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流——崛起的運動之城

清晨,漫步於雙流各大公園、廣場,隨處可見的是打太極、跳廣場舞、玩柔力球、散步健身的晨練市民;

傍晚,走進運動公園、體育場,打籃球、踢足球、跑步的身影異常活躍;

待到週末,或與家人,或與朋友前往體育中心、網球中心觀賞一場高規格的體育賽事,已成為雙流人特有的休閒方式……

改革開放40年來,運動健身在雙流不僅成為一種時尚,更成為深入群眾生活中的一種特質文化,“運動之城”的打造正為雙流這座城市的崛起和轉型升級積蓄力量,增添美譽。

高端賽事雲集

打造空港賽事名城

8月19日,國家乒乓球隊結束在雙流的熱身賽,踏上了奔赴雅加達亞運會的征程……

回望今年上半年,2018年“熊貓杯”國際青年足球錦標賽、2018年雙流空港國際馬拉松賽、2018成都國際網球挑戰賽相繼在雙流開賽。

雙流——崛起的運動之城

下半年,2018年成都(雙流)女子半程馬拉松暨全國女子半程馬拉松錦標賽、2018年ATP250成都公開賽、2018年國際網聯青少年大師賽、2018年國際網聯青少年巡迴賽、2018年金伯樂國際馬術大獎賽、成都國際女子電子競技錦標賽等一系列國家級、國際級體育賽事將接踵而至。

舉辦國際國內大型綜合性體育賽事是一座城市體育實力的最好體現。試想,作為一座區縣級城市,每年承辦10餘項國家級、國際級大型體育賽事,這在四川、在成都又有幾個如此榮耀,是雙流體育事業與體育產業蓬勃發展和開放進程不斷加速的最好例證。“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後,敢為人先的雙流人始終走在改革開放前列。正是因為有這種改革的精神和開放的胸懷,雙流體育事業方步入高端化、國際化發展的快車道。”區文旅廣新(體育)局副局長邱良如如此評價。

雙流——崛起的運動之城

近年來,雙流先後承辦或協辦了“現代五項世界盃”“世界體育舞蹈節”“女子亞洲盃足球賽決賽”“亞洲少年女子排球錦標賽”“全國排球聯賽”“全國大力士王對抗賽”“全國跳繩比賽”“2013年直通巴黎第52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女隊)選拔賽”“亞足聯五人制俱樂部錦標賽”“熊貓杯”國際青年足球錦標賽、“國家乒乓球女隊直通巴黎第52屆世乒賽選拔賽”“中國足球協會甲級聯賽”(成都賽區)、國際網聯青年大師賽、ATP成都國際網球挑戰賽、ATP250成都網球公開賽、第九屆全國殘運會開幕式及部分比賽、空港國際馬拉松等40餘項高級別賽事,涵蓋了足球、網球、排球、乒乓球、體育舞蹈、馬拉松、現代五項等多個領域,包括多項重量級國際、國內大型體育賽事。

2016年8月,在雙流國家羽毛球訓練基地,完成征戰巴西里約奧運會集訓的國家羽毛球隊在出徵前進行了一場熱身賽。賽後,林丹、諶龍、李雪芮等國內羽毛球運動員紛紛為雙流點贊:“雙流運動場館的建設高端、大氣、上檔次。對於大型體育賽事的組織很專業、服務保障很到位,特別是雙流全民運動全民健身的氛圍非常濃厚,確有運動之城的感覺。”

場館建設發力

體育實現質的飛躍

高端賽事的舉行,離不開高規格的場館建設。“改革開放之初,整個雙流縣城只在原老體委有一塊泥地運動場,縣上的運動會只能舉行一些小眾化的比賽。自從2008年建成雙流體育中心後,雙流體育的硬件設施不斷完善……”作為一位“老體育人”,區老體協副主席、秘書長劉興田是改革開放40年來雙流體育發展的見證者之一。

