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李宗仁,何應欽?

兩個黃狸嗚翠柳


李宗仁是桂系一號人物,何應欽與其接觸的也多,我就用介紹何應欽來給大家介紹:1947年後,何應欽在追隨蔣介石的數十年裡,何應欽自認無論是能力還是在軍中的影響,均不比蔣介石差,給蔣介石做了半輩子“配角”的他,也想當一把“主角”。此時,蔣介石的嫡系均成為敗軍之將,在朝中蔣介石的地位已經一點點地動搖,何應欽準備藉此機會秘密跟桂系李宗仁接觸。 1949年1月,蔣介石下野後,時任行政院長的孫科(孫中山之子)隨即也辭去職務,出任代總統的李宗仁隨即提名由何應欽擔任行政院長。 頗有城府的蔣介石見狀立即意識到,一直身為自己副手的何應欽此番能得到李宗r的“賞識”,一定是何應欽在背後搞過什麼動作,因此起初他極力反對。然而,思慮再三之後,為了制衡桂系,還是同意了這一決定。 就這樣,在國民黨政權垮臺前,何應欽憑藉自己在蔣、李之間“左右逢源”的“才智”過了一把行政院長的癮。 但好景不長,何應欽的“左右逢源”漸漸變成了“裡外不是人”。隨著前線戰事的失利,李宗仁和蔣介石開始互相指責、推諉責任,何應欽既不敢得罪蔣介石,義不願將全部責任歸咎於李宗仁,最終被二人的“鬥法”逼下了臺。 何應欽在出使聯合國期間,已經在美國購置了別墅,為自己早已留了退路。但蔣介石退守臺灣之後,給何應欽發去了電報,令他必須火速赴臺“甘苦共嘗”,還為他準備了專機。


當時,許多追隨蔣介石多年的國民黨要人紛紛逃亡海外或滯留香港,何應欽為此做了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他很清楚,自己雖然是蔣介石的“副班長”,但是曾經在背地裡搞過的那些活動,蔣介石一定是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此次前往臺灣吉凶未卜。然而,最終他還是聽從了蔣介石的召喚,偕家眷飛往臺灣。 到臺灣後,何應欽先是在家“閉門思過”,隨後被蔣介石任命為“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主任。據當時何應欽身邊的人回憶,“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的辦公地點就位於當時臺北“總統府”的三樓,從地理位置上距離臺灣的權力中心只有一步之遙,但對於進入這裡的國民黨老將們來說,卻再也無法回到那個看似一步之遙,實際卻是千里之隔的舞臺了。 何應欽這位國民黨中央系裡的不可或缺的要員,從此也退居幕後成了閒人一個。雖失權柄未失寵 在國民黨黃埔系中,蔣介石向來是獨一無二的“男一號”,何應欽是唯一的“男二號”,兩人就像是臺上的“二人轉”演員一般,要互相配合,把戲演好。 但是,作為“主角”的蔣介石又在處處提防何應欽,防止他功高蓋主,佔了自己的老大地位;身為“配角”的何應欽也不甘心做一個“千年老二”,經常會在“舞臺”上搞些小動作,希望藉機翻身,也過一把“主角”的癮。西安事變時期,何應欽就極力主張討伐張、楊,想置蔣介石於死地;第二次內戰末期,他聯合桂系,排擠蔣介石……這都是何應欽的“代表作”。 到了臺灣這個“小劇場”之後,由於蔣介石已經扶植起了陳誠這個言聽計從的新“男二號”,何應欽自然被丟到了幕後。退居“二線”的何應欽很清楚蔣介石的為人,因此他時常擔心,當年搞的那些小動作會招致蔣介石的報復,便絞盡腦汁討好蔣介石。 1949年12月7日,日據時期的臺北總督府門前掛出了“總統府”的招牌。蔣介石急欲復職“總統”,蔣經圍的太子派振翼待飛,昔日四大家族只剩了蔣氏一家。 何應欽自知重溫過去權傾勢重的舊夢已無可能,素有“自知之明”的何應欽深諳與蔣介石的相處之道,為避免未生奢望而引起猜疑,特意於蔣對自己下手前公開了自己的態度。


