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干涉雙通案:中美高科技產業暗戰持續升級

3月1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發佈行政命令,以國家安全為由永久禁止博通惡意收購高通,至此博通和高通雙方圍繞收購和反收購的博弈接近終點,最終高通成功保住了公司不受收購。受此影響,次日高通股價下跌4.95%,博通股價下跌0.6%。


特朗普干涉雙通案:中美高科技產業暗戰持續升級

特朗普干涉雙通案:中美高科技產業暗戰持續升級

事件影響

博通雖然收購高通失敗,但並沒有產生額外的成本,公司業務沒有受到任何影響,在註冊地遷回美國後,將不再受制於CFIUS的管轄範圍,仍然具備充足的彈藥去收購其它小體量的半導體公司,繼續複製此前一貫的資本運作策略。

高通則為抵禦敵意收購付出了一系列實際代價:提高對於恩智浦收購價格近60億美元;大幅上調2019年盈利目標並推出10億美元成本削減方案;高通創始人之子保羅·雅各布不再擔任執行董事長、繼2014年卸任CEO後進一步淡出公司管理,而新的董事長Jeffrey W. Henderson恰恰是高通在2016年為了響應積極投資者訴求、避免公司分拆所邀請引入的投資專業人士。這些運作在短期內保全了公司,但對於公司業務長期發展也帶來更大的壓力,同時股東們仍然對高通管理層持有強烈不滿態度。專利授權業務方面,高通仍然面臨包括蘋果在內的大客戶的糾紛、全球各個反壟斷部門處罰,需要儘快了結相關案件來保障其專利授權商業模式所帶來的確定性收入;芯片銷售業務方面,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增長乏力,而要在不斷削減成本的同時保持產品的長期競爭力也挑戰極大。另外,隨著收購恩智浦的接近完成,高通將由一個服務於少數大客戶的單一業務芯片設計公司轉變成為一家擁有多個Fab的多產品、多客戶的跨行業公司,未來可能更加受制於短期財務指標和資本的壓力。

事件分析

秉承貿易保守主義的特朗普美國政府以及實際執行機構CFIUS是幫助高通的核心力量,CFIUS在公開信中甚至明確表示高通商業模式的變化可能會對國家安全相關的關鍵技術研發產生負面影響,並且史無前例地依靠連環假設,用中國——華為技術威脅論來干涉自由市場上的潛在公司交易行為,包括中止股東大會、否決股東提名董事、在極短的時間內通過總統行政命令下達永久禁令,這些措施甚至遠遠超出了高通提出的要求。雖然美國兩黨在很多問題上針鋒相對,但對遏制中國的原則卻完全一致,參議院少數黨領袖查克·舒默還對特朗普阻止博通收購高通的命令大加讚賞。隨著美國政府短時間內針對中國密集發起201調查(光伏和洗衣機)、232調查(鋼材和鋁)、301調查(技術轉讓、知識產權和創新)等,以及將中國視為最大威脅的美國國務卿邁克•蓬佩奧上任,美國將全面遏制中國出口貿易、技術發展和知識產權已經不作為短期的談判籌碼,而是上升為長期國策。

2017年11月美國國會兩院提交了一項名為《外國投資風險評估現代化法案(2017)》(FIRRMA)的法案,基於更廣泛的國家安全考慮因素尋求拓寬CFIUS的審查範圍和權限,涵蓋各類組織和個人,包括小股權投資、合資及技術授權等各種合作形式,針對特定國家、關鍵技術和基礎設施領域擴大交易審查,提出更多的信息披露要求,擁有更長的審查期限和司法審查豁免權限,並在隨後的聽證會中明確表示推出該法案的目的是為了進一步限制中國在半導體等關鍵技術領域的相對競爭力提高。FIRRMA法案得到白宮、兩院、財政部長、國防部長、司法部長等關鍵機構和個人支持,後續多次聽證會上也沒有遇到原則性的反對聲音,有望在2018年內通過。一旦該法案通過,美國將具備更多的手段來全面限制中國的高科技產業發展。

歷史上歐洲具備深厚的半導體技術人才、研究機構、知識產權、下游客戶和配套產業,隨著全球半導體產業創新趨緩和併購整合交易頻發,歐洲的優質半導體資源向美國不斷集中,當前全球20大半導體公司中,僅剩英飛凌和意法半導體兩家歐洲公司。美國政府對於關鍵半導體技術資源的嚴防死守,使得中國半導體廠商面臨全球可供合作的資源越來越少,仍然只能依靠艱苦奮鬥來發展本土產業,在基礎技術和能力提升上需要打持久戰,長期看能否縮短和國際一流廠商的差距還存在很大挑戰。

半導體產業和普通的製造加工業不同,具備高度國際化分工的特點,是全球化的受益者,也會在反全球化的浪潮中遭受巨大傷害,無論是高度依賴中國市場的高通等美國芯片公司還是高度依賴美國技術的中國半導體公司都無法在中美貿易戰中獨善其身,中國公司如果不提前做好長期全面的風險應對策略,可能無法熬過中美政治對抗和高科技產業暗戰的冬天,進入下一個擁抱經濟全球化的政治環境週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