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胡原創」逆襲,是一種精神

【前言】

很多企業管理者和人力資源負責人問老胡,如何把幹部培養到位?這個到位,引發了老胡的思考,每個企業的考量不同,但站在老胡的角度,專業不是最大的問題,而是多數幹部在培養後,走上了新的崗位,卻總是顯得不夠成熟。思來想去,聯想到老胡自己的一些人生經歷和創業經歷,總結到兩個字,就是本文的標題:“逆襲”,它代表了成熟、成長。

【正文】

幾乎所有的年輕人都願意聽到成功者的故事,尤其是那些神話般的人生逆襲。

聽別人成功的故事,目的在於獲得激勵的力量,可聽多了,道理都懂了,能否複製行為呢?

老胡在進行顧問輔導或者培訓時,經常會講一些親身經歷的見聞,這裡面有企業的華麗轉身,也有很多從“屌絲”成長為著名企業高管的例子。往往大家聽得非常興奮,也有一定的激勵作用,可當自己面臨問題時,就不知道怎麼辦了。

為什麼人生逆襲或者大反轉的故事引人關注?因為發生的概率少、反差大、刺激,也代表了多數人心中的夢想。

老胡認為,絕大多數的人,不論我們怎麼培育和提醒,都還是會按照現在的軌跡一步步走下去,如果從職業發展來講,就類似於“社會階層固化”的概念了。

但我們仍然要提醒更多的人。

● “逆襲”在老胡看來是一種精神,能逆襲的人,一定能客觀地審視自己以及所處的環境,並有極強的精神毅力和意願去改變現狀,即使現狀在別人眼裡看起來還行。

正如當下,幾乎所有的企業都在試圖培養繼任管理者、骨幹,但總覺得缺了什麼。

老胡認為,這些培養出來的幹部們,缺乏“逆襲”精神!具體說來,分為三個方面:

「老胡原創」逆襲,是一種精神

1、缺乏好的願景

有人說,我的人生平平淡淡的,談不上谷底,更談不上逆襲,所以只能聽聽別人的故事。

其實這正是多數人的問題,何為谷底?當你看不到更好的願景時,現在的一切都是可接受的。

● 一個有“逆襲”精神的人,不會滿足於現狀,把過去和現在都當作未來的階梯。他的眼裡總是能看到更好的未來,總是不停的在問自己要去到哪裡?

有個年輕人應聘了銷售工作,每天勤勤懇懇地去撥打客戶電話、拜訪客戶,一次次地被拒絕,但他毫不氣餒,一次次地堅持和重複著這些工作,畢竟客戶拒絕很正常,而且堅持才會勝利,可時間一天天過去,一年下來業績仍然不達標。

另外一個年輕人,同樣做銷售,當他第一次拜訪客戶決策者,對方興趣缺缺地問了幾句後,就結束了這次拜訪。他接下來並沒有再次擬定拜訪計劃或者不斷聯繫客戶,因為他非常渴望自己成為一個成功的銷售,他認為客戶的不感興趣或者冷漠,非常不符合自己的預期,這是自己專業度不夠的結果。因此他開始沉下心來研究每一個客戶的企業信息、過去合作歷史等,甚至通過門衛、秘書等小人物來獲取決策者的個人信息,記錄下他們站在公司管理者角度關心的問題和個人感興趣的話題等。終於,有一天,客戶的決策者、中層、基層都願意與他溝通,最終實現了合同簽訂,他也似乎摸到了成功之道,一躍而成優秀銷售。

所以,逆襲,是對自己有要求,對現狀有改善的動機,而不是按部就班。

「老胡原創」逆襲,是一種精神

2、缺乏跳躍的力量

道理誰都會講,誇誇其談也不會花費多少體力。所以,成功的例子看多了,關鍵還在於你怎麼到達成功的問題,這和你的實際能力息息相關。

現在有一些非常不好的能力塑造導向,那就是急功近利!

經常有學員問老胡要一些工具和模版,老胡給的同時,總是會叮囑多思考工具背後的設計思想,並進行變通用到工作中,不是什麼模版都拿來就能用。但學員們多數都處在獲得工具包的興奮中,因為這是最快顯得有成效的方法,但也造成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工具畢竟不是萬能的。

所以,我們“跳躍的力量”更多的在於基礎能力的打造上。

平時工作那麼忙,節奏那麼快,有多少朋友能夠停下來思考自己的核心能力是什麼?需要加強什麼?需要學習什麼呢?例如每個季度給上級做彙報,卻從來沒想到過好好學學ppt,總是停留在原來的水平上,只是重複,不斷重複。

陳道明是家喻戶曉的明星,但誰曾知道他年輕時在天津人藝的磨練呢?