1950年1月6日,美國《新聞觀察》記者斯瑞就臺灣政局訪問何應欽,原以為這位國民黨重臣能有見地高深的觀點,不料,何應欽卻說:“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我是國民一分子,在國民應盡義務方面當然不能後人,所以就我內心的衷願說,從政時不負為國家公僕,現在只希望無忝為一個自由中國的公民。” 何應欽的“識相”自然給蔣介石省去了很多麻煩,在蔣復職一事上,何的表現也頗得蔣的歡心。由於李宗仁移居美國,又未宣佈放棄“代總統”之職,蔣介石的復出既要有千呼萬喚的過場,又要在“法理”上剝奪李宗仁的“代總統”之職。何應欽先後兩次與李宗仁共事,對李宗仁也頗有好感,但為了消除蔣介石的猜忌,他不得不拋棄對李宗仁的私情公誼。


李三萬的三萬裡


李宗仁和何應欽應該如何評價,李宗仁有野心,但也有能力,何應欽能力比李宗仁差些,但後半生忠於蔣介石,也算善終,下面,就分別給大家講講李宗仁和何應欽。



李宗仁

一 軍閥混戰時期

1891年,李宗仁出生於廣西桂林農民家庭,1908年入考入廣西陸軍小學讀書,1911年因辛亥革命被遣散回家,在家鄉幹起了體育老師。

1918年李宗仁加入護國第一軍,在護法運動中,隨陸榮延升任營長。護法運動後李宗仁部退到六萬大山,養精蓄銳。1924年6月拿下南寧,勢力大增,9月李宗仁擊敗統治廣西10多年的陸榮延,11月,李宗仁接受廣東革命政府任命,於1925年2月1號擊敗沈鴻英部,7月,擊敗唐繼堯滇軍,至此,李宗仁成了廣西新主人。

1926年在國民黨二大上,李宗仁當選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會候補委員,接受廣東國民政府領導,並發表(兩廣統一宣言)。

北伐期間,為了贏得李宗仁信任,蔣介石任命白崇禧為參謀長,在此期間,李宗仁勢力大增,而在此期間,李宗仁與蔣介石關係融洽,

還結拜成了兄弟,但在利益有衝突後,兩人的兄弟就成了紙糊兄弟,蔣介石想培養嫡系,李宗仁偏袒自己的桂系。

1927年蔣,李攜手反共,但隨著桂系勢力大增,蔣介石有所顧忌,武漢汪精衛政府與南京蔣介石政府分治,蔣介石無奈被何應欽和李宗仁逼下臺,1928年蔣介石復位,6月李宗仁被蔣介石逼出廣西,李宗仁逃亡西貢。

然而沒有李宗仁的廣西一片混亂,1929年10月李宗仁重新回到廣西,在白崇禧幫助下擊敗中央軍,與蔣介石形成對峙,此時,出於剿共需要,蔣無奈最終認可了李宗仁。在圍剿紅軍期間,李宗仁的桂系在白崇禧領導下保存實力,對蔣介石的命令一直打折扣,1935年,李宗仁被國民政府授予一級上將。



二 抗日戰爭

1937年7月7號,盧溝橋事變發生,中國全面抗日開始,李宗仁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率部隊圍殲了磯谷軍團,取得臺兒莊大捷。1938年5月,徐州失手,6月到10月參加了武漢保衛戰,1939年4月5月參加隨棗會戰,1941年1月2月參加豫南會戰。

三 解放戰爭期間

1946年國民黨舉行(制憲國大),宣佈於1948年選舉產生總統副總統,1948年1月8號,李宗仁在一次外籍記者招待會上宣佈參選,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也認為李宗仁“資望盛高”有美國人支持,李宗仁於3月11號宣佈參選。蔣介石為了阻止,讓孫科參選,但最終李宗仁當選,但蔣介石不甘心,告訴李宗仁在就職典禮當天穿軍裝,而蔣介石穿了便裝,李宗仁站在蔣介石旁邊像極了他的警衛。

