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五行——「天干五合的合化」

陰陽五行——“天干五合的合化”

天干還有一種五行合化的分類,另外的五行屬性的定義。

十天干五行合化歌訣:

甲己化土正中合,

稼穡一帶繞樑歌,

乙庚從革化金象,

丙辛潤下水成河。

丁壬化木自為林,

戊癸南方火焰多,

天盤合得秀氣在,

地盤局裡論功德。

中國古人關於五行合化的最本質的意義,旨在於揭示自然變化的規律,同時對於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和練功者的修持狀態給出必要並且是合理的解釋。

陰陽五行——“天干五合的合化”

中國古人對天干五行所屬早有定義,我們就說的五行分類:甲乙東方木,丙丁南方火,戊己中宮土,庚辛西方金,壬癸北方水。

東方對應春季,南方對應夏季,西方對應秋季,北方對應冬季。

同時,對天干之陰陽所屬亦有約定,即甲丙戊庚壬屬陽,乙丁己辛癸屬陰。

要分析五行合化的真實含義,首先要理解十天干的五行屬性和陰陽屬性,這是最基本的特徵,然後才可以展開去延伸。

十天干的五行合化,實際上是一種延伸的意義,也是一種動態的的意義。

古代道家經典,以及《黃帝內經》等古籍都有記載一個基本的原則:清輕者上浮而為天,重濁者下凝而為地。且以古人的約定,天為陽,地為陰,陽上陰下。

陰陽五行——“天干五合的合化”

這些都是我們理解五行合化的基本原則,在數理上叫做的基本定義,公理,或者是常識,然後才能展開。

有了這些理論基礎做知識準備,我們就可以探究一下,以下的合化規律了。

陰陽五行解釋:

甲己合化注重尊重,也是溝通之合;乙庚合注重情意;丙辛合注重心靈,默契之合;丁壬合注重現實;戊癸合注重信任,無情之合。

為什麼甲己化土,乙庚化金,丙辛化水,丁壬化木,戊癸化火,而不是化成其他的呢?

從宏觀來講,貫穿到天體的運行,我們就從身邊自然界的現象說起,顯得直觀一些。

陰陽五行——“天干五合的合化”

第一、甲己化土

根據前述約定,甲為陽木,己為陰土。注意這是一個陽木和一個陰土的組合;

則甲己合化之物構為木上土下。且陽木為生活之木,陰土為寂死之土。則知在上之木,應為有生命之木,此木有保護水土之力,則其下之土為不易流失之土,則其物象為:土上生長活木——稼穡。眾所周知:古諺雲“葉落歸根”。則土上之木生生死死,歲歲枯榮。歸根之葉漸腐為土,枯死之枝幹亦漸腐為土。則甲己化土必是對這一自然規律的必然寫照。因此,我們能夠明瞭,古人所謂五行八卦各論,實際上是對自然科學的一種真確表述。只是由於某種特定的歷史原因的影響,才使本來科學的意義失落而蒙上某種神秘文化的色彩。

陰陽五行——“天干五合的合化”

第二、乙庚化金

亦如前述,乙為陰木,庚為陽金。注意,這是一個陰木和陽金的組合;

由乙庚合化之物構為金上木下。且陽金為生活之金,陰木為寂死之木。此木被金制,且上金又據活動之象,則使我們很容易想到:熔岩覆蓋了森林,又經歷古不息的沉積活動,則地下之木化而為石——即金。生成現今我們所使用的煤炭。則乙庚化金必是對這一自然規律的真實寫照。

陰陽五行——“天干五合的合化”

第三、丙辛化水

丙為陽火,辛為陰金,則丙辛合化之物構為火上金下。注意這是一個陽火和一個陰金的組合;

且陽火為生活之火,陰金為死寂之金。此金被火,使人們很容易想象得到:岩石為火鍛鍊化而為水,如鋼水、鐵水等類。現代科學的研究成果顯示,任何物質在高溫下都是可以融化為水的。是知,丙辛化水必為對此類自然現象的真實寫照。

另外,值得特別注意的是,在高空俯瞰雲海,恰如凝靜不動,連綿起伏的山脈。另據現代科學的研究,構成雲海的物質多為冰晶、雪粒,實為固象。而云海之上永為朗朗晴空,陽光燦爛。而古人稱陽光為丙火。此亦如陰金在下,陽火在上,合化成雨——水。很多人當然會疑惑古人何以能夠高踞雲海之上觀察物象。一如當今人類疑惑只有在高空才能看到的古人在地面上描繪的種種圖案一樣。

陰陽五行——“天干五合的合化”

第四、丁壬化木

丁為陰火,壬為陽水。則丁壬合化之物構為水上火下。注意這是一個陰火和陽水的組合;

且陽水為生活之水,陰火為死寂之火。此水具流動之象,此火具不動之象。則使人很容易聯想到,具有適宜溫度的流動的水。現代科學的研究表明:其中必然生長植物乃至動物。因此,丁壬合化必指動植物之繁衍生息。是為丁壬化木。難怪古人稱丁壬合化為淫合。

現代天體物理學的研究認為,宇宙中任何某一星球之上,存在生命的充分必要條件是:川流不息的水——陽水,適宜的溫度——陰火。可見,中國古人關於丁壬化木的理論實在是對自然規律的真確描述而具有極強的科學性。決不象某些江湖術士所渲染且被一些不負責任的人指斥為封建迷信的東西。

陰陽五行——“天干五合的合化”

第五、戊癸化火

戊為陽土,癸為陰水。則戊癸合化之物構為土上水下。注意這是一個陽土和陰水的組合;陽土克陰水,所以化;

且陽土為生活之土,陰水為死寂之水。此水被土,土動水靜,則很容易使人聯想到現代科學關於活火山的描述。融巖沉埋地下,歷久不動——寂水為陰。地殼覆蓋岩漿常生常降(地殼變遷、板塊漂移、造山運動……)——陽土。終於有一天,岩漿衝破某一處地殼,噴湧而出——火山噴發——化火。因此,戊癸化火的科學意義在此不言自明。

還有很多類似的自然現象,足以說明五行合化的科學意義,就不一一列舉了。

陰陽五行——“天干五合的合化”

古代的人關於五行的取象比類,運化規律,不是靜止的孤立的,同時對動態的研究也是非常系統的,動靜結合,層層的系統套用,一環扣一環,非常科學,我們現在可能把這些想簡單了,其實就是一個全學科理論體系的。

中國古人關於五行的理論研究,必屬於對自然規律的某種抽象表述。所不同的只在於它是以文字的形式描述規律,而現代科學只不過更多地藉助了數學手段。

在實際運用當做,十天干五合和十二地支之三會合(後續文章介紹),必須互相扶持和幫助,才能夠會合而化。

甲己合土,這個土可能是己土也可能戊土。但是合化出的都是新的物質。八字(時間局中),心得合化之物。加上前邊介紹的十神六親,可以全局綜合而看。

例如,日元乙木,天干有庚金。那庚金對於案主為正官。如果乙庚合化,一類可能合化為庚金,十神六親而言庚金為乙木的正官星,物象可以說是責任;合化為辛金,十神六親就是乙木的煞,那對於乙木就是麻煩。以此類推,所以不是所有的合化都是陽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