。後來馬克龍在和特朗普會談之後,在國會演講的時候。當著特朗普的面直接批評特朗普的兩項政策,一個是美國退出巴黎協會是不對的,美國早晚有一天會再加入巴黎協會。二是貿易政策,不能搞貿易保護主義,主張貿易的自由化、便利化。當時國會參加會議的人熱烈鼓掌,但是特朗普是非常不高興的,第二天就派人把他和馬克龍在白宮門口種的一顆橡樹給挖走了,說是樹上長了蟲子。馬克龍由此威信大漲,當然他也到中國來訪問,也表示積極參加中國的“一帶一路”,他還準備到俄羅斯訪問,現在馬克龍在國際舞臺上非常活躍。

加拿大的總理特魯多,這次北歐會議上和特朗普意見分歧最大的就是特魯多,加拿大這次也是對美國貿易摩擦反制強度最大的,所以特朗普在飛機上發推特,首先批評的就是特魯多。在7月6日之前,加拿大就出臺了對美國加收關稅的反制措施。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他的口號是讓土耳其再次偉大,而且是在土耳其建國百年的時候實現他的夢想,他的百年是到什麼時候?是2023年。土耳其現在是50多個伊斯蘭國家的領頭羊,歷史上它曾經是奧斯曼帝國,所以它的夢想是要再一次偉大,恢復奧斯曼帝國時候的輝煌。所以不管是土耳其與俄羅斯聯手也好,和美國聯手也好,實際上終極目標也是讓土耳其再次偉大。2023年,一個經濟上的目標是要把土耳其建成東西方的大通道,因為它在東方可以連接阿富汗、伊朗然後和中國對接,在歐洲它現在修的跨境鐵路,一邊是和俄羅斯連接,一邊是和歐洲的其他國家連接,它要變成連接東西方的大通道。當然從安卡拉到伊斯坦布爾533公里高鐵,是由中國鐵集團修建的,後邊這2000多公里也將由中國中鐵集團給它修建。

所以,現在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表態與美國站在一邊。美國現在一共有多少個盟友?有88個盟友,現在堅定不移的盟友只剩下澳大利亞,新加坡也曾經站在美國一邊。比如現在對中國南海問題的態度,現在有了很大的轉變,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美國華爾街日報撰寫了長篇文章批評特朗普的貿易保護主義。所以,現在整個世界格局發生很大的變化,它不是像我們過去可以劃分的兩個陣營,社會主義陣營,資本主義陣營。現在這種大國之間的競爭博弈、比拼、發力比任何時候都更加明顯的。

所以,對這個問題如果沒有清晰的判斷,我們還按照以前那種固定的思維方式非此即彼、非好即壞、非你即我這種劃分方式就不適應需要,會在戰略上缺少非常多的選擇空間,會在戰略的博弈中找不著方向。中國作為大國,現在也正在大的格局中做大的調整,比如說日本、韓國都是美國的盟國,但是日本在美國退出TPP之後,安倍晉三在特朗普就任的時候就去美國見特朗普,結果得到的是羞辱,我們老百姓一般看,特朗普跟安倍握手的時候,一手拽過來,一手拽過去,拍拍手,實際上特朗普從根本上瞧不起日本,從歷史上就痛恨日本。我個人認為痛恨點在三點:一個日本曾經轟炸了珍珠港,美日之間在二戰時期仇恨很大。二是當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時候,美日之間的貿易摩擦、貿易摩擦不亞於今天,美國採取了所有的辦法來打擊世界老二,最後用到了殺手鐧是金融戰,聯合英國等幾個國家逼日元升值,一個“廣場協議”使日本一下陷入衰退的30年。而在那個時候大家可能看到特朗普接受主持人採訪,那個時候特朗普就說像日本這些國家佔了美國的便宜,我們應該讓它們把這些便宜吐出來。三是我認為特朗普這人的個性,他是商人,唯利是圖,這是他的本性,但是他是國際上的政治家,他骨子裡怕的是硬的、橫的、不要命,他瞧不起的是那種特別順從的國家,他認為日本是依附在他身邊的負擔,他曾經多次表態說日本、韓國應該自己解決軍費開支,不能讓美國出這麼多錢。他在韓國部署薩德的時候,曾經提的方案是要韓國出10億美元,結果老百姓上街遊行,堅決反對薩德部署,迫使美國出了這筆錢。所以我覺得對世界這個大的格局的判斷,就使中國有了戰略上騰挪的空間。比如說日本,日本遭受了美國加徵的高額關稅,尤其是汽車高額關稅,因為日本向美國出口的汽車幾百萬輛,比我們多得多,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在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反對貿易高額徵稅,反對美國退出TPP等一系列問題上,又使日本對中國的態度開始發生很大轉變,所以今年才有了中日韓三國會談。我認為每個國家的態度都不是一成不變的,不是像以前可以非常清晰地劃分出來陣營來。比如我們周邊的緬甸,緬甸原來是軍政府,軍政府下臺之後開始推行民主政治,昂山素季第一個出訪的國家,不是盟國、盟友美國、日本,而是中國。我們發現過去美國勢力對緬甸影響特別大,日本勢力對緬甸影響也特別大,但是現在影響最大的是中國。中國駐緬甸大使館經過三年多的工作,開創了一個非常好的局面。所以,中國現在在一個演化的世界格局中怎麼能利用好這種變化?這對於中國,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因為中國現在是結伴不結盟。我們是和全球90個國家結成了夥伴關係,但這個夥伴是有12種類型,第一種最緊密叫全天候戰略合作伙伴關係,只有一個國家——巴基斯坦,我們和俄羅斯是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係。現在中國面臨著這樣一個新的格局,大國的博弈,其實我們的空間大了,而不是小了,以前以前按陣營劃分,按格局劃分那個時候,這種站隊的色彩是非常嚴重的。現在各個國家都在謀取國家利益的最大化,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由於利益關係的調整會出現不同的排列組合,我想對國際形勢大的判斷,這個是最重要的一點。