1949年1月蔣介石下野,李宗仁任代總統,但卻始終鬥不過蔣介石,

張治中勸蔣介石出國,蔣介石不答應,1949年11月,李宗仁以代總統身份前往美國求援,而蔣介石則前往臺灣,李宗仁在美國一直不放代總統這個職務,蔣介石於1954年召開“國大”會,將李宗仁罷免。

四 解放戰爭後

李宗仁在美國孤獨度過十幾年,1965年在共產黨多次號召愛國一家,不分下先後感召下下決心回國。1965年4月李宗仁在美國辦理旅遊簽證,6月飛往瑞士,不久飛往巴基斯坦,在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幫助下,李宗仁於7月17號抵達廣州,一路上國民黨多次暗殺,均失敗

1969年,李宗仁逝世,享年78歲,臨終前,他給黨和國家寫了一封信在我快要離開人世的最後一刻,我還深以留在臺灣和海外的國民黨人和一切愛國的知識分子前途為念。他們目前只有一條路,就是同我一樣回到祖國懷抱,或為解放臺灣做貢獻,此外沒有別的選擇。



李宗仁國民黨中的一代梟雄。



何應欽

一 軍閥混戰

何應欽1890年出生於貴州,17歲考入貴陽陸軍小學,1909年選派日本留學,與蔣介石成為同學,1911年回國參加武昌起義,1913年赴日本繼續學習,1916年畢業回貴州老家任團長,由於在貴州經常受到排擠,1924年,何應欽前往廣州投奔蔣介石,任黃埔軍校教官。深受蔣介石喜愛,黃埔第一期畢業後,何應欽被任命為教導團團長。1925年,陳炯明叛變革命,廣東政府決定東征,何應欽教導團作戰勇猛受到蔣介石讚許,後蔣介石將兩個教導團擴編為教導師,蔣介石任軍長,何應欽任第一師師長,這是蔣介石嫡系部隊的雛形。

1926年,國民政府決定北伐,蔣介石任命何應欽為第一軍軍長,何應欽率部隊拿下福建,浙江,蔣介石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後,與汪精衛武漢國民政府相對立,桂系白崇禧,李宗仁趕蔣介石下臺,

手握軍權的何應欽在會上一句話沒有說,蔣介石無奈下野,但不久,各軍閥出於各種考慮,同意蔣介石重新復職,但閻錫山,馮玉祥的復職申請都發出來了,但被蔣介石視為嫡系的何應欽卻遲遲沒有反應,在別人勸說下,才慢吞吞發了電文。1928年2月,蔣介石抵達何應欽駐守的徐州,突然宣佈解除何應欽所有職務,調任司令部參謀長,由於何應欽的部隊上是黃埔嫡系,所以對蔣介石的忠心遠大於何應欽,他雖然不滿但也不得不認。但此事對蔣介石卻影響很大,蔣介石對部下說沒有我蔣中正,決不會有何應欽,此次拆我的臺,他必須知道,沒有我就沒有他,他可以滾,去出洋,看我沒有他行不。何應欽此後對蔣介石開始忠心耿耿。

1930年,中原大戰爆發,何應欽協助蔣介石多有戰功。1931年九一八後何應欽堅決執行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決策,指揮了第二,第三,第四次圍剿紅軍,但均失敗慘痛,何應欽害怕再次失敗,前往北京,接替因熱河失守而引咎辭職的張學良,開始掌控華北軍政大權。

然而,他在華北,指揮抗日的長城會戰,三戰皆敗,不得以與日本簽署恥辱條約塘沽停戰協議,這個條約承認日本攻佔的東三省與熱河合法,並將冀北設為非武裝區,但日本軍隊可以自由活動,從此中國華北門戶大開,外界一片譴責,何應欽辭職並前往南京做了工作報告。回到南京後任軍政部部長。

1935年,何應欽被授予上將軍銜。



二 抗日戰爭時期

何應欽在抗日戰爭時期,參加了幾乎所有重要戰役,武漢會戰,南昌會戰,長沙會戰,入緬作戰,湘西會戰等等,羅斯福總統授予他司令勳章,蔣介石授予青天白日勳章。但他也參與了皖南事變,對抗日造成了損失。

