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毅伐齊連破72座城,爲什麼攻不下最後兩座?有四大原因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拜樂毅為上將軍,聯合秦、韓、趙、魏四國共同伐齊。五國聯軍在濟西大敗齊國軍隊,之後樂毅獨率燕軍連破齊國72座城池,燕國一舉達到鼎盛時期。只是讓人奇怪的是,齊國僅剩下莒、即墨在堅守,樂毅卻攻打三年不下,這是為什麼?主要有四大原因。

樂毅伐齊連破72座城,為什麼攻不下最後兩座?有四大原因

1.樂毅伐齊用的是“閃電戰”,這個戰法雖然能很快地攻下城池,但也有缺陷。一是守城問題,攻下城池後要派兵駐守,還要安撫齊國百姓,這都不是簡單的問題;二是後勤問題,攻下城池越多,戰線拉得就越長,後勤補給就越吃力,要知道,燕國本來就不是人口眾多的國家。

樂毅伐齊連破72座城,為什麼攻不下最後兩座?有四大原因

2.樂毅伐齊背後的“博弈關係”,這是戰國七雄的時代,戰爭不僅僅關係到燕國和齊國,與其他五國也有關聯。如果燕國吞併齊國,以自身國力不可能全部佔據齊國資源,最大的受益者很可能是楚國和趙國,這是秦國不願看到的事。因此,一定會出兵支持齊國復國,讓齊國繼續牽制楚國和趙國。在這一點上,燕昭王和樂毅都很清楚。

樂毅伐齊連破72座城,為什麼攻不下最後兩座?有四大原因

3.與樂毅的尷尬地位有關,儘管當時樂毅受到燕昭王的信任和重用,可是燕昭王已經老邁,一旦去世的話,擁兵在外的樂毅無疑會受到新燕王的猜忌。因此,樂毅很矛盾,繼續打下去,可能會功高震主,況且最後兩座城由名將田單駐守,樂毅就在猶豫中度過了數年。數年之後,歷史驗證了這種猜測。

樂毅伐齊連破72座城,為什麼攻不下最後兩座?有四大原因

4.即墨和莒城並不是兩座普通的城池,齊國的行政劃分比較特殊,有五個大區,就是“五都”,不僅僅是行政大區,還是軍事大區。而即墨和莒城便是“五都”中的兩個,儲備了齊國五分之二的軍事和經濟力量。

參考文獻:《史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