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爲什麼叫鬼節?有哪些歷史故事?

大雄專利


首先來說下這中元節,為什麼叫中元節呢,有沒有上元、下元?當然有了,上中下三元,俗稱三元:上元為天官賜福日,正月十五,中元為地官赦罪日,七月十五,下元為水官解厄日,十月十五,當然這是道家的說法,道家認為產生天地萬物的三個基本元素是天、地、水,於是就有了天地水三元節。那麼,中元節,為什麼又叫做鬼節了呢?

既然這一天叫做地官赦罪日,那麼地官自然就是冥界了,冥界赦罪,鬼門大開,在陰間的眾生可以陸續來到人間,看看陽間的親人,遊覽遊覽故土家園之類的,可以說鬼節這一天就類似於咱們陽間的過年了,於是在這一天來自陰間的眾生要享用人間家人給準備好的大餐,錢財等等,於是陽間在鬼節會有相應的供奉,同時也會去墓地修葺修葺(類似於陽間的掃屋之類的吧)。

而在佛教中,這鬼節還有一段關於孝道的故事,那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目連救母的故事,因此佛教中將7越15稱之為:盂蘭盆會,大家沒事可搜搜看看,老麥就不再累述了。

接下來要說的是,在這天,應該注意什麼事情呢?或者說該如何燒紙,尤其是那些在異地不能回家祭拜在城市中打拼的人們。

首先需要選擇一個離家近點的十字路口(傳說十字路口相當於冥府的郵局所在地,有陰差在此收集供奉),時間呢一定要在天徹底黑下來之後,然後在要燒紙的地方畫一個圈(圈圈不要封閉,西北方向留一個口,畫圈的目的其實相當於告知路過的孤魂野鬼,這些紙錢是有主的,請不要來搶奪),然後請在圈內燒紙,同時一邊燒一邊說著:XXX(亡人的名字),來領錢了。聲音自己聽見就行啊,千萬不要高分貝,陰靈倒無所謂,主要是別驚擾到陽人,呵呵。

同時,為了表示善心,也可以在圈外燒一兩沓紙錢,以打點那些窮苦的孤魂野鬼。還有一件事情就是,當你去往一個路口的時候,發現已經有不少燒過的紙錢了,這時候需要重新找一個未使用過的地方,路過紙堆的時候,要從邊上繞過,千萬不要跨過去。

紙張最好用最普通的黃草紙就可以,至於那大幾億的冥錢,儘量少用吧,這玩意通貨膨脹太厲害,在冥府購買力遠不如黃草紙來的實在。最後要等到紙錢全部燒盡在離開,別燒到一半就撒丫子了,這樣對人家不尊重,是吧。還有態度要虔誠,你這要是一邊玩著王者農藥,一邊燒紙,總不大搭調吧。

然後再說一下,鬼節這一天的注意事項吧。

首先來說,晚上儘量不要太晚回家,因為這空蕩蕩的大街小巷,其實蠻擠的,只是你看不見而已,如果恰好這幾天你運勢不大好,說不定也會看見,那樣就不好了,對吧。如果確實有事情半夜才回家,那麼進家門之前最好是拍拍身上的灰塵,振作疲憊的精神,前面也許盡是坎坷路,也需要孤孤單單走一程……靠,跑題了,不唱了不唱了。當然,這時候,如果有煙的話,抽完一支菸,再進門吧。家裡掛風鈴的,這幾天摘下來休息休息,因為這風鈴響動的頻率和他們世界的頻率差不多,這風鈴叮鈴鈴的是給他們打電話呢?大馬路上無緣無故看到一張粉紅色大票,直接無視而過吧,那不屬於你。儘量遠離陰性較大的槐樹、榕樹等等,如果有晾曬衣服,最好是太陽落山之前收起來,以免大晚上的引起誤會。

說明:上述規矩來源於傳統,中國地大物博,各地傳統有所差異,並不代表全部。本文原創老麥說說,首發今日頭條,圖片來源於網絡,轉載請聯繫老麥,敬請關注:老麥說說,瞭解更多關於未知的人和事。


老麥說說


中元節俗稱鬼節,我們那裡叫七月半,因為每年農曆七月十五嘛,反正不是什麼好節日,今天正好就是鬼節。(注:我只說傳統節日,絕不搞封建迷信。)

中元節是道教的節日。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是上元節,是天官的生日,上元節的意義是為人間祈福;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元節,是地官的生日,意義是為人間贖罪;農曆十月十五是下元節,是水官的生日,意義是為人間解厄。天官、地官、水官合稱三官大帝,又叫三元。

俗語云:七月半,鬼亂竄。傳說陰曹地府在中元節這一天會將鬼魂釋放到人間,即:地府開禁,鬼魂過年。因此人間在這一天不僅要祭祀地官和祖先,還要施捨一些吃的用的給孤魂野鬼,故曰:鬼節。


佛教稱七月半為盂蘭盆節,梵語裡盂蘭是救倒懸的意思,盂蘭盆是一種用竹子編成的盛器,可裝紙錢或祭品用於祭祀。

盂蘭盆節源於目蓮救母的故事。佛教弟子目蓮的母親不信佛,死後被打入阿鼻地獄目蓮用天眼看見母親在地獄中被一群餓鬼欺負,痛苦不堪,於是施法為母親送飯,然而飯快要到口中時化成正在燃燒的木炭,他的母親自然吃不到。目蓮心急如焚,跑去求佛祖,佛祖說:在七月十五僧眾夏安居終那天,準備好五味百果,供養十方大德。目蓮的母親果然擺脫了餓鬼的糾纏。

後來這就成為佛教弟子每年七月十五又要舉行的儀式,《荊楚歲時記》記載:七月十五日,僧尼道俗悉營盆供諸佛。後來盂蘭盆節變成佛道儒共同的節日。

中元節最重要的活動就是祭祀祖先,其次是賑濟孤魂野鬼,使其早日轉世投胎,不要在人間久留生事。乾隆《普寧縣誌》記載:俗謂祖考魂歸,鹹具神衣、酒饌以薦,雖貧無敢缺。由於古人對鬼神心存敬畏,再窮也會在七月半準備祭品,現在正經過中元節的人估計是不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