罰款,真的是有效的管理手段?

大多數足浴店都有“罰款”的制度,對於“罰”的利與弊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

罰款不是目的,只是一種管理的手段。

必要時採取“罰”的做法是必須的,但並不是所以員工的不當行為,都可以通過罰款就能解決的。

如果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我們必須要去理解什麼是管理。

管理的本質是激發人向善的力量。

罰款,真的是有效的管理手段?

如何激發人向善之力?

通過激勵,激勵才是管理的核心,激勵最終的目的是讓員工向善,激發其職業素養。

很多公司用處罰的方式管理員工,員工遲到處罰,罰款!員工在工作上犯錯,也是通過處罰。

  • 經常遲到的人,會因為罰款而吃到的變得理所應當。
  • 因為工作犯錯而罰款的,(工作內容本身就很容易犯錯;因為是新人,不熟悉工作容易犯錯),會因為罰款而缺乏自信,喪失工作上的成就感。

通過“罰”即便可以維持一定管理水平,但是付出的信用成本是相當大的,而且不利於員工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當然公司管理水平的持續提升也不可能實現。

很多店長或老闆想通過以罰代管,我認為並不是好的管理手段。為什麼?罰多了員工就變得心安理得了,沒有內疚感和自尊心了,反而不利於其行為的改變。

罰款,真的是有效的管理手段?

那怎麼辦?可以嘗試用以下這些做法:

一、做好培訓和溝通

完善公司的規章制度,做好新人的培訓工作。讓員工清楚的明白什麼是公司能做的,什麼是公司不能做的。

罰款,真的是有效的管理手段?

二、將員工平時的表現和績效掛鉤

將員工平時的表現和績效獎金、年終考評、評優、調崗調薪、崗位晉升等掛鉤,這樣清晰晉升、績效等制度,這樣員工有進步的動力。

多鼓勵和肯定員工的進步,樹立好的典型,塑造一個有限的模範技師,讓員工爭相效仿。

罰款,真的是有效的管理手段?

三、通過其他方式代替罰錢

很多時候罰錢並不是當場就罰的,而是直接在工資里扣錢,所以被罰者沒有太大的感覺。

對於一些事情看似不大但又影響極不好的現象,可以採取諸如體罰的方式。比如開會遲到者當眾做俯臥撐20個,或會後負責打掃衛生等。

管理的本質是激發人向善的力量,處罰是不可能讓員工的素質提升,只有通過文化的教化以及激勵的手段,包括利益的考核,才能讓員工變的自律!一個員工進入自我的管理,接下來你公司的文化就會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