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爲了自己

安全,為了自己

安全,為了自己

每年夏季這個時候,都會聽到周圍的親戚朋友談論某某地方又有孩子溺水而亡的消息,一個年幼的生命無端逝去總會令人唏噓不已。更可悲的是,彷彿去年的那個陰影尚未散去,今年又有一個類似悲劇發生。據專業機構統計我國每年約有5.7萬人溺水死亡,溺水死亡率為8.77%,其中0-14歲的佔56.58%。這一串串冷冰冰數字的背後,承載了許多家庭不能承受的傷痛!

究其原因,一是孩子的天性,喜歡玩水、釣魚,天熱去河邊游泳;二是暑假期間孩子放假在家,大人們忙於工作或侍弄莊稼,監護不到位。作為一個農村娃,一個過來人,我也深有體會。13歲那年,我也因為雨後去下河被上漲的河水淹著過,幸虧剛喝了幾口水就被村裡的一個大哥哥及時救起;15歲的時候我讀小學五年級,在放暑假的第二天跟著幾個大孩子去村西一個陌生的水域下灣,一個個排著隊向清清的水裡面“蛤蟆跳”,哪知自己會這麼倒黴,別人都沒有事,我一跳下去胸部就被水底的尖銳樹根扎傷,至今留有傷疤。疼痛在所難免,卻也喚起了我對生命更深層次的體會:如果我們失去了生命,我還是我嗎?如果父母失去了我,誰會接替我在他們身邊陪伴他們?如果我們不去河邊玩耍,就沒有其他更好的遊戲可以玩耍嗎?

安全,為了自己

安全,為了自己

當在微信朋友圈看到7月1日下午五點左右,老家一個十七歲孩子在村東野坑釣魚不幸溺亡的消息時,我在傷心之餘更是無言以對。此時此刻,任何的語言都是蒼白無力的,都是脆弱無比、不堪一擊的。

參加了工作以後,常聽領導同事們說:“工作(掙錢)是為生活好,安全是為活到老”“嚴是愛,松是害,出了事故坑三代”,這些真理都是用一個個鮮血的教訓換來的。不管是在農村,還是在車間(企業),這幾句話放之四海皆準。特別是近些年接觸了安全員這個崗位之後,看到了很多,想到了很多,學到了很多。

就以騎摩托車、電動車戴安全頭盔為例吧。2012年我騎摩托車上班的時候,為了保護自己的安全,上下班天天戴著頭盔,不用任何人去督促、提醒。2013年下半年,為了環保節能我們很多人都跟風換成了騎電動車,個人心理上以為電動車不如摩托車跑得快,也就麻痺大意了,認為騎電動車不必戴安全頭盔,戴了反而多此一舉。有些人即便戴上也是為了應付安全部門的檢查,一旦離開廠區遠些了,在拐彎的地方,再偷偷地摘下來。如問理由,一般都會回答“戴上頭盔太熱了”,但當我們無意間在馬路上看到一位因未戴安全頭盔而在事故中嚴重受傷的路人或親朋好友時,我們瞬間驚醒了,那根鬆開了許久的安全弦又緊繃了起來。我一定要注意安全,一定要戴好安全頭盔。心裡也在慶幸,幸虧那個人不是我!頭盔保護的不僅是頭,而是命啊!

安全,為了自己

安全,為了自己

如今工作節奏在加快,我們很多人即便是下班後開車、騎車期間,也是電話不斷。即便沒有電話打進來,走出辦公室卻依然習慣性的繼續思考那些生活或工作上還沒有解決的問題,不能專注開車或騎車。我有個朋友在一家小單位負責宣傳策劃工作,也許是因為工作壓力大,很多工作都被他帶到了家裡,他也養成了在上班或下班途中邊騎車邊思考問題的壞習慣。終於有一天,他因為過於專注思考某一個問題而沒有聽到後面大型車輛的緊急鳴笛聲,在一個丁字路口拐彎時,被大貨車碰倒受傷,在家休養了好久。事後他後悔不迭地告訴我,以後上下班集中精力,再也不會想三想四了,畢竟馬路上行走的不是隻有你自己。我們必須要對自己的安全負責,對家庭負責。

是啊,安全無小事。從年齡上講,我們已經不是十幾歲的小孩子了,我們的安全還需要別人一次次的提醒嗎?我們所做的一切安全措施,僅僅是為了迎接檢查,做給別人看嗎?對每個人來說,生命都只有一次,不要去假設,不要抱著好奇心去試探某個危險的動作。在安全面前,我們任何人都沒有“翻本”的機會,我們所遭受的損失會非常的巨大,我們的家庭承擔不起如此的巨創!

講安全,做安全,說一千道一萬都是為了我們自己。平安是福,一家人平平安安就是福,讓我們重視安全,把福留住,努力活出人生的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