雙流——崛起的運動之城

2008年7月,雙流體育中心建成並投用,成為雙流新城區重要標誌性建築。這座投資7個多億的場館佔地面積234畝,總建築面積3.75萬平方米,是一座集體育場、訓練場、體育館、訓練館、游泳池、籃球場、網球場、五人制足球場、健身房為一體的多功能現代化體育場館,可承辦地區性綜合比賽和國家級、國際級單項比賽及各種大型文藝演出、商貿會展活動。隨後,中國現代五項運動賽事中心、四川國際網球賽事中心、四川牧笛國際高爾夫俱樂部、謝菲聯足球基地、四川省國家羽毛球訓練基地……一座座高規格、現代化,能完全滿足各類綜合性大型體育賽事和專業單項賽事需求的體育場館在雙流拔地而起。

體育事業的興盛是一個地區、一座城市文化軟實力的象徵。體育實質上是一項民生事業,持續的投入必不可少。改革開放以來,從以往的泥地運動場,到興建功能多樣的現代化體育場館,這讓雙流體育發展實現了質的飛躍。

雙流——崛起的運動之城

近年來,圍繞成都建設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和區委打造“空港文創賽事名城”總目標,雙流堅持全民健身國家戰略,以增強市民體質、提高健康水平為根本目標,以滿足市民日益增長的多元化體育健身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體育場館公益本質,切實提高國有體育場館綜合使用率,從2015年開始積極開展免費和低收費開放雙流體育中心體育場、體育館、游泳館及戶外公共體育設施,其中,訓練場及戶外公共健身設施全年免費開放;體育場、體育館上午免費開放,下午和晚上低收費開放;游泳館1~4月、10~12月免費開放,5~9月低收費開放,充分滿足群眾健身需求。每年免費開放接受量達40萬人次。

按《成都市雙流區全民健身實施計劃》目標,到2020年,雙流將全面建成 “一場一館一池兩中心”(即一座體育場、一座體育館、一個游泳池,及全民健身活動中心、國民體質監測中心);完善鎮(街道)文體活動中心和社區(村)文體活動站功能設施,形成“城市社區15分鐘健身圈”,確保全區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4平方米。

全民健身火熱

群眾體育蓬勃興盛

“今天小雨,想跑步的友友們下班後到體育中心體育場集合……”今年夏季,雙流的雨似乎比往年來得更勤,但這仍阻擋不了雙流跑友們熱情的步伐。公園、綠道的不斷興建,讓跑友們“想跑就跑”。

雙流——崛起的運動之城

“這幾年雙流空港中央公園建設加快、綠道也越建越多,大家跑步的環境更加優美,我們跑團從2016年成立之初的6個人,發展到現在已擁有超過600名成員。”雙流晨曦跑團團長董曉鋒話語中跑團的發展壯大,正是雙流全民健身蓬勃興起的縮影。

經濟社會發展歸根結底是為了促進人的發展,身體素質的提升則是社會進步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為了更廣泛地發動和組織群眾參與體育、熱愛體育、享受體育,我區組織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群眾體育活動,東昇街道的太極拳比賽、勝利鎮的跳繩比賽等“一鎮一特色全民健身活動”得到了群眾的廣泛支持。

“改革開放40年來,國人的生活實現了從溫飽到小康、小康到健康的轉變,群眾對體育鍛煉、對運動健身的需求越來越強烈、越來越多樣。”劉興田告訴記者,從2010年縣上第一個體育行業協會——區老年人體育協會成立開始,雙流體育行業協會已發展到目前的26個,常年參加活動人員不計其數。

雙流——崛起的運動之城

每天清晨,到棠湖公園健身廣場舒活舒活筋骨、打打羽毛球,這已經成為了棠湖社區居民張明中和老伴、鄰居們每天的必修課。為了更好地給市民提供健身場所,形成良好的運動健身氛圍,近年來,我區著力“城市社區15分鐘健身圈”打造,先後建成了村、社區健身路徑440餘條。按照《成都市雙流區全民健身實施計劃》,到2020年,雙流體育人口將持續增加,每週參加1次及以上體育鍛煉的人數將達到20萬以上,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將從目前的30餘萬人增長到50萬人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