二、從國際經濟角度上來看

全球第五輪產業轉移已經開始,大家知道第一輪製造業基地是在歐洲,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等等,這是世界製造業的中心,因為那個時候第一次工業革命,英國發明瞭蒸汽機和紡織機床,所以使歐洲的工業,尤其是紡織工業得到了很大的發展。第二輪製造業的中心轉移到美國,美國由於電的發明,電力的應用成為世界製造業基地,當時二戰時期美國製造業產值曾經佔世界產值的比重高達50%。第三輪製造業是從美國轉移到日本,日本成為承接地,製造業產值佔到16%。第四輪產業轉移向以中國為首的新興市場工業國家轉移,尤其是向中國轉移,所以中國製造業產值現在佔世界製造業產值的比重高於當年日本佔世界製造業的比重。現在第五輪製造業的轉移也已經開始,這一輪是從中國向東南亞、南亞、非洲這些勞動力成本低的地方,向要素成本低的地方轉移,這些地方大部分國家的勞動力成本在100美元到200美元之間,而我國現在農民工的月工資已經接近4000塊錢人民幣,也就是接近700美元,所以,這個製造業的轉移,全球產業鏈的重構,是世界上整個經濟佈局一個非常大的變局。

還有一個大的變局,是國際能源格局發生重大的變化。原來是產油國在東方,在俄羅斯和在西亞、中亞和南亞,還有中東地區。而需求方主要在西方,比如說在美國、歐盟這些發達國家。現在全球能源格局發生了大的調整,第一就是未來長週期看,能源的供求關係發生調整,整體上供大於求,這個總的趨勢會形成傳統的化石能源,傳統的非化石能源石油,然後新型能源,風電、水電、生物、智能、光電、太陽能等,這些能源總供給將超過總需求。所以,上一輪石油價格從146美元一桶下降到最低的28美元一桶,當前回升到70多美元一桶,這輪石油的上漲背後是國際能源格局大的調整,能源的區域佈局將從東方是主要供給地,西方是主要消費地變成消費東移,供給西移,第一大能源消費國——中國,第二大能源消費國——印度,再加上日本這些國家,整個的亞太地區裡面的亞洲是能源的最大的需求方,而現在最大的供給國,日產石油排在第一位的是俄羅斯,日產1100萬噸,現在美國超過了沙特阿拉伯,6月份最多的一天已經達到1050萬桶,僅次於俄羅斯,它的產量已經超過了沙特阿拉伯,所以美國的目標就是成為石油天然氣以及石油產品最大的出口國。現在石油價格上升,美國因素是非常大的,去年我們和美國進行貿易談判時,商務部做百日計劃,百日計劃就是從美國擴大進口,當時擴大進口主要的三大商品,第一類是汽車,第二類是牛肉,第三就是能源。所以2017年中國從美國進口的能源,油氣產品同期增加了8倍,特朗普去年10月份到中國來簽了2553億的大單,大單裡邊其中有一項佔到50%以上,就是讓中國作為投資方在美國修建一條油氣管道,這個油氣管道直接修到拉斯維加斯,然後從那個地方把油氣產品再進行海洋運輸。他是想打開中國的市場,但是我覺得特朗普還是沒有特別長遠的目光,這個貿易摩擦我覺得會打斷這個進程。