三 解放戰爭

日本投降後,何應欽作為中國戰區領導人蔣介石代表於9月9號簽署了日本的投降協議書。之後積極協助蔣介石對抗共產黨。在此還有一個小插曲,羅斯福曾經問蔣介石誰會是他的繼承人,蔣介石迫不得已說了何應欽,結果何應欽忘乎所以,蔣介石於1946年6月將何應欽直接調往了聯合國以示不滿。

1947年何應欽回國,先後擔任國防部長,行政院長等職務,但國民黨一敗再敗,1949年,何應欽逃亡臺灣。

四 臺灣歲月

到達臺灣後,何應欽不放棄任何一個吹捧蔣介石的機會,比如,1952年蔣介石66歲生日,何應欽發表蔣總統的遠見一文加以祝賀,1953年,蔣介石67歲生日,何應欽發表總統的偉大人格一文,1954年蔣介石總統第二任期開始,何應欽發表反共抗俄重要保證一書,1956年,蔣介石70大壽,何應欽發表總統在廣州一文……在政治上則堅持反共和反攻大陸。雖然政治上以無實權,但因為表現良好,在臺灣生活待遇在諸多元老中屬於高水平。

蔣介石逝世後,何應欽開始效忠蔣經國,提出三民主義統一中國運動,蔣經國也給予回報,在何應欽90大壽時授予他臺灣最高榮譽國光勳章,兩岸互通後,只要有人去貴州,他就讓他們給他帶貴州土特產,同時打聽親屬情況,後來,大家邀請何應欽去家鄉看看,但何應欽認為是共產黨統戰陰謀表示拒絕。

1987年,何應欽在臺灣去世,享年98歲。



何應欽在政治上對蔣介石也不是百分之百忠誠,在軍事上也沒有太出彩的地方,一生最輝煌的時刻,就是代表蔣介石接受日本投降。


慕容祁連山


在北伐戰爭還未開始之時,李宗仁就前去廣州詢問蔣介石,是時候開始準備北伐了。但是蔣介石當時的態度是果斷拒接,後來還在自己的日記中記錄:李宗仁太幼稚,不從全局來看,現在時機未到。但是,李宗仁回去後直接開始起兵,他認為如今是最好的時機,如果不能牢牢把握很可能貽誤戰機。

就這樣,李宗仁率先開始了北伐,而且上來就拿了首勝,一路勢如破竹。蔣介石一看,原來敵人的戰鬥力如此不堪,這才開始北伐。為了展示自己的功勞,他安排李宗仁前去打江西,自己去打武漢。哪想到自己在武漢撞的血肉模糊,而另一面的李宗仁卻捷報不停。



最終蔣介石還是請來了桂系軍隊前來幫忙,所以一時間李宗仁的第七軍被人們稱為“鋼軍”。不久之後的寧漢分裂,加上徐州失守導致蔣介石在國民黨內部的威信掃地。並且,當時的南京是腹背受敵,北面有孫傳芳的軍隊對峙,西面有武漢的唐生智的東征軍虎視眈眈。

兩隊人馬對南京政府構成了巨大威脅,不過武漢提出了和談條件,要求蔣介石下野。可蔣介石哪兒能同意,明確表態要征伐武漢。但是蔣介石卻沒想到桂系的李宗仁和白崇禧,倒逼了自己一把。最終蔣介石因根基不夠,被迫下野。



不過,比起蔣介石的狼狽,李宗仁確實是對北伐戰爭有重要影響,為北伐成功奠定了重要基礎。毛主席曾經評價李宗仁:“請多多保重身體,共產黨是不會忘記你的。”還曾經說:“據說這幾年沒了南京政府的財政支持,不僅撐得住局面,還被人稱讚為全國的模範省,我看李宗仁是個有本事的人。”


