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空間站的速度快嗎?

reedaijin


空間戰是人探索宇宙偉大的成就。它為人類探索宇宙提供一個臨時“住所”對人類在太空進行科研有重要意義。空間站發展到現在,人類已經擁有了七座空間站。中國作為一個世界科技大國,當然也擁有著一個空間站。但是,在我國還沒有自主設計出屬於我國自己的空間站時,別的國家對我國關於空間站技術是施行關鍵技術封鎖的。所以我國在設計研發空間站是全憑自己實力的。這不得不說我國是偉大的。

中國空間站的計劃是在2025年之前完成,完成後空間站重量可達90噸;國際空間站是1983年提出設計,1993年完成設計,由十幾個國家合作完成,總重量約420噸。雖然中國空間站沒有國際空間站大,但空間站是我國自己設計研發的,總的看來,我們還是快於國際空間站的。 中國空間站的起步較晚,雖然相較於其他空間站的水平顯得我們水平略低,但我們邁出了這一步,我們一定會後來追上的。

中國空間站的計劃主要分為:先將天空一號飛行器和天空二號實驗室發射到太空中,然後將載人飛船發射過去實行對接,最後形成一個大的空間站。我國現在已經掌握了有關空間站的核心技術,載人航天的能力也日益增強,未來幾年太空中就會出現一個專屬於我國的完整空間站了,這將會是世界上目前為止僅有的由單獨一個國家設計研發的空間站了,這麼偉大的事蹟應該被每個中國人牢記。


思遠軍事


空間站的建造時間可簡單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地面建造階段,該階段包括從正式立項開工(地面建造)起至第一個艙段正式發射前所經歷的時間;第二個階段是在軌組建階段,該階段包括第一個艙段正式發射直至所有艙段正式組建完成所經歷的時間。


和平號建造時間近20


蘇聯和平號空間站計劃於1976年正式開始,1986年主艙段發射升空,在地面準備時間為10年;1996年和平號全部5個科學艙在軌組建完成,準備時間為10年,粗略估計和平號的建造時間約為20

年。和平號的建造經歷了蘇聯經濟上的衰退和解體的巨大影響,之後在俄羅斯和美國的合作之下,為國際空間站的建造積累成功的合作經驗。


國際空間站建造時間約17

國際空間站於1994年左右正式提出並進入準備階段,1998年,第一個艙段曙光號發射,這期間約為4年;2011年底,國際空間站所有艙段組建完成,這期間花費了約13年,綜合來看,國際空間站的建造時間約為17年。國際空間站在建設初期由於有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的實驗條件,因此在短期內就完成了地面研發和核心艙的發射工作,後續由於國際空間站的體量和複雜程度,在軌組建時間較長也是情理之中。


我國空間站建造時間預計為12


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於201010月正式啟動實施,由一個核心艙、兩個實驗艙、載人飛船和貨運飛船5部分組成,建成總重量約為90餘噸,體量接近和平號空間站。至目前,我國已成功發射了天宮一號、天宮二號、天舟一號,完成了神州11號與天宮二號的載人對接,為空間站在軌組建做好了技術準備。另一方面,雖然由於長征5號火箭出現問題,造成我國核心艙的發射時間滯後,但2022

年前後組建完成的總目標暫未改變。綜合來看,預計全部建造時間約為12年。考慮到我國空間站的複雜性和經濟發展水平,建造時間並不長。

載人航天是一項極複雜的工程,不僅需要巨大的經濟投入和先進的空間技術,而且需要大型空間設施的建造技術和運營管理技術。空間站的建造時間與空間站體量,複雜程度(單艙段或多艙段)以及國際社會背景有很大的關係。建造空間站除了建造空間站本體之外,還有幾個重要技術壁壘:一是運載火箭,特別是需要LEO超過20噸級別的大中型運載火箭滿足艙段的發射要求;二是對接技術,需要掌握穩定的對接技術和多次成功對接經驗保障空間站在軌組建;三是飛船技術,需要可靠的載人飛船和貨運飛船往返空間站與地面。另外還有在軌燃料加註、航天員在軌長期生存保障技術,等等,我們在逐步開發並驗證相關技術。

直至今日,我國是繼蘇聯/俄羅斯、美國之後,第三個擁有獨立建造空間站能力的國家,這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我國空間站建成後將對推動全球空間科學、空間技術、空間應用發展起重要的貢獻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