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時期的「賭徒」陳湯是如何打贏匈奴一戰成名的?

蕭曉四姑娘


提到陳湯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提到他那句著名的“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想必大家是耳熟能詳的。而這句話正出自於郅之城之戰,陳湯在矯詔出兵殺死郅支單于後,在向漢元帝上書時,說出了這句話。

郅支單于與大漢的恩怨情仇

漢宣帝時期,匈奴五大單于為爭奪王位導致匈奴分裂。為了尋求漢朝的皮膚,呼韓邪單于和郅支單于都將兒子作為人質送往了漢朝,呼韓邪單于更是親自到漢朝朝見稱臣。郅支單于以為呼韓邪單于投降了漢朝,不會再回來了,於是大肆向西擴張,先後兼併了呼偈、堅昆、丁令三國。為了牽制郅支單于,漢朝派兵護送呼韓邪單于返回,並幫助其站住跟腳。郅支單于怨恨漢朝支持呼韓邪而不支持自己,於是將漢朝使者江乃等人困住。

初元四年(前45年),郅支單于派使者向漢朝進貢,表示願意歸順朝廷,但要求帶走做人質的兒子。於是漢廷派遣谷吉帶人護送其子返回,但在到達郅支王庭後,郅支單于卻殺死了谷吉等人。

自知闖下的大禍的郅支單于於是向西逃至康居,與康居王互嫁女兒結親。郅支單于在康居王的支持下,大肆攻掠周邊各國,日益強盛,最終殺死了包括康居王的女兒在內的諸多貴族、百姓,同時派使者勒令闔蘇、大宛等國稱臣進貢。

漢朝先後派出三批使者索要谷吉等人的屍體,郅支單于非但予以拒絕,反而困住使者對其大加侮辱,反而向漢廷上書,說自己願意歸附大漢,但要求大漢送來皇子為質。

陳湯出使西域

陳湯雖然起於微末,但確實非常有能力,後來到長安求官,謀得太官獻食丞一官。此後又結識富平侯張勃,張勃對其才能極為欽佩。

初元二年(前47年),漢元帝下詔要求公侯大臣舉薦賢能,張勃於是向朝廷推薦了陳湯。然而就在此時,陳湯的父親恰好去世,按禮陳湯應當回家奔喪,但由於曾經家境貧寒,陳湯極為珍惜這次為官的機會,於是隱瞞了父親去世的消息。但沒有不透風的牆,陳湯還是因此事而被檢舉,為此舉薦陳湯的張勃被削減了食邑,陳湯更是被捕下獄。

但後來又有人大力舉薦,陳湯這才再次被啟用,被任命為郎官。陳湯為了謀取晉升的機會,於是主動請求出使外國,直到幾年後被任命為西域都護府副校尉,與校尉甘延壽一起奉命出使西域。

矯詔起兵

建昭三年(前36年),陳湯和甘延壽奉命出使西域,陳湯認為如果做事郅支單于在西域發展,隨著時間的推移,必然會成為隱患,於是向甘延壽建議率領邊軍聯合烏孫的部隊攻殺之。甘延壽對陳湯的分析表示贊同,但表示如果想要調兵必須上奏。陳湯卻認為,如果凡事都要上書請奏,那麼什麼大事也辦不成。

陳湯見甘延壽不同意,於是接著甘延壽生病之機,假託朝廷命令徵調西域各國軍隊以及車師國戊己校尉屯田的官兵。甘延壽想要阻止,陳湯卻說“如今部隊已經集合,你想壞大家的事麼?”甘延壽於是只好放棄了阻止,與陳湯一起集合漢朝軍隊和西域各國的四萬多軍隊集合了起來,這才上書向皇帝請罪。

攻殺匈奴單于

甘延壽和陳湯將集合起來的軍隊分為六校,兵分兩路。一路三校兵馬從南道越過蔥嶺從小道到大宛;另一路三校兵馬則從溫宿國出發,經北道進入赤谷,過了烏孫,到達康居邊界,一直到闐池的西面。

康居的副王抱闐率領幾千騎兵,進犯赤谷城東,攻殺大烏孫王的一千多人,搶走大量的牲畜和財產。隨後又和漢軍遭遇,搶走了漢軍的輜重。陳湯出軍將其擊敗,擊殺四百六十人,奪回百姓四百七十人,交還給大烏孫王,奪回的馬、牛、羊則留作軍用。

在大軍到達康居邊界後,陳湯一面命令軍隊不得進行搶掠,另一方面則按照找來康居的貴族,恩威並施之下,說明此來只針對郅支單于,不會為難康居本地之人。隨後又找來康居貴族貝色的兒子開牟,以其為嚮導,向郅支單于駐地行軍。

郅支單于得知漢朝大軍殺到,原本打算逃走,但他知道康居和西域各國都怨恨自己,再加上得知西域各國都配合漢朝派遣了軍隊,已經無處可逃,於是率領本部兵馬想要憑藉土城堅守。但在漢軍的連續進攻下,根本就守不住。

數天之後,漢朝大軍就殺入城中,郅支單于受傷而死,軍候假丞杜勳砍下了單于的頭,得到了漢朝使者的兩個符節以及谷吉等所帶的帛書。此戰共斬殺丁關氏、太子、名王以下一千五百一十八人,俘虜了一百四十五人,收降了一千多人,陳湯將這些人都分給了西域各國。

戰爭結束,甘延壽和陳湯上奏朝廷,其中便有那句著名的“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戰後,朝廷對於陳湯和甘延壽兩人的所作所為產生了功罪之爭,在一番爭論過後,還是認為兩人功大於過。於是甘延壽被封為義成侯,授任長水校尉;陳湯被封為關內侯,授任射聲校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