再一個世界格局的變化,就是由於國際治理、國際秩序、國際規則受到了嚴峻的調整,世界充滿了更多的風險,尤其是以前很多確定性的東西現在變成不確定性了。比如說WTO規則,WTO組織,原來是確定性的,你只要加入WTO都要遵守這個規則,所以國際貿易是可預期的。去年我們在WTO,在瑞士做相關調研和參加會議的時候,WTO很多官員都說現在是WTO最艱難的時候,這個艱難表現在什麼地方?就在於美國違背了WTO規則,置WTO規則和WTO組織於不顧,發生了單邊的國內法律與中國和其他一系列國家的貿易之戰,在全球引發了貿易摩擦。而且美國駐WTO大使公開地在WTO講,美國必須堅持的公平貿易的原則、對等的原則,所謂的公平、所謂對等實際上就是美國利益至上,美國優先,凡是達不到這個要求的,美國一概都投反對票。所以,美國多次提出來,WTO這些年對美國是不公平的,如果說這樣的話,美國有可能退出WTO,美國還向WTO提出重新審查中國作為WTO成員的資格。所以像一直以來這種確定性的東西變成了很大的不確定性。

聯合國是二戰以後成立的,也是美國主導的國際機構,它是來進行國際關係協調的。但是美國已經退出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退出了聯合國的人權組織,退出了TPP,退出了伊核協議。所以現在我們在討論中美問題的時候,很多人認為現在整個世界放眼看去,美國成了最大的變量,成為世界不確定性的根源。而中國曾經在中國崛起過程中是影響世界格局是最大的變量,在當今世界中,中國維護多邊、維護經濟全球化、維護貿易自由化便利化,主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商共建共享,中國成為了一個可預期的,對世界經濟起到穩定作用的最大的定量。所以,這就是世界格局,一個是變量,一個定量,過去我們是變量,因為我們是在崛起過程中,影響到世界的政治、經濟和地緣格局,現在我們成為一種常量、衡量、定量,可預期的量,美國則成為一種變量,這個不確定的量,而且是帶來負面的、負能量巨大的變量。我把世界的格局給大家簡單地談一談,有利於我們大家對一些問題的認識。

在世界格局中,為什麼說中國原來是最大的變量,現在成為一個最大穩定的力量?我認為這就是中國改革開放重塑了世界格局。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改革開放40週年給中國帶來了什麼?中國改革開放確實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舉世矚目的成就,從歷史的長週期來看,也是史詩級、根本性的成績。

中國從1949年到今天,我們真的走過了不尋常的道路,十九大報告非常準確、凝練地概括了9個字,“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時候,那個時候是站起來,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推翻三座大山,成立了一個新的中國,那時候是站起來了。但是那個時候,我們是在廢墟之上建設,我們中國一窮二白,建國初期的時候只能生產幾十萬噸鋼,毛澤東在50年代時候講話中說,如果我們能生產到500萬噸鋼,我們能成為一個工業化國家,那我們是很了不起的。大家現在知道,我們現在鋼鐵的產能過剩,產能現在超過12億噸,現在考慮的是怎麼解決過剩的問題,中國的鋼鐵產量現在比排在第二位到十二位的總和還要多。但是那個時候,建國初期我們沒有鋼可用,1958年的時候大鍊鋼鐵,號召全體老百姓從家裡把和鋼鐵有關的鍋碗瓢盆拿出來鍊鋼、鍊鐵。所以站起來之後我們面臨的是一個貧窮的、凋敝的、沒有任何經濟基礎的一個在戰亂中走出來的國家。1978年改革開放之後,我覺得這40年確實是中國迅速發展的40年,是中國走向經濟大國的40年,也是中國從窮變富的40年。當然我認為這個富還沒有富裕到那個程度,尤其是我們按人均的水平,我們的人均GDP還排在全球70多位,還是美國的1/5,即使未來和美國GDP的總量持平,我們還是1/4,因為我們是13.9億人,美國是3.1億人,是他的4倍多,即使如此中國改革開放40年已經非常了不起了,中國變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大國,但還不是強國。我們成為經濟大國從規模上看、從數量上看、從外延上看、從總量上看,我們的GDP總量2017年達到了12.2萬億美元,美國是19.36萬億美元,我們佔美國GDP總量的67%。從國際貿易上中國佔到全球的接近12%,成為貿易上第一大貿易體,現在是120多個國家的第一大貿易伙伴,是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第二大貿易伙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排在全球第二位。從製造業發展來看,中國已經有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所有的工業的品種、品類,應該說建立了完整的工業體系,世界貿發組織的525個品種、品類中國全部具有,其中225個產能排在世界第一位。2016年,中國製造業產值佔全球產值的比重達到25.5%,2017年的比重還會高於2016年。中國市場規模在改革開放初期,連美國的5%都不到,2017年中國的市場規模和美國持平,美國原來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場,但是去年中國的市場和美國的市場持平,今年中國的市場規模會超過美國。改革開放40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幅在13%以上,近幾年也高於GDP增量,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的市場。在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工廠之後,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的市場。這一系列經濟成績的取得,是令世界震驚的,特別是中國減貧脫貧的人數,通過扶貧、減貧、脫貧計劃,現在貧困人口只剩3000多萬,到2020年還會實現零貧困。按照十九大報告和中央關於脫貧工作的部署,脫貧是當前幾年的硬任務,是作為一場硬仗來打的,這是中國共產黨到2020年的具體目標,而這個目標是世界上所有國家都沒有的。中國脫貧的人口占全球脫貧人口的76%,如果我們2020年實現這個目標,我們脫貧的人口將近佔世界脫貧人口的80%,現在全世界還有8.6億的人在絕對貧困之中、在飢餓之中,還有接近20億人在相對貧困之中,所以,我覺得作為一箇中國人應該為中國取得的成就驕傲,當然不是盲目驕傲,不是說取得這些成就就全面超過美國了,但是我們全面超過了改革開放初期,全面超過了我們自己,全面超過了很多發展中國家,在有些方面超過了一些發達國家。

