扳道工——京津冀鐵路線上即將消失的音符

扳道工——京津冀铁路线上即将消失的音符

鐵路作為國民經濟的大動脈、國家的基礎設施和大眾化的交通工具,近些年發展突飛猛進,隨著電氣等高科技的應用越來越普遍,很多鐵路老工種被現代化設備所代替。然而,在一些鐵路支線仍保留著老鐵路的印記。其中,扳道工就是鐵路系統最古老的工種之一。(文/王敬怡 圖/姜曉龍 設計/陳楚)

扳道工——京津冀铁路线上即将消失的音符

扳道工伴隨鐵路而生,在鐵軌多的地方通過扳道岔改變火車方向,他們被賦予了“火車的方向盤”的稱號,日復一日扳動著沉重的道岔,一次次改變著來往列車行進的軌道。如今集中聯鎖岔席捲而來,中國鐵路北京局天津車務段柳青線路所是在目前唯一營業的鐵路中還有電鎖器連鎖道岔設備的地方了。一間10多平米的磚房,兩條鐵軌,扳道工林東守著這條線路度過了將近30年的歲月。

扳道工——京津冀铁路线上即将消失的音符

七月中旬的一個早上,連續的悶雨讓這個焦躁的夏天異常悶熱與潮溼,我們來到柳青線路所見到了扳道員林東。此時的他正處於工作狀態,汗水順著髮梢一滴一滴掉下來,只聽“咔噠咔噠”,林東雙手握住道岔握柄用力一拉,道岔尖軌位置隨即改變。

扳道工——京津冀铁路线上即将消失的音符

林東今年55歲了,他自1988年柳青線路所建站後來到這裡,這三十年一直從事著扳道工作,他見證了這一行業從繁榮到孤寂的歷程。三十年,這套動作他做了幾十萬次,即便爛熟於心,每次做還是動作規範,一絲不苟。

扳道工——京津冀铁路线上即将消失的音符

柳青線路所位於南曹線,南連曹莊站,北接王秦莊站,主要辦理由南倉站發往京滬線的貨物列車接發作業,日均辦理五十餘列。林東每班平均扳動四十多次道岔,扳動一次扳道器所用的力量相當於扛起一袋十公斤重的麵粉。

扳道工——京津冀铁路线上即将消失的音符

在我們驚歎之餘,他笑笑說,“扳道看似是個力氣活兒,實際上也有技術含量,你得用巧勁兒,要是把它拉到中間頓一下,那後面就不好弄了,一氣呵成聽到‘咔噠’那聲時,我特別有成就感!”

扳道工——京津冀铁路线上即将消失的音符

每接入一列火車,扳道工都要確認是否需要扳道岔,讓火車駛入正確的軌道。道岔一旦沒有扳到位,火車經過道岔時很容易發生脫軌事故,道岔扳錯方向,火車錯入軌道,也會引發火車相撞的事故。按照要求,道岔緊貼鐵軌的縫隙不得超過兩毫米。林東打了個形象的比喻,“打個比方,要是能讓一張紙能插進兩個鐵軌的縫隙裡,這是絕對不允許的,車輪拐彎時掉下去,這可是人命關天的大事!”

扳道工——京津冀铁路线上即将消失的音符

每當林東搬動扳道器後,都會去查看道岔尖端與軌道是否完全貼合,另外一側遠離軌道是否呈現開口狀,最後再看道岔顯示的標誌是否正確。“磕嘣入槽、尖軌密貼、開口良好、標誌正確”這四句話貫穿了他30年的職業生涯,並且30年來從未出過差錯,這讓林東感到心滿意足。

扳道工——京津冀铁路线上即将消失的音符

在工作裡,最讓林東頭疼的就屬下雪了,“每年一下雪,我們就得不間斷地清掃積雪,生怕凍上。結冰後道岔就扳不動,即便能扳動,道岔和鐵軌之間也容易出現縫隙。”在林東的工作裡,還有一段經歷讓他記憶深刻。1998年的一個隆冬,附近的工廠挖壞了電纜致使線路所附近的鐵路信號燈失靈,“臨站的列車看到信號燈一直是紅色,無法前進。查清狀況後上報領導,我走了將近一公里去給火車司機送路票和調度命令,這才順利通行。” 這一來一回,林東走得渾身是汗,在寒冷的冬日裡,他的襯衣溼透了。

