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歷史上山東很少出皇帝,卻出了很多皇后」,對此你怎麼看?

鑄源李崇偉


這個問題很簡單,山東是孔子的故鄉,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人(今山東曲阜)。他是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倡導仁、義、禮、智、信,是儒家學派創始人。換言之,山東是他的思想發源地,儒家思想傳播和普及的程度高,人們的思想覺悟高。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內容是“禮”與“仁,用道德和禮教來治理國家是最高尚的治國之道。這種治國方略也叫“德治”或“禮治”。這種方略把德、禮施之於民,嚴格了等級制,把貴族和庶民截然劃分治者與被治者。換言之,也就是講究高低貴賤之分,人要認命,命中有則有,命中無則不要強求。

要想當皇帝,沒有不流血的政變,而孔子讓人們“禮、讓,試問哪個奪權的皇帝是禮讓來的?

稱帝無非有兩個途徑,正統的就是繼承祖先的基業,另一方面就是搶班奪權,而孔子對這些行為是禁止的,是譴責的,尊卑是嚴格區分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樣教育的結果就是讓人沒有非分之想,從而杜絕了篡位奪權。

孔子的另一思想就是忠君,這一思想在他死後n年後得到了發揚光大。


據《史記.項羽本傳》記載:“項王已死,楚地皆降漢,獨魯不下。(孔子的故鄉魯國)漢乃引天下兵欲屠之,為其守禮義,為主死節,乃持項王頭視魯,魯父兄乃

魯國人頑強抵抗漢軍,雖然是戰亂,但城內一片詩書絃歌之氣,漢軍把項羽的頭給守衛魯國的人看,人們確信項羽已死,這才開城投降並厚葬項羽的頭,這叫絃歌拒漢師。由此可見孔子思想影響之深。

男人們沒有爭強鬥狠的彪悍之風,沒有了爭權奪利的慾望,自然沒有人主動把皇位讓給你,所以當皇帝的少之又少。但是女人們在孔子思想薰陶下,恪守婦道,講究三從四德,湧現了許多賢德的女人,皇帝選皇后都從山東選。比如隋文帝楊堅的生母就是山東歷城人(今濟南);兩漢期間,王莽的姑姑王政君,她是山東東平陵人,還有漢平帝的皇后王氏,漢順帝的皇后伏晨,漢獻帝的皇后伏壽,都是濟南人。因為濟南在兩漢時期出了這麼多的皇后,所以文史家稱濟南為“皇后之鄉。



不過有的人說山東不出皇帝是因為地勢的問題,山東是平原居多,想造反地勢不利,我覺得這個理由不成立。儒家思想才是主要原因,占主導地位。


秉燭讀春秋


這個題目掛出很久無人回答,我很好奇,細翻了一下。作一簡答,以澄清模糊。

山東人忠勇有餘,權變不足,從武則多出戰將,讀書則多出腐儒。幾乎未出過正兒八經皇帝。出皇后也不是很多。民謠曰“江南的才子山東將,陝西黃土埋皇上”。《二十四史》和其它史籍中有記載的僅有25名皇后。對比500多名皇帝,實在算不上多。不知為何有此說。

一、西周僅有周武王和周宣王兩位皇后出自姜太公之後。

二、西漢有劉邦皇后呂雉、劉詢皇后昌邑許平君、漢成帝劉驁後許氏(昌邑)、漢獻帝后(東武)伏壽4位。伏壽因謀除曹操被幽閉而亡。兩個孩子也被殺。曹嫁4女於獻帝劉協,1正3副。

三、三國時期,有曹操後卞氏(琅邪開陽,今臨沂)和孫權皇后王氏(琅邪今臨沂)2位。

四、兩晉有司馬衷和司馬德宗2位皇后。一為泰山羊獻容,二為琅邪王獻之女王神愛。

五、南北朝時共有10位皇后。以琅邪王氏和蘭陵蕭氏居多。

六、唐五代時,有唐順宗李誦和後梁朱溫之母2位。

七、明代有宣宗朱瞻基皇后濟寧胡氏和鄒平孫氏2位皇后。另有朱見深貴妃萬貞兒(諸城)追授皇后,共3位。這位萬貴妃是生前不戴鳳冠的皇后,作惡多端,差點害死明孝宗朱佑樘。

這些人中,著名的有呂后、萬貞兒和羊獻容三人。前二人以惡名,後者以被俘再嫁為後。最可憐的為獻帝后伏壽,孃兒三人被殺,其母家數百人被殺。不其侯(封地青島城陽區)一門盡死。秦代儒生伏勝山東後裔盡絕。


左說春秋


皇后是負責管理皇帝的,人們不是都說枕邊風颳了起來飛沙走石,天昏地暗,寸草不生,可見殺傷力之強悍!皇后也負責生皇帝,起碼是兩代皇帝都被皇后攥在在手心裡。可見,皇后的權利一點都不比皇帝差!哈哈哈哈!!!





太陽陽光113255417


在我國風水上有這樣一個說法,山西皇帝山東相,意思說山東這塊土地比較好出宰相,山西好出皇帝。這是地理風水所決定的,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但是中國最有名的聖人出自於山東,已經夠引以為自豪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