改革開放到底給我們帶來了什麼?它為什麼能夠使中國這麼快地崛起,受到全世界的認可、認同、讚賞,我認為改革開放從四個方面重塑了中國。

第一個方面,改革開放重塑了中國的經濟制度。使中國從計劃經濟體制邁向了市場經濟體制,如果說毛澤東帶領中國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一個新中國,鄧小平和之後的歷屆領導人帶領中國人民建立了一個新的經濟制度,而這個新的經濟制度使人煥發出原動力、原創力和原衝動,極大地釋放了生產力,經濟制度的重塑使中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首先,中國從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我們在加入WTO的時候有5年過渡期,在獲得市場經濟地位上有15年過渡期。雖然15年過渡期結束之後,美國歐盟日本沒有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有100多個國家,但是我們認為中國市場經濟制度起碼有三點已經達到了市場經濟的本質要求。一是微觀經濟基礎再造已經完成,微觀經濟基礎再造包括企業主體結構的調整,國有的、民營的、外資的、私人的各種企業主體,整個的再造已經完成了。企業在市場是充分競爭的,是優勝劣汰的。當然,微觀主體也還有問題,包括國企改革還有一些方面沒有破題,但我說的是總體上完成了再造。二是人從原來的單位的、地域的附屬物變成了一個可以自由流動的個體,變成了可流動的生產要素,生產力排在第一位的要素是人,而人原來是固定的單位、固定的出生地、固定的身份,是一成不變的。改革開放人口的大遷徙超過了歷史上三次南北大遷徙,歷史上三次人口的大遷徙主要還是政府行為推動的,這次是改革開放再造了一個經濟制度,釋放了人的能動性和流動性。三是中國從產品的生產到了商品的生產,過去在計劃經濟條件下是計劃生產,生產出來是產品,而現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商品經濟是它的經濟形態,所有生產出來的產品都是為了交易、交換的商品。現在除了農民的自留糧之外,所有的產品幾乎都商品化了,工業品商品化率98%以上,農產品的商品化率80%以上,蔬菜、水果、肉禽商品化率95%以上。所以,中國已經形成了完全的一種商品經濟形態,而且商品品種、規格、種類現在是世界之最。改革開放初期的時候,按照計劃經濟生產的商品品種規格,產品總共十幾萬種,我們現在義烏小產品市場商品品種種類達到180萬種,中國的製造業加上農業商品品類現在超過500萬種,是現在世界上種類最多、規格最多的,商品化程度最高的國家。

我個人認為,這種經濟制度作為一個制度的重塑,或者叫重構,是中國改革開放一個強大的制度性變革,如果沒有這種制度變革,實際上很多的東西就不會產生,比如說民營企業不會產生,市場上的企業家群體不會產生,面向微觀主體的產業政策不會產生。其實,中國最大的產業政策不是具體的技術層面的政策,是改革開放創造的這種制度供給。在這個意義上說,市場經濟制度的確立,這就是最大的產業政策,如果沒有這種經濟制度的重塑,我們所說的企業家是根本不存在的,所說的這種企業自主選擇權和市場經濟地位的環境是不存在的。

第二個方面,重塑了中國與世界的聯繫方式。可以說,中國在近代史上的閉關鎖國導致了落後,落後導致了被踐踏、被欺辱。建國初期的計劃經濟體制一方面是由於建國初期國際社會對我們的封鎖,另一方面也由於計劃經濟體制使我們實際上處在封閉、半封閉狀態。改革開放是從什麼方面作為了突破口?我個人認為,是從打開國門漸進式開放作為突破口的,是從農村承包作為突破口,是從打破流通領域固定價格、固定環節、固定行政區域劃分作為突破口,漸進式地推進各項改革。我們和世界的聯繫是從開放打開大門開始,第一例加工貿易在廣東,之後廣東的加工貿易佔到了整個中國的4/5,我2000年初期到東莞調研的時候,東莞的加工貿易還佔到了東莞對外貿易的98%。那個時候我們打開國門,所進行的加工貿易是三來一補,為什麼後來要轉型升級,這與我們開放的歷史進程有很大的聯繫。當時為什麼三來一補?因為市場在國外,加工的原材料在國外,產品的品牌設計在國外,僅僅在中國加工,我們只能掙一點加工費,那個時候中國沒有技術、沒有人才、沒有管理經驗、沒有成熟的商業模式,通過引進資源、引進資本、引進管理、引進人才、引進商業模式,中國是在這種引進中、在開放中向國際社會學習。中國改革開放過程,就是向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學習的過程,我們現在學到了這些東西,我們接受了這些東西,我們遵守並履行了西方主導的WTO、世界銀行、國際基金組織、聯合國這樣大的框架下的國際秩序與國際規則。我個人認為,中國的改革開放是非常偉大的,這場革命把中國的大門打開了,中國從開始引進來,然後到上世紀90年代、2000年初期開始走出去。特別是2001年12月21日中國加入WTO之後,當時瀋陽也有很多的國有企業,包括裝備製造業在國外收購,在歐洲、在美國開始併購國外的先進製造業包括研究機構,有些企業是做得非常好的,那個時候國家並沒有號召和任何支持政策,企業對市場敏感程度是非常高的,主動在國際市場上配置資源,這些全部都是市場行為。

