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之歌 紅色收藏館之紅色中國

背景

楊沫(1914.09.25~1995.12.11),當代女作家。原名楊成業,筆名楊君默、楊默。湖南汨羅人。 生於北京,1995年12月11日逝世。曾任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文聯委員、全國作協理事、北京市文聯主席、《北京文學》主編等職務。其代表作是描寫一個知識女性成長為無產階級先鋒戰士的長篇小說《青春之歌》,其中鮮明、生動地刻畫了林道靜等一系列青年知識分子形象。小說於1958年出版後受到廣大讀者特別是青年學生的歡迎,並被改編為電影。楊沫1914年8月生於北京。曾就讀於溫泉女中,因家庭破產而失學,當小學教員、家庭教師和書店店員。1934年開始文學創作,發表作品,多是些反映抗日戰爭的散文和短篇小說。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戰爆發後到冀中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游擊戰爭,做婦女、宣傳工作。1943年起任《黎明報》、《晉察冀日報》等報紙的編輯、副刊主編。建國後,曾任北京電影製片廠編劇、北京市作協副主席、中國作協理事、全國人大常委等職。

藏品

青春之歌 紅色收藏館之紅色中國

青春之歌 紅色收藏館之紅色中國

【1979年版楊沫著《青春之歌》 藏拙居藏品】

青春之歌 紅色收藏館之紅色中國

青春之歌 紅色收藏館之紅色中國

【1978年少年版楊沫著《青春之歌》 藏拙居藏品】

老彭說故事

《青春之歌》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出版以後風靡了全中國。他主要是描述了一個知識分子林道靜,她從不屈服於命運,反抗家庭和社會對她個人的束縛,最後走上了革命道路。作品形象地展現了“九一八”到“一二·九”這一特定歷史時期我國學生革命運動的歷史風貌和形形色色的知識分子的精神風貌,集中顯現了一個知識分子只有把個人前途同國家民族的命運、人民的革命事業結合在一起,才有真正的前途和出路,也才有真正值得歌頌的美麗的青春。

青春之歌 紅色收藏館之紅色中國

青春之歌 紅色收藏館之紅色中國

【《青春之歌》細節圖 】

楊沫是湖南汨羅人,作為家鄉人,我對她懷有很崇高的敬意。她的作品流傳極廣,但是歷經一些時間後,存世不多。正因為如此,更加深了我的印象,只要一有機會,我就會把她的相關作品和信件納入囊中,細細品味,這幾本《青春之歌》也是我特意買回來的。

青春之歌 紅色收藏館之紅色中國

青春之歌 紅色收藏館之紅色中國

【少年版《青春之歌》細節圖】

楊沫所處的年代是戰爭年代,她們的青春都給了黨,給了人民,所以她們的青春是絢麗多姿的,也是一直為人稱頌的。我們現在處在和平年代,青春溢出活力,其實我們也可以有高尚的青春,美麗的青春,而不是庸俗的青春,市井的青春。人生應該是開拓進取的,當你選擇了財富,你眼裡或許就只有金錢;當你選擇了官位,你眼裡也許就只有攀爬;當你選擇了情慾,你眼裡或許就只有女色。只有當你選擇了人民,你眼裡才會有黨,才會有國家,那你才能奏響真正的青春之歌。


收藏品屬作者所有!

未經許可禁止私自將照片用於任何用途!

歡迎提出您的寶貴建議或意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