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周發布」羅湖這場「大合唱」一呼百應,祕訣是……

「雙週發佈」羅湖這場“大合唱”一呼百應,秘訣是……

社區是居民生活的場所

是社會的基本細胞

好的社區治理能夠

大大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數

一起來看看羅湖是怎麼做的吧

「雙週發佈」羅湖這場“大合唱”一呼百應,秘訣是……

8月10日,羅湖“雙週發佈”社區治理專場,羅湖區民政局局長、新聞發言人楊文秀作“羅湖:社區治理從‘獨唱’到‘大合唱’”主題發佈。

楊文秀表示,近年來,羅湖依託居民議事會構建多元“共議”機制,形成“羅湖十條”作為社區共議“訴訟法”,還藉助民生微實事,打造社區“聯動”機制,截至目前十個街道112個社區居民議事會共召開議事會2241場,共審議通過民生微實事項目4880個,金額超過3.2億元。

此外,羅湖對112個居委會實行運行管理標準化,在深圳率先出臺居委會規範化建設指導意見,“共建共治共享”探索實踐得到各方認可,曾獲“中國社區治理十大創新成果獎”等榮譽

錯過了發佈會的親們

我們也給大家留了回顧直播的通道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即可進入

「雙週發佈」羅湖這場“大合唱”一呼百應,秘訣是……

“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提出了“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的冀望,其中提到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新格局,在這一點上,我們羅湖也是積極響應習總書記的號召,形成我們的社區治理人人可參與,人人會參與,人人善參與的社會治理局面。”

羅湖這幾年是如何打造

“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新格局呢?

你可以先來聽聽這6個故事

它們就發生在你的身邊喲

「雙週發佈」羅湖這場“大合唱”一呼百應,秘訣是……

1

立新社區

微更新的故事

立新社區位於東門

所屬城區較為老舊

設施也比較陳舊

針對這一問題,立新社區首先搭建了社區居民議事會,提供居民自治的平臺基礎,並投票選出44名社區議事員,平均年齡是46歲,是羅湖最年輕的議事會。隨後,還對選舉產生的議事員進行“羅湖十條”議事規則培訓,併成立了相關自治小組。

「雙週發佈」羅湖這場“大合唱”一呼百應,秘訣是……

有了高效的居民議事會之後

立新社區如何進行微更新呢?

針對立新社區的居民需求,公開徵集提升轄區公共空間和基礎設施設計的解決方案,我們進行了小美賽的城市微設計,提倡小既是美的價值觀,從更小處著手,讓我們的社區,更小巧,更智慧,更便民

居民議事會梳理出十個需求點,進行投票和排序,按照公共性、易操作、可實施有限維原則的共識,發佈了排序在前四名的需求。

「雙週發佈」羅湖這場“大合唱”一呼百應,秘訣是……

小美賽收到17個設計團隊的23個方案

還要經過兩輪評審:專家評審+居民評審

不斷完善方案

「雙週發佈」羅湖這場“大合唱”一呼百應,秘訣是……

最後經過居民議事會

最終審核和修訂出臺四個方案

相信再過一段時間

立新社區就會煥然一新啦

「雙週發佈」羅湖這場“大合唱”一呼百應,秘訣是……

「雙週發佈」羅湖這場“大合唱”一呼百應,秘訣是……

2

和平社區

居民議事會的故事

立新社區變成煥然“立新”,

離不開社區居民議事會的推動

那麼社區居民議事會又是怎樣決議的呢?

接下來透過

和平社區審議“愛心E站”項目

來揭秘他們的審議過程

和平社區是羅湖社區議事會平均年齡最大的一個,可以看到很多社區議事員都有了銀髮,但是哪怕不到一萬塊錢的資金量比較小的項目,銀髮社區議事員都在認真議事,依然按照居民議事規則,有序、理性、認真地走完整個的議事流程

社區居民議事會

堪稱社區層面的“人大代表會議”

「雙週發佈」羅湖這場“大合唱”一呼百應,秘訣是……

「雙週發佈」羅湖這場“大合唱”一呼百應,秘訣是……

3

新秀社區

居民議事會的故事

看完了審議過程

那居民實際生活中的急事、難事、煩心事

居民議事會又是如何解決的呢?