文史長河


李宗仁和何應欽之間的對比非常明顯,一個是抗日名將,是領兵作戰的軍閥將領,一個是國民黨內有名的親日派,是蔣介石手下的二號人物,主管著國民黨內部的黨務問題,不領兵打仗。

李宗仁

李宗仁是新桂系的軍閥,他和白崇禧等人聯手擊敗了廣西的舊軍閥,建立了一支強大的廣西戰隊,在李宗仁的帶領下桂系軍閥投靠了民國政府,成為了民國政府名下的獨立戰隊,部隊的掌控權仍由李宗仁等人獨攬。



在蔣介石發動北伐戰爭期間,蔣介石延續了他大拜兄弟的習慣,向李宗仁遞了帖子,結拜了兄弟。

李宗仁帶領的廣西部隊戰力非常強大,在兩次北伐的戰爭中都作為先鋒部隊擊敗了很多分裂的軍閥,為民國的初步統一立下了巨大的功勞。


抗日戰爭爆發後,日本人的部隊勢如破竹、無可抵擋,當時中國的所有部隊都屢戰屢敗,但是在臺兒莊的時候,日本人的神話被李宗仁終結了。

這是中國人第一次取得對日本部隊巨大的勝利,日本的軍隊被殲滅了2萬多人,在當時,這是一個非常震撼的數字,因為除了一些中國人組成的偽軍,日軍的部隊都非常的精銳,他們實行精兵策略,所以損失那麼多人對日本人來說是一件很心痛的事情。


在這場戰役中,李宗仁手下的部隊也折損了大半,非常的慘烈,死亡人數達到了5萬多人,但也正因為此戰鼓舞了當時中國各部隊的士氣,讓全體中國人知道了訓練嚴格、武器精良的日本人並非是不可戰勝的。

所以臺兒莊大捷成為了一面飄揚的旗幟,為抗日戰爭開了一個好頭,李宗仁作為總指揮因此獲盡了殊榮,和後來的無數場戰役加起來,奠定了李宗仁抗日名將的身份。

何應欽

何應欽是蔣介石在日本認識的同學,他曾在貴州的軍閥手下擔任過旅長,但在老大被殺死之後找到了當時正擔任黃埔軍校校長的蔣介石,通過蔣介石的介紹,擔任了黃埔軍校總教官的職務。

何應欽往後的發跡與他在黃埔軍校中的經歷有很大的關係,他在黃埔軍校中成為了蔣介石的心腹手下,因為他有著良好的性格,所以成為了學生們的知心好友。

他的這些學生們也在蔣介石發跡後成為了國民黨的中堅,何應欽因為這些學生們的反哺,成為了國民政府當中的第二號人物,地位僅次於蔣介石之下,蔣介石曾被何應欽背判過兩次,但都因為他龐大的關係,所以被蔣介石輕易的放了過去。

和李宗仁不同的是,何應欽是個典型的親日派,他不領兵打仗所以對日本人的感情一直保存如初,他是在留學期間被日本人的文化深深影響的,即便他後來回到中國擔任了民國政府的高層,卻仍然保持著這種親日的思想。

日軍的中國侵華主將是岡村寧次,在他的帶領下,日本部隊在中國境內大肆燒殺擄掠,無數的部隊因為和日本人交鋒而喪失了生命,無數的百姓也因為日本主將的縱容被日本人殘忍的殺害。

所以說岡村寧次是除了日本天皇之外在中國境內最大的戰犯,在中國犯下了累累的罪行。

但這些事情在何應欽看來卻算不得什麼,因為岡村寧次曾經是他在日本留學時候的同學,在日本時,他就和岡村寧次建立了良好的感情,所以在日本投降戰敗後何應欽就非常的為自己這個好同學著想。



當時中國對日本人的主受降官是何應欽,原本這個重任是該由蔣介石擔任的,但是蔣介石是中國的最高統帥,而日本的最高統帥是日本天皇,岡村寧次只是日本天皇手下的一員大將,所以如果由蔣介石受降的話,自身的身份會將一個大階梯,所以這個身份就交由何應欽擔任了。