所以,我覺得改革開放重塑了中國和世界的聯繫方式,使中國經濟從封閉、半封閉狀態邁向了一個全開放的新型開放型經濟體。這樣的一個宏偉目標,或者是已經邁向了這樣一個大的臺階,是一步一步探索和學習的過程,中國現在可以說已經是一個完全開放的經濟體。這種開放在當代還有非常大的進展,一是我們的開放原來是從東南沿海開始漸進式地向內地推進。現在我們形成了一個全方位的開放,就是說不僅是東南沿海,包括我們的內陸,而且我們在內陸的邊緣,比如說中西部地區、我們的邊境地區,原來是在開放邊緣、開放的末端,現在變成了新一輪的開放的前沿、橋頭堡,比如說雲南現在變成了經濟走廊的起點,像新疆的最南端喀什變成了中巴經濟走廊的起點,新一輪的這種開放就是使我們的陸地的邊沿地區變成了新一輪的開放和橋頭堡。現在沿邊成為新一輪開放的高地,我們在沿邊國家批准了七個開放地區試驗區。第二個新的變化,我們中國對標高標準的貿易規則,我們做了一系列的試驗區和試點,目前國家級的新區已經達到19個,國家級的各類試驗區現在是21個,國家級開發開放試驗區達到7個,還有我們現在的自貿區試點,自貿區試點全國現在一共11個,第一個是2013年開始的,上海,然後是廣東、重慶、福建等4個,第三批是遼寧、廣西等7個。

所以,我們和世界的聯繫方式是中國市場成為世界市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從2001年加入WTO已經17年,到目前為止,我們對世界經濟增長年均貢獻率達到30%,這是非常了不起的。

第三個方面,我們重塑了大國的形象。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中國的大國影響力日益增長,中國的國際地位日益提高,中國的國家形象在世界上已經確立,中國從區域性的邊緣的大國正在邁近世界舞臺中央,這是十九大報告的原話。所以,不管是G20會議、金磚國家會議、上合組織會議、APEC會議,還有近幾天召開的中阿會議等等一系列會議,中國在很多國際場合唱主角,發出了清晰的中國主張。也有人批評中國是不是太高調,我認為在經濟發展實力比較上我們必須看到差距,不能高調,但我們在國際舞臺上、國際社會上的發聲,詮釋中國主張、提出中國方案、發出中國聲音是不能削弱的,因為我們是從一窮二白的國家發展到現在,已經得到國際社會高度認可,為什麼我們自己現在因為受到點打擊因為怕出頭而退縮呢?退卻不是出路,我們應該有選擇地來突進,在國際舞臺上發出中國聲音,使中國站在世界的道德、道義、人類命運、世界和平的制高點上,使中國的道路得到世界的認可,這是為中國創造無形資產,這是用低的成本塑造中國的軟實力。盲目的驕傲肯定是不行的,我們同一些發達國家還有巨大的差距,我們既要看到取得的成績,又要看到差距。當前世界上一些國家政府、智庫乃至民眾對中國有非常大的錯覺,認為中國第一、中國最強,這個是一個很大的誤判。2014年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把中國作為第一大經濟體,中國當年的GDP的總量已達到17.68萬億美元,而美國則是17.28萬億美元,當時中國不承認這種按PPP購買評價作國家實力的評價標準,我們承認按一般匯率進行的這種比較和評價。美國皮尤中心民意調查結果,認為中國是世界上最強大國家的人佔比重高達46%,認為美國最強大隻有30%多。在歐洲包括德國、英國、法國等國家也認為中國現在最強大,尤其是中國製造2025,這些國家把2025年目標當成了今天的現實,我們是要經過奮鬥建立一個社會主義製造業強國,十九大報告中提出2050年的目標,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也被他們當成了今天的現實。美國戰略家班農在日本演講的時候說,美國應該很好地學習中國共產黨十九大報告,美國之所以對中國產生誤判,就是因為沒有學好中國十九大報告。世界上很多的國家、包括我們自己的學者,也曾經作出錯誤判斷,認為中國全面超越了美國。在這種情況下,世界範圍內,特別是美國社會上產生了一種合流,美國社會展開了一場對華政策的大討論,討論什麼呢?最後得出的結論是美國對華政策全面失敗,我們歡迎中國改革開放,歡迎中國加入WTO,歡迎對中國採取最惠國待遇,結果中國發展起來了,現在成為美國最大的競爭對手。所以,美國對我們發展的未來充滿了恐懼,美國第一能保持嗎?美國優先能保持嗎?美國戰略轉向第一的戰略競爭對手變成了中國,美國在發佈2018年一系列報告裡面,把從“9.11”事件以後的恐怖原來排在第一位,調整到第一位,而排在第一位的變成了中國,中國現在實際上是成了美國勢均力敵的敵人、對手。美國給我們戴上了很多帽子,貿易恐怖主義、經濟侵略者、國家資本主義、修正主義國家等。我們可以看到,當美國把中國當對手的時候,他是認為你足夠強大,認為威脅到了美國,這一個方面是給我們一個壓力,另一方面我們也要看到,這是我們的巨大成就,我們應該為此驕傲,我們能成為世界第一強大國家的對手,這給了我們極大的發展壓力,也成為我們繼續前行的動力。