他在《傳承者》這個節目中鼓勵中國傳統鼓藝術的老師和孩子們說,“我小時候在天津人藝,有7年的時間在臺上一句臺詞也沒有,這場演匪兵,下場演偽軍,再下場演特務,再下一場演八路。我在想,人在各種職業當中要有一種甘於寂寞的精神準備,你們要努力,但是不要著急。凡事都應該有一個過程。世界上沒有那麼多的主角,大部分人一輩子可能要甘於寂寞,或甘於平庸,但是並不要打擊他們的努力。”

但只有甘於寂寞的精神也是不夠的,還需要踏實地去夯實能力,陳道明練功非常刻苦,尤其是臺詞、道白功底非常了不得,他還喜歡繪畫、唱歌,速寫水平也很高,有時劇院裡佈置黑板報還請他畫插圖。

當羨慕別人逆襲時,要看到他在谷底的能力塑造過程。

「老胡原創」逆襲,是一種精神

3、 逆境的磨練

老胡一直堅信,經歷過逆境的管理者才有可能成為真正的管理者。現在的管理者們遇到的磨練機會太少了,缺乏面對逆境的能力。

● 尤其對於職業經理人而言,退路太多,就難以培養出一往無前的工作精神以及坦然面對問題的氣度。

回想自己的發展歷程,最大的磨練莫過於老胡剛開始創立公司之時,一個破房子裡,兩張桌子,三個人面對面,知道自己能做什麼,卻沒有機會獲得業務。直到白白付出了四個月的房租和工資後,突然有幾個信誓旦旦的機會出現了,所有人為之振奮,終於看到曙光了。可沒過多久,這些所謂的機會都沒有了下文,畢竟不是所有的人都會對你有所交代,你要得到一句Yes或者No都變成了非常奢侈的事情。但老胡熬了過來,因為老天爺給你關上一扇門時,往往已經打開了另外一扇門,就看你的眼睛是否能轉過來。

所以經常跟同事們說的話是,對所有的機會都要全力以赴,但心裡面不要把所有的機會都當真,往往你努力了,眼前的機會卻沒有成真,但總會有別的機會出現。

因此,老胡有句話,叫做:“逆襲,是你把所有機會都離你而去之時,卻當作新的開始”。經歷過逆境的管理者會更具備信心、更加堅定、更加有韌性,當你遇到逆境時,要告訴自己,這是成長的機會和新的開始,而不要把自己變成一團苦悶陷於其中。

「老胡原創」逆襲,是一種精神

【結語】

聽過一個故事:

在歐洲,曾經有幾位動物學家一起共同探討動物飛翔的原理,最終得出一致結論:凡是會飛的動物,其形體構造必須身軀輕巧而雙翼修長。上天好像是故意跟幾位動物學家作對似的,他們話音剛落,只見數只大黃蜂飛抵討論現場,小巧的翅膀難掩胖胖的身體。幾位動物學家見狀,尷尬萬分。

於是,動物學家們帶著一隻大黃蜂標本,前去請教一位著名的物理學家。這位物理學家望著大黃蜂肥胖、粗笨的體態和一對短小的翅膀,仔細揣摩了半天,最後困惑地搖搖頭:“簡直不可思議!根據流體力學原理,它應該是飛不起來的。”

幾位動物學家心有不甘。他們又請來了一位社會行為學家。不等聽完他們的解釋,這位社會行為學家就笑了,說道:“這難道會是一個問題嗎?答案很簡單呀!奧秘就是:今生,它必須飛起來,否則,只有死路一條。

● 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行動,把每一個逆境當作難得的機會,激發自己的所有潛能,破障之後就是提升。

因此,這也是老胡對於幹部培養的三個要求,要有美好的發展渴望,要有足夠的能力,更要有一定的磨練甚至是困境,然後努力地走出來,這樣的幹部才是成熟的。

所以,逆襲,更是我們職場發展需要具備的一種精神。

每天一篇文章,共同進步一點,胡言非語。

-THE END-

「老胡原创」逆袭,是一种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