按規矩,日本將領投降後是要獻上他們隨身攜帶的寶貝軍刀的,這些軍刀對於日本人來說就是他們的另一條生命,在他們的武士道精神中刀在人在、刀亡人亡,是最為神聖的東西。



所以作為受降主官的何應欽考慮到了岡村寧次的感受,他在受降前的一天找到了岡村寧次,特意的囑託岡村寧次在受降的當天,千萬不要帶他的軍刀過去,因為一旦帶了就會被收繳,何應欽的提醒讓當時的岡村寧次很是受感動,所以岡村寧次在參加第二天的授銜儀式上,沒有帶上他的軍刀。

在代表投降國的岡村寧次向何應欽鞠躬的時候,作為主受降官的何應欽竟然和岡村寧次互相鞠躬了起來,按照受降的規定,受降方是不需要向投降方鞠躬的,但是何應欽這麼做了,這些都源於他對岡村寧次的尊重以及他和岡村寧次的同學感情,這些讓何應欽忘記了民族大恨。


所以說我覺得何應欽是不能和李宗仁相比的,李宗仁是真正的抗日名將、是民族英雄,他為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是值得我們欽佩與敬重的人,而何應欽在國民黨內部雖然和李宗仁序列差不多,但是他真正為抗日戰爭所作出的貢獻卻是沒有多少的,他掌管著國民黨內部的運作問題,不善於打仗而且還親日,他的一系列親日行為都令人很是不齒,在他的眼中國家的大恨小於個人的私情,對於這樣的人,我覺得他不配與李宗仁並列。


孤客生


何應欽和李宗仁,這兩人一個是國民黨內僅次於蔣介石的二號人物,一個是蔣介石黨內最大的政敵——桂系軍閥首領。就這個意義而言,倆人絕對少不了你死我活的爭鬥,從這個角度去分析兩人,似乎更有意義。兩人都是國民革命軍中的驍將,都為國民政府立下赫赫戰功。所不同的是,何應欽的戰功多在國民政府統一全國時的軍閥混戰中,而且多半都是以打敗李宗仁所得,而李宗仁的戰功多在抗日戰爭時期。相同的是,兩人都有善於協調指揮雜牌軍的能力。

早在廣州國民政府東征陳炯明時,何應欽曾擔任團長率部參戰,在棉湖之戰中力戰十倍於己之敵,使幾乎全軍覆沒的東征軍轉敗為勝,因此深得蔣介石倚重信任。國民黨黨內軍內從此也就有“蔣何”之稱。

國民政府“統一”全國後,昔日並肩作戰的桂系軍閥首腦李宗仁率先挑起反蔣戰爭。在蔣桂戰爭中,何應欽擔任參謀長,全面運籌方略,聯合粵軍張發奎,一舉將在北伐戰爭中橫掃千軍、出盡風頭的桂軍打敗。蔣桂戰爭熄火沒半年,不甘心失敗的李宗仁又聯合北方的軍閥大佬馮玉祥、閻錫山發動中原大戰,再次向蔣介石政府挑起戰端。蔣介石和何應欽一北一南,分頭抵禦,所不同的是中央軍精銳全部被蔣介石帶去北上,留給何應欽的只是以湘軍、粵軍為主的一些剛剛收編過來的雜牌軍。對手則是李宗仁率領的發誓要報仇雪恨的廣西狼兵——桂軍!

出人意料的是,李宗仁再次慘敗於何應欽之手,而且比上回輸得更慘,桂軍主力遭到毀滅性打擊,只到抗戰前再沒有恢復元氣。靠著軍功起家的何應欽一下子成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高層人物,但在以後的軍政生涯中除了在抗戰勝利後作為中國政府全權受降代表風光過幾天外,似乎再沒有什麼可圈可點的行動了。抗戰中曾做到過總參謀長、戰區司令長官一級,也參與過個別大型會戰的指揮,但是總體上是勝少敗多。而更多的則是奉蔣介石之命代表國民黨政府與日本人周旋於談判桌,《何梅協定》、《塘沽協定》……一份份喪權辱國的印記!