第四,重塑了世界格局。世界格局最大的變化就是由於中國的崛起,它改變了南北關係,調整了整個發達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的關係。現在中國代表著新經濟市場和發展中國家,這個群體在世界經濟中佔的比重已經接近60%,所以南北關係有根本調整,所以才有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上地位和話語權的提升,所以才有了對國際不合理的規則,冷戰時期形成的以西方國家為主導的規則的調整和改善。所以,才有了現在這種大國的博弈,我認為很多國家是從中國身上得到了啟示,因為中國是靠著走自己的道路,選擇自己的發展模式,汲取世界最先進國家的經驗、制度為我所用,然後形成我們獨特的發展的模式、發展的道路,最終取得了成功,所以各個國家感覺到,我們是可以選擇自己發展的道路的,我們是可以依靠自己的選擇取得經濟快速發展,使人民群眾有獲得感。中國之所以能夠成為推動世界變革重大的力量,很大程度上來自於改革開放、經濟制度的重塑與世界關聯方式的重塑,還有我們大國地位的重塑。

三、“一帶一路”與改革開放

大家對改革開放非常關注,在改革開放40年之際,希望我講講改革開放,我結合一些問題談一些看法,和大家共同探討。

“一帶一路”和改革開放什麼關係?“一帶一路”和未來發展什麼關係?因為“一帶一路”大家很熟了,我想講對於未來“一帶一路”,我們應該怎麼看?應該怎麼辦?應該用什麼樣的方式來推動?

“一帶一路”經過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叫倡議提出和響應階段,倡議是2014年3月份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外交部向外發佈的願景與行動的倡議,我們在2014年3月份博鰲論壇上發佈了關於成立亞投行的倡議。截止到目前 全球87個國家申請加入亞投行,成為亞投行的成員,這是超乎想象的。現在亞投行成為僅次於世界銀行的第二大銀行。

第二個階段,從共識到形成全球公共產品的階段。世界上響應的國家這麼多,那就不是中國一個國家獨唱,而是更多國家的合奏,這種合奏一直到2017年5月14日,在北京召開“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130多個國家派代表參加,1300多名來自國際上的代表,29個國家的元首參加,並在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發表了重要的演講。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致辭中說,“一帶一路”倡議和聯合國宏觀目標是相同的,都是向全球提供公共產品。“一帶一路”已經多次寫入了聯合國相關決議和議題之中,我們中心和OECD聯合出版了“一帶一路”研究報告,召開了多次研討會。目前8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已經和中國簽訂了“一帶一路”的合作協議。從2014年3月份發佈願景與行動到現在有了一個非常大的進展。從中國提出的一個倡議到全球的公共產品再到全球共同行動,這就是非常大的收穫。

對原來的“一帶一路”願景與行動中提出的推進佈局,我個人認為應該做一些重大調整,這其中可能就會給瀋陽、給遼寧帶來很大的機遇。比如說現在提出了六條走廊,中巴經濟走廊、中蒙俄經濟走廊、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等,我覺得在未來這種全球公共用品開放的平臺上一定要有東北亞經濟走廊。東北亞包括中國又離中國最近的版塊,東北亞將來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版塊,因為全世界經濟中心在亞太地區,亞太地區的經濟中心在亞洲,亞洲的經濟中心在東北亞,經濟體量最大的中日韓,中日韓。東北亞這個版塊將來在“一帶一路”上的地位和區位非常重要,而現在東北亞的格局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也創造了重大機遇。一是中日韓自貿區的進程在加快,中日韓三國形成了多項的合作成果,中日韓經貿合作會打開中美博弈的另一扇窗戶。現在半島局勢發生了很大變化,一個是朝鮮和韓國的關係在調整,再一個朝鮮和美國的關係在調整,第三個朝鮮的戰略重心在調整,金正恩在朝鮮黨的代表大會上通過決議,要把整個國家的重心放在經濟建設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遼寧的五大港口城市形成了沿海經濟帶,再加上瀋陽龍頭帶動,我認為可以對整個東北亞形成沿海的跨海對望、沿海合作、跨海融通新的新格局。

