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木雕雙頭鎮墓獸——古代墓葬里的神祕守護者

我頭上有犄角,長得有點萌,但其實我很兇。嗷......

我叫木雕雙頭鎮墓獸,來自戰國時期,高170釐米,1978年湖北江陵天星觀1號墓出土,現藏於荊州博物館。

國寶︱木雕雙頭鎮墓獸——古代墓葬裡的神秘守護者

獨特造型

我的造型是由實心方木底座,獸頭和兩對鹿角組成。

背向的雙頭曲頸相連,兩隻獸頭雕成變形龍面,巨眼圓睜,長舌伸至頸部。

兩頭各插一對巨型鹿角,鹿角杈椏橫生,枝節盤錯,轉側變幻,意象極為奇異生動。鹿角向兩翼張開,氣勢雄偉,增加了我的神秘感。

通體髹黑漆後,彩繪獸面紋、勾連雲紋、幾何形方塊及菱形紋等,顯得神秘而魔幻。

國寶︱木雕雙頭鎮墓獸——古代墓葬裡的神秘守護者

我被稱為楚墓鎮墓獸造型中最為怪誕、最為壯觀的一個,似人非人、似獸非獸,給人一種猙獰恐怖的感覺。

從考古發現的情況看,我們族群最早見於戰國楚墓,在楚國漆器發達的戰國中期,鎮墓獸的數量最多,到戰國晚期變得少見。這種數量上的消長變化與當時漆器的發展趨勢及楚國興衰的歷史是一致的。

國寶︱木雕雙頭鎮墓獸——古代墓葬裡的神秘守護者

楚人自古崇鹿,認為其是瑞獸、仁獸而加以神化,楚地自古巫風濃郁,鹿還被認為是巫覡通天地的助手,因為被賦予了更多豐富的內涵。

鎮墓獸的演化

鎮墓獸,是中國古代一種造型獨特的墓葬器物。

早在《周禮》中就有記載一種叫方相氏的神獸,專門驅逐一種叫做魍[wǎng]象的、好吃死人肝腦的怪物,所以人們常用方相氏的形象立於墓側,以防怪物的侵擾。

這種方相氏有黃金色的四隻服,蒙著熊皮,穿紅衣黑褲,乘馬揚戈,到墓壙[kuàng]內以戈擊四角,驅方良(也是危害死者的惡魔)、魍象。

國寶︱木雕雙頭鎮墓獸——古代墓葬裡的神秘守護者

而使用鎮墓獸的習俗,也就從方相氏的傳說演化而來。

鎮墓獸主要興盛於魏晉至隋唐時期,五代以後逐步減少,有的地方被獅子取代。

至於鎮墓獸的製作,起初是木質、骨質、陶質的,以後陶質和唐三彩材質的才慢慢多了,但金屬和石製品極少。

同時,這種墓葬習俗最早流行在中原地區,後來慢慢傳到了西域,在吐魯番地區比較盛行。

國寶︱木雕雙頭鎮墓獸——古代墓葬裡的神秘守護者

陶鎮墓獸 北魏

國寶︱木雕雙頭鎮墓獸——古代墓葬裡的神秘守護者

湘陰窯鎮墓獸 唐

鎮墓獸不同時期的鎮墓獸形態,隨著時間的不同略有些變化。起初造型簡單,越往後造型越是複雜,有獸面,人面,總的形象都是頭插鹿角的怪獸形象,而面目猙獰則是大多數鎮墓獸都具備的樣貌。

神秘守衛者

鎮墓獸在中國古代墓葬中,形象怪誕抽象,構思譎詭奇特,帶著強烈的神秘感和濃厚的巫術神話色彩。

嚇盜墓賊

在古代,因為人們十分推崇視死如生的觀念,形成了當時厚葬的習俗。尤其是在歷代帝王將相家族中,他們死後都會將生前喜愛之物和大量金銀珠寶放進陵墓作為陪葬,讓墓主人在另一個世界繼續享用。

然而沉睡地下的寶物,招致無數盜墓賊的光顧。於是,鎮墓獸就是為了震懾和嚇跑盜墓者。不過,儘管人們將各種猙獰的動物形象匯聚於鎮墓獸一身,仍擋不住盜墓者的瘋狂之舉。其結果是鎮墓獸經常被盜掘,鎮墓獸便慢慢消失了。

國寶︱木雕雙頭鎮墓獸——古代墓葬裡的神秘守護者

鎮住惡靈

古人深信,死後地下亡魂會受到鬼魂等怪物的侵害、滋擾,危害死者的靈魂。所以鎮墓獸的存在也就必不可少了,鎮墓獸能夠驅出惡鬼,讓死者亡魂安息,讓生者寬心以慰。

鎮墓獸的頭上安裝的鹿角被認為是具有某種神異之力,對死者在冥界生活可以起到保護作用。

我們面目猙獰,但從不背叛,我們守護著墓主人,也守護著中華文物。淡看萬載滄海成桑田,兀自徘徊在歲月的長河中。

下期預告:人物御龍帛畫 湖南省博物館

古建中國-未來建築的產業鏈孵化平臺。融合建築、文化、文創三大行業,彙集“資訊、商務、文化、交流”四大服務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