而那位在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兩次被何應欽打掉老本的李宗仁,在蟄伏了近10年後,於抗日戰爭中復出,重新續寫桂系的輝煌。

全面抗戰爆發後,李宗仁率桂軍北上華東,加入淞滬戰場。懷抱著殺敵報國熱情的廣西狼兵加入第三戰區,由蔣介石、顧祝同指揮,結果在毫無現代化戰爭經驗的情況下與武裝到牙齒的日本軍隊交火,只一個回合就折其大半,被迫調往後方整補。而李宗仁正是帶著苦惱走馬上任雜牌軍雲集的第五戰區司令長官!

上任第一戰就是帶領雜牌軍迎戰日本軍隊4支精銳部隊第5、9、10、13師團南北夾擊的徐州會戰!蟄伏這麼多年的李宗仁依然寶刀未老,一戰淮河,廣西狼兵施展山地戰的優勢,頂的南京大屠殺的劊子手——第13師團一個多月未能前進一步。二戰臨沂,李宗仁指揮在華北戰場上一潰千里的西北軍將自九一八事變以來就在中國大地橫行霸道的板垣徵四郎打的丟盔棄甲。三戰臺兒莊,李宗仁狼頭髮威,將在華北橫衝直撞的日軍第10師團來了一次毀滅性打擊,讓狂妄兇殘的日本軍隊開始重新認識中國軍隊。

徐州會戰後,李宗仁率第五戰區向華中轉移,在更大規模的武漢會戰中重創南京大屠殺的首惡元兇——日軍第6師團。雖然武漢會戰最終以中國軍隊再次戰略轉移而告終,但是李宗仁和他的第五戰區以及廣西狼兵從此留在華中,拱衛西南大後方,始終堅持奮戰在抗日的第一線,對手又多是日軍在中國戰場最精銳的兵團。隨棗會戰、冬季攻勢、棗宜會戰,第五戰區一次次挫敗日軍直取重慶的企圖。


20世紀戰史大揭秘


何應欽,到臺灣後一直活到1987年,98歲才謝世。

到臺灣後,何應欽任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主任。實際上被蔣介石剝奪了實權,只有空頭銜,原來的何系人馬也都煙消雲散。

這種情況下,何應欽反而很看的看,有人曾問他在臺灣主要忙什麼,何回答說:“我現在是三打,打牌,打球,打獵。”

何應欽晚年的“公事”無外乎開會應景、發表講話,參加證婚、剪綵、葬禮。

其餘大部分時間是打橋牌、打獵、打高爾夫球、栽花種樹。

後來各種死人的場合,何應欽就專門幫人家蓋國民黨黨旗,一個個蓋蓋到最後,蓋到蔣介石。

他把前半生對軍事的熱衷轉移到了後半生對臺灣經濟文化建設。發起組織了“中日文化經濟協會”,擔任會長;恢復了“中國童子軍”總會,一直掛副會長頭銜(會長為蔣介石);等等。

特別是中國童子軍,這是何應欽這位一級上將在臺灣唯一可以和軍事沾邊的工作。所以,何應欽不光是掛個名,他是真實的投入這項工作,並且樂此不疲。

晚年的這種恬淡生活,無疑是有助於何應欽的長壽的。


故紙匯


李宗仁和何應欽有著極其相似的人生經歷,他們曾經都大權在握,他們都有過輝煌的歷史,更驚人相似的是,他們都有著同一個政治對手,那就是蔣介石。不過何應欽和老蔣卻是黃埔系內的競爭,而李宗仁則是多次挑戰老蔣的領導地位。



老蔣依靠黃埔系發家,他是黃埔軍校的校長,而何應欽卻是黃埔軍校的總教官,如果說老蔣是黃埔系的頭號人物,那麼第二號人物非何應欽莫屬。其實何應欽的資歷並不比老蔣差,同樣的時期追隨的孫文,但老蔣似乎運氣比他好一點。何應欽雖然在日後官至陸軍總司令,號稱黃埔教官派的領袖,但也只能屈居第二,老蔣成為了他一輩子邁不過的坎。其實老蔣對何應欽還是比較認同的,即使他對老蔣有過多次冒犯,但老蔣愛其才華,始終重用,當然了,何應欽和老蔣一樣,是一個堅定的“反共”主義者,從內心裡充滿對“共產主義”的畏懼,因而他是老蔣“反共”的左膀右臂。



