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方法、自覺,孩子學習到底哪個最重要?

興趣、方法、自覺,孩子學習到底哪個最重要?

  • 不自覺的孩子——缺少學習主動性

一個媽媽和我聊起孩子的學習,很苦惱。她的女兒才小學2年級,做作業就開始“費勁”,拖拖拉拉十分鐘寫不了一個字,還寫的錯誤百出,字跡潦草。用媽媽的原話是,心思根本不在寫作業上,只想著玩。

每一天寫作業都如同打仗一樣,寫著作業一會就跑去玩了,坐在那裡也是玩玩本子、摳摳筆,不能專注於作業上。每天晚上她什麼都不能做,就是陪孩子寫作業,即使她不停的催促,每天都需要到10點、11點才能結束。

媽媽很擔憂,這麼小就不愛學習,以後可怎麼辦呢。

興趣、方法、自覺,孩子學習到底哪個最重要?

  • 摸不著的學習方法——是要快還是要好

同事聊起她7歲的女兒,孩子很懂事,寫作業的時候非常認真,但是速度卻很慢。每一筆都要寫的筆直,不然孩子就要擦掉重寫。一個字塗塗改改好多遍,寫作業的時間要比其他人多出好幾倍。

他也反思,應該是在孩子小的時候,他給孩子定的規矩,需要孩子寫的標準,寫的好一些。孩子也很聽話,慢慢的就養成了這樣“精益求精”寫字習慣。為此他專門和女兒強調過好幾次:現在長大了,寫字的要求和之前不一樣了,作業要寫的又快又好,保證好的同時還有快。

對於大人來說的一個簡單道理,孩子來說可能不是很好理解。想改變孩子的現狀,還是要費很多功夫。

興趣、方法、自覺,孩子學習到底哪個最重要?

  • 學不好真的是沒興趣?——學習興趣到底哪裡來

想到我小的時候,數學是最好的一門功課。歷史、地理卻是我最大的苦惱,時間地點背的頭痛卻還是會搞混,每次考試都是一次折磨,因此我一直不喜歡歷史方面的東西。

長大後有了自主選擇權,我發現自己很喜歡博物館,喜歡文物的故事,喜歡柏楊寫的歷史書,逐漸改變了對歷史的看法。原來,我對歷史是很感興趣的。

有一段時間,從圖書館借了好多歷史書來讀,不過癮還買了一些柏楊寫的歷史書放在家裡隨時翻看。因此,我對中國古代的歷史自然多了了解,腦子裡關於歷史的知識都是在這個過程中補起來的。

如果讀書的時候能有這樣的興趣,當時就不會那麼頭痛了吧。

興趣、方法、自覺,孩子學習到底哪個最重要?

孩子學習,到底是依靠自覺?方法?還是興趣?

孩子和大人不一樣,很難從目的出發,沒有興趣為了達到一定的結果而認真去學習,這對於孩子來說簡直不可能。所以自覺學習是一個需要先從培養和建立孩子自尊自主意識開始的,是一個循序漸進、逐步的工作。這種自覺學習的意識是在學習的過程中養成的。

興趣、方法、自覺,孩子學習到底哪個最重要?

學習方法是一件武器,但不是武功本身。打個比方,如果有一件鋒利的武器,勢必會增加戰鬥力,但擁有好的武器未必一定會贏得戰鬥。還要受到戰略部署(對於學習來說就是學習規劃)、戰鬥熱情(學習動力)、戰術佈局(學習計劃和安排)等其他因素的共同影響。

同理,在正向而良好的學習動力驅使下,肯定會滋生出有效的學習方法。也許這個方法一開始不完善,但尋找正確高效的學習方法,本身也是學習的一個重要內容。

興趣、方法、自覺,孩子學習到底哪個最重要?

興趣可以成為最好的導師,真正的興趣正是培育自覺地溫室土地,也是激發創造性驅使人去開動腦筋想辦法的源泉動力。

有的家長會說,我的孩子對學習沒興趣,誰愛學習呀?學習那麼苦。擁有這種想法的家長,還是得先擺正自己的態度。

探索未知的領域,掌握對於自己來說陌生的知識,滿足孩子好奇心和探索心,這本身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人對未知本身就是存在好奇心的,這是天性。我們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每一次進步,都是對新鮮事物的探索驅使,逐步學習到的。說話、走路、跑步,這些和數學、地理,本質上沒有什麼不同。

之所以會有後來錯誤的認識,覺得學習苦,主要是在後天的學習過程中,錯誤的方法加上錯誤的引導造成的。

興趣、方法、自覺,孩子學習到底哪個最重要?

維護好孩子對於學習的興趣、樹立起孩子的自信心,養成健全的自尊自愛人格、逐步形成自覺地學習習慣,家長只要適時的協助孩子尋找一些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就不再是難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