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面、黃沙、芙蓉沙……荔灣爲什麼會有這麼多「沙」字的地名?

沙面、黄沙、芙蓉沙……荔湾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沙”字的地名?

沙面、黄沙、芙蓉沙……荔湾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沙”字的地名?
沙面、黄沙、芙蓉沙……荔湾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沙”字的地名?沙面、黄沙、芙蓉沙……荔湾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沙”字的地名?

地名是一個地方的名牌,

或詮釋了這個地方的社會歷史,

或反映了它的地理位置。

當你走在荔灣街頭

你有沒有留意到,

荔灣有黃沙、沙面、新隆沙等

“沙”字類的地名?

這裡面隱含著什麼玄機?

沙面、黄沙、芙蓉沙……荔湾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沙”字的地名?

1

芳村原本叫“芙蓉沙”

沙面、黄沙、芙蓉沙……荔湾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沙”字的地名?

“芙蓉沙”是廣州原芳村區最古老的地名,

據說得名於南越王趙佗。

當年那裡還是一片汪洋大海,

趙佗率群臣登越王崗,

遙望海中浮出的幾個小島如出水芙蓉,

即命名“芙蓉沙”。

沙面、黄沙、芙蓉沙……荔湾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沙”字的地名?

當地至今還留傳著

“趙佗孫太子到芙蓉沙避難”的傳說。

2

此“沙”非彼“沙”

沙面、黄沙、芙蓉沙……荔湾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沙”字的地名?

荔灣不少地名以“沙”作通名,但指稱的並不是供人休閒嬉戲的沙灘,而是在江心堆積的小島,或是沿海瀕江淤泥層積成的平坦陸地。

沙面、黄沙、芙蓉沙……荔湾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沙”字的地名?

珠江白鵝潭畔的“沙面”,

清初叫“中流沙”,

咸豐九年(1859)運石填海,

修築石堤形成島狀,

故又稱“沙面島”

荔灣區的“黃沙”

同樣是珠江沖積而成,

地勢地平,

歷史上曾是水上居民的聚居點。

沙面、黄沙、芙蓉沙……荔湾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沙”字的地名?

3

“沙”的特殊義

沙面、黄沙、芙蓉沙……荔湾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沙”字的地名?

通名“沙”的特殊義,與廣州地理環境的變化有關。廣州地形大致是東北高,西南低,依次為低山、丘陵、臺地、平原等,由此沖蝕下來的泥沙,同西江、北江、東江三江帶下的沙泥流匯於珠江附近,逐漸形成平原;珠江中那些由泥沙淤積成的大小不一的陸地,粵語區人稱“沙”“洲”或“沙洲”。由於所指相同,命名地名時相互換用而意思不變。

以廣州原芳村區為例。

沙面、黄沙、芙蓉沙……荔湾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沙”字的地名?

明正統年間一島名“江心沙洲”,後島上有許多用葵蓬搭建的棚寮而改稱“葵蓬洲”。現在的民治小學所處之地,清末時還被稱作“大埗沙”。

此外,還有芙蓉外沙、大沙、沙尾、蜆湧沙、福壽沙、新隆沙、大沙地、二沙地等地名,原來都是水中小島。

沙面、黄沙、芙蓉沙……荔湾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沙”字的地名?

廣州話的“沙田”並非指含沙質多的沙地,同樣是由於珠江的沖刷,瀕江沿海的積泥深厚,淤為沃壤。

因此,

沙田也可稱“沙”。人們聚居於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開墾出肥美的農田,不少村名自然就帶“沙”

沙面、黄沙、芙蓉沙……荔湾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沙”字的地名?

“新沙新地兩邊河,中有漁舟逐浪過。淡水鱸魚鹹水蟹,得錢沽酒醉還歌。”

——清代的一首詞

當你知道了

荔灣地名“沙”的特殊義,

自然明白這首詞的“新沙”

是表示沖積形成的新島嶼了吧!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