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刀鑑賞入門:日本刀裝具及名稱簡介

日本刀的鑑賞體系,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到現在已經成了一個龐大得有點嚇人的體系,幾乎所有與刀相關的東西,都形成了一套可以獨立評判與鑑賞的標準和體系。

譬如日本刀的配件和外裝,看著好象不起眼,但實際卻是個極複雜的體系,且有相當部分配件是獨立的收藏門類。像著名的索斯比拍賣行,就經常舉行日本刀鐔的拍賣專場,一塊不起眼的鐵鐔,身價幾萬美元是很常見的事,而有些收藏家擁有的刀鐔數量,甚至以萬計。

因此真正熱衷於收藏和研究日本刀的人,幾乎沒誰敢說出諸如“我都知道”這樣的話,所謂看得越多膽子越小,就是如此了。

日本刀鑑賞入門:日本刀裝具及名稱簡介

侍魂:霸王丸

下面,我將對日本刀的外裝和配件做一個簡單的介紹。之所以說簡單,是因為幾乎這裡提到的每一樣東西,如果真的深入下去,大約都足夠單獨寫一本書甚至是一套書出來,那才能叫介紹清楚,而且還不能說是完全介紹完畢了。

所以,我只能,也只敢說是簡介,而且真的是簡得不能再簡的介紹。

日本刀鑑賞入門:日本刀裝具及名稱簡介

侍魂:柳生十兵衛

“拵”(Koshirae)和“白鞘”(Shirasaya):

“拵”一般來說是指刀身與刀柄、刀鞘等刀裝具裝配完畢的形態,但按照裝配方式不同,還可以細分為“拵”和“白鞘”(Shirasaya) 兩種。

通常而言,日本刀的刀鞘和手柄都是木製品,包括白鞘,一般都使用樸木。但是也有一部份刀劍的全部裝具都用金屬製作,譬如用鐵、“山銅”(Yamagane——粗質的銅)、“素銅”(Suaka——淡紅色的純銅)、“赤銅”(Shiakudou——黑紫色的金銅合金)、“四分一”(Shibuichi——有四分之一以上的成份為銀的銅合金,呈灰綠色)等。

日本刀鑑賞入門:日本刀裝具及名稱簡介

圖:飾有德川家紋圖案的銀製刀裝短刀,刀由名匠米澤住赤間綱信製作,應該是與德川家族有關的傳世品(華諾美術刀劍提供)。

事實上,“拵”也分為很多種。以刀(日本刀分類裡,如無特指,刀一般是指刃長兩尺以上的刀)為例,從刀的形制分,至少有“太刀拵”和“打刀拵”兩種。在這兩種之下,按“拵”的形式又可再分為多個品種,如“太刀拵”中有“飾太刀拵”“兵庫鎖太刀拵”等,“打刀拵”裡有“突兵拵”等等,其具體形式異常繁複,不能盡數。因此這裡只簡單介紹一下最常見的太刀拵、打刀拵,以及太刀拵中的飾太刀拵。

太刀拵,來自於騎兵用的刀裝,其最重要的特徵是刀鞘上裝有兩個安裝懸掛配件的“足金物”,方便在騎馬時佩帶。這種刀的佩帶方式,是刀刃向下懸掛於腰間。在進入江戶時代後,由於歷史環境的變遷及各種法令的原因,太刀拵逐漸少見。

日本刀鑑賞入門:日本刀裝具及名稱簡介

打刀拵,因在進入江戶時代後長期的和平狀態,武士們多為步行,此種外裝遂得以興盛。打刀拵通常沒有“足金物”,只在刀鞘內側裝有一個“慄形”和一個“返角”,用來綁纏“下緒”,以便插入腰間。打刀的佩帶方式,是刀刃向上,這也是打刀與太刀之間一個重大區別。

日本刀鑑賞入門:日本刀裝具及名稱簡介

日本刀鑑賞入門:日本刀裝具及名稱簡介

飾太刀拵,大類上歸於太刀拵的一種。這種形式的拵起源於平安朝,形制和正倉院所藏的、自中國傳入的唐大刀外裝基本一致,後來逐漸演變為只用於覲見天皇及朝廷典禮儀式等重大場合,且佩帶者還有官位等級以及裝束上的要求。最嚴格的時候,這種刀裝僅限於皇族以及參議以上官員使用。

這種拵的最重要特徵有兩個,一是兩個“足金物”上都裝有異常龐大的“山形金”,用來裝配懸掛用的兩條“足革”;二則是刀鐔不是常見的日本刀鐔,而是與唐大刀所用的中國刀劍格一樣的格,日本把這種格稱為“唐鐔”。

