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椒江人,你知道椒江方言「元寶」的含義嗎?

前言:作為老海門人,特別是葭沚人,經常有一個椒江方言在嘴邊出現,那就是“元寶”。那它的真正含義是什麼呢?請看下文。

作為椒江人,你知道椒江方言“元寶”的含義嗎?

一、古代的常用貨幣“元寶”。

《舊唐書·食貨志上》記載,武德四年七月,唐朝為了統一貨幣,下令廢止隋朝的五銖錢,改成新鑄造的開元通寶錢,給事中大書法家歐陽詢奉命撰文題字。

錢幣是圓形的,中間有一方口,歐陽詢題的字本來是上下右左的順序,應該唸作“開元通寶”,但是老百姓按順時針的方向,念成了“開通元寶”,這麼一讀,竟然就開了後世銅幣,以“元寶”為名的先河。

這些“元寶”其實都是鑄有“元寶”字樣的銅幣,並不是我們一般印象裡,和財神爺在一起的金銀錠。

作為椒江人,你知道椒江方言“元寶”的含義嗎?

那唐朝時難道不用金銀嗎,當然不是。出土的寶物已經證實,唐代已有銀製的“餅”和“鋌”。

銀鋌的形制仰面似船,伏面似案,樣式比較樸拙,與我們熟悉的那種銀錠的形狀不同,把“銀鋌”稱為“元寶”始於元朝,取的是元朝之寶的意思。

作為椒江人,你知道椒江方言“元寶”的含義嗎?

二、椒江方言中的“元寶”來歷。

椒江方言中的“元寶”大部分情況下是罵人的含義,如爛元寶、大元寶、死元寶;但也有用在親暱的意思,例如長輩笑罵晚輩,你這個“小元寶”(此處表達心疼的語境)。

但椒江方言“元寶”的真正的含義是什麼呢?筆者翻了一下手頭上的資料,“元寶”是指海上的浮屍。

以下這段資料來自陶福勝先生的《葭沚的漁業》一文:

捕魚是過去風險最大的職業之一,過去的漁民迷信,有很多忌諱。譬如怕船翻,所以吃魚時吃了一邊不再“翻”過來吃;漁民怕風浪,每次出海都互祝“順風”,不可說當心風浪;在海上發現飄浮的屍體,不說死人而說是“元寶”;如果發現有刮颱風的徵象,也不可說出,如果說出就是“犯天愆”,要受到老天爺的懲罰的。

作為椒江人,你知道椒江方言“元寶”的含義嗎?

另外一段資料來自陳志超先生的《五聖的傳說》一文:

“五聖”五人是四川人。南宋時,他們都是舉人,一起到京城臨安來考試。他們才學都很好,可是一連幾次都考不取。一問,說是這幾個人的長相太難看,一個個都像鍾馗,主試官不中意,就沒錄取。這五個舉人知道了,心中憤憤不平,就在臨安街頭到處發牢騷,攻擊主考官。這五個人的嘴巴很厲害,一時鬧得沸沸揚揚。

皇帝知道後,下了道聖旨,就把這五個人抓起來殺掉。五顆頭被砍下來一起埋掉,五具屍體隨著潮水漂進長江口,漂到南京,又漂到長江沿岸的幾個地方。每到一地,冤魂就託夢到當地人,要求他們埋葬這五具無頭屍體,使他們冤魂有個歸宿。可是那裡的人都認為屍體不吉祥的,誰也不肯收。先向北漂,北方人都不收,再向南漂,一漂漂到台州灣,被葭沚的漁民發現了。

葭沚漁民一向有在海上救人打撈屍體的傳統,認為海上的屍體好比是元寶,撈屍體是捉元寶,也是做好事,於是把這五具屍體撈上岸,找個地方埋了。後來葭沚的地方長官做了個夢,夢見這五個舉人對他說,他們會保護地方平安的,所以就給他們造了廟,叫做五聖廟。

綜上兩段文字記述,椒江方言中,把海上浮屍稱為“元寶”,有兩種原因:一種是避諱,一種是行善。

作為椒江人,你知道椒江方言“元寶”的含義嗎?

三、後記

還記得30多年前,筆者小學時代在路橋阿姨家過暑假時,和道臺裡小夥伴玩耍時,總是口頭禪“元寶,元寶”(當時筆者童年時,根本不知真正的含義)。當時被阿姨狠狠的訴責了一頓,再向小夥伴的長輩道歉了一番,說這小外甥是葭沚江邊的口頭禪,是有口無心,請多見諒......

時光一晃三十年,筆者如今做為一個文史工作者,對椒江方言背後的故事和來歷有必要解讀一番,讓故鄉人知道其中真正來歷,防止誤解和誤用。而筆者寫本文也絕無宣傳舊時迷信和倡導罵人等不文明用詞之意,在此說明下。

由於筆者水平有限,若有方家對於椒江方言“元寶”一詞,有不同高見,敬請在微信留言處留言,不勝感激!

莫道本土無文化,用心發掘鳴天下!

---END---

【文字:里長,陶福勝、陳志超】

【感謝:椒江區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感謝:椒江區民協】

【“道臺裡20000+”爆文

★★大暑船出海全過程(多視頻)

★★東山頭有家神奇醫院,五行代醫,有留學博士,也有赤腳醫生

★★日本飛機墮葭沚,大將命喪椒江

★★萬濟池的真正來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