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島》:一道穿透生死和至親的命題,該怎樣作答?

《長島》:一道穿透生死和至親的命題,該怎樣作答?

生命,就像是一條緩緩流淌的河流,一路曲折蜿蜒,見證春夏秋冬,時有波折漣漪,時會踽踽前行,無論在這條路上發生了什麼,終會匯入汪洋大海,完成自己的使命。我們行進至此,不安餘生,無止未來,才敢肆無忌憚,然而當你知道生命終有時的那一刻,是否還能如常過活,或者當你知道最親近的人時日無多,你又該如何面對?一個短片《長島》,時長不長,卻情緒滿滿,後勁十足,讓人發省感嘆。

企鵝影視青夢導演扶持計劃,給了新人導演一個最為廣闊的平臺和機會展示自己的作品,孫曉晨正是其中的一員,而在這個計劃中交出的《長島》這份答卷,沉重亦不失意蘊,27分鐘的片長,沒有多少臺詞,鏡頭畫面就像是一位年長的傾訴者,慢慢講述著這段故事。

影片以一位母親被下病危通知為開端,他的丈夫不忍告訴她真相,默默叫回了他在上大學的兒子,希望能讓團聚的一家人存在時間更久一些,留住最後這一段美好的回憶。可母親似乎早已經洞察了真相,她裝作沒事的樣子,繼續對著丈夫表達著口頭上的不滿,嫌棄他做魚做糊了,嫌棄他米飯沒蒸熟,心裡抱怨著上天的不公,也在擔心著自己走後,剩下的這爺倆該怎麼生活。

母親跟兒子談心時手寫著日記,用著2018年的本子,書寫著2017年11月21日的故事,不知道是在記錄當下,還是回憶過去。在她的日記本下墊著的是她兒子當年的讀物《哈利波特與密室》,此時的母親,似乎心裡的潛意識在讓她在找一所密室,逃離進去,逃避現實。當她把本子翻上的那一刻,像是在向一切告別,向過去的自己告別,也向丈夫和兒子告別。

命運縱然不公,可總要坦然面對,母親帶著行李,精心梳妝,去影樓拍了最後一張照片後失意離去,最後爺倆在沙灘的獨舟旁找到了她,母親面向著大海,父子面向著母親,影片在此刻停止。母親是否是因為颱風來襲船隻無法航行才沒能出島遠走,這個我們不得而知,而生活在一座島上,陸地的終點並不遙遠,他們就站在所謂的陸地和人生的終點線前,用心靈傾訴著一切。

這是一部意味深長的短片,裡邊對家庭、故鄉和生命都有著人文情懷般的思考。一家三口內心關切,卻表面疏遠,溝通成為了他們之間最大的隔閡。而長島所謂立家之地,卻也不是心靈慰藉的故鄉,丈夫從兒子出生後就沒回過延吉老家,兒子在學校中也是不盡如人意,而母親對於生命的嚮往,也猶如那褪色的北島紅石,漸漸淡去了。

我們都在活著,總覺得活著容易,死去難,女作家多麗絲·萊辛寫過這樣一句話:“我們活得似乎永遠不會死,我們死得好像從來沒活過”,珍惜眼前人,珍惜餘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