日本刀鑑賞入門:日本刀裝具及名稱簡介

飾太刀拵。為小田原藩大久保家的傳世品,被日本刀劍保護協會鑑定為“重要刀裝具”。這套金梨子地螺鈿飾太刀拵,整個製造過程耗時約三年,為加賀守大久保忠真出任京都所司代(相當於現在的東京警視廳廳長)時,覲見第一百二十代天皇仁孝天皇時實際服用的刀裝具。

(mrchild :勘誤一處:沒有東京警視廳,只有警視廳這個機構,可能受了影視作品影響,大家都誤以為警視廳是東京警視廳的簡稱。警視廳沒有廳長這職務,只有警視總監。)

白鞘(Shirasaya)

多以天然乾燥而成的樸木為材料 (日本人認為人工烘乾的木料會吸收溼氣,不宜使用)。由於樸木所含的樹脂較少,所以不易侵害刀劍本身。而“拵”的刀鞘需要塗漆,因此令保存在內的刀身處於一個完全密封的狀態,而日本刀的收藏家多相信刀身長期處於 “沒有呼吸”的環境中,會比較容易出現鏽蝕。事實上也確實如此。

所以,以長期保存的角度而言,刀劍應該被安置在材料簡單清純的“白鞘”之中,讓刀能自由呼吸,到有需要公開擺放和攜帶的時候,才會配上“拵”。

換句話說,“拵”是刀劍出外時的禮服,而“白鞘”則是刀劍的睡衣。

但當刀身裝到“白鞘”中之後,留下來的“拵”的各個組件就會鬆散不整,不容易保存也容易丟失。因此一些講究的收藏家又會為空的“拵”在配上一支與刀身同形的木製刀,這種刀形木被稱為“Tsuna”,它使得“拵”這一外裝可以齊整成形地收藏。

日本刀鑑賞入門:日本刀裝具及名稱簡介

日本刀鑑賞入門:日本刀裝具及名稱簡介

圖:完整的“白鞘”刀裝形式。

鐔 (Tsuba):

日本刀鑑賞入門:日本刀裝具及名稱簡介

又稱為“鍔”,也就是我們俗話說的刀擋、護手。

在日本刀的裝具中,“鐔”擁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某種意義上說,它的價值僅次於刀身,因此各個時期都有相當多的專門製作“鐔”的名家存在,很多名家還會在“鐔”身銘上自己的名字表示品質,並防止假冒。

現在全世界範圍內,有著相當數量專門收藏日本刀鐔的收藏家和愛好者,尤其是近年來,它的市場價值已經上升了數十倍之多。

日本刀的“鐔”一般為金屬製,有底、面之分,向著刀柄的那面是“表”,朝刀身的一面是“裡”。

“鐔”從形狀來說,一般分為“葵形”、“丸形”、“角形”、“木瓜形”等幾大類,要再細分的話,還可以繼續分出數十種來。有些“鐔”為了加強其美感或對鐔本身做進一步保護,在邊緣還會再包一圈其他材質的金屬,如金、銀等,這種與刀鐔本身質地不一樣、又不是和刀鐔一體制造出來的護圈,叫做“覆輪”(Hukurin)。

“鐔”的圖案和風格千變萬化,常見的雕刻形式有浮雕和透雕、蝕刻,質地多以銅、鐵為主,圖案裝飾則主要採取鎏金銀或者包金銀工藝,也有不加任何工藝非常簡樸的。一個好的“鐔”,不但要工藝精良,圖案也需要有相當創意和很高的審美意趣在內,因此這項工藝發展到後來成為了一門幾乎獨立於刀和刀裝之外的另類藝術。

日本刀鑑賞入門:日本刀裝具及名稱簡介

切羽(Seppa)

在刀身與手柄之間,除了鐔和緣之外,通常還需要有兩片薄薄的“切羽”,複雜的可以多達八片,如二戰期間日本九八式軍刀的切羽,就是典型。

日本刀鑑賞入門:日本刀裝具及名稱簡介

圖:日本陸軍九八式軍刀的八片裝切羽及裝配順序,紅色的為葵形大切羽。

日本刀鑑賞入門:日本刀裝具及名稱簡介

圖:五件套的古葵形鐔和切羽。

首(Kashira) 和 緣 (Huchi)

裝在手柄末端的刀裝具稱為“首”,手柄與”鐔”(護手) 之間的刀裝具則稱為“緣”。“首”與”緣”通常都由金屬製成,也有少數會以動物角、骨來製作,其裝飾圖案一般有鳥獸、花草、風景、神祗等,“首”和“緣”的圖案風格及內容,必須是和“鐔”、“鞘”以及整個“拵”是配套、一致的。

日本刀鑑賞入門:日本刀裝具及名稱簡介

圖:鎏金櫻花圖案的頭(首)和緣。

柄(Tsuka)和柄卷 (Tsukamaki)

