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旦夕之間》:你覺得一無是處,但卻是真正意義上的佳作

《世界旦夕之間》:你覺得一無是處,但卻是真正意義上的佳作

看見電影的海報,兩個圓環相交之間困住一個在奔跑中的男人,而這個男人奔跑的方向是和邊緣相反的平面,永遠離不開這個圈。

而片名《世界旦夕之間》的含義更是值得深思,旦夕的詞義是在時間極短的時間內發生的事情,在電影裡的隱喻是說明留給主角找到真相的時間不多,在找到之時也就是主角命隕之時。

法斯賓德在為電視臺拍這部電影的時候,已經拍過了很多知名的電影作品,聲名鵲起。他明白在當時媒體不甚發達的年代,想要成名唯有透過電視的媒介,而在當時的德國電視僅僅只有2個頻道,在電視頻道上播放即成了讓一個電影人迅速為人所知的方法。

《世界旦夕之間》:你覺得一無是處,但卻是真正意義上的佳作

故事發生在1970年代眼中德國的未來,科技的進化和控制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巨大化,政府的一個部門開始研究人工智能的自動化並取得了進展,但項目的發起人沃爾墨卻在成果發佈之前精神恍惚離奇死亡,他的助手斯蒂勒獲命成為研究所的新負責人。

沃爾墨離奇死亡的原因引起了斯蒂勒的懷疑,在尋找真相的過程中,斯蒂勒發現了最終的秘密。而這個秘密直接導向沃爾墨的死因,世界的意義危在旦夕。

電影充滿了表現主義的各種手法,鏡子象徵人格的背離和分裂,空間象徵著世界的封閉與權利的絕對控制,法斯賓德塑造了2個英雄形象,沃爾墨在明白世界的真相之後留下伏筆,希望後來者能夠打破枷鎖,從容赴死。

《世界旦夕之間》:你覺得一無是處,但卻是真正意義上的佳作

斯蒂勒最後肉體在中層世界死亡,他的死作為一種象徵被隱喻為強權的控制下人的反抗雖然失敗,但人的意志和愛可以拯救一切,所以斯蒂勒在另一個象徵上層世界裡醒過來,被鎖在一個沒有陽光的房間裡,斯蒂勒最後看見了陽光並和伊娃相擁。

看起來一切都很美好,斯蒂勒終於逃出虛幻的世界,回到真實世界。在這裡伊娃穿上了象徵溫暖的橘紅色長裙,斯蒂勒穿著溫暖的毛衣,象徵安全。但他們始終沒有走出房間,這是法斯賓德高明的地方,他並沒有直接告知觀眾,這個世界是不是真實的上層世界。他留下了一個希望,而這個希望不一定是對人有益處的,而是人所需要的。

這部電影,在1978年電視臺放映過2次之後,從此消失在人們的記憶裡,睽違40年後,法斯賓德基金會聘請修復公司將此片做全新數碼修復後重新登上大熒幕,完成法斯賓德生前未曾實現的夙願,日後許多科幻電影或多或少都有“世界旦夕之間”的影子,【黑客帝國】裡的電話亭,【成為約翰馬科維奇】裡的思維控制,【純潔心靈的永恆陽光】裡的記憶消除等等。

對於控制論的思想,這種假定被理解為原作者或導演對於心理野心的滿足,倒不如說是對現實世界的戲耍,在失望漫天遍野的時候告訴大家,我不是我,你不是你,我做的不是我想做的,你想做的都是母體在搞怪。

《世界旦夕之間》:你覺得一無是處,但卻是真正意義上的佳作

如果這種說法可以說通的話,那麼這個故事的存在便有了更深的可預見性。如果僅僅處於構建世界或是被巨大未知物控制的考量,那麼導演應該會注重操作者的描述,也就是對神的闡述,但是恰恰相反的是,導演關注的是個體本身,將所有觀眾帶入其中,幷包裹以存在即合理的外殼,那麼這種想法剛好符合所有人的口味。

影片藉由科幻世界探討精神存在,人性選擇,感謝那個意味深長的死亡,拯救存在的意義。

它給不了你好萊塢的特效,給不了你情節緊湊的刺激,更可能讓你昏昏欲睡,以現在觀眾的眼光來看,《世界旦夕之間》作為一部軟科幻電影,一無是處。但如果你願意理解導演的意圖,明白構思的巧妙佈局,細心研究人物的情緒變動,你會發現這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佳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