“握手樓”空調滴水問題

城中村握手樓居民各家的空調滴水常年如同“水簾洞”,社區“兩委”決定使用轄區民生微實事的資金來解決問題。但居民議事會審議時,有人認為這不應該讓政府買單,最後否決了“兩委”建議,由社區黨委和股份公司共同督促轄區業主進行整改。

由此可以看出,居民議事員對業主和政府的責任邊界把握到位,議事能力及水平實現質的飛躍。

「雙週發佈」羅湖這場“大合唱”一呼百應,秘訣是……

「雙週發佈」羅湖這場“大合唱”一呼百應,秘訣是……

廣場舞噪音問題

通過議事會平臺與規則引領,居民平等協商對話達成共識,讓廣場舞參與者們簽訂了廣場的文化公約,建立了文明勸導義務巡邏隊,又加裝廣場音量實時顯示LED屏幕,根治了困擾社區多年的“廣場舞噪音”糾紛。

「雙週發佈」羅湖這場“大合唱”一呼百應,秘訣是……

就是在一個個問題的解決中

居民的議事規則

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議事能力與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

「雙週發佈」羅湖這場“大合唱”一呼百應,秘訣是……

4

和平、田貝社區

居民活動的故事

你以為孩子上興趣班,

還要專門外出上課?

在和平社區

有教授、博導為為長者開辦公益科學課堂

給轄區孩子們開辦各種公益興趣班

「雙週發佈」羅湖這場“大合唱”一呼百應,秘訣是……

田貝社區的“老兵說畫”

在社區裡也非常有影響力

老兵說畫

參戰老兵鍾一鳴教轄區內的小朋友書法和繪畫,帶動老兵群體發揮群體價值,主動參與社區公益服務。

「雙週發佈」羅湖這場“大合唱”一呼百應,秘訣是……

社區治理除了走進人心的工作,

如何提升社區服務、社區治理的效率?

和平社區有個“24小時ON CALL”

「雙週發佈」羅湖這場“大合唱”一呼百應,秘訣是……

無論是黨群活動,安全生產,還是民生需求,只要上傳至微信工作群,在線的工作人員會隨時分發任務,讓問題不過夜,及時得到呼應和解決

「雙週發佈」羅湖這場“大合唱”一呼百應,秘訣是……

5

筍崗社區的故事

羅湖社區治理除了打造良好的環境

還不斷挖掘挖掘社區文化、追本溯源

保存社區共同的記憶

維繫社區的家園意識

筍崗社區文化底蘊豐富,有著樹齡近400年的老榕樹,600多年曆史的元勳舊址,還有天后宮、何真公祠等歷史文物。

針對這一特點,筍崗社區舉辦“我們的家園”系列活動,推出600多年曆史追本溯源專展,在社區居民間招募“筍崗十景”社區導覽員,在大型專題巡展活動上口述介紹社區歷史。

「雙週發佈」羅湖這場“大合唱”一呼百應,秘訣是……

“雖然我已搬家,但能否回來給大家當導覽?”筍崗原住居民何玉芬已搬離筍崗,但仍然想親身向觀眾說出筍崗的家園故事。

“我們建設一個社區,無非就是讓社區裡面的居民有家的感覺,還有歷史的記憶和沉澱,這才是我們的根。”

「雙週發佈」羅湖這場“大合唱”一呼百應,秘訣是……

6

文華社區的故事

最後這個故事

是有關“大家”的故事

“我們社區有八九百名註冊義工,

一呼百應”

「雙週發佈」羅湖這場“大合唱”一呼百應,秘訣是……

舉個例子

春節期間,仙湖公交大巴在文華社區設轉接站,需要義工維護秩序,幾天內幾百名全部報滿。

居委會主任:

我們轄區有任何的活動,只要在網上一說,根本不需要我們工作站社區黨委費心費力組織,居民們、義工們自己就把事情辦成。

楊文秀

我們通過文華社區的故事,可以感覺到,如果把握居民切膚的需求連接點,以規則組織常態化來引導居民,調動居民自發有序地參與,這種產生的力量和做成的事是令人印象深刻的。

「雙週發佈」羅湖這場“大合唱”一呼百應,秘訣是……

從這些故事中可以看出

羅湖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

有五大鮮明特點

1

具備廣泛而積極的居民共建、共治參與度;

2

以問題為導向,從組織活動式淺層參與轉為主動治理類深度 參與;

3

營造自覺、自發、自願的社區情感共同參與意識;

4

流暢的規則運用和成熟的組織支撐;

5

善於整合資源實現共享。

參與主體:從單一到多元

參與方式:從“自上而下”到“自發自覺”

參與議題:從組織活動式淺層參與轉為主動治理類深度參與

“獨唱”就是工作站一家獨大,不堪重負,

“合唱”就是調動起

社區各類主體和居民的積極性,

讓大家主動並深入參與進來。

羅湖能夠構建

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新格局

實現從“獨唱”到“大合唱”