傳統的日本刀的手柄和刀鞘,都是由專門的“鞘師”用樸木製作而成。

手柄的設計,按形狀可以分為“並反”、“刃一” (又稱刃方一文字)、“立鼓”(中間稍稍收窄的手柄)等幾種。手柄形狀的風格,必須要和“頭”和“緣”的風格吻合,以求整體風格的和諧。

在手柄造好以後,專門的“柄卷師”會為手柄捲上“鮫皮”(Samekawa),讓手柄有適合握拿不至於打滑,但也絕不過份的磨擦力。

所謂的“鮫皮”,並不是人們一般認為的鯊魚皮,實際上它是產自東南亞一帶的魟魚 (Stingray)皮,屬於魟科(Dasyatidae)及其他有關科的一些種類,在其鞭形的尾的基部旁有著一根或數根帶倒鉤的又大又尖的背棘,有時它們能長得很大。“鮫皮”歷來是中國和日本刀劍類手柄的外裝之一,但是在使用前需要浸水軟化,才能被卷在刀柄上去。然而,乾燥後的”鮫皮”又會收縮,所以可能會讓已經卷好的“鮫皮”發生移位,因此一個優秀的“柄卷師”必需擁有相當豐富的經驗和精到的手藝,才能妥善地完成“柄卷”的整個工序。

一些優秀的柄卷師,能夠將鮫皮的連接部位拼接得完全看不出界線,堪稱天衣無縫。這種拼接術,實際是在拼接處按鮫皮的顆粒邊緣進行切割,使兩邊拼合部位的顆粒完全吻合而看不見接縫。這需要極好的耐心及大量的實踐經驗,非一般人所能為。

日本刀鑑賞入門:日本刀裝具及名稱簡介

圖:魟魚 (Stingray)皮,可以看見尾基部附近的大背棘。

日本傳統的“柄卷師”都以“殼飯”(Sokui)所制的米糊將”鮫皮”貼在刀柄上,而刀鞘一般也是如此黏合,即使是現代製作的日本刀,也一樣不會例外。

在貼好了“鮫皮”以後,”柄卷師”會在刀柄上再綁上絲或者棉製的纏帶,然後用松脂和菜子油煉製的“藥練”(Kusune),把他們黏緊,這樣,一個完整的手柄就完成了。

日本刀鑑賞入門:日本刀裝具及名稱簡介

圖:貼好“鮫皮”做完柄卷,裝配好“頭”和“緣”的“立鼓”形手柄。

日本刀鑑賞入門:日本刀裝具及名稱簡介

圖:短刀柄及銀製錦包外裝。

目貫 (Menuki)

為了防止連接刀柄和刀身的“目釘”鬆脫,通常會在手柄的“目釘穴”外加上兩塊稱為“目貫”的金屬片 (通常放在“鮫皮”以上,纏帶以下的地方)。而”目貫”的設計必需以不影響握柄的手感為前題。

“目貫”的材料非常多,貴重的有以金、銀做的,比較常見的是用銅和鐵製作的,還有少數是用生物材料製造,譬如各種角類。基本上,銅、鐵造的“目貫”還會再以其他材料做處理,譬如鍍金銀等,以獲得豐富多變的藝術效果。

從外面就可以看見的“目貫”,被稱為“表目貫”。由此可以知道,“裡目貫”就是完全被柄捲上的纏帶掩蓋住不太看得見的目貫了。“表目貫”習慣上置於靠近“緣”的目釘穴上,“裡目貫”則放在靠近“頭”的另一個目釘穴上。

一般來講,“目貫”製造大多非常精緻細巧,圖案則以鳥獸、花草、風景、神祗等為題材,絕大部分兩面一樣,但也有一些、尤其是名家作品,兩面是不一樣的,不過相當少見。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目貫”地紋樣是神祗、鳥獸,那麼在安裝”目貫”時,神祗、鳥獸的頭部必須指向刀尖一方;若”目貫”作花草狀,則花草的根部要指向刀尖。如果安裝方向錯誤的話,使用刀劍時“目貫”就有可能會鬆脫。

另外還有一些名家制作地“目貫”亦附帶銘文 ,這叫“目貫銘”;刻在正面側邊的稱為“際端銘”(Kibatamei),刻在底部的則稱為“短冊銘”(Tanzakumei)。

日本刀鑑賞入門:日本刀裝具及名稱簡介

日本刀鑑賞入門:日本刀裝具及名稱簡介

圖:日本名刀工三善長道所作的在一把刀上的一對兩面不一樣的目貫,非常傳神的上乘佳作。

日本刀鑑賞入門:日本刀裝具及名稱簡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