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母豬繁殖障礙性疾病-口

一、概念

母豬繁殖障礙性疾病又稱母豬繁殖障礙綜合徵,是指由各種原因所致的以母豬發生不發情、不孕、流產、早產,或產出無活力的弱仔、少仔、死胎、木乃伊胎、畸形胎等為主要特徵的一類繁殖障得性疾病。其發病原因很多,可分感染因素與非感染因素。前者主要包括病毒感染、細菌感染、真菌感染與原蟲感染等;後者既有母豬遺傳性疾病或母豬生殖器官發育不全等先天原因,也有後天疾病或營養失調、管理不善等造成的子宮內膜炎、難產、肢蹄病、應激類疾病、斷奶後不發情、配種後不受胎等,以及黴菌毒素中毒、某些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飼餵冰凍飼料、機械性損傷、妊娠期間藥物使用不當或中毒。此類疾病已成為大中型豬場最重要的疾病之一,造成的經濟損失非常巨大,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二、臨診特徵與診斷

母豬出現下列一種或一種以上臨診表現者,就可認為是患有繁殖障礙性疾病;但感染性因素確診需要病原學特異性診斷,非感染性因素可以根據臨診特徵、流行病學及飼養管理等方面的考察作出

診斷。

第二節母豬繁殖障礙性疾病-口

1.流產

流產是指母豬在懷孕期未滿時就發生妊娠過程中斷,胎兒在未完成發育前產出、死亡或產後不久死亡等情況。母豬流產前多有異常表現,或見短時間的體溫升高、食慾消失等臨診症狀,但很快恢復。根據其發生在妊娠不同時期,流產可以分為早期流產與晚期流產。前者多發生在妊娠前30天,多由豬細小病毒、豬瘟病毒等早期感染所致。母豬多因胚胎被吸收而出現重新發情。而後者多發生在妊娠後期(107~112天),多由經典型藍耳病、偽狂犬病、布氏桿菌病等所致。還有一種延期流產,是指超出預產期若干天,母豬產出已死胎兒。

2.早產

早產是指提前15天以上產出不足月活仔豬者,而與流產不同。早產胎兒一般體重較小、營養狀況欠佳、活力較差。

3.弱仔

弱仔是指母豬分娩正常,但部分或全部新生仔豬活力甚弱,不吃奶或拱奶無力,不能站立或呆立、哀鳴、發抖,甚或發生腹瀉體溫正常或稍低,常於出生1~3天后死亡的情況。

4.死胎

胎兒在子宮內已完成發育,懷孕已近足期,或已期滿或推遲若干天,產出已死的胎兒。其胎兒大小與同窩的活仔豬相同,但眼睛下陷。因未呼吸過,肺組織尚未擴張,在水中易下沉。有的產前10多天已無胎動,但一般分娩順利。可出現活仔與死仔交替產出,或全部是死亡仔豬的情況。多由豬偽狂犬病等所致。

第二節母豬繁殖障礙性疾病-口

5.木乃伊胎

母豬妊娠期正常,分娩也順利,但在所產的活仔或死胎中,有一具或數具乾屍化胎兒,或全部是乾屍化胎兒,故也稱胎兒乾屍化。可見胎兒肢體幹縮,但形體可辨,呈棕黃色、棕褐色或灰四色,胎膜汙灰色,常有腐臭味。或見母豬妊娠期大大超過,卻仍無分娩跡象。其原因多是因為在妊娠35天以後,胎兒已經開始形成鈣質結構,死亡後水分被母體吸收而形成木乃伊。多見於豬偽狂犬病等。

6.死胚

在懷孕前35天之內,胚胎骨骼未形成鈣質前死亡,可見完全流產。胚胎在受孕後10天之內死亡,因為還未定植於子宮,則母豬在正常發情期稍後幾天可重新發情。多見於藍耳病、偽狂犬病等。