扳道工——京津冀铁路线上即将消失的音符

剛剛成為扳道員的那段時間,林東來到曹莊站跟著師傅學扳道岔,“師傅對我要求特別嚴苛,我以前不愛說話,有什麼問題不好意思張嘴問,因為這個師傅沒少數落我。現在我也會和這裡的年輕人說,剛剛入職該問就得問。”半年後,柳青線路所建立,他來到這裡同這個線路所一起走過整整三十年。

扳道工——京津冀铁路线上即将消失的音符

工作時間從早上8點到晚上8點,隨後可以休息到凌晨3點,3點再到早上8點值班,再休息,晚上8點繼續值班到凌晨3點。他們管這種班次叫做“小四班”,“年輕時剛剛接觸這個工作,最大的問題是枯燥無聊,現在早就習慣了。責任心讓我不敢分神,我每天出門上班前第一件是把家裡的事處理好,家人也很支持我,讓我全身心投入工作。”林東說。

扳道工——京津冀铁路线上即将消失的音符

柳青線路所距離林東的家有10公里的距離,磚房旁邊停著的一輛脫了漆的自行車便是他的交通工具,他看著自行車打趣道,“以前單位說給派個車接送我們這些單位離家遠的同志,但大家上班的時間不統一,計劃就泡湯了。那時我們每個月給20塊錢交通補助,算是鉅款啦!雖然下雪時沒少摔跤,自行車也沒少丟……”後來林東養成了騎車上下班的習慣,他說順著子牙河一路騎下來,春看桃花、夏聽蟬鳴、秋賞落葉、冬望瑞雪,也挺好。

扳道工——京津冀铁路线上即将消失的音符

辦公室陳設簡陋,但林東很滿意。他說,這條件比以前好多了。“原先這裡沒有地下水,只能讓工人一桶一桶的往這裡送自來水。現在地下水雖然不能飲用,但也有了衛生的桶裝水。如今,小房間裡裝上了空調,還配備了衛生間,條件還不錯。”

扳道工——京津冀铁路线上即将消失的音符

由於條件有限,柳青線路所附近沒有菜市場和飯店,林東每次離家上班都要帶上4頓正餐,“我愛人自打生了小孩後就放棄了工作專心照顧家裡,她體恤我上班辛苦,每次都變著花樣的做飯。”在工作的30多年裡,林東有將近一半的除夕是在線路所裡度過的,在他看來,不論平時還是節假日,在工作崗位上的每一刻都不能掉以輕心,“幹我們這行不能分神。鐵路職工的家屬都很偉大,沒有他們的理解,我們也很難在工作上做到如此專注。”

扳道工——京津冀铁路线上即将消失的音符

王秦莊站副站長王昭提到林東時連連豎起大拇指,“林師傅是個踏實肯幹的人,如果所裡的同事有事需要倒班,找到林東,他肯定會來。”在同為扳道工的苗和強的話語中,也能感受到奮鬥在一線的鐵路人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比平常人付出了更多的心血和精力,他們堅守在工作崗位,犧牲了很多與家人相處的時光。

扳道工——京津冀铁路线上即将消失的音符

說話間,車站值班員接到列車即將進站的電話,林東走向扳道器,雙手“輕輕”一拉,道岔便由鐵軌一側嚴絲合縫地貼向另一側,再跑到200多米外的另一幅道岔繼續扳。等到列車正式進站後,林東走出屋子,站得筆直,把信號旗一張,又一輛列車呼嘯而過。

扳道工——京津冀铁路线上即将消失的音符

回到值班室,林東擦了一把頭上的汗,笑笑說道,“現在這套設備幾乎見不到了,以後這裡可能也要換成自動的,估計以後它能跟我一起退休。”

扳道工——京津冀铁路线上即将消失的音符

如今,柳青線路所共有4名正式扳道工,他們也是京津冀地區最後剩下的4名營業線路上的扳道工。或許在不久的將來,這裡的道岔會被現代化集中連鎖道岔代替,這群再平凡不過的扳道工也會像他曾經扳過的道岔一樣,淡出鐵路的舞臺,但這份責任與堅持,總會烙在我們記憶中揮之不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