有這麼幾大方法

↓↓

1

釋放自治空間:“縱向”改革三級治理體制;

2

構築社會協同體系:“橫向”建設兩大參與機制;

3

激發公眾共治熱情:組織居民有序參與。

「雙週發佈」羅湖這場“大合唱”一呼百應,秘訣是……

01

釋放自治空間:

“縱向”改革三級治理體制

2014年推行社區治理體制改革

剪斷:依法取消、轉移社區工作任務、臺帳、證明213項;精簡4大類15小項社區審批事項,為社區減負明責

理亂:明確各社區主體的權責邊界,以“兩委一站一中心”為常態,以社區社會組織等其他主體為補充的社區多元化治理主體。

「雙週發佈」羅湖這場“大合唱”一呼百應,秘訣是……

2015年全面推進街道“大部制”改革

將街道的28項目職能、22個科室整合歸併形成“五部兩室一中心”,強化街道公共管理、公共平臺、公共服務“三公”職能,為社會協同和公眾參與讓渡空間。

「雙週發佈」羅湖這場“大合唱”一呼百應,秘訣是……

2017年區職能部門“大科室”改革

明晰職能,制定清單,綜合設置“大科室”,回應社區、街道兩級改革自下而上傳導的事項承接需求。

通過三級治理體制改革,

為社區居民議事會

讓渡全力,騰挪空間

02

構築社會協同體系:

“橫向”建設兩大參與機制

依託居民議事會構建多元“共議”機制

2015年,羅湖在之前居民議事試點基礎上,全面推廣社區居民議事會。

賦制

2015年及2017年出臺和修訂居民議事會工作指引,規定包括議事主體,明確議事成員選舉程序、構成比例。

“共議”成員三年一選,逐步成為基層民主的一大盛事。2017年羅湖區新一屆社區居民議事會換屆選舉產生成員1637人 。

賦能

借鑑“羅伯特議事規則”形成“羅湖十條”,作為社區“共議”的“訴訟法”,著重培養議事成員規則運用能力、項目設計能力、財務管理能力等8種能力。羅湖區、街、社區三級每年組織各類議事成員培訓不下二十場,受訓人員多達千人。培育議事會主持人83名。

賦權

從2015年全區推廣社區居民議事會以來,十個街道112個社區居民議事會共召開議事會2241場,審議各類社區事務4834項,涉及資金達3.2億元

「雙週發佈」羅湖這場“大合唱”一呼百應,秘訣是……

藉助民生微實事打造社區“聯動”機制

▲聚焦內生需求,調動居民參與。

▲聚焦老舊小區基礎設施建設,吸附物業參與。

▲聚焦社區公益文體服務供給,規範社會組織參與。

▲聚焦居民群眾滿意度,深化社區黨委和居委會“兩委”參與。

羅湖區用民生微實事“一件事”,促成了社區多元主體“共參與”,編織出社區共同行動的紐帶,始終保障了社區共建必需的居民介入深度與主體參與廣度。

03

激發公眾共治熱情:組織居民有序參與

活化社區居委會,做強自治管理平臺

通過優化制度、人員、資源等多方面配強社區居委會,增強居委會獨立性和自治活力,做實了法定居民自治管理平臺。

培育社區居民,引導組織化有序參與

正反兩向力促居民組織化參與

正向:按照“活動項目化、項目組織化、組織公益化”的路徑,進行資金、技術支持正向引導。

反向:用項目申報“反向”倒逼。每個居委會每年設立10萬元社區基金,用於支持社區活動,規定必須以項目形式向社區居民議事會申請使用。

「雙週發佈」羅湖這場“大合唱”一呼百應,秘訣是……

議事規則引導居民有序參與

以事件處理引導居民認可規則

2012年,羅湖區在黃貝街道文華社區開啟居民自治試點,在“東益汽車廣場汙染”等衝突事件中,創造性引入“羅伯特議事規則”,徹底解決維穩頑疾,並形成 “文華十條”議事規則。

以項目決議引導居民操練規則

2013年起,羅湖區將“文華十條”升級為“羅湖十條”,先後在黨政社群社區共治 、社區居民議事會以及民生微實事等工作中使用,同時對議事代表和社區居民輔以各種針對性的規則培訓 。

以人才培育引導居民傳遞規則

2016年開始,羅湖區在社區後備人才的挖掘培養中,以本土議事規則主持人培育為切入點,使熱心社區事務、熟悉規則的社區領袖,通過主持社區會議成為社區居民中議事規則的“傳播者”和“執法人”,目前,羅湖

