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樹一幟的嶺南千筆工筆荔枝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荔枝的美名隨唐代大詩人杜牧的這一名句而傳遍古今。荔枝因形色美豔、質嬌味珍、超凡出眾而被世人寵愛,稱譽為人間仙果、佛果。據專家考證,我國是世界上栽培荔枝最早的國家。林國雄老師的工筆荔枝既傳承了林松年老師的技法,同時也融進了自己的想法,把嶺南荔枝文化發揮得淋漓盡致,電視臺錄製的《用一千筆畫一個荔枝》技法的精細精神極具勵志精神。

獨樹一幟的嶺南千筆工筆荔枝

林國雄

廣西岑溪人,畢業於中國書畫函授大學、北京當代工筆人藝術創作院,作品多次參加展覽和在媒體報刊發表。作品長期被國內外個人和機構收藏,現為中國金融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美協廣西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梧州市工筆荔枝研究會秘書長,梧州市漢唐書畫院副院長,M神文化傳播公司簽約畫家,民主黨派理事。

林國雄師承嶺南畫派著名畫家、當代畫壇泰斗林松年和嶺南畫派著名畫家陳朝儀。作為土生土長的嶺南人,他鐘情於南中國這方秀麗的土地,他筆下的工筆花鳥畫,與鳥獸蟲魚相伴成趣的,往往是馳名中外的嶺南佳果——荔枝,而荔枝吉利喜慶的題材,又是中國傳統吉祥題材的深化。

林國雄的工筆荔枝,直接師承林松年,頗得林松年“千筆荔枝技法”之神髓,並從嶺南畫派始祖居廉、明代朱瞻基、清代惲南田的荔枝畫和沒骨花鳥畫中吸收營養,而自成風貌。

現實中的荔枝,外殼是由網紋狀結構構成的,傳統畫法所表現的荔枝,質感稍弱、不夠細膩,林國雄則採用網紋狀刻畫的技法表現荔枝外殼,每個荔枝都需要千筆以上的勾畫,方能成型,在用曙紅渲染外殼時,充分吸收了西洋畫的光學透視原理,經過反覆、細緻的渲染,使荔枝球體圓潤、富於立體感,只與只之間色相平衡、前後有序、層次分明。而樹幹和枝葉,往往以居廉、惲南田的沒骨畫法為之,與荔枝形成虛實相襯的效果。

林國雄所運用具有現代理唸的全景式花鳥畫構圖技法,在構圖技巧上較傳統工筆花鳥畫獲得了突破,更切合現代人的審美追求。該技法尤為重視邊框、點線面、構成、表現等處理手法,使畫作內涵更加豐富、意境更加深邃、時代氣息更加濃郁。

林國雄作品欣賞

獨樹一幟的嶺南千筆工筆荔枝

獨樹一幟的嶺南千筆工筆荔枝

獨樹一幟的嶺南千筆工筆荔枝

獨樹一幟的嶺南千筆工筆荔枝

獨樹一幟的嶺南千筆工筆荔枝

獨樹一幟的嶺南千筆工筆荔枝

獨樹一幟的嶺南千筆工筆荔枝

獨樹一幟的嶺南千筆工筆荔枝

獨樹一幟的嶺南千筆工筆荔枝

獨樹一幟的嶺南千筆工筆荔枝

獨樹一幟的嶺南千筆工筆荔枝

獨樹一幟的嶺南千筆工筆荔枝

獨樹一幟的嶺南千筆工筆荔枝

獨樹一幟的嶺南千筆工筆荔枝

獨樹一幟的嶺南千筆工筆荔枝

獨樹一幟的嶺南千筆工筆荔枝

獨樹一幟的嶺南千筆工筆荔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