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鄉村 繡出「國寶」

中國最長漢繡《二十四孝圖》落戶湖北大悟

(中國中部網韋永龍)元月20日上午,湖北大悟新城鎮金嶺村披上了節日的盛裝,一大早,人們從四面八方趕到這裡,不少武漢市民利用週末也專程來此遊玩,上午10時左右,孝感動天,陰沉的老天突然放晴,陽光明媚,一場大悟漢繡基地《二十四孝圖》長卷展發佈會,在載歌載舞的歡慶氣氛中隆重舉行,湖北省、孝感市以及大悟縣相關部門的領導出席了發佈會。

最美鄉村 繡出“國寶”圖為:在湖北大悟展示的目前國內唯一一幅15米長的漢繡《二十四孝圖》。

據瞭解,湖北孝感是全國唯一一座以孝命名的城市,二十四孝中有三孝來源於孝感,如董永的賣身葬父,孟宗的哭竹生筍,黃香的扇枕溫衾。孝感因漢孝子董永賣身藏父、行孝感天而得名,是中華孝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和中國孝文化之鄉。隸屬湖北孝感市的大悟縣,為傳承弘揚孝文化,在縣婦聯和各部門的支持下,大悟漢繡基地藝術總監楊小婷,以陳少梅的《二十四孝圖》為底稿設計,在武漢楚鳳漢韻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的大力協助下,由大悟漢繡基地三十位繡娘繡制的《二十四孝圖》長卷,今天正式對外展出。

最美鄉村 繡出“國寶”

為目睹長卷風采,在金嶺村大舞臺現場,幾百名村民和群眾看到曾榮獲“中國優秀青年工藝美術家”、“湖北省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青年刺繡藝術家”“黃鶴英才”等榮譽稱號的楊小婷大師,為大家緩緩展開《二十四孝圖》長卷。

最美鄉村 繡出“國寶”圖為:大悟縣漢繡繡娘門在臺上表演漢繡節目。

據資料介紹,元代人郭居敬編撰了《二十四孝》,概述了我國二十四位著名孝子的孝行故事,情節生動,文字簡練,內容多是宣傳我國勞動人民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故事流傳甚廣。

漢繡,源於戰國時期的楚地刺繡,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曾與蘇繡、湘繡齊名。它主要流行於湖北的荊州、荊門、武漢、仙桃、潛江一帶,鼎盛時期是清末明初。漢繡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它以楚繡為基礎,融匯南北諸家繡法之長,揉合出了富有鮮明地方特色的新繡法。追求充實豐滿、富麗堂皇的熱鬧氣氛,繡品可以枝上生花,花上生葉,葉上還可出枝,充分體現了“花無正果,熱鬧為先”的美學思想,呈現出渾厚、富麗的色彩。國務院公佈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漢繡名列其中。

最美鄉村 繡出“國寶”圖為:《二十四孝圖》之一孝感動天。

據楊小婷大師介紹:在大悟創作的這幅《二十四孝圖》長卷高0.4米,全長十五米,是目前國內漢繡作品中最長的一幅畫卷。於2017年6月12日正式上繃,由她帶領弟子喻菊珍、文慧、孫瑾老師親臨指導,由大悟當地30位繡娘繡制。長卷於2018年1月12日正式裝裱完成,耗時七個月。作品用漢繡的遊針繡、鎖繡、吳氏編花、施針、套針、滾針等十幾種針法繡制;所有的山石水草用遊針繡繡制;56個人物服飾設計,56種漢繡編花,是這幅長卷的另一個亮點,《二十四孝圖》漢繡長卷,因為唯一,算的上是一幅國寶。

最美鄉村 繡出“國寶”圖為: 被稱為“楚天才女”的學院派漢繡大師楊小婷在發佈會現場留影。

在現場一位70 多歲的黃姓老人說:“當今知道“二十四孝”的人,已經不多了;知道“二十四孝”的年輕人,更是少之又少。我今天看到《二十四孝圖》,感覺那似乎十分遙遠的故事,其實細細品來,它好像又近在咫尺,離我們並不遠,年輕人要好好重讀這些故事。”

大悟縣婦聯主任曾彩霞在發佈會上介紹說:“為推動國家級貧困縣文化產業發展,帶動婦女就業、創業,助力貧困婦女技能脫貧,助推大悟鄉村旅遊發展、傳承開發非遺文化、縣婦聯、縣人事局專門從武漢引進漢繡進大悟發展項目,對30名繡娘進行了為期3個月培訓,在金嶺村還建立了漢繡工作室,成立了大悟縣漢繡專業委員會。這次在大悟完成目前國內最長的一幅漢繡長卷《二十四孝圖》,將為孝文化品牌又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歡迎大家到大悟金嶺村來參觀長卷和旅遊。

最美鄉村 繡出“國寶”圖為:大悟縣婦聯主任曾彩霞在發佈會上發言。

被稱為“楚天才女”的學院派漢繡大師楊小婷介紹說:“這幅長卷圖出自大悟30名繡娘之手,她們年齡最小的17歲,最大的50多歲,且地地道道的農村婦女。我18年堅持做公益,帶了有近萬名徒弟”,這批徒弟最刻苦、我有信心多為老區培養更多的漢繡人才。

最美鄉村 繡出“國寶”圖為:漢繡大師楊小婷正在工作室親自手把手教繡娘們繡花的情景。

在談到創作《二十四孝圖》時漢繡大師楊小婷感慨地說:“走進新時代,我們不能要求每個人都按前人的模式去行孝,但關心老人,尊重老人,孝敬老人,在全社會要形成一種社會風尚”。

最美鄉村 繡出“國寶”圖為:金嶺村村民房屋牆上《二十四孝圖》宣傳畫。

看到金嶺村村民的房屋牆上,到處都是《二十四孝圖》的宣傳畫時,一位來此參加活動的武漢遊客說:“孝文化看來在這個村已經深入人心了啊!要向這裡的農民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