已培育出83名本土議事規則主持人

「雙週發佈」羅湖這場“大合唱”一呼百應,秘訣是……

「雙週發佈」羅湖這場“大合唱”一呼百應,秘訣是……

羅湖共建共治共享工作

一波榮譽來襲

「雙週發佈」羅湖這場“大合唱”一呼百應,秘訣是……

羅湖共建共治共享的探索和實踐,先後得到了國家民政部、廣東省民政廳等部門的高度認可,整體上羅湖的社區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構建工作得到了群眾的認可。

「雙週發佈」羅湖這場“大合唱”一呼百應,秘訣是……

2014年羅湖獲“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稱號,“多元融合機制”項目榮膺“2014年中國社區治理十大創新成果獎”。

「雙週發佈」羅湖這場“大合唱”一呼百應,秘訣是……

2015年“活化賦權居委會、社區治理法治化建設”項目榮膺“中國社區治理十大創新成果獎”。

「雙週發佈」羅湖這場“大合唱”一呼百應,秘訣是……

2017年“創新培育方式,推進社會組織健康發展”項目榮獲廣東省直單位“黨建杯”創新大賽服務創優類二等獎。

「雙週發佈」羅湖這場“大合唱”一呼百應,秘訣是……

“2017年南都街坊口碑榜之民生微實事”優秀評選活動。10個項目分別獲評 “社區百姓口碑獎”及“十佳優秀項目”。

“共建共治共享”

社會治理新格局努力的方向:

要形成有效的社會治理、良好的社會秩序,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讓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要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把資源、服務、管理放到基層,把基層治理同基層黨建結合起來,拓展外來人口參與社會治理途徑和方式,加快形成社會治理人人參與、人人盡責的良好局面。

——習近平總書記

「雙週發佈」羅湖這場“大合唱”一呼百應,秘訣是……

發佈會後,

楊文秀還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乾貨滿滿

↓↓

您剛剛重點提及羅湖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它的特色和亮點是什麼呢?

主題‘社區治理從“獨唱”到“大合唱”’是一個特色,社區治理對居民參與的廣度和深度經過我們這麼多年的耕耘和努力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成效。以前都是工作站與居民說“你要做這個事情”,到今天我們看到,社區無論是全職的媽媽還是白髮蒼蒼的老人們,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社區居民議事會來,他們這種參與的深度和廣度是羅湖的特色,包括剛才提到的這些案例,他們這種負責任的態度也是羅湖特色之一。

二是我們提到社區治理的範圍和深度,比如現在羅湖的民生微實事是社區治理的一大抓手。除了推行服務類項目,還推進工程類的民生微實事,這也是羅湖的特色。我們讓居民擁有獲得感、幸福感的前提,是營造更好的社區居住、宜居和宜業的環境。在民生微實事方面,我們花了很大的力氣做民生工程類服務,因為做工程程序要求非常繁瑣,我們的努力也取得了進展。像剛剛提到的立新社區的“微更新”,區職能部門做城市更新,是做“大的手術”,而社區通過從基層出發做“微更新”微創手術美化社區,我們從上下一起往中間努力,中間就是讓羅湖城區更美好、更宜居,我覺得這也是羅湖社區治理的特色。

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格局,是需要時間沉澱的,接下來在這一方面還有什麼探索?

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大背景下,深港融合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羅湖和香港無論是從三個口岸的開通以及轄區居民相互融合的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經過初步統計,在羅湖轄區約有4萬多名香港居民,長期居住生活和工作在羅湖,怎麼樣讓深港融合在更高層面上來體現,同時也為粵港澳大灣區做出羅湖應有的貢獻,這是下一步需要著力和需要努力的方向。

第二,剛剛大家看到社區共建共治共享都是從下往上,都是從社區開始。經過這幾年的運作,我們發現有一些羅湖轄區普遍性存在的問題,可以考慮下一步從區級層面自上而下來進行社區治理,正在與區文體局一起努力協商,比如說對轄區300條文體健身路徑進行統一升級改造,居民普遍性的問題也可以通過自上而下的努力來解決。

第三,羅湖還有132個小區沒有引進物業管理公司,這132個小區的居住環境和品質還達不到美好生活的要求,差距還很明顯,目前我們也在和區住建局一起努力,對比較小、舊的小區,需要政府做一些引導,來引進有資質的物業管理公司,能引進的儘量引進,不能引進的,讓轄區居委會代行部分物管公司相關的職責,來提升小區品質,這也是下一步值得努力,而且可以見到成效的一方面。

「雙週發佈」羅湖這場“大合唱”一呼百應,秘訣是……

相信有了大家的努力,

羅湖社區一定更美好、更宜居!


統籌整理:新時代新羅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