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持和質押,教育概念股資本表現榜

高送轉、增/減持和質押,教育概念股資本表現榜

2018年財報季已結束,大部分A股的教育概念公司已披露財報。藍鯨教育近期曾推送一系列如《勤上股份發佈年報,業績對賭連年失敗已非唯一“死穴”》、《2017年5支教育概念股更名,進軍教育能否成功蛻變》等,針對個股、或針對板塊的財報進行解析。

如今,我們選擇從上市公司財務公告的角度出發,對A股市場中的教育概念公司進行分析與盤點。即使這些公司跨界教育,與傳統上市公司在經營上存在一定差異;但它們畢竟是上市公司中的一員,同樣需遵循上市公司資本運作的規則。

增減持、高送轉和質押,考究公司的經營狀況

上市公司於公告中披露的資本運作,除投資併購、資產重組外,還有四項運作可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公司高層對業務經營水平的看法:增持、減持、高送轉和質押。

藍鯨教育選取10家教育行業中較知名的典型公司,觀察其2017年業績及自2017年12月至今的增/減持、高送轉和質押行為,推測這些公司教育業務的實際經營情況。這10家公司2017年年報披露的主要財務性數據,如下圖所示。

高送轉、增/減持和質押,教育概念股資本表現榜

財務數據出現同比上升/下降的部分,我們選擇用紅/藍色塊標註。單純從財報數據的角度出發,我們發現以開元股份為首,中文在線、開元股份和ST紫學業績均有大幅增長;秀強股份、威創股份、洪濤股份與和晶科技業績相對一般;以科斯伍德為首,科斯伍德、立思辰、匯冠股份三家公司經營狀況出現下滑。

這些公司中,ST紫學、和晶科技、洪濤股份、科斯伍德和立思辰這五家公司相應的資本運作或有跡可循。

ST紫學——學大教育經營模式無明顯改良

2017年初,校長運營圈曾發佈一篇名為《培訓行業1對1模式的死局》的文章。在文中,對學大教育低利潤率的運營模式有過深入分析。

一年後ST紫學年報顯示,該公司教育業務的毛利率依舊不高,為28.47%。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ST紫學2017年營收高達28.1億元,但扣非淨利潤僅為1063萬。學大模式經過一年的優化整合,成本控制無明顯改觀。

鑫鼎盛控股自2017年12月至今,數次減持ST紫學股票。ST紫學披露的2017年年報顯示,鑫鼎盛控股為公司排位第三的大股東,持股比例為6.61%;鑫鼎盛表示減持原因為“自身經營需要”。結合ST紫學的經營情況,大股東減持或對其教育業務並不看好。

和晶科技——引入外部資金,或用於為公司輸血

和晶科技2017年營收和淨利潤皆有增加,但其扣非淨利潤和經營現金流出明顯下跌。尤其是經營現金流,同比下跌167.14%。近日,和晶科技先是擬增資7億元控股環宇萬維;後引入招商局資本下屬投資機構。

4月16日和晶科技實控人陳柏林剛解除質押,4月17日又再次質押3663.40萬股給招商局資本的下屬機構,作為“借款擔保”。目前陳柏林手中持有的98.20%和晶科技股份皆已質押出去,在和晶科技三項(經營、投資、融資)現金流明顯減少、斥巨資控股環宇萬維的背景下,大股東高比率質押,一定程度上有為公司“輸血”的意味。

洪濤股份——負面信息頻發需提振投資者信心

2017年,洪濤股份扣非淨利潤和經營現金流均出現明顯下滑。兼之跨考教育和學爾森未完成業績承諾,尤其是學爾森的完成率為-160.91%(淨虧損較高)——2017年12月至今洪濤股份披露了較多的負面信息。

但實際上教育業務在洪濤股份的業務板塊中重要性較低、營收佔比有限,且該公司營收和淨利潤增長明顯。總體看來洪濤股份2017年業績數據中規中矩、略有下滑。此時公司實控人劉年新大比例質押所持有的股份(用途為資金需求)、增持洪濤1%的股份——為公司“輸血”、提振廣大投資者信心的意味較強。

科斯伍德——強烈看好龍門教育的未來經營

雖然科斯伍德2017年經營下滑態勢明顯;但在收購了與其形成業績倒掛的新三板明星公司龍門教育後,只要不過多幹涉龍門教育的日常經營、任其穩步發展,2018年科斯伍德實現“業績轉身”的難度並不大。

但科斯伍德在收購龍門教育時耗費的鉅額併購款,短時間內難以通過其他手段填補資金缺口。故我們發現自去年12月始至今科斯伍德的5次質押——包括質押龍門教育股權、實控人吳賢良股權,目的多為提供還款/融資擔保。另一方面,實控人吳賢良增持科斯伍德1%的股份,明確向市場表明了其對公司未來發展的信心。

立思辰——回籠資金,實控人態度曖昧

立思辰2017年除營收增長外,其淨利潤、扣非淨利潤及經營現金流皆出現明顯下滑。尤其是該公司的經營現金流與和晶科技相似,同比跌幅也逾100%。可以說立思辰2017年信息安全+教育雙主營業務發展較為艱難。2018年初該公司選擇剝離信息安全業務,全力進軍教育或許是必然選擇。

立思辰2016年在教育市場投資佈局甚多,結合其2017年的現金流量表及教育投資案例來看,立思辰去年投資佈局的規模明顯降低;從側面反映出該公司如今用於佈局教育的資金可能已不充裕。故其選擇剝離信息安全業務,回籠大筆資金,但剝離原主營業務造成的經營震盪可能難以避免。

“套路”較深的5家公司,需投資者密切關注

上文中的5家公司,其資本運作的意圖在一定程度上有跡可循。相比而言,另外五家的想法更為晦澀。

開元股份業績爆發之時,公司董事羅旭東、董秘郭劍鋒和監事陳方馳皆因個人資金需求頻繁減持,且數位股東同樣以“個人資金需求”的名義反覆質押股份;中文在線與開元股份情況類似,也是在業績大增之時股東多次減持。

秀強股份在淨利潤小幅下跌、扣非淨利潤“腰斬”之時,公司實控人之一盧秀強增持了3.05%的大量公司股份;威創股份同樣在業績出現一定下跌時,公司實控人及部分高管持續增持股份。

匯冠股份業績下滑時,其控股股東卓豐投資,選擇將手中持有的全部股份質押。

這5家公司的資本運作,相比於ST紫學等5家而言,更難分辨背後的緣由。因此廣大投資者需密切關注後五家公司2018年的經營情況及資本運作;來衡量持有它們的股票,會為自身帶來盈利或是虧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