現在對於遼寧來說有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一個就是朝核半島的變化,將來朝鮮把所有工作中心轉到經濟上以後會帶來戰略投資機遇。我們現在瀋陽、遼寧裝備製造業和原來的軟件、金融,這種既有的優勢要提前謀劃好,如何投資、如何佈局、如何釋放,瀋陽作為國家級的金融改革試驗區,未來是可以發揮對朝鮮經濟發展的融資支持和投資優勢,這完全是可以開闢的一個新投資戰場。在瀋陽有中德智能製造的國家級試點,智能製造業的發展空間很大,不僅是可以面向朝鮮,還可以同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一帶一路”上的國家展開密切合作,推動智能製造業更好地走出去。

舉個例子,三一重工跟著國家“一帶一路”腳步,在“一帶一路”國家沿線投資了102個重大項目,它的銷售額連續三年翻番,去年銷售總值700億元。遼寧作為中國老工業基地,我們有非常好的裝備製造業基礎,加上中德智能製造創造的新優勢,再通過政府力量以及市場力量,隨著“一帶一路”推動,會有很多的發展機會。很長時間內,我們只注重東北如何振興、如何發展,並沒有注意這種存量如何變現、如何放大、如何能夠在大的戰略佈局中尋找新的投資空間,把我們這種潛在的存量變成增量。

瀋陽擁有多年積澱的工業基礎、製造業基礎,以及邁向現代製造業智能製造的基礎,完全可以把它放大成投資優勢,投資不光是投錢,包括技術、包括人才、包括管理、包括商業模式。中國駐緬大使館,幫助緬甸政府策劃了一個仰光新城,接近100平方公里的面積,上海深圳對口建設,目前規劃已經完成,今年開始建設,標準之高,速度之快超乎想象。

在“一帶一路”這種大布局中的作為,可以創造發展中國家的奇蹟,我們的技術、人才、資本在這些國家也尋找到新的投資機會。

這是我們國家謀劃或者說我們共同和這些國家謀劃建立的新投資平臺,創造了新的投資空間。假如沒有“一帶一路”倡議,沒有國家間的合作協議作保證,企業單獨出去肯定是不行的。除了東北亞地區,我認為將來“一帶一路”還應該拓展整個中歐版塊互聯互通,一帶一路是一個開放的平臺,歡迎所有的國家加入。

對於整個“一帶一路”的推進空間維度的看法,我認為要打破原來的陸上、海上兩個維度,形成陸、海、空、網、冰五位一體的新空間維度。海洋的連接實際上是航線的連接,不是道路的連接,是航線的連接,國際貿易80%以上是靠國際航運的。所以,應該改變軟和硬的關係,以前比較關注鐵路的建設,公路的建設,港口的建設這些硬投資,但更重要的是海上航線的設計,中轉港之間的通關制度設計,中轉的速度等等問題。比如說空中絲綢之路,我們不是休息場,我們應該是空中的互聯互通,這方面鄭州做得非常好,鄭州和186個國家開通航線,在鄭州設立6個國家一類口岸,包括農產品,包括生態產品的,包括牛肉、豬肉這些肉製品的,它可以當天從澳大利亞過來,空中絲綢之路航線的兩個連通,落地之後的口岸,通關,這些設計可能也是我們的競爭力,也是我們空中絲綢之路要研究的內容。冰上絲綢之路是今年提出來的,它是要和中俄共同開通北極通道,東三省在這裡面應該是具有最大的優勢。所以“一帶一路”不展開講,我就提這幾點,一個是要高度關注新的佈局,特別要關注東北亞,東北亞會給我們帶來機會,還要關注陸、海、空、網、冰新的空間佈局給我們帶來的機遇。

再一個我們要調整軟和硬之間的關係,我們東北投資能力不足,我們現在可能還比較困難,但是我們軟的東西可以先行,我們可以把軟的東西做成硬的東西,我給你們介紹一個案例,有一個企業叫APSS,就是360創始人之一,他的所有用戶都在國外,把全球的包括百度、谷歌等這些大的搜索網絡引擎都集中在APSS這樣一個網絡平臺上,在全球建立APSS雲,獨立用雲進行傳輸。重慶力帆汽車在埃塞俄比亞建設了一個汽車產業園區,現在成為非州最大的汽車生產商,生產的汽車在非洲供不應求。我覺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會創造出非常多的機會。但是如果守株待兔,眼睛只向內看,不能發現投資機會,可能最後也不能走出困境。我覺得東北振興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們採取什麼樣的思路、什麼樣的路徑振興?我們怎麼能做到換道超車,彎道超車是有風險的,弄不好翻了,但是換道超車是可以的,我們既要思考,又要轉換思維和路徑。

