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址馬爾他 幣安能不能「幣」安?

日本這個全球加密貨幣最大的避風港再也給不了幣安交易所安身之地,近日,日本金融廳對幣安交易所發出警告,稱其在沒有經過註冊的情況下進行加密貨幣交易業務。原本已經在日本東京設立辦事處的幣安交易所,不得不另覓落腳處。

幣安創始人趙長鵬沒有料到這次危機的來臨,顯得措手不及,在推特中直言:“我們沒有收到任何命令,金融廳提前告訴一個媒體而不是通知我們這是說不通的,我們正在和日本金融廳進行積極的對話。”

但在隨後的表態中,趙長鵬似乎並不擔心:“沒什麼好擔心的,長期來看,一開始認為是消極的事情最後往往都變成積極的事情,中國有句老話-新事物(往往是好的方向)總在變化中萌芽。”

牌照之殤

幣安此次危機事件源於沒有獲得日本金融廳下發的虛擬貨幣官方牌照有關,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日本金融廳(FSA)稱根據新修訂的基金結算法,因為該公司沒有在日本註冊,並可能給投資者帶來損失。

不只是日本,十萬加財經·鏈視界瞭解到,自1月份以來,全球主要數字貨幣國家都開始加強對數字貨幣交易所的監管。比如,美國將ICO納入了證券監管的範疇,規定進行ICO項目的企業必須滿足證券法的要求。韓國用UTT token技術來進行監管規範,規定必須有實際應用的代幣才能得到政府認可,而日本的監管政策更趨向於保護國內的交易所。

自去年4月開始,日本境內先後獲得金融管理局下發的許可證交易所中,16家機構均為在日本境內註冊的本土交易所,如Bitflyer、Bitpoint、Bitbank、GMO Coin、Quoine和Tech Bureau的Zaif。

對於日本金融廳的排擠,幣安交易所聯合創始人何一在接受十萬加財經·鏈視界採訪時解釋稱:“日本的牌照只是針對日本人服務,對外來交易所發出警告是常有的事,幣安不是第一家也不是最後一家。”

與此同時,另一大交易所火幣網也正在尋求美國監管機構的庇佑,十萬加財經·鏈視界瞭解到,在幣安被日本金融廳發出警告前,火幣網通過官微宣佈火幣美國(HBUS)已經在美國監管機構的指導下獲得MSB牌照。

連競爭對手都獲得國際市場的認可?幣安為何在申請牌照中屢屢受阻?火幣網創始人李林在朋友圈中的一則說明或能解釋虛擬貨幣交易所申請牌照的最大阻礙。

火幣網相關負責人發給十萬加財經·鏈視界的截圖顯示,李林在朋友圈中聲稱:“交易所本身MSB申請並不難,成本也不高,但後期的合規及審查成本非常高,這應該是大多數平臺為什麼不使用MSB在美國開展幣幣交易業務的原因。”同時,李林透露:“預計針對美國的幣幣交易,SEC會有進一步要求,HBUS會實時跟進,第一時間申請相關資質,合規運營。”

不過,似乎幣安交易所的重心並不在美國。何一告訴十萬加財經·鏈視界,目前,幣安交易所的日本用戶比重佔到了5%-8%。從全球用戶量來看,這比重不小。

徵稅已勢不可擋

在幣安危機之時,馬耳他總理Joseph Muscat向幣安網伸出了“橄欖枝”。據瞭解,3月23日,Joseph Muscat在Twitter稱“歡迎幣安來馬耳他,將為全球一流金融公司打造最適宜的棲息地”。隨後,趙長鵬轉推該文,並在3月23日接受彭博社採訪時透露,提到幣安計劃在馬耳他設立辦公室,也會開放虛擬貨幣對法幣的直接交易。

遷址馬耳他 幣安能不能“幣”安?

對比幣安受到日本國家的排擠,以及馬耳他國家的接納,十萬加財經·鏈視界瞭解到背後的原因跟稅收有很大的關係。

據悉,每年的2月16日至3月15日,是日本稅務申報季,而2017年大起大落的虛擬貨幣也全球首次成為申報對象之一,這其中涉及到的虛擬貨幣的稅務問題成了2017年度稅務申報熱點問題。

2017年9月,日本國稅廳發表公告稱,原則上虛擬貨幣交易所產生的利益都歸為雜項所得,並納入納稅申報表,年收益超過20萬日元(1839美元)的收益,必須報稅,應該徵收最大45%的所得稅(未加居民稅)。

至於所得稅的具體算法,又尚在討論當中,但要在日本境內取得合法經營權,稅賦將是幣安面臨的一大難題,畢竟45%的稅費將讓幣安每年損失至少數千萬美元。

而幣安選擇了馬耳他國,也與該國在稅收上的政策不無關係。據悉,馬耳他國家奉行中立政策,於2004年加入歐盟,並於2007年成為申根公約會員國。在稅收方面,擁有高資產的人移居到馬耳他國擁有稅率減免優勢。公開報道顯示,幣安交易所或將在馬耳他設立辦事處,並招募200位全職工作人員。

目前來看,幣安選擇安身在歐盟國家馬耳他能暫時躲過危機,但長遠來看呢?據知名投資人告訴十萬加財經·鏈視界:“幣安交易所被日本監管機構發出警告是各種關係的博弈,與交易所本身關係不大,不過這次的危機相比較被攻擊事件影響更大,幣安可能要付出一定的代價。”

遷址馬耳他 幣安能不能“幣”安?

何一對該次事件抱著樂觀態度,在溝通中,何一表示:“穩定的歐盟國家總理對一個交易平臺、或者一個代幣發行方伸出橄欖枝其實是全球行業合法化的標誌,之前全世界的交易平臺基本都是東躲西藏,美國對ICO代幣發行還有爭議,日本的牌照也只針對日本人服務,號稱寬鬆的新加坡,行業裡也只是在新加坡註冊個非盈利的基金會。幣安確實在全球推進行業的合法與監管,很多事可能要過很久才能看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