7.產仔不足

母豬妊娠分娩都正常,但產仔數不足5頭。這種情況多為妊娠35天以前,部分胚胎於早期感染死亡,後被母體吸收所致。

8.畸形胎兒

母豬產出仔豬形體異常,多已死亡。也有胎兒個體較正常大1~2倍者,多由乙腦、豬瘟等病所致。

9.發情異常或屢次配種不孕母豬在繁殖期內數月不發情,或發情週期紊亂,或見發情週期正常,但卻屢次配種不孕。多為病毒性病因所致,胎兒骨骼鈣化後而全部致死,既不產出,也不能完全吸收,造成母豬持久不孕;或因細菌感染引起母豬流產,或因胎衣不下而致子宮炎造成不孕。另外,母豬過肥、缺乏運動、營養失調、雌激素分泌不足、黴菌毒素中毒等,也可導致不發情或不排卵。

10.滯後產

母豬懷孕期滿而不產仔,多見延長數天或10多天才分娩,胎兒多已死亡。常見乙腦等病。

11.假妊娠

配種後不再發情,乳房膨脹,也有乳汁泌出,過預產期若干天也不見分娩。常見玉米赤黴烯酮中毒或注射雌激素等。

第二節母豬繁殖障礙性疾病-口

三、預防與控制

母豬繁殖障礙性疾病的發生與流行是由多因素所致,傳染性和非傳染性因素交織在一起,病毒與病毒、病毒與細菌、細菌與細菌、細菌或病毒與寄生蟲等多病原混合感染和繼發感染普遍存在。很難找到單一病原。因此,平時要切實做好疫苗接種等預防性工作;而在發病的情況下,應根據流行病學特點、臨診症狀、剖檢戀化等綜合分析,作出初步診斷,再結合實驗室檢測結果最後確診,並採取綜合防治的辦法。對於沒有治療價值的病殘豬,應及時淘汰。

1.切實做好免疫接種預防

根據本地區及豬場的疫情、發病季節、疫苗產生抗體時間和免疫期的長短,合理規劃,切實做好偽狂犬病、豬癌、藍耳病、日本腦炎、細小病毒病和布魯菌病等免疫接種工作,做到有計劃、有步驟地程序化免疫。尤其是對後備母豬,一定要在配種前就做好豬瘟、偽狂犬病、細小病毒、乙腦疫苗的接種工作,而不要在妊娠期接種豬瘟疫苗。乙腦要選弱毒苗,兩胎以上可不接種。細小病毒儘可能使用滅活苗。這兩種苗首免要在150日齡以上,間隔2~3周,加強免疫一次效果更佳。商品豬場偽狂犬病可使用全病毒滅活苗,種豬場可選用基因缺失弱毒苗。

2.做好疫病監測與種群淨化

最好每半年對種公豬、種母豬病毒性繁殖障礙性疫病的免疫抗體水平進行1次檢測。豬瘟和偽狂犬病可採取活體豬扁桃體熒光抗體試驗,檢查出陽性(帶毒)豬一律立即淘汰。經過3~4次淨化,豬瘟、偽狂犬病可得到完全控制。偽狂犬病接種基因缺失弱毒苗後,配合使用ELISA試劑盒進行鑑別診斷,定期對野毒感染陽性豬做淘汰處理。要從知名度高的種豬場引種,引種後應嚴格隔離飼養和檢疫。45天后,檢疫結果陰性者,並在接種有關疫苗產生免疫力後,方可與本場豬混養。

3.加強飼養管理,防止飼料黴變

根據種豬的各階段營養需要合理配制飼料,特別是要保證礦物質元素鈣、磷、鐵、銅、鋅、錳、碘、鉻、硒和維生素E,以及限制性氨基酸及賴氨酸的足量供應與營養平衡。避免給豬造成各種應激刺激,不飼餵黴變飼料。如發現小母豬外陰部紅腫,公豬睪丸薈縮,出現“雌性化”時,應注意飼料黴變,必要時可採用脫黴劑進行飼料脫毒處理。

4.搞好環境衛生,加強生物安全措施

定期對豬舍地面、牆壁、設施及用具進行消毒處理,消滅鼠、蠅、蚊,嚴防狗、貓、飛鳥等其他動物進入豬舍。對病豬糞尿、乳、流產胎兒、胎衣、羊水及病死豬屍體進行焚燒等無害化處理,對健康豬的糞、尿進行發酵處理。加強冬季保溫與夏季防暑降溫,並保持舍內空氣流通。適當增加光照,可促進母豬發情。嚴禁近親繁殖,以杜絕畸形和幼稚病的出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