接著來說李宗仁,從國民黨大派系來說,李宗仁無疑是除老蔣中央軍外的佼佼者,從中原大戰到解放戰爭時期,多少大軍閥垮臺,多少派系支離破碎,其中的西北軍、東北軍幾乎都被瓦解,但是李宗仁的桂系卻在不斷壯大。桂七軍的大名是北伐時期就傳開的,而李宗仁以桂七軍為核心,聯合另一個桂系首腦白崇禧從而反抗蔣介石,在抗戰結束後,李宗仁成為了除老蔣外最大的實力派,手下嫡系軍隊桂軍二十多萬,這無疑是他和老蔣叫板的實力。但是結果卻不盡人意,李宗仁和老蔣鬥了一輩子,蔣桂戰爭中失敗、中原大戰中失敗,連當個代總統都被老蔣擺了一道,不得不說,他的一生只敗在了老蔣手裡。



細看這二位人物,其實都野心勃勃,但結果卻讓人失望,老蔣或許不是個高明的軍事家,但政治手段絕對是一流水平。之後晚年的何應欽靠鼓吹老蔣而活命,繼續著他的政治抱負,而晚年的李宗仁卻隱居了美國,退出了政壇。從這一點來看,他們無疑是個失敗者,但李宗仁卻看透了自己的失敗,何應欽貌似一生在為失敗而奮鬥。您的點贊,我的動力,您的關注,就是對我最大的鼓勵,您好,我是略懂一二的四少。


歷史之絕唱


李宗仁是一代猛將,桂系的核心人物,抗戰中指揮徐州會戰,在臺兒莊戰役中重挫日軍,取得巨大的勝利,鼓舞民族鬥志。在解放戰爭後期企圖收拾國民黨爛攤子,最終失敗流亡美國,並在上世紀60年代最終迴歸祖國懷抱,總的來說李宗仁是個愛國者。

何應欽更多的是老蔣的腿子而已,而且是個不忠的腿子,在西安事變期間,何應欽甚至有取而代之的企圖,所以後來失去了老蔣對他的信任,總的來說,何應欽實力有限且忠心不足,絕對的差評!


無邪秦淮


沒得比,李宗仁比何應欽歷害,地位高,李宗仁領導的桂系戰鬥力強悍,又團結,有向心力,李宗仁本的水平也高尤其是政治手腕,能夠把桂繫緊密的團結在自已身邊,不為蔣介石和日人利用,桂系在李宗仁的領導下能多次發起對蔣介石的挑戰,三次逼退蔣介石,是國民黨派系中最有可能取待蔣的力量,他對內能夠把桂系地盤治理的很好,對外領兵堅定抗日從不媚日妥協,其人性格寬厚,德才兼備,能夠很好的團結身邊的,這一點是成大事者最重要的品格,在國民黨統治大陸時期,尤以蔣馮閻李四人地位最高,到解放戰爭後,也是有這幾個來收拾殘局,相比何應欽,雖然在國民黨一直身居高位,但只能算蔣介石的腿子,說好聽點就是蔣的高級打工仔,他沒自己的地盤軍隊,沒有顯著的軍功,且還不老實自不量力的想取代老蔣,抗日其間還和日人眉來眼去的,是隨時可以被蔣介石換掉的人,相比李宗仁他掀不起多大的事。


少落拓


桂系軍閥,促可小覷啊。打日本鬼子,一個打倆,確實厲害啊。作為桂系軍閥頭子李代總統,打仗還是很內行,搞政治陰謀欠火候。

何應欽比老蔣矮半級,黃埔軍校的二把手,南京政府的親日派頭目,時刻都想造反取代老蔣,可惜實力不行啊,何部長沒有自己的部隊啊。
蔣公,還是很厲害的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