所以,我覺得“一帶一路”大家應該高度關注,“一帶一路”已經形成了一個海、陸、空、網、冰五位一體的格局,也使我們國家的沿邊地區成為改革開放的前沿和橋頭堡,形成中國在更大範圍的影響力,為各國企業提供了更大的投資空間。質疑的聲音很多,很多是誤解,有的是別有用心,但也有善意提醒,特別是要防範投資風險,建議這種風險評估不是中國自己去評估,應該與發達國家具有國際經驗、具有服務能力的機構進行合作,進行第三方評估,用第三方評估,第三方服務,第三方融資來規避投資風險。一方面要繼續拓展合作領域,另一方面要防範行政干預造成的投資風險,現在最大的投資風險來自行政領域,例子就不一一列舉了。

對於自貿區建設,我想簡單談一下自己的觀點。不久前WTO召開了第七次貿易政策審議會議,這次貿易政策審議會議有42個國家給中國提出了1960個問題,審議的規模之大,參與的人數之多,所問的問題之多有史以來從來沒有,還有70名代表發言表達對中國的政策評議意見。總體上認為中國很好地履行了加入WTO後的承諾,中國對開放的世界做出重大的貢獻,特別是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做出重大的貢獻。審議比較讚賞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中國自主降稅,中國大幅度放寬金融等領域的外資准入,中國鼓勵民營經濟發展,中國簡化外商投資管理手續等方面。但也提出了一些尖銳的問題,這些問題集中在:產業政策,補貼政策,產能過剩,國有企業的特殊待遇,貿易政策透明度,知識產權保護,外商投資市場準入,網絡安全等。今年3月份博鰲論壇提出了四個方面進一步放寬對外開放政策,最近中國政府又縮短了外商投資的負面清單。我建議,瀋陽應充分發揮自貿區試點優勢,我不知道是否可行,因為自貿區要大膽試自主改,但現在全國自貿區基本沒有自主試的權力,每試一項改革舉措都需要相關部門批准,沒法自主試,如何大膽改?這種試驗方式自貿區很難邁出實質性步伐。最近要放開的22條和縮短的負面清單,儘管又有所進展,但我認為應該列真正的負面清單,那些不準進入的屬於例外,其餘的全部放開。沒必要一條一條列,我們的負面清單能不能列禁入的類別或者方向?比如說涉及到國家安全,比如說涉及到人民生命健康的、生命安全的,比如說涉及到國家穩定發展等等。美國以國家安全為名,今年否定了中國企業十幾項企業購併案。我們應該把開放的主動權,安全風險防控的主動權牢牢把握在自己手裡。比如說現在這些開放領域,凡是涉及到國家安全的,凡是不按照國際規則單方面發動貿易摩擦的,我不對你開放。我們真正地要推動改革,真正地要發展自貿區,一部分將來向自由港發展,我們還有很多的功課要做。海南要建自由港,其中給海南定位就是建成國際商品交易中心,但是真正建成一個國際化的商品交易中心,如果沒有國際化的視野也不見得能運營起來。

對自貿區、自貿港大家都很困惑,兩者的區別是什麼?大致概括一下,從幾個方面看,第一是從關稅上看,自貿區是優惠的關稅或者比較低的關稅,自貿港是零關稅;從人員管理來說,到自貿區人員還要走正常的簽證手續,自貿港是可以自由簽證的,很多國家是可以落地簽證的;從企業註冊看,企業註冊自貿港是登記制,自貿區還有一些審批,但是這個審批現在已經簡化了;從報關來說,自貿區先報關後進貨,自貿港先進貨後報關;從離岸經營看,自貿區不能做離岸金融,而自貿港則可以做國際金融和資本的離岸金融的。因此,這兩者有很大區別,所以,我們原來很多的省、市在跑部爭取自貿區,現在則是在跑步爭取自貿港,但是並沒有搞明白。

自貿港還有一點是境內關外,一進這個地方就是按出關抵扣關費,物流園區設計也會和自貿區不完全相同。我個人認為,中國現在南部有海南自貿港,可以設想一下北部遼寧,特別是在打開東北亞通道上可以加快自貿區試點,同時創造自貿港的條件。

最後我想說,遼寧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雄厚的製造業基礎,豐富的人文資源。我堅信生活在東北三省黑土地的人是勤勞的、勇敢的、智慧的,我認為東三省在建國初期那麼困難的情況下,我們都能創造奇蹟,成為共和國的脊樑,未來也一定能行。

陳文玲:“一帶一路”與中國的改革開放

陳文玲為“東北新聞發佈廳經濟講堂”題詞——東北廣袤的黑土地